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宾市普通高中2022级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考试时间:75分钟:全卷满分:100分)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1.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7500年)中,出土了许多龟甲,龟甲内装有用来占卜的石子,有的龟甲还刻有符号;还出土了25只骨笛,经测定,这些骨笛能够吹出七声音阶。这可以印证A.先民即将跨入文明时代·B.早期国家形态已经形成\C.文字使用趋于成熟状态D.族群社会出现明显分化2.西周及春秋早期,国人军赋的征收,以乡为单位,在基层村社中按户征取。春秋末期,鲁国开始推行按土田征收军赋的政策,即“用田赋”;晋国也实行了按田亩征收军赋的制度。“田赋”制度的出现表明A.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B.商品经济得到持续发展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D.地主阶级主导政治舞台3.东晋南朝时,除以水稻为主外,北方的麦、菽、粟等粮食作物也开始车南方种植,农业生产普遍出现了稻麦轮作制,麦类成为南朝重要的粮源。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南方地区耕作技术领先B.南北经济结构发生变化NC.农副业的经营形式多样D.饮食习惯影响农耕发展4.唐初,尚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其长官尚书令“掌总领百官,仪形端揆”,唐高祖时,李世民就曾任尚书令一职。但据文献记载,唐朝尚书令长期阙而不置,尚书省只设左右仆射(副长官)二人“总判省事”。此举旨在A.消除政治隐患B.减少决策失误C.维护社会秩序D.规范宰相职权5.宋代理学家提倡女子贞节,但宋代妇女改嫁现象屡见不鲜。范仲淹在其子死后让儿媳改嫁门生;王安石的儿子对妻子不中意,王安石便为儿媳选婿另嫁;李清照、唐琬两度婚姻的故事更为人熟知。这体现了宋代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B.社会风气相对宽松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妇女地位有所提高二诊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6.清朝前期,在文字狱高压下,士大夫一言不敢及于时政,一语不能触犯朝廷,只能自筑书斋,厚古薄今;官场上“臣工大率绒默瞻顾”“间有读书穷理之士,则群指为道学,诽笑诋排”。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八股取士禁锢思想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C.文化自主性的丧失D.儒学经义遭到排斥7.19世纪末,“大自鸣钟”(能自动鸣响报时的西式钟楼)取代钟鼓楼成为中国通商口岸主要报时工具,多装置在殖民当局的市政大楼、教堂、教会学校等建筑物顶部,时人“十二时辰四面重,机关旋转响丁冬。行人未到先昂首,遥指高楼几点钟”。这反映出A.通商口岸基础设施的完善B.治外法权的危害至深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D.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8.1913—1915年,北洋政府编订颁布有关工商矿业、农林业、渔牧业等政策法规二十余种。1915年12月,实业团体由民国元年40余个发展到107个;1916年,全国的工厂数由1913年的1249家发展到16957家。据此说明这一时期A.北洋政府政治统治的开明B.中外贸易逆差得到扭转C.工商实业发展的障碍扫除D.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9.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仅1952年,全国农民参加冬学(农校)的人数就达到4885万,参加职工业余学校的工人也达到300多万。这些举措A.健全了国民教育体系B.推动了城乡的融合发展C.凝聚了国家建设力量D.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10.图1是1950年—2023年四川地区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化情况。——据四川省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这可用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四川A.产业结构日趋合理B.二三产业全国领先C.经济增速持续提升D.农业发展有所衰退二诊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二、非选择题:包括3小题(17题25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初,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1年夏,中原地区发生罕见旱灾;1942年后更严重的蝗灾、水灾、雹灾等交相并发,仅河南就受灾数十县。国民政府严控舆论,采取“军事第一”,舍民保军的残酷政策,灾情蔓延,救灾粮款迟迟未到位,灾区却已出现哄抬粮价的现象,灾民逃亡,瘟疫泛起,大量人口死亡,终酿成一场旷日持久的中原大灾荒。在美国等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1942年8月,国民政府才开始转运难民;12月,当局划拨的2亿元赈灾款到河南不足一半,同时强调军粮征收不能减免;直到1943年,蒋介石才下达救灾命令,发布战时物资限价令。河南敌占区伪政府则大搞祈雨活动,灾情愈加严重,日伪军还趁机煽动敌占区民众向边区抢粮。——摘编自宋致新《1942:河南大饥荒》材料二1942年,面对中原地区大灾荒,晋冀鲁豫边区中共太行分局,要求灾区各级党政军群团把抗灾救灾工作看作与对日斗争同等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太行行署向灾民做出“不饿死一个人”的保证。边区政府成立救济委员会,号召各界同胞共度难关;宣布减免受灾地区的粮款,并制定《粮食调剂管理暂行办法》;强调不靠天、不求神,鼓励互济互通,成立合作社组织全民生产自救,并召集灾民参加开滩、修渠、打井工程,抢种、补种秋粮等。1943年春,边区政府发放无息贷款作为早苗、耕畜、纺织等资金;并成立医疗队携带药品前往灾区,帮助群众改善卫生条件,进行减费或免费治病。经过两年的努力,基本上消灭了灾荒,边区经济社会逐步恢复。——摘编自冯佳《1942—1943年中原大灾荒与中国共产党的应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原大灾荒旷日持久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区政府救灾举措的特点及其影响。(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各方救灾举措不同的认识。(7分)二诊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华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积极开拓的品格,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不断地向海外传播,其发展呈现连续性,每个阶段自有其阶段性、时代性的特征,影响辐射范围不断扩大(见表2)。表2时间特征主要辐射地汉代“丝绸之路”的正式开辟东亚(朝、日)、东南亚(如越南)、中亚、西亚、欧洲和美洲等唐代“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宋元时代科技发明的大规模外传明清之际席卷欧洲的“中国热”19世纪以后出现大规模向海外移民浪潮——据武斌著《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根据上述材料,从表2中提取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中华文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二诊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9世纪初,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主张“把整个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用统一的渠道使各个部分同整体连接”,建立“美洲联盟”,终因内外矛盾难以调和而破产。1948年,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成立,提出建立“拉丁美洲共同市场”。但拉美主要以进口替代工业化,且已有的工业化限制在各国国内市场,共同市场难以形成。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经济陷入停止和衰退。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欧美发达国家抬头,欧美各国压低拉美各国初级工业产品价格,拉美国家外贸条件不断恶化,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一体化进程陷入停顿状态。此后,美国提出“美洲倡议”,拉美抓住机遇,停止内部敌对,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一体化进程逐渐恢复生机。