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论说类文言文文体知识
(1)论说
“说”,作为古代散文的另一种重要体裁,从直容上看可以记叙、可以说明、可
以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发表作者对某个现象或叵题的深刻见解,通常采用托物言
志、设物喻理的手法。它与后面要讲的文论、政论等都属于论说文。如《师说》、《爱
莲说》、《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马说》等。说,就是“谈谈的意思”,
“谈谈从师的问题”、“谈谈姓黄的小伙子借书的问题”、“谈谈千里马的问题”。
“论”,粗粗可以分为“文论”、“政论”(我们常接触的)。“论”和“说”
的区别其实不大,要说有,那么“说”的语言通常平白如话,但寓意深刻;“论”的
语言往往纵横押阖,汪洋恣肆,充满雄辩的力量。内容上,“说”着眼于小处,一个
社会现象,一种治学方法;“论”放眼于大处,引经据典、说古论今,对象往往是高
官甚至君主。
(2)文论
用一点高格的术语讲,可以叫做文学批评,是专门评价文学作品的议论性文章。
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先秦儒家和道家的文学思想,我们在阅读时
一定要强化并定位这两个概念。儒家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尤其是政治功能和教化功
能,例如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孟子说“知人论世”、“以
意逆志”等。而道家强调文学风格的自然天成、不矫揉造作,核心是“无为而治”、
“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思维方式具有直观领悟和内省体验的特点;在论证方法上
多用比喻、对比,生动而气势澎湃,少名词性的解释;较多涉及对作者的道德伦理、
学术思想的评价,而不仅是单纯的作品评价。
(3)政论
从先秦至明清,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经历大都带有很浓烈的政治色彩。他们尽管
总是在“入世"和'‘出世"的边缘左右徘徊,其实心中最难割舍的还是仕途。可以说,
除了一部分真正以隐居为乐的人以外(陶渊明、王维绝对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几乎
都很热衷于政治。而学翁们参与政治、热衷政治的表现之一,就是留下了数量繁多、
种类繁复的政论文。
这些文章议论时政,观点鲜明,气势澎湃。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过
秦论》、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苏洵的《六国论》、辛弃疾的《美芹十论》等。
政论文的特点及阅读技巧
①在论证方法上,多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
②鲜明的语体风格,多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有“赋”的风韵。
③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映。一个王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往往
成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素材。他们思考和论证往事的得失,以史为鉴,为当朝
和后代的统治者提供新的治国方针。
④思想一般都是奉天法占,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等;争论的问题大多是人治和法
治、德治和刑治、王道与霸道、民本主义和君主至上、尊贤和尊亲、义理和功利等。
⑤儒家思想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为政以德”,宣传“礼义廉
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之道。伦理化的政治思想根深蒂固。
二:游记散文问题知识及阅读
(1)游记的定义
游,是i种和人类社会相始终的活动。三代以降,诸侯朝觐天子以及诸侯间的会
盟,士人的游学、游说,甚至熙熙攘攘的商旅、其乐融融的郊游,都使得文言文瑰丽
的宝库中,从来不乏游记类散文。游记根据“游”的地点,大致可分为自然山水类游
记和人文景观类游记。前者一般着眼于地理方位(离俗)、游览原由(贬谪)、游览
路径(换景)、命名原由(言志)、自然环境(清幽)等;后者一般涉及建造过程、
命名原由(言志)、形制特色(爱憎)、周遭环境(清雅)、生活状态(闲适)等。
两者的共同点是“借以兴怀”。
游记根据主旨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写景记事,如《登泰山记》:写景抒情,如《小
石潭记》、《九嶷山图记》、《项脊轩志》;劝慰勉励,如《黄州快哉亭记》;写景
记事言志,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病根馆记》;写景说理,如《石钟山
记》、《游褒禅山记》;肯定颂扬,如《潭州东池戴氏堂记》、《许氏吴兴溪亭记》。
(2)游记的阅读技巧
①了解作者的游览情况,把握景物的得名原因、作者的游踪、景物的特色等信息。
②抓住关键性的词句,理解词、句的内容。
③鉴赏精彩文句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将点、谋篇布局等。
④抓住五“何”一一何人、何景、何情、何理、何特色
何人:人物身份、经历、性格等
何景:游览路径、大环境氛围、小环境特点等
何情:如何通过“景”、“事”来抒的什么情
何理:如何通过“景”、“事”来说的什么理
何特色: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谋篇布局
(3)游记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是基础;议论、抒情为主
游记的描写角度:5“觉”、正侧(直间)、动静、远近、高低、虚实、工笔与
白描等
游记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小见大、以动衬静、虚实
结合、对比、象征、联想、想象、扬抑等
游记的谋篇布局:写作思路、线索、开头、结尾、过渡、铺垫、悬念、卒章显志
