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沪教版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_第1页
高中沪教版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_第2页
高中沪教版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_第3页
高中沪教版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_第4页
高中沪教版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

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

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

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2学情分析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作为新课程实验教材上海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一章第一

节,具有着开启整章乃至整个必修课程的意义。该节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

方面的可操作内容,而纯粹靠讲授进行教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

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打折扣;另外,初看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过程、方法、情感等

方面的教学目标。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即充分理解“信息”这一抽象的概念,又能感受

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并初步形成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和

态度,是打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关键的第一炮。

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

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准备好一堂融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案例,以打响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的第一炮。

第一、精心设计情景,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万事开头难”,

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

解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

情景,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具有挑战、体验过程、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

引起他们极大兴趣。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教师引导点评,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世界的三大要

素。

第二、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信息的概念,我根据教材内容既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又让

学生充分感觉了学习与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让学生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第三、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

故事。我花了近3天的时间,找到30多个信息案例,最后筛选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

诸葛亮“空城计”等经典案例,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

能量,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3重点难点

1、对信息概念的理解;2、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I、情景模拟,激情导入[7分钟]

I、情景模拟,激情导入17分钟]

1、[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

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

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

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请三到五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因为是第一次教学,还没分好学习小组),在2分钟

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

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

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

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

案:钢刀(获取物质)、火石(获得能量)、指南针(获得信息)。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

要素。对于物质和能量二大要素,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以及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

生就很难理解了。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人类的物质与能量的前提下,缺乏信息将会怎样呢?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2、亲历感官剥夺(设计意图:初步理解维纳的观点,感受信息的重要性)

做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由两个学生一组到前面来,一个同学表演一些简单动作,让另一位蒙

上眼睛的同学猜那位同学做是什么动作?经过多组实验,结果这些同学都不能准确猜出对方

做的什么动作。

[教师活动]:睁开眼睛可以看到任何事物,因为闭上眼睛切断了视觉信息的来源,就不能接

收到视觉的信息了。

[总结]:由原始森林生存实验与感官剥夺实验,总结出结论: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是

我们生存的保障,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离不开信息的。

活动2【讲授】II、探究新知[19分钟]

II、探究新知[19分钟]

1、感受信息:

出示图片(下图),分析图片中所带来的信息(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

奥运会口号。

[教师活动]:通过以上同学们对信息的了解,同学们能说一说信息的定义吗?其实信息的定

义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特定的、公认的定义。

2、选取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信息的说法

香农:信息(作用)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指的是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

性的了解和认识。

维纳:信息(本质)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以外的第三类资源”。

钟义信:信息(内容)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学生活动]: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身边都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

的呢?

(同学回答:树叶变黄,秋天到了;看新闻:可以了解各地发生的大事;气象云图:分析可

以预测天气信息;谈论昨天晚上的球赛等)

[教师活动]:对,同学们说的很对,同学们说的这些呢有的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信息,

有的是要通过加工后得到的信息。直接感受到的信息就是人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来感受的信

息,比如说眼睛看到的树叶变黄,耳朵听到的老师的讲课,音乐等。加工后得到的信息,就

是人们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后获得的信息,再以不同的信息载体表现出来。

如像刚才同学说的气象云图、报纸杂志等。

[教师活动]: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3、信息的基本特征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去体会信息的基本特征”。按照普遍性、价值性、

时效性、共享性、依附性、真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1)普遍性、价值性

[教师活动]:刚才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知道了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无时无刻,

无所不在,已经了解和感受到了信息的普遍性。现在咱们再举一个例子:教师用投影仪显示

“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故事的内容是: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

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却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这是敲诈,不予

理睬,结果美国“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

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买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2)时效性

[学生活动]:分析以下案例,探讨信息具有信息的什么特征?

李小姐看到一个海报,说是百货大楼服装八折销售,于是兴高采烈的去大楼购物,可是到了

大楼,李小姐却很失望,原来大楼是为庆祝建店二十周年而搞的三天打折销售活动,现在活

动已经结束了。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3)共享性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硬盘、优盘、

移动硬盘、光盘,把不同的目的盘发给不同学生。

[学生活动]:让这些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存储在里面的内容(信息)不丢失。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

(4)依附性

[教师活动]: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内容依附于文字,新闻、报道、气象信息

依附于广播电视、网络、收音机等,老师讲课的内容依附于声音,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

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信息依附于载体上的现象吗?

[学生活动]:(讨论)古代的“烽火传情”,海报,黑板报等等

[教师活动]: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的事例呢?

[学生活动]:(讨论)找不到。

[教师活动]:这说明了什么?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要依附于某种载体(信息的依附性)。

(5)真伪性

拓展训练:[教师活动]: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真伪性特征。

活动3【练习】III、课堂练习[3分钟]

IIL课堂练习[3分钟]

1、请将下面有关信息特征的资料连接

A信息的时效性a课程表和时间表

B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