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青岛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单选题1.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升空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都展现了我国在新能源方面的科技实力。“天和”核心舱采用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为空间站电解水提供电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飞扬”火炬采用氢能源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B.运载火箭的氢燃料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C.“天和”核心舱中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之间的能量转化D.冬奥会采用“干冰”做制冷剂制冰过程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致冷2.我国科学家研究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Na2S2O8)去除废水中的正五价砷[As(V)]来解决水体砷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As与S所在周期的元素数目相差11C.32S、34S中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D.Fe位于周期表的第4周期、第VIIIB族3.拉希法制备肼(N2H4)的主要反应为NaClO+2NH3=NaCl+N2H4+H2O。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7的氮原子:714B.NaClO的电子式:C.N2H4的结构式:D.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I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称为碱金属元素B.原子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都在IIA族C.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比其它周期的元素种类都多D.在过渡元素区域可以寻找优良的催化剂5.用图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温度对平衡2NO2⇌N2O4的影响B.验证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C.验证MnO2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D.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碘单质6.现有8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元素标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原子半径(10-8cm)0.741.601.521.100.991.860.750.82最高或最低化合价+2+1+5+7+1+5+3-2
-3-1
-3
A.元素⑧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IIIA族B.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的产物为离子化合物C.④和⑦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⑦>④D.②、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7.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其能量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B.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相等D.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8.运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下列预测中正确的是()A.Se半径大于S,H2Se比H2S稳定B.非金属性F>Cl>Br>I,沸点HF>HCl>HBr>HIC.根据硫酸镁易溶于水,可推知硫酸锶也易溶于水.D.砹(At)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见光易发生分解9.溴、碘均为卤族元素,下列关于溴、碘说法错误的是()A.将F2分别通入到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可以得到溴单质和碘单质B.通常将KIO3固体添加到食盐中来制作加碘盐C.溴单质和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均大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D.碘酒可以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10.解释下列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石英和焦炭制取粗硅:SiO2+C高温__B.氢氟酸雕刻玻璃发生的离子反应:4H++4F-+SiO2=SiF4↑+2H2OC.将氧化铁溶于氢碘酸的离子反应:Fe2O3+6H+=2Fe3++3H2OD.单质铝溶于烧碱溶液中:2Al+2NaOH+6H2O=2Na[Al(OH)4]+3H2↑11.为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进行了如表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等物质的量的钠、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同温同压下,收集到气体的体积V(Mg)=2V(Na)镁失电子数比钠多,镁比钠活泼B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逐渐增多,后慢慢溶解碱性:NH3·H2O>Al(OH)3C将浓盐酸加入到NaHSO3溶液中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氧化性:Cl2>SD将Cl2通入Na2S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得电子能力:Cl>SA.A B.B C.C D.D12.最新合成的化合物甲是一种新型农药,其结构如图所示。已知X、Y、Z、W是位于同一周期的短周期元素,W最外层电子数是Y电子总数的一半,Z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Z的最高价含氧酸为强酸C.简单离子半径:Z>W>XD.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W>Z13.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杂质为Fe2O3、SiO2)提取Al2O3做冶炼铝的原料,提取的操作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操作1、2、3均为过滤,固体1的主要成分为SiO2B.固体2为红褐色固体C.步骤③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H)4]-+CO2=2Al(OH)3↓+CO32−+H2D.Al2O3为离子化合物,其熔点高14.以碳纳米管作电极材料的柔性电池可广泛应用于“3D”打印机。该电池工作原理如图,其总反应为MnO2+12Zn+(1+x6)H2O+16ZnSO4=MnOOH+12Zn(OH)2+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子由锌膜流向MnO2膜B.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C.碳纳米管可以增大电极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快电池反应速率D.ZnSO4是该电池的离子导体,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来实现内电路的导电15.某同学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设计与部分记录如表所示。