冷战结束后,拉美政府以务实精神再次推动一体化进程,参与国家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但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和共同市场等多层级组织交叉重叠,加之政治分歧、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体化前景依然黯淡。——摘编自徐宝华著《拉美经济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独立以来拉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拉美经济一体化面临的困境。(6分)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5ACDAB6——10CDDCA11——15DCBAD16B二、非选择题:包括3小题,17题25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52分。(1)(8分)(政治局势)中原是抗战重点区域,(敌占区、边区、国统区)各占领区交错并存缺乏统一领导;战争导致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失灵。(灾害情况)多种灾害人祸交相并发,受灾面广。 (经济发展)农耕经济本身的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日伪)日本侵华战争破坏经济掠夺;日伪政府人为破坏抢劫;封建迷信。(国民政府)贻误救灾时机;国民政府掩盖事实真相;漠视灾情灾民等。(“政治局势”2分;其他任答一方面2分,答三方面6分。共8分。其他言之(2)(10分)特点:(宗旨上)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指导思想上)救灾与抗战并重;(举措上)多措并举、科学施策、标本兼治;(主体上)政府主导与互助自救相结合;全民动员;(效果上)成效显著等。影响:有效缓解灾情,促进灾区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团结抗战;提高中共及边区政府在民众中的号召力;为社会治理、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积累了经验。 (任答1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7分)日伪:主要目的在于稳定沦陷区秩序,趁机扩大侵略,这是法西斯侵略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以军事斗争为借口,忽视灾情,漠视灾民生命财产,这是由其阶级本质决定的,最终丧失民心;边区政府: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抗战救灾并重,克服战争封锁等困难,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抗灾救灾,赢得民心,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任答1点2分,2点4分,3点7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论题: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阐述: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秦汉时期,随着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的文字、农耕技术、丝绸、儒学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日本、朝鲜和中亚等地区,推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隋唐时期,政局稳定,政治相对清明,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日本、朝鲜派遣大量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儒学、建筑技术、律令和历法等,唐朝的文化推动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朝鲜的发展,东南亚的越南也教育和选官制度也移植中国。松原明清时期,中国的发明先后传入西方,中国的思想文化在17-18世纪对西方的思想解放和封建神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故此时西方掀起了“中国热”,在学习和借助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欧洲社会的转型。综上所述,中华文化在不同时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示例二:论题:宋元明清时中华文化外传推动西方社会转型阐述: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走向成熟,并最终外传至西方,对西方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使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指南针在欧洲航海活动中的使用,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及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大量出口到欧洲,成为欧洲贵族和上层社会追捧的奢侈品。瓷器的精美造型、独特工艺和文化内涵,对欧洲的艺术风格和欧洲制瓷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15世纪,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而在明末清初之际,欧洲更是出现“中国文化热”,欧洲的传教士将中国的儒家思想等文化经典翻译介绍到欧洲。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政治理念等对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产生了一定的启发。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赞赏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等观念,将其作为批判欧洲封建教会和专制制度的思想武器,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为欧洲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动力。综上所述: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和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的科技和思想文化先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解放,最终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示例三:论题:19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文化传播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汉字结构
- 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学2025秋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病虫害》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师范大学《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精制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 第2版-课件 1-SCI论文基础知识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土建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二中2025届高三数学试题模拟试卷(一)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二中2025年高三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液压与气压传动全书ppt课件汇总(完整版)
- DB62∕T 25-3103-2015 公路隧道防火涂料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pantone色卡电子版U面
- 教学课件:《特种加工(第6版)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第6课-能量营养
- 合伙合作经营协议书-二人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6.100以内数的组成专项卷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单词表
- 建坐标系解立体几何(含解析)
- 数控机床的应用与维护毕业论文
- 第四期主旨报告学习能力的建立郑荣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