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农业种植技术及设备推广计划TOC\o"1-2"\h\u2281第1章引言 3300541.1农业科技发展背景 3156391.2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推广的重要性 428219第2章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4294652.1传统农业种植技术 4186402.1.1整地技术 4212822.1.2播种技术 4103632.1.3田间管理技术 4182942.1.4收获与储藏技术 5229472.2现代农业种植技术 5125882.2.1精准农业技术 5117952.2.2生物技术 5255462.2.3节水灌溉技术 5226692.2.4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599782.3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 510820第3章农业设备概述 6139903.1农业设备分类 6268613.2农业设备在种植中的应用 6156813.3农业设备发展趋势 727263第4章土壤改良技术及设备 7248364.1土壤检测技术 7194284.1.1土壤物理性质检测技术 711284.1.2土壤化学性质检测技术 75424.1.3土壤生物学性质检测技术 769544.2土壤调理技术 8168154.2.1物理调理技术 8165284.2.2化学调理技术 8220974.2.3生物调理技术 8247864.3土壤改良设备 854284.3.1土壤检测设备 858424.3.2土壤调理设备 898194.3.3生物调理设备 810375第5章育种技术及设备 914985.1常规育种技术 981355.1.1选择育种 9255985.1.2交配育种 9108345.1.3诱变育种 99265.2分子育种技术 98465.2.1基因定位与克隆 9287235.2.2基因编辑 9311265.2.3转基因技术 10290285.3育种设备 103935.3.1植物生长室 1041275.3.2组织培养室 10302655.3.3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10249705.3.4智能化育种设备 103369第6章灌溉技术及设备 10118436.1常规灌溉技术 10227886.1.1地表灌溉 101956.1.2喷灌技术 10232766.2节水灌溉技术 10153476.2.1微灌技术 10243976.2.2覆膜灌溉 1189956.2.3自动灌溉 1126596.3灌溉设备 11181856.3.1灌溉水泵 11229956.3.2灌溉管道 11101026.3.3喷头和滴头 11194496.3.4自动控制系统 1161066.3.5水肥一体化设备 118937第7章植保技术及设备 1194307.1生物防治技术 11102897.1.1天敌生物防治 12274977.1.2病原微生物防治 12163437.1.3昆虫激素防治 1257577.2化学防治技术 12195037.2.1常用化学农药种类 1276437.2.2化学农药使用原则 12126697.2.3化学农药抗性治理 12311917.3物理防治技术 12326347.3.1灯光诱杀 12228277.3.2色板诱杀 12143937.3.3粘虫板 1248277.4植保设备 1399847.4.1喷雾器 1371997.4.2喷粉器 1338517.4.3无人机 1319100第8章收获与产后处理技术及设备 13310678.1收获技术 13116438.1.1精准收获技术 13250798.1.2机械式收获技术 13235798.1.3无人机收获技术 13185148.2产后处理技术 14203408.2.1清洁与分级技术 149398.2.2储藏技术 14172488.2.3加工技术 149318.3收获与产后处理设备 14182798.3.1收获设备 1498268.3.2清洁与分级设备 1489058.3.3储藏设备 15227848.3.4加工设备 153531第9章农业信息化技术及设备 1571769.1农业大数据 1547699.1.1概述 1554639.1.2数据采集与处理 15149499.1.3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 15249919.2农业物联网 1538289.2.1概述 15110949.2.2关键技术 151869.2.3应用场景 16312019.3农业信息化设备 16306269.3.1智能监测设备 168159.3.2智能控制设备 16206829.3.3信息化管理系统 16233359.3.4农业信息服务终端 16221959.3.5无人机与遥感技术 1630616第10章农业种植技术及设备推广策略 162866710.1推广体系构建 162983310.1.1组织架构 162481010.1.2人才培养与培训 16923810.1.3信息平台建设 17776410.2推广政策与措施 17365510.2.1政策支持 172575710.2.2技术示范与推广 172674810.2.3合作与交流 17714710.3推广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17240810.3.1评估指标体系 17685210.3.2评估方法与流程 171783810.3.3优化建议 17886510.3.4持续改进 17第1章引言1.1农业科技发展背景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农业种植技术及设备推广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1.2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推广的重要性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的推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国际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的推广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粮食需求逐年上升。通过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可以有效缓解粮食供应压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推广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农村脱贫攻坚。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推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快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第2章农业种植技术概述2.1传统农业种植技术传统农业种植技术主要依据农民长期积累的经验,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动力,依赖于自然条件,其特点为低投入、低产出、高风险。本节将对我国传统农业种植技术进行简要介绍。2.1.1整地技术传统农业种植技术中,整地是关键环节。整地主要包括翻耕、耙地、平整等步骤,目的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2.1.2播种技术播种是作物生长的开始。传统播种技术主要包括撒播、点播、条播等,播种深度、密度和播种时间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2.1.3田间管理技术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传统农业种植技术重视有机肥的施用,采用自然灌溉方式,病虫害防治主要依赖植物源农药和生物防治。2.1.4收获与储藏技术收获是作物种植的最后一个环节。传统农业种植技术收获方式主要有手工收获和机械收获。储藏方面,传统方法主要包括干燥、通风、防潮等。