备选药品有镁片、铝片、0.500mol·L-1H2SO4、18.4mol·L-1H2SO4。实验步骤现象结论①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②分别取5mL某浓度的硫酸于两支试管中;③将镁片和铝片同时投入到试管中。……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B.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层C.步骤②中两种浓度的硫酸都可以选择D.“现象”为镁片和铝片与硫酸均反应,镁片表面产生气泡比铝片快16.某温度下,在0.5L密闭容器中,某一可逆反应的A、B气体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2B(g)B.4min时,A,B速率关系为v(A)=v(B)C.8min时,A,B气体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停止D.8min后升高温度,平衡会发生移动二、填空题17.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元素编号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X其单质常用于计算机芯片Y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Z短周期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WL层比M多2个电子T第3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最小回答下列问题:(1)X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画出W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2)Y与Z按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探究碳、X、W元素的得电子能力。①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能否说明得电子能力:W>碳,(填“能”或“否”),理由为。②C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③D装置可证明得电子能力:碳>X,D中试剂为,实验现象为。18.一定条件下,将1molN2和3molH2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至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生成NH30.4mol。回答下列问题:(1)NH3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填“离子键”或“共价键”)。(2)下列外界条件的改变,能增大该反应速率的有(填标号)。a.适当升高温度b.充入少量氩气以增大压强c.充入少量N2d.将氨气液化分离(3)第6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v逆(填“>“<”或“=”)。(4)0~5min内,用H2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5)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标号)。a.2v(H2)正=3v(NH3)逆b.c(N2):c(H2)=1:3c.生成2molNH3的同时反应1molN2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19.回答下列问题:(1)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①氢气燃烧生成2molH2O(g)时,应(填“释放”或“吸收”)kJ能量。②上述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填“a”或“b”)表示。(2)燃料电池是将燃料具有的化学能直接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甲烷(CH4)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①a电极为(填“正”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②电池工作时H+移向(填“a”或“b”)极,当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O2时,通过电流表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0.浩瀚的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和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I.海带提碘在实验室进行干海带的灼烧操作时,需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有(填标号)。(2)浸取液中碘主要以I-存在,写出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操作b的名称为。(4)写出②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写出③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II.海水提溴流程中能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反应为(写出离子方程式)。(6)步骤③化学方程式为。21.离子化合物甲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式量为83,所含金属阳离子焰色试验为黄色。为探究该化合物的水解产物,设计了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装置A气密性良好的方法,实验中观察到B中的试纸变为蓝色,则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2)装置C的作用为,F中盛有稀硫酸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的作用为,F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3)实验结束后装置D得到紫红色固体,E中无水硫酸铜变蓝,F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A.“飞扬”火炬采用氢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A项不符合题意;B.运载火箭的氢燃料燃烧属于放热反应,但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发生,例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故B项符合题意;C.“天和”核心舱采用太阳电池翼,为空间站电解水提供电能,可知“天和”核心舱中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之间的能量转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D.冬奥会采用“干冰”做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过程吸热来制冰,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B.物质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在常温不一定很容易发生;
C.太阳电池翼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水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干冰升华吸热。2.【答案】A【解析】【解答】A.As是33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Ⅴ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项符合题意;B.As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含18种元素,S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含8种元素,所以As与S所在周期的元素数目相差10,故B项不符合题意;C.32S、34S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C项不符合题意;D.Fe的原子序数为26,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III族,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A.As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
