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精准变式练_第1页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精准变式练_第2页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精准变式练_第3页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精准变式练_第4页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精准变式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人教版)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习题1】教材P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见解析。【解析】(1)把钢尺放在桌子边上,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三分之二处,另一只手轻轻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振动产生了声音。

(2)在鼓的鼓面上放上几个黄豆,轻轻击打鼓面,鼓面上黄豆在跳动,并产生了声音。

(3)敲锣的时候,锣振动产生声音,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停止了振动,声音也停止。(4)打洋琴的时候,把一个小纸条放在琴弦上,小纸条就会跳起来,并发出悦耳的声音。

等到小纸条停止跳动时,当然琴声也就没有了。

(5)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摸嗓子,也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发音停止了,就不会感到喉部在振动了。

【要点点拨】(1)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2)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靠声带振动,弦乐是靠弦的振动,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靠鸣膜振动,蟋蟀、蜜蜂、蚊子、苍蝇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错误的表述: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方法指导】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变式题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教材习题2】教材P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见解析。【解析】(1)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3)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要点点拨】(1)声的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2)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4)声速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方法指导】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声音不能在真空中的传播。【变式题2】认真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影响。【教材习题3】教材P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解析】会听到两次敲打声音;

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的,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但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v=s/t可知,当传播的路程相同时,传播的时间与传播的速度成反比,所以传播的速度不同,导致传播的时间也不同。

【要点点拨】(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可根据v=s/t讨论传播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方法指导】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就可以听到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变式题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教材习题4】教材P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答案】见解析。【解析】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

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要点点拨】(1)原声就是物体发出的声音;(2)回声就是物体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方法指导】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响亮。

【变式题4】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小为1m/s,世界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写出几个合理的场景.(至少两个)【教材习题5】教材P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答案】255m【解析】设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s,声速v=340m/s,声音从井底到人耳需要的时间t=1.5s/2=0.75s根据速度公式v=s/t,S=vt=340m/s×0.75s=255m【要点点拨】求解枯井深度,要记住声速v=340m/s,找准从井底到人耳需要的时间t,这个时间等于大喊一声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的一半。【方法指导】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变式题5】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C.座机电话间的导线传递的是声波信号 D.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2.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3.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四种看法,请根据你学的知识,认为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则()A.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该实验也能说明真空能传声。D.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能传声的结论。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6._____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____s.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比如:同学们听到自己在空教室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声音要洪亮,就是这个原因.7.唐诗《枫桥夜听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①;②。8.“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你提出三个有关的场景。(1);(2);(3)。9.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本节探究点拨中指出:“注意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注意准确表述这些问题,还应学习寻找问题中的矛盾。”下面的几个问题,符合探究点拨中的哪一点?(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轰鸣、嚎叫、电锯“吱吱”……让人心烦意乱。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这是从提出问题的。(2)学校即将召开春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X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训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李老师看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们提出了一个关于速度是否变化的问题。接下来,大家议一议,你们应该如何收集证据,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李老师是提出问题的。(3)编钟演奏的乐曲为什么悦耳动听,木棍敲石头的声音为什么不好听?除了响度和音调的区别之外,各种声音还有什么不同呢?这是在发现并提出问题的。(4)你能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吗?。10.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2)在长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下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气温约为15oC)

参考答案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习题1】教材P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见解析。【解析】(1)把钢尺放在桌子边上,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三分之二处,另一只手轻轻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振动产生了声音。

(2)在鼓的鼓面上放上几个黄豆,轻轻击打鼓面,鼓面上黄豆在跳动,并产生了声音。

(3)敲锣的时候,锣振动产生声音,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停止了振动,声音也停止。(4)打洋琴的时候,把一个小纸条放在琴弦上,小纸条就会跳起来,并发出悦耳的声音。

等到小纸条停止跳动时,当然琴声也就没有了。

(5)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摸嗓子,也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发音停止了,就不会感到喉部在振动了。

【要点点拨】(1)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2)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靠声带振动,弦乐是靠弦的振动,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靠鸣膜振动,蟋蟀、蜜蜂、蚊子、苍蝇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错误的表述: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方法指导】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变式题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答案】见解析。【解析】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教材习题2】教材P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见解析。【解析】(1)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3)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要点点拨】(1)声的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2)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4)声速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方法指导】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声音不能在真空中的传播。【变式题2】认真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影响。【答案】慢,快,温度。【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温度影响。【教材习题3】教材P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解析】会听到两次敲打声音;