2.2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为目标,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特点。本节将对现代农业种植技术进行概述。2.2.1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2.2.2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抗病、抗虫、耐旱等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2.2.3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滴灌、微灌等,能够有效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适应水资源短缺的农业生产需求。2.2.4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采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多种方法,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2.3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种植技术正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绿色生态农业: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2)智能化农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种植的智能化、精准化。(3)多功能农业:拓展农业的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4)循环农业: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种植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3章农业设备概述3.1农业设备分类农业设备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设备,按照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1)种植设备:包括耕地机械、播种机械、栽植机械、覆土机械等,主要用于农田的耕作和作物的种植。(2)田间管理设备:包括中耕机械、除草机械、施肥机械、病虫害防治机械等,用于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管理。(3)收获设备:包括收割机械、脱粒机械、采摘机械等,用于作物的收获和产后处理。(4)农产品加工设备:包括清洗机械、分级机械、包装机械等,用于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5)农业信息化设备:包括农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农业物联网等,用于农业生产的监测、管理和决策支持。3.2农业设备在种植中的应用农业设备在种植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以下是农业设备在种植过程中的具体应用:(1)种植设备的应用:采用播种机械、栽植机械等设备,实现作物的精确播种和快速栽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2)田间管理设备的应用:利用中耕机械、施肥机械等设备进行田间管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3)收获设备的应用:采用收割机械、脱粒机械等设备,实现作物的自动化收获,提高收获效率,减少损失。(4)农产品加工设备的应用:通过农产品加工设备,对收获的农产品进行清洗、分级、包装等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5)农业信息化设备的应用:利用农业遥感、GIS、农业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农田环境的监测、作物生长状态的诊断和农业生产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3.3农业设备发展趋势科技的发展,农业设备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智能化:农业设备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如无人驾驶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2)精准化:农业设备在种植过程中实现精准作业,如精准施肥、精准播种等,提高资源利用率。(3)绿色环保:农业设备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注重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如生物降解材料、低碳排放技术等。(4)多功能一体化:农业设备向多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如多功能联合收割机、一体化种植机械等,提高设备利用率。(5)信息化:农业设备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第4章土壤改良技术及设备4.1土壤检测技术土壤检测技术是土壤改良的前提和基础,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土壤检测技术:4.1.1土壤物理性质检测技术(1)土壤质地检测:通过土壤颗粒分析,确定土壤的砂、粉、粘含量,为合理耕作及改良措施提供依据。(2)土壤结构检测:采用土壤结构稳定性分析仪等设备,评估土壤结构状况,为改良土壤结构提供参考。4.1.2土壤化学性质检测技术(1)土壤酸碱度检测:采用电位法、pH试纸等方法,测定土壤酸碱度,为调整土壤酸碱度提供依据。(2)土壤养分检测: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为施肥提供科学指导。4.1.3土壤生物学性质检测技术(1)土壤微生物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活性。(2)土壤酶活性检测: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反映土壤生物活性及养分循环状况。4.2土壤调理技术土壤调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4.2.1物理调理技术(1)深翻改土:通过深翻,增加土壤层次,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2)轮作倒茬:改变作物种植制度,减少土壤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4.2.2化学调理技术(1)土壤酸碱度调整:采用石灰、硫磺等物质,调整土壤酸碱度,使之适宜作物生长。(2)土壤养分调控: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等,提高土壤养分供应能力。4.2.3生物调理技术(1)微生物接种:引入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养分循环。(2)有机物料施用:施用有机肥、绿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4.3土壤改良设备土壤改良设备是实现土壤改良技术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3.1土壤检测设备(1)土壤采样器:用于采集土壤样品,便于后续分析。(2)土壤分析仪:用于测定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4.3.2土壤调理设备(1)深翻机:用于深翻改土,改善土壤质地。