B.As与S所在周期的元素数目相差10;
C.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D.Fe为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3.【答案】B【解析】【解答】A.中子数为7的氮原子,质量数为7+7=14,可表示为:714B.NaClO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B符合题意;C.N2H4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C不符合题意;D.Cl的原子序数为1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B.NaClO为离子化合物;
C.N2H4的结构式为;
D.Cl为17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4.【答案】D【解析】【解答】A.第IA族元素中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除氢外)的元素,故A项不符合题意;B.原子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都在第IIA族,例如氦元素,故B项不符合题意;C.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和第7周期的元素种类一样多,都包含32种元素,故C项不符合题意;D.过渡元素为金属元素,在过渡元素区域可以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如铁、钒的单质或氧化物常可作催化剂,故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ⅠA族H为非金属元素;
B.He最外层有2个电子,位于0族;
C.第6、7周期元素种类相同;
D.优良的催化剂往往是过渡元素。5.【答案】A【解析】【解答】A.只有温度是变量,因此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2NOB.乙为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因此无法验证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故B项不符合题意;C.催化剂、温度均不相同,无法验证MnO2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故C项不符合题意;D.丁是分液装置,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溶液,应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保证其他反应条件相同;
B.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保证其他反应条件相同;
D.碘与四氯化碳互溶。6.【答案】D【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元素⑧为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IIIA族,故A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分析,⑦为N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NO3,其氢化物为NH3,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为离子化合物NH4NO3,故B项不符合题意;C.根据分析,④和⑦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PH3和NH3,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非金属性N>P,则稳定性NH3>PH3,故C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分析,②、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Mg(OH)2和HClO4,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故答案为:D。
【分析】①只有最低负价-2价,则①为O元素,③⑥最高正价均为+1,位于ⅠA族,⑥的原子半径较大,则⑥为Na元素,③的原子半径大于O元素,则③为Li元素,②最高正价为+2,原子半径大于O,则②为Mg元素,④⑦均位于ⅤA族,④的半径大,则④为P元素,⑦为N元素,⑤位于ⅦA族,为Cl元素,⑧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小于P,为B元素,据此解答。7.【答案】C【解析】【解答】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其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A不符合题意;B.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能发生,B不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中一定吸收或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反应的能量变化不同,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则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相等。8.【答案】D【解析】【解答】A.S和Se都位于VIA族,且Se半径大于S,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Se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H2S比H2Se稳定,A不符合题意;B.HF、HCl、HBr、HI都属于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但是HF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得HF的沸点高于其他三种氢化物,故沸点:HF>HI>HBr>HCl,B不符合题意;C.Mg、Ca、Sr、Ba均位于IIA族,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硫酸镁易溶于水,硫酸钙微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故可以推测硫酸锶不易溶于水,实际上硫酸锶难溶于水,C不符合题意;D.F、Cl、Br、I、At都位于VIIA族,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F2为淡黄色气体、Cl2为黄绿色气体、Br2为红棕色液体,I2为紫黑色固体,故可以推测砹单质为有色固体;AgCl、AgBr、AgI均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见光易发生分解,故可以推测AgAt也具有这些性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同主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分析解答。9.【答案】A【解析】【解答】A.将F2分别通入到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F2与水反应生成氟化氢和氧气,得不到溴单质和碘单质,A符合题意;B.加碘盐指的是增加碘制剂后的食用盐,通常加的是KIO3固体,B不符合题意;C.溴单质和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均大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且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可用四氯化碳将溴或碘单质从它们的水溶液中萃取出来,C不符合题意;D.碘酒中含碘单质,可以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A.F2先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
B.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是碘酸钾;
C.常用四氯化碳萃取碘和溴;