等
游记的语言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修辞手法
三:“序”类文体知识
(1)“序”类文言文梳理
“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和“赠序”。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介绍作家生平
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
①写在作品前•面的称为“前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写体
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②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如《史记•太史公自序》。
按照作者可分“他序”和“自序”两种。“他序”是指由他人撰写的序文;“他
序”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自序”则是作者作家撰写的序文。
“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
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
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是议论文。如欧阳
修的《伶官传序》等。
“赠序”
始于唐初,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用于临别赠言,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
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宋
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这里的“序”,并丰“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
许之辞。以情感为主,有专属之对象,故其内容固可无所不包,其起结则不离送别之
意,故往往特重形式,讲究章法,除写送别之外,文境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2)“序”类文言的阅读技巧
①速读原文,整体把握,分清是“书序”或“赠序”。
②按文体特点,再进一步了解内容。如果是“书序”,看看是介绍作家生平或目
的,成书过程与宗旨:或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或是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等。如果是“赠序”,看看是否为勉
励、推重、赞许之辞等。
③一定要从原文出发,找准区间,忌张冠李戴。
④要尊重原文,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九嶷山图记》)。
⑤有时作者的思想观点分散在全文各处,需要适当的概括归纳,才能全面、准确
的反映作者观点态度的全貌,忌以偏概全。
⑥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
四:其他文体
①“赋”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体物铺陈,讲究词采。有的借
助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矛盾的心理,如《前赤壁赋》;有的借赋叙述史实,阐发自己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如《阿房宫赋》:还有以抒情为主,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怀,如《秋
声赋》。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抒情色彩浓郁,注重词采,多用整句。
“辞”类似于“赋”,抒情性强,如《归去来兮辞》。
②“表”臣子向君主呈献的奏章中的一种,多为陈情论事。如《陈情表》、《出
师表》。
③“书”书信体文章,论述型可看作议论文,抒情型可看作散文。如《训俭示康》、
《祭十二郎文》。
④“辩”“辩,,是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驳证某个错误的论点或辩
证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都是这种文体的名篇。
五,文言文一题型分析
L虚词、语气词的选择
虚词的选择填空,是近年来文言文二中的常考感型,因此掌握好虚词、语气词的
一般用法是必要的。它一方面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另一方面也糅合了语感,和文
言知识O
解体技巧:
(1)联想课文法
相较于陌生篇章,课文内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大可援以一用。平时留心记忆
出处、意义和用法,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出的句子与记忆中的典例进行比较,推出该
词的用法和意义。如一些虚词常见的语气用法、位置所在等。下面是补充的一些常见
虚词的主要语气用法。
①“乎”表示纯粹的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和“呢”。
②“与”和“邪”这两个语气助词跟“乎”大体类似,多表示疑问语气,有时也
用于反问、感叹等语气。
③“哉”一般用于感叹语气和反问语气,译“啊”“呢”
④“也”多用来表示判断、肯定因果和对事情的确认。“矣”表示一种报道的语
气。“焉”常表示夸张的语气,大致与“呢”表示的语气。“耳”表示限制的语气,
相当于“罢了”。
(2)固定结构法
文言语法中有一个知识点叫作“固定结构”。所谓“固定结构”,就是当它出现
时,你大可以放心按照所背的内容去翻译,因为它的用法和解释是相对“固定”的。
例如“何以”就是“以何”,译作“凭什么”,所以“以”是介词,译作“凭借”;
“孰与”就是“与……比哪个……”,所以“与”是介词而非连词:”何……之有”
就是“有何……”,译作“有什么……呢",“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语法分析法