(2)施肥机:用于精确施肥,调控土壤养分。4.3.3生物调理设备(1)微生物接种机:用于将有益微生物均匀施入土壤。(2)有机物料施用设备:用于施用有机肥、绿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以上土壤改良技术及设备的推广,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5章育种技术及设备5.1常规育种技术5.1.1选择育种常规育种技术中的选择育种是基于对植物或动物的优良性状进行筛选,以保留和固定有利基因。通过对不同品种或种群进行人工选择,选育出抗病、高产、优质等特性的新品种。5.1.2交配育种交配育种是通过人工控制植物或动物的繁殖过程,实现优良基因的重组和搭配,产生具有更高生产功能和适应性的新品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杂交育种:将不同品种或种群进行人工杂交,以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2)自交育种:对同一品种内的个体进行自交,以固定优良性状和提高纯合度。(3)回交育种:将杂交后代与亲本之一进行回交,以引入或加强某些性状。5.1.3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诱导植物或动物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5.2分子育种技术5.2.1基因定位与克隆分子育种技术通过基因定位和克隆,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分子标记技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定位,提高育种效率。(2)基因克隆:通过基因克隆技术,获得目标基因,并用于育种实践。5.2.2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通过精确修改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实现对目标性状的调控。其中,CRISPR/Cas9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工具。5.2.3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或动物基因组,赋予其新的性状或改善现有性状。在我国,转基因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抗虫、抗病、抗逆等领域。5.3育种设备5.3.1植物生长室植物生长室为育种提供了稳定、可控制的环境,有助于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5.3.2组织培养室组织培养室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可实现快速繁殖、脱毒、保存等目的,为育种提供技术支持。5.3.3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育种研究提供了基因定位、克隆、编辑等关键技术,推动了育种技术的发展。5.3.4智能化育种设备智能化育种设备如无人机、自动监测系统等,可实现育种过程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提高育种精准度。第6章灌溉技术及设备6.1常规灌溉技术6.1.1地表灌溉地表灌溉是最传统的一种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淹灌和畦灌两种形式。这种灌溉方式简单易行,但需水量较大,水利用率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应优化灌水技术,提高灌水均匀度,减少深层渗漏。6.1.2喷灌技术喷灌技术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在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在作物表面。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利用率,可节省水资源,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作物产量。6.2节水灌溉技术6.2.1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灌等,以滴灌应用最为广泛。微灌技术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精确灌溉,显著提高水利用率,降低能耗。6.2.2覆膜灌溉覆膜灌溉是在作物种植区域覆盖一层地膜,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作物生长。该技术具有节水、节能、提高产量等优点。6.2.3自动灌溉自动灌溉系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该技术有利于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6.3灌溉设备6.3.1灌溉水泵灌溉水泵是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将水从水源输送到灌溉区域。根据水源类型,可分为地下水泵和地表水泵。选择合适的水泵对提高灌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6.3.2灌溉管道灌溉管道包括输水管道和配水管道,是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选择管道材质、规格和布局,可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降低能耗。6.3.3喷头和滴头喷头和滴头是节水灌溉技术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灌溉效果。喷头应具有均匀喷洒、抗堵塞等特点;滴头应具有流量稳定、抗老化、易于安装等优点。6.3.4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用于实现灌溉过程的自动化。该系统可以提高灌溉精度,降低人工成本,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6.3.5水肥一体化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该设备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第7章植保技术及设备7.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昆虫激素等生物因素,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此技术具有环保、无污染、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是实现绿色农业的重要手段。7.1.1天敌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害虫进行捕食或寄生,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常见天敌有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捕食性螨类等。7.1.2病原微生物防治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对害虫进行防治。这类微生物具有专一性强、对环境友好等特点。7.1.3昆虫激素防治通过使用昆虫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7.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虽然化学防治具有一定的环境污染和抗性问题,但仍然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防治方法。