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微课_第1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微课_第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微课_第3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微课_第4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微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微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饥饿、礼拜、生锈"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法,领悟这种写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借助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背景和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法及其效果。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感悟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氛围,拉近与文本的距离。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4.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约3分钟)1.播放一段欢快的新年音乐,营造喜庆的氛围。2.提问:同学们,听到这么欢快的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感觉新年特别美好?3.引出课题:然而,在这样一个本该充满欢乐和幸福的新年里,有一个小女孩却在街头流浪,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7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词: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饥饿、礼拜、生锈。指名认读,正音。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如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反义词等。3.思考并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言,教师引导总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受悲惨(约15分钟)1.学习第14自然段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怜?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分析:"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寒冷、凄凉的氛围,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埋下伏笔。"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赤着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突出了小女孩的寒冷和可怜。"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有什么用呢"写出了拖鞋对小女孩毫无帮助,更衬托出她的悲惨。指导朗读,读出寒冷、可怜的感觉。2.学习第511自然段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后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梳理: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暖和的火炉,说明她非常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表现出她饥饿难耐,渴望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反映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体现出她对亲情的渴望。第五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和奶奶一起飞走,说明她想彻底摆脱眼前的苦难。重点分析描写小女孩幻觉的句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法。例如:"她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这是小女孩的幻觉,属于虚写;而她在寒冷街头的现实则是实写。通过虚实结合,更强烈地表现出小女孩对温暖的渴望。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进行分析体会。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幻想和渴望。3.学习第1213自然段轻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小女孩为什么会在大年夜冻死街头?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总结:社会的冷漠和残酷,没有人关心小女孩的死活。小女孩家里很穷,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照顾。她卖不掉火柴,无法换来食物和温暖,只能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指导朗读,读出悲愤、同情的情感。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约10分钟)1.小组合作探究:"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分析: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了就摆脱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彻底幸福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2.全班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对小女孩的同情、对幸福生活的珍惜、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等。

(五)拓展延伸(约5分钟)1.展示一些与穷苦人民生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2.提问: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那些仍然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

(六)课堂小结(约3分钟)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以及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法。2.强调珍惜幸福生活,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约2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3.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在拓展延伸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