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星期一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分析信件内容,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2.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引导学生欣赏信件中的文学艺术价值,感受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3.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辩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在信中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批判态度。
-掌握信件中使用的文学修辞手法,如讽刺、对比等。
-分析信件的结构,理解其论证逻辑。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对英法联军破坏文物的行为所表达的痛心与愤怒,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理解信件中复杂的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冲突,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仿写一段类似风格的信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分析信件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变化,理解其情绪的起伏和转折,这是对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挑战。教学资源-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音响系统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资料、相关文献节选、图片资料
-教学手段:视频剪辑、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写作练习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事件吗?它对中法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展示一些关于鸦片战争和圆明园被焚毁的历史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
简短介绍《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背景和作者雨果,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信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写作特点。
过程:
讲解信件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引言、正文、结尾。
详细介绍信件的组成部分,包括称呼、正文内容、结束语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信件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信件段落进行分析,如对英法联军破坏文物的描述、对法国人民的呼吁等。
详细介绍每个段落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信件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段落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信件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信件内容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何看待英法联军的行为”、“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信件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件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信件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信件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信件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7.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目标: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要求结合自身理解和感受,表达对信件内容的看法和思考。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资料:包括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圆明园被焚毁的事件经过、中法关系的历史演变等。
-雨果的生平和作品简介:介绍雨果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他的其他著名作品,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一些与《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主题相近的文学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国际公约以及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书籍,如《鸦片战争史》、《圆明园的毁灭》等,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组织学生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纪录片,如《圆明园》、《鸦片战争》等,通过影像资料感受历史事件的震撼。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章或研究报告,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剧创作,通过表演的形式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中法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了解两国在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鼓励学生阅读雨果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体会雨果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读书会,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文学观点,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形势,了解我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反思今天上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节课,我觉得收获颇丰,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觉得今天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导入环节,学生们对课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历史感较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对那个时代有了直观的感受。在基础知识讲解部分,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信件的基本结构和写作特点。
然后,案例分析环节是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通过分析信件中的典型段落,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作者对英法联军行为的批判态度,还学会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特别是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观点和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信件中的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冲突时,有些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分析信件时,可能无法很好地把握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此外,我觉得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有些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与他们的自信心不足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我打算做一些调整。原本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信件内容的读后感,但我发现这样的作业可能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因此,我打算在作业中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雨果,你会如何写这封信?”或者“你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是一封充满激情和正义感的信件,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历史事件对个人和民族的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信件的基本结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雨果的批判态度。
首先,我们学习了信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信件以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烈谴责为开篇,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圆明园被焚毁的惨状,结尾则是对法国人民的呼吁。
其次,我们分析了信件中使用的文学修辞手法,如讽刺、对比等,这些手法使得信件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再次,我们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了作者对英法联军破坏文物的行为所表达的痛心与愤怒,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最后,我们探讨了信件中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事件,以及如何在当今社会保护文化遗产。
当堂检测: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将进行以下当堂检测:
1.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以下哪项不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基本组成部分?
A.引言
B.正文
C.结尾
D.附录
(2)以下哪项不是信件中使用的文学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比
C.设问
D.反问
(3)以下哪项不是作者雨果在信中表达的观点?
A.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烈谴责
B.对圆明园被焚毁的痛心
C.对法国人民的批评
D.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吁
(4)以下哪项不是信件中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冲突?
A.对西方文明的崇拜
B.对东方文化的尊重
C.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D.对民族尊严的维护
(5)以下哪项不是信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A.历史事件对个人和民族的影响
B.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C.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2.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请简要概括《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请谈谈你对信件中作者雨果批判态度的理解。
3.写作题(10分)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段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感想,要求不少于100字。板书设计①重点知识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作者:雨果
-信件背景: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圆明园被焚毁
-信件目的:谴责英法联军的行为,呼吁保护文化遗产
②关键词:
-遣责
-焚毁
-保护
-呼吁
-文明
-文化遗产
③重点句子:
-“我愤怒地注视着这个强盗的暴行,我痛心地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倒退。”
-“请你们保护这个人类文明的瑰宝,让它永远流传于世。”
-“这是对人类的侮辱,是对文明的亵渎。”课后作业1.创作续写:
雨果在信中呼吁保护文化遗产,请你续写一封信,假设你是雨果,续写你如何表达对当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期望和呼吁。字数不少于200字。
答案示例:
亲爱的朋友们,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目睹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被破坏或遗忘。如今,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出我的声音,呼吁全球人民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携手,不仅保护那些世界闻名的古迹,也要关注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文化遗产。每一个文明的火种都值得尊重和传承。愿我们的行动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让这个世界充满更多的和谐与美好。
2.情景分析:
设想你是一位历史学家,正在撰写一部关于鸦片战争和圆明园被焚毁的历史书籍。请根据课文内容,描述一个场景,并简要说明这个场景对你研究这段历史的意义。
答案示例:
场景: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目睹了无数珍贵文物的毁灭。
意义:这个场景是我研究中英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揭示了文化冲突对人类文明的破坏。通过这个场景,我能够深入分析鸦片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中西方文明碰撞时的复杂关系。
3.角色扮演:
分组扮演信件中的不同角色,如雨果、巴特勒上尉、圆明园的守卫者等,进行一场模拟辩论,讨论如何对待和保护文化遗产。
答案示例:
雨果: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巴特勒上尉:我们认为这是战争的一部分,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一些文物是值得的。
圆明园守卫者: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可以尽力保护我们的家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诊腹痛诊断
- 护士礼仪培训
- 旅游团乘车协议
-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2篇)
- 加强学校期末规范管理
- 2025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万里一线牵》说课课件
- 《山水合璧》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品牌推广会议合同
- 房价涨幅调整协议
- 契约型职位合同
- 2024年度博物馆展览设计合同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附答案
- 胰岛素皮下注射标准解读
- 出售渣土合同范例
- GB/T 24630.1-2024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平面度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
- JJF(京) 134-2024 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气体分析仪校准规范
- 高二上学期考后成绩分析总结主题班会课件
- 乡村振兴议论文开题报告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教学课件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4)单元全套练习题4套(含解析)
- 危险废物库房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