7.2.1常用化学农药种类介绍常用的化学农药种类,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7.2.2化学农药使用原则遵循适量、适时、适地的原则,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农药残留,降低环境污染。7.2.3化学农药抗性治理针对化学农药抗性问题,采取轮换用药、混合用药、间歇用药等方法,降低抗性的发展速度。7.3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物理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具有无污染、环保、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7.3.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使用灯光诱杀设备对害虫进行诱杀。7.3.2色板诱杀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喜好,设置色板诱杀害虫。7.3.3粘虫板利用粘虫板对害虫进行捕捉,降低害虫种群密度。7.4植保设备植保设备是农业种植过程中用于防治病虫害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喷雾器、喷粉器、无人机等。7.4.1喷雾器介绍不同类型的喷雾器,如手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器等。7.4.2喷粉器介绍喷粉器的类型及使用方法,如手动喷粉器、电动喷粉器等。7.4.3无人机介绍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应用,包括无人机喷洒农药、监测病虫害等。无人机具有高效、精准、环保等特点,是未来植保设备发展的趋势。第8章收获与产后处理技术及设备8.1收获技术8.1.1精准收获技术精准收获技术是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卫星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作物成熟度、产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从而提高收获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作物成熟度监测技术;(2)作物产量分布监测技术;(3)收获路径优化技术。8.1.2机械式收获技术机械式收获技术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农作物的收获作业,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割晒机收技术;(2)联合收割技术;(3)分段收割技术。8.1.3无人机收获技术无人机收获技术是指利用无人机进行农作物的收获作业,具有以下优势:(1)适应性强,适用于不同地形和作物;(2)作业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3)减少对作物的损伤。8.2产后处理技术8.2.1清洁与分级技术清洁与分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物理清洁技术,如风力去石、筛选等;(2)化学清洁技术,如药剂处理;(3)分级技术,如大小、重量、品质等分级。8.2.2储藏技术储藏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常温储藏技术;(2)低温储藏技术;(3)气调储藏技术;(4)生物保鲜技术。8.2.3加工技术加工技术包括以下方面:(1)农产品初加工技术,如切割、去皮、脱粒等;(2)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如榨油、制粉、制糖等;(3)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如提取有效成分、制备功能性食品等。8.3收获与产后处理设备8.3.1收获设备收获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割晒机;(2)联合收割机;(3)分段收割机;(4)无人机收获设备。8.3.2清洁与分级设备清洁与分级设备包括以下几类:(1)物理清洁设备,如风力去石机、筛选机等;(2)化学清洁设备,如药剂处理设备;(3)分级设备,如大小、重量、品质分级机。8.3.3储藏设备储藏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常温储藏设备;(2)低温储藏设备;(3)气调储藏设备;(4)生物保鲜设备。8.3.4加工设备加工设备包括以下几类:(1)农产品初加工设备,如切割机、去皮机、脱粒机等;(2)农产品深加工设备,如榨油机、制粉机、制糖机等;(3)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如提取设备、功能性食品制备设备等。第9章农业信息化技术及设备9.1农业大数据9.1.1概述农业大数据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集合。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农业种植提供科学决策依据。9.1.2数据采集与处理农业大数据的采集涉及气象、土壤、作物生长、病虫害等多个方面。采用传感器、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存储、整合,为后续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资源。9.1.3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农业大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监测、作物生长预测、病虫害预警等功能。9.2农业物联网9.2.1概述农业物联网是将传感器、控制器、网络通信等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一种新型农业种植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辅导员招聘考试教师角色与教育使命认知试题及答案
- 农业资源开发的试题及答案
- 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及试题及答案
- 贸易岗面试题目及答案
- 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研究试题及答案
- 持续进步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的考生心理指导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制度与政策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艺师个性化备考试题及答案
- 语文新课标检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01-200题)
- 2025年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中小学组)
- 2025年早产儿培训试题及答案
- 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食品药品检验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化粪池清掏协议书范本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科书解读
-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标准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 化工原理完整(天大版)课件
- 2025年元明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