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7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_第1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7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_第2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7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_第3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7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_第4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7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前篇

预习教材课堂篇

素养提升随堂练

学以致用课后篇

课时分层训练课时目标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时空定位课前篇

预习教材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1927年秋,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____________的确立。(2)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__________。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____________”。同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国民政府建立后,____________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____________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专制统治张作霖济南惨案

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官僚资本四大银行【判断正误】1.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实现了对全国的真正统一。(

)×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____________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了________起义,打响了________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________召开紧急会议,总结了____________失败的教训,纠正了__________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思想。掌握武装力量武装起义南昌武装汉口国民革命陈独秀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4)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__________,开展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________、________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______________会师。(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________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6)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_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选举__________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井冈山游击战争土地革命红色政权

朱德陈毅工农革命军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7)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打土豪分田地【判断正误】1.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2.1930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三、红军长征(1)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以______________为重点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________“围剿”。由于____________的指导脱离了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__________反“围剿”失利。(2)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________。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____________错误。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________和________问题。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__________为政治局常委,并成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______,挽救了________,挽救了____________。中央根据地四次

共产国际第五次长征逃跑主义军事组织毛泽东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毛泽东党红军中国革命(3)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__________,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吴起镇会宁【判断正误】1.1933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课堂篇

素养提升【唯物史观】1.客观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1)从1927年到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采取了提高进口关税、经营内外债、建立金融机构、实行法币改革,建立和扩充官僚资本等措施,使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有所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成为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22年中最好的时期。(2)但在十年经济建设中,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逐渐发展膨胀起来,也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及意义(1)内涵:“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2)意义:①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照亮了胜利前进的航程。②“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针对练

A[解析]

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提高了进口关税;依据所学可知,提高进口关税有利于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正确;材料是通过与列强谈判,提高了进口关税,并未收回海关主权和确立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B、C错误;材料没有中国与外国贸易额的比较,无法得出D结论,排除。【时空观念】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解读:(1)图表信息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的根据地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客观反映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在南方。(2)从1927年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已发展到十几块,这在实践上证明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性,中国革命已呈现“燎原”之势。针对练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长征结束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1935年”及所学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C正确;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928年,长征结束于1936年,均与“重大转折”的时间不符,排除A、B、D。【史料实证】

解读:(1)反映了毛泽东建设根据地政权、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等主张,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内容。(2)说明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2.材料一

南昌起义时贺龙的党员登记表材料二

“那是七月三十一日下午四点,我(贺龙)把营长以上级别的军官都找来,讲了四点:一是国民党已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已经死了;二是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中国才有希望;三是党已经决心领导武装暴动,解放人民;四是我已下决心跟共产党走了,愿意跟党走的可以留下继续革命,不愿意的也可以走。”——摘编自《周恩来、朱德、贺龙回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解读:材料一为实物史料,材料二为文献史料,两则史料相互印证说明,贺龙是1927年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南昌起义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针对练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D[解析]

依据材料“红军荟萃井冈山”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诗反映的是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的情景,故D正确;A、B、C均与“红军荟萃井冈山”无关,排除。【历史解释】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革命的特点(1)党的工作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标志。(2)党的最高决策由错误逐渐走向成熟,以遵义会议为标志。(3)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南方逐渐转移到北方,以长征胜利为标志。2.近代中国救国道路的选择戊戌变法走日本人的道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走美国人的道路,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五四运动后走俄国人的道路,即“城市中心”革命道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走自己的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针对练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隆重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来自中央苏区、闽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琼崖等苏区的代表,以及红军、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工会等代表,共610人。越南、朝鲜的来宾也应邀出席大会。据此可知(

)A.中国共产党已建立全国性政权

B.农村革命根据地遍布大江南北C.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互动局面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推动根据地发展D

【家国情怀】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针对练

A

随堂练

学以致用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些经济政策和措施,使这一时期的工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催生了新因素,推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该新变化指的是(

)A.洋务资本的衰落

B.民族资本快速发展C.官僚资本的形成

D.外国资本开始侵入C[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府官僚利用政治特权大力攫取财富,形成了官僚资本,使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故C正确;洋务资本早在甲午战后即已衰落,A错误;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在近代早已出现,不属于“新因素”,排除B、D。2.1928年12月29日,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东北易帜(

)A.基本上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B.宣告了日本侵华计划的彻底破产C.标志着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D.意味着国民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C[解析]