D.碘单质遇淀粉变蓝。10.【答案】D【解析】【解答】A.工业生产中焦炭为足量的炭变为CO,方程式为SiOB.HF为弱酸不拆开,方程式为4HF+SiO2=SiF4↑+H2O,B项不符合题意;C.HI为还原性强酸,I-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2I-=2Fe2++I2+H2O,C项不符合题意;D.Al为两性金属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强碱进行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二氧化硅和焦炭反应生成硅和CO;
B.HF为弱酸;
C.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
D.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11.【答案】D【解析】【解答】A.镁和钠的失去电子的能力与失去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铝是能溶于强酸强碱的两性氢氧化物,但不溶于弱碱一水合氨,故B不符合题意;C.浓盐酸与亚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无法比较氯气与硫的氧化性的强弱,故C不符合题意;D.氯气与硫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沉淀,反应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强于硫,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与失去电子数目多少无关;
B.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
C.浓盐酸与亚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12.【答案】B【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X为Na,Y为Si,Z为P,W为Cl;如结构图所示,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Na+而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l和Si之间有一对共用电子,使得它们也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P和Si之间也有一对共用电子,并且P还含有一个外来电子,故P也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即该化合物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A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Z为P,其最高价含氧酸H3PO4为中强酸,B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Z为P,W为Cl,X为Na;P3-、Cl-的电子层构型相同,Cl-的核电荷数较大,则离子半径:P3->Cl-;P3-、Cl-均含有3个电子层,Na+含有2个电子层,Na+的离子半径最小,故离子半径:P3->Cl->Na+,即简单离子半径:Z>W>X,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Z为P,W为Cl;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P,则酸性:HClO4>H3PO4,即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W>Z,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X、Y、Z、W是位于同一周期的短周期元素,W形成一个单键,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W最外层电子数是Y电子总数的一半,则Y的电子总数为14,为Si元素,W为Cl元素,X形成+1价阳离子,则X为Na元素,Z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2,则Z为P元素,据此解答。13.【答案】C【解析】【解答】A.根据操作过程图,操作1、2、3之后均得到溶液和固体,而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溶液的方法称为过滤,由于Al2O3和Fe2O3能够与盐酸反应而SiO2不与盐酸反应,所以固体1的主要成分为SiO2,A项不符合题意;B.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转化为[Al(OH)4]-,Fe3+转化为Fe(OH)3沉淀,通过过滤得到固体2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B项不符合题意;C.步骤③中通入过量的CO2,离子方程式为[Al(OH)D.Al2O3是高温下可电离的离子晶体,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杂质为Fe2O3、SiO2),加入HCl,过滤得到溶液1和固体1,只有SiO2不溶,因此固体1为SiO2,溶液1中主要含有Fe3+和Al3+,加入过量NaOH,Fe3+转化为Fe(OH)3,Al3+变为偏铝酸根,过滤得到固体2为Fe(OH)3,溶液2中主要含偏铝酸根,加入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过滤分离得到固体3和溶液3,固体3为氢氧化铝,加热氢氧化铝分解得到氧化铝,据此解答。14.【答案】B【解析】【解答】A.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MnO2中Mn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锌膜为负极,MnO2膜为正极,电子由锌膜流向MnO2膜,故A项不符合题意;B.该电池的负极为锌膜,电极反应为Zn-2eC.碳纳米管具有导电性,可以作为电极材料,同时可以增大电极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快电池反应速率,故C项不符合题意;D.吸收ZnSO4溶液的有机高聚物层中锌离子发生定向移动,可让电流通过,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总反应可知,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Zn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2OH-15.【答案】C【解析】【解答】A.由实验步骤可知,除了金属种类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A不符合题意;B.金属表面有氧化物,氧化物也与酸反应,影响实验,因此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层,B不符合题意;C.18.4mol·L-1H2SO4为浓硫酸,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因此步骤②中的硫酸应选择0.500mol·L-1的H2SO4,C符合题意;D.镁片和铝片与硫酸均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铝强,与酸反应速率快,镁片表面产生气泡比铝片快,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该实验中只有金属的种类不同;
B.金属表面的氧化膜会干扰实验;
C.铝在浓硫酸中钝化;
D.镁比铝活泼,在同浓度的酸中反应速率更快。16.【答案】D【解析】【解答】A.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由图像信息可知,达到平衡时A减少0.6mol为反应物,B增加0.3mol为生成物,故反应方程式为2A(g)⇌B(g),故A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像信息,4min时只能得到n(A)=n(B),而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A、B速率关系为v(A)=2v(B),故B项不符合题意;C.8min时,A、B气体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反应并没有停止,故C项不符合题意;D.由于化学变化都伴随着热效应,所以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会发生移动,故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Z的物质的量减少,为反应物,B的物质的量增大,为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方程式系数;