从语法角度切入是分析文言实词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文言虚词也同样适用。
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
的主语、宾语和定涪;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
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后置状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
分,去掉后语意基本不变。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中,涉及的虚词有“乎、
吾、其、也、固、而、之”。“乎”与“吾前”组成介词结构,“生乎吾前."就是“乎
吾前生”,这里的“乎”相当于“于”,是介词。“吾”作为一个典型的人称代词,
毋庸赘述。“其”在这里作主语,位于动词“闻”前,是“闻”的施事者,是代词。
“也”位于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之后,是语气助词,表“顿缓”。“固”译作
“本来”,位于谓语之前,是表确认的语气副词。“而”位于两个动词“从”和“师”
之间,两个动词之间有明显的逻辑递进,却无明显的时间先后,所以是表递进的连词。
“之”在这里位于动词之后,是作宾语的代词。
(4)语境推断法
有时语句的整体语境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也可根据前后文
来进行判断。例如“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出自《促织》。这是一篇出自高一第一
学期,篇幅很长的文言小说,“焉”作为兼词的属性并不多见,学生容易忽略。语境
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从棘”之中,前文有“后小山下,怪石乱卧”
的环境描写,据此可推断“焉”是“于此”,“伏焉”即“伏于此”。
(5)对句互推法
文言文讲究形式美,往往随处可见反复、对偶等手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
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词语的用法往往也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
词的用法,推出对应位置上疑难虚词的用法。例如“舟遥遥以轻题,风飘飘而吹衣”
这一句,“而”表修饰我们常见,例如“吾尝终口而思矣”、“康肃笑而遣之”,对
句互推,“以”也应该是表修饰的连词,课文中有“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樊哙侧
其盾以撞”等。
2:评价探究题
评析类题目,一定要先分析,再评价。分析的时候要结合考点,评价时要结合文
章的主旨或思想情感。
(1)先审清楚题目要求,看考杳的属于什么类型的题。
段落作用
具有表现力的词、句
文章内容理解
语言表达
写作特点(情理交融、情景理结合)
结合课内文段来考查的题目
(2)根据所考杳的题型再去进一步分析。
(3)注意评析类题目,一定要先分析,再评价。分析的时候要结合考点,评价
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或思想情感。
一般的倾向是正面评价,多考虑现实意义和进步意义。但有时需要一分为二的进
行评价,该题型还是主要侧重于对问题的分析和分值赋分的考虑进行。
3.鉴赏类题型
涉及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等表达效果。
按照手法+内容+效果+情感来作答。
(1)整句的形式整齐,音节匀称,气势贯通,念起来琅琅上口,给人印象深刻,
常用于铺陈,渲染气氛,增强文势。散句的结构各不相同,表达的意思不像整句集中,
也没有整句那么强烈的语气,但是散句由于形式灵活多变,参差错落,所以用好了也
非常生动,因此有人把故句比喻为自由体操。
整句和散句一般是交错运用(整散结合),这样才能使语言波澜起伏,既整齐和
谐,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
(2)长句:是指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它的修饰语(定语、状语)多,
并列成分多,或者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
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
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
短句指的是短小精悍、节奏短促、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停车场装修保密合同
- 电源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车辆限期过户合同范本
- 装修合同范本简单木工
- 简约小清新毕业答辩模板
- 派遣工留守合同范本
- 西安供热采暖合同范本
- 石材栏杆工程合同范本
- 2025租赁合同范本写字楼
- 2025租赁教室合同示范文本
- 急诊与灾难医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西中医药大学
- DBJ50- T-445-2023建筑边坡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 JJF(皖) 181-2024 沥青混合料轮碾成型机校准规范
- 2025-2030年中国钾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中药保健饮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4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完整版
- 模具厂三年规划
- 中考微机选择题复习试题有答案
- 活动隔断施工方案
- 2024年10月自考00015英语二试卷及答案解释
- 疫苗管理法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