依据材料“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可知,奉系军阀长期割据的东北地区纳入国民党统治区域版图,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C正确;“东北易帜”意味着北洋军阀间的混战局面结束,但在国民政府统治下,新军阀割据依然存在,A错误;1928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日本始终未放弃侵华计划,B错误;1927年国民大革命即已以失败告终,D错误。3.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忽视了(

)A.领导权问题

B.群众路线问题

C.财政权问题

D.革命道路问题A[解析]

依据材料“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并结合史实可得出,国民革命时期中共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故A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故B错误;“当房子主人”涉及领导权问题,与财政权、革命道路无关,排除C、D。

B

5.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A.国共合作的实现

B.国民革命的开展

C.八七会议的召开

D.遵义会议的召开D[解析]

依据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上,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故D正确;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陈独秀,A、B错误;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尚未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排除C。课堂小结1.

必会知识: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措施及影响。

(2)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及作用。

(3)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2.

方法归纳:史料研习、历史解释、时空定位、随堂演练、归纳对比。3.

常见误区:史实混淆,

片面理解史料,

论点孤证。课后篇

课时分层训练【合格考过关练】1.“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这副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叶挺

B.李宗仁

C.彭德怀

D.张学良D[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词“国耻家仇”“东北易帜”“西安举事”等可知,这副挽联称赞的是张学良,故D正确。A、B、C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2.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这一调整(

)A.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C.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流通

D.加快了国内市场形成C[解析]

根据材料“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说明商品流通过程中税负减轻,这一调整有利于刺激国内市场的发展,故选C。材料未提及税收政策调整与抗战的关系,排除A;税负减轻说明百姓经济负担减轻,排除B;国内市场早已形成,D不符合史实,排除。3.右面两幅图片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示意图。图中所示变化得益于(

)D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

根据材料图片可以看出中国的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比例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D正确。A为甲午战后;B为一战期间;C是1912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均排除。4.右图为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C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解析]

南昌起义是新型人民军队创立的开始,故江泽民题词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故选C。A是秋收起义;B不符合图片意思;D是井冈山根据地创立。5.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进行政权建设,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C.开展武装斗争,打破国民党的“围剿”

D.拓展生存空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A[解析]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故A正确。中共的政权建设和根据地的生存、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但相对而言不能充分体现材料中的原则,排除B、C、D。6.《秋收起义暴动歌》中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

)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

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C.大规模开展了土地革命

D.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没成功,但最后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是指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故B正确,A错误;C、D是“井冈山道路”的主要内容,排除。7.朱德赋诗:“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这一现象(

)A.开启了党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征程

B.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C.反映了党领导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D.促成了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B[解析]

据材料可知井冈山会师开创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巩固扩大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故选B;八一南昌起义开启了党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征程,排除A;材料强调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不涉及土地改革运动问题,排除C;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与材料无关,排除D。8.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能力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取碉堡战术C[解析]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之所以失利,主要原因是中央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在军事上先是表现为冒险主义,后来表现为保守主义,故选C;A是五次反“围剿”的共同之处,排除;红军是革命队伍,具有很强的作战能力,排除B;D是外部原因,排除。9.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应为(

)三次探索开始于革命方式的变化甲革命道路的变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央领导的变化乙A.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长征胜利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建立井冈山根据地C[解析]

秋收起义不是革命方式变化的开始,故A错误;长征胜利是中央领导变化的结果,而非开始,故B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故C正确;八七会议作出了武装反抗的决策,却不是武装起义的开始,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中共中央领导并未变化,故D错误。10.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到中国,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他在书中称誉“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斯诺在书中赞誉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红军长征

D.全面抗战C[解析]

据材料“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西行”“大迁移”“流动的武装宣传”“史诗般的远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事件为红军长征,其发生于1934年至1936年,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符合题意,故选C;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而据材料“于1928年来到中国”可知,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五四运动没有迁移,排除A;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至1927年,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发生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等级考提分练】11.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毅然通电全国:“力谋统一,贯彻和平”“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遂将热河划归东北,并任命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委员、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据此可知(

)A.国民政府实现了中央集权

B.国民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C.东北已归属国民政府管辖

D.三民主义得到认可和实践C[解析]

东北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意味着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但地方仍然有军阀割据,故A、B错误;东北宣布服从国民政府,表明东北接受中央政府领导,故C正确;“东北易帜”并不意味着张学良践行三民主义,故D错误。1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坚持“城市中心论”C.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决定发动南昌起义B[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A错误;根据材料中“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以此来响应农村暴动,可知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应放在大城市,故B正确;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C错误;南昌起义爆发于八七会议之前,D错误。13.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C[解析]

结合所学,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故选C;八七会议时,红军尚未建立,排除A;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