B.4min时反应正向进行;
C.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反应不停止;
D.温度会影响平衡状态。17.【答案】(1)第3周期第IVA族;(2)(3)SO2+2NaHCO3=Na2SO3+2CO2+H2O;否;硫元素对应的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除去SO2;Na2SiO3溶液;F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解析】【解答】(1)据分析,X为Si,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IVA族;W为S,其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据分析,Y与Z分别为O和Na,按1:1形成的化合物是Na2O2,其电子式为;(3)①A装置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SO2气体,所以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②由于后续实验要进一步证明得电子能力C>Si,为防止SO2产生干扰,必须将SO2除尽,所以C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SO2;③D装置可以证明得电子能力:C>Si,可以比较对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因此只需证明酸性H2CO3>H2SiO3,则可以将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所以D中试剂为Na2SiO3溶液,实验现象为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分析】X的单质常用于计算机芯片,可知X为Si元素;Y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可知Y为O元素;Z为短周期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可知Z为Na元素;W的L层比M多2个电子,可知W为S元素;T是第3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最小的,可知T为Al元素,据此解答。18.【答案】(1)共价键(2)ac(3)=(4)0.06mol·L-1·min-1;20%(5)ad【解析】【解答】(1)氨气为共价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2)a.适当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b.充入少量氩气以增大压强,参与反应的各物质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b不正确;c.充入少量N2,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d.将氨气液化分离,产物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d不正确;故答案为:ac。(3)反应至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此第6min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4)反应至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生成NH30.4mol,则消耗氢气0.6mol,消耗氮气0.2mol,v(H2)=ΔcΔt=ΔnVΔt=0.6mol2L5min=0.06mol·L-1·min-1(5)a.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v(H2)正=3v(NH3)正=3v(NH3)逆,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正确;b.初始c(N2):c(H2)=1:3,N2和H2的转化量之比为1:3,任何时刻都有c(N2):c(H2)=1:3,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不正确;c.任何时刻,生成2molNH3的同时都会反应1molN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不正确;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气体质量一直不变,而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正确;故答案为:ad。
【分析】(1)氨气为共价化合物;
(2)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等;
(3)5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4)根据v=ΔcΔt和转化率=19.【答案】(1)释放;490;b(2)负;CH4-8e-+2H2O=CO2+8H+;b;2mol【解析】【解答】(1)①由图可知,生成2mol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930kJ/mol=1860kJ/mol,吸收的热量为498kJ/mol+2×436kJ/mol=1370kJ/mol,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60-1370)kJ/mol=490kJ/mol,故答案为:490;②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则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b表示,故答案为:b;(2)由图可知,通入甲烷的a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在水分子作用下甲烷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通入氧气的b电极为正极,酸性条件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①由分析可知,通入甲烷的a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在水分子作用下甲烷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H4-8e-+2H2O=CO2+8H+,故答案为:负;CH4-8e-+2H2O=CO2+8H+;②由分析可知,通入甲烷的a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通入氧气的b电极为正极,电池工作时阳离子氢离子向正极b电极移动,当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时,通过电流表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
【分析】(1)物质的燃烧为放热反应;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茶叶叶面肥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聚合软木塞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及护理
- 2025至2030年电容运转电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环卫专用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销售售后服务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预调酒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刹车片分离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内齿轮泵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班主任的智慧与对策
- 细胞课件 细胞死亡
- 石灰石粉粉检测报告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大单元作业设计
- 内科学肺炎(课件)
- 110kV变电站主接线一次接线图
- LS/T 3246-2017碎米
- 第7课《大雁归来》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如何正确摆放四肢功能位
- 特劳特-定位课件
- 农业面源污染进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