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的,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但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v=s/t可知,当传播的路程相同时,传播的时间与传播的速度成反比,所以传播的速度不同,导致传播的时间也不同。

【要点点拨】(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可根据v=s/t讨论传播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方法指导】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就可以听到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变式题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答案】振动;会。【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振动状态;声音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发生变化。【教材习题4】教材P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答案】见解析。【解析】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

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要点点拨】(1)原声就是物体发出的声音;(2)回声就是物体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方法指导】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响亮。

【变式题4】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小为1m/s,世界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写出几个合理的场景.(至少两个)【答案】答案不唯一,如:(1)老师说下课了,过很长时间后同学们才能听到下课的命令,所以同学们还是坐在位子上没有动;

(2)汽车的行驶速度比喇叭的声速传播的快,汽车喇叭就失去了作用.【解析】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当传播速度减小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就慢下来,据此联想举例.如果是1m/s那么:听到电话声,跑过去已经挂了;你看别人说话光看到嘴动不见发声,过了很久才听到声音了;看到闪电可以慢悠悠捂耳朵,不怕被镇住了;开车的让人闪闪,不会摁喇叭了,最多打旗语灯语,或者拿杆子捅捅你。【教材习题5】教材P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答案】255m【解析】设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s,声速v=340m/s,声音从井底到人耳需要的时间t=1.5s/2=0.75s根据速度公式v=s/t,S=vt=340m/s×0.75s=255m【要点点拨】求解枯井深度,要记住声速v=340m/s,找准从井底到人耳需要的时间t,这个时间等于大喊一声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的一半。【方法指导】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变式题5】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答案】水(或液体)510【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由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C.座机电话间的导线传递的是声波信号 D.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答案】A【解析】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受温度的影响,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说法正确。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说法错误。C.座机电话间是靠变化的电流来传播声信号的,即导线传递的是电信号,故C说法错误。D.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D说法错误。2.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答案】A【解析】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3.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四种看法,请根据你学的知识,认为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答案】D【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此种说法错误;(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则()A.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该实验也能说明真空能传声。D.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能传声的结论。【答案】A【解析】A.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罩内空气越来越少,传播介质逐渐减少,声音传播速度越来越小,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抽干,几乎处于真空状态时,声音就不能传播了。所以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A正确,B错误,C错误,D错误。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答案】固体。340【解析】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6._____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____s.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比如:同学们听到自己在空教室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声音要洪亮,就是这个原因.【答案】回声.0.1【解析】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7.唐诗《枫桥夜听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①;②。【答案】①物体振动发声;②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等。【解析】这是物理与语文知识的渗透。大量古诗词、名言警句中蕴含着物理知识,同学们只有学好语文,理解诗句含义,才能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诗句中反映出的物理现象。理解诗句大致意思,然后找出隐含的物理信息,最后给出内涵的物理知识。这句诗意思是在姑苏这座城外有一个寒山寺,夜里诗人在船上听到了寒山寺庙的钟声。这里面听到钟声说明钟振动产生了声音,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到人耳。8.“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你提出三个有关的场景。(1);(2);(3)。【答案】有关的场景是:(1)教室内学生听不能清楚教师的讲课声;(2)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3)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会很差;(4)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飞机声时,却看不到飞机了。【解析】在真实世界里,声速约为340m/s,老师发出的声音与其反射的声音到听者处的时间差小于0.1s,这两个声音重合,声音听起来更响,若声速变为1m/s,发出的声音和经反射的回声到达人耳处的时间间隔很大,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发出的声音直接到达人耳处时第一次的反射声才到达,这样反射的声音就会干扰后面传来的声音,所以不易听清楚。乐队演奏效果也是如此。再比如司机按喇叭时,由于汽车正常行驶时速度远大于1m/s,所以嗽叭声会落在汽车之后,无法知道有车的作用。同样当飞机飞过人上方时,声音还没有传到人耳处,等声音传到人耳处时,飞机早就飞过人的上方很远处。9.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本节探究点拨中指出:“注意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注意准确表述这些问题,还应学习寻找问题中的矛盾。”下面的几个问题,符合探究点拨中的哪一点?(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轰鸣、嚎叫、电锯“吱吱”……让人心烦意乱。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这是从提出问题的。(2)学校即将召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