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题”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题”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题”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题”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一“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配套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熊泱,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泱与同邑

州/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

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坤,维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委率

家众遮击副使胡澄。抚、按英敢言。泱至,尽发其状,杰遂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

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擅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

四月比大理寺卿,俄迂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推右都御史,掌悦事。

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

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我按,改坐福。东厂一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

召诏狱。泱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被泱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

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

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泱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

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另率,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学都

察院事。居二年代许密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泱论其妾帝大怒欲菲

之以前议礼故不速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泱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

乞休。帝大怒,被职为民。又十年卒。泱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

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M•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承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浜论其妄/帝大怒/欲

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济论其妄/帝大怒/欲

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狭论其妄/帝大怒/欲

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济论其妄/帝大怒/欲

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解析:选I)首先把握语句大意,“居二年”,表时间,独立断开,排除B、C;“许

赞”,人名,“吏部尚书”,官职,可以据此理解句子大意;“帝”,是皇帝,“乩仙台”,

建筑物名字,后边应该停顿,排除A、C。“欲罪之”是完整的句子,应该断开。故选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古代监察官,历来负责纠察弹劾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C.兵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谥,古代帝王、官员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解析:选AA项,“御史,古代监察官''说法错误,扩展了范围。御史,是中国古代

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直延续到清朝。可见选项内容应该加上限制语,“自秦朝开始”,故逸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泱尽责尽力,忠干朝廷。宁干朱宸濠意图发动新乱.担仟礼科给事中的熊泱与同

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熊浜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泱却将其

抓捕革职;张柱案中,熊浜不惧冒犯龙颜,支持理应召。

C.熊泱坚守志节,仕途坎坷。熊泱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

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罚,最后被革职为民。

D.熊泱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甚有口碑。熊泱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

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

解析:选BB项,“熊洪却将其抓捕革职”对文聿内容理解错误,张^李戴。根据原

文“泱至,尽发其状,杰遂禄职“可知,熊泱把张杰的菲状全部揭发出来,张杰于是被夺

去官积。故选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淡是应召议,执如初。(4分)

译文:........................................................................

(2)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4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东厂(向皇帝)上奏说主管法司陨意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亲自下诏把

魏应召抓进监狱。熊浜认为魏应召的意见是正确的,坚持魏应召当初的判决。(关键词:

“妄”,随意;“是”,意动用法,认为……正确;“执”,坚持。关健词各1分,句意1

分)

(2)(熊泱)虽因议论礼制而有名望,但从不与朋党勾结,特别爱护人才。所以他离开吏部

后,许多善良的人都思念他。(关键词:“显”,有名声有权势地位;“比"勾结;”善

类”,善良的人。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

5.在张福状告张柱杀害了他的母亲案件中,魏应召重新审判,改判张福有罪,尊重了

案件的事实,为什么魏应召却被抓进监狱,熊浜被夺去了官职?请简要说明。(3分)

答:........................................................................

参考答案:魏应召审理案件依据了案情的事实,给犯人张福定了罪,熊决也坚持魏应

召当初的判决正确,他们二人的做法却违背了东厂的意图,同时也违背了皇帝想要杀死张

柱的意旨,所以招来被抓进监狱和被夺去官职的祸患。

参考译文:

熊泱,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朝廷授予他礼科给事中的官职。宁王朱

哀濠准备发动篡夺皇位的叛乱,熊泱与同乡人御史熊兰一起写好奏章,交给御史萧港上交

皇帝。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泱、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熊

泱调出京城到松潘核查边境上的军饷。副总兵张杰倚仗江彬的势力,赃款累积巨万,诱杀

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然后向朝廷表功,挑起边强的民族矛盾,打死千户以下的人员达五

百人之多。又曾率自家兵丁拦击副使胡泣。来边境巡查的巡抚、巡按没有人敢说话。熊泱

来到边境,把张杰的罪状全部揭发出来,张杰于是被夺去官取。嘉靖初年,熊泱由右给事

中外调任河南参议。因父亲去世回家。嘉靖六年,服丧期满,熊泱被召回编修《明伦大典》。

越级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协助管理都御院的政事。第二年四月提升为大理寺卿,不久又升

为右副都御史。《明伦大典》编修结束,转任左都御史。嘉靖八年二月就提升为右都御史,

掌管都御院的政事。京城平民张福状告邻里张柱杀害了他的母亲,东厂把案子向皇帝报告,

刑部判处张柱死刑。张柱不服,张福的姐姐也向官府哭诉,说母亲是张福自己杀死的,他

家邻人们的证词也是这样说的。皇帝下诏让郎中魏应召重新审判,改判张福有罪。东厂(向

皇帝)上奏说主管法司随意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亲自下诏把魏应召抓进监狱。熊泱认

为魏应召的意见是正确的,坚持魏应召当初的判决。皇帝更加恼怒,夺去了熊泱的官职。

给事中陆粲、刘希筒据理力争,皇帝大怒,把他两人一起抓进监狱.侍郎许赞等人于是判

处张柱死刑,魏应召以及张柱的邻人都被判处充军,张福的姐姐被处以杖打一百的刑罚,

人们都认为这是一起冤案。在当时,皇帝正深深地痛恨孝后和武后这两家,张柱其实是武

宗后家夏氏的仆人,所以皇帝必定要杀掉他。熊泱被削取后在家待了十年。直到皇帝到承

天与近臣们谈论过去的那些人,于是召回熊泱让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又改任兵部,参与

协助军机事务。嘉靖二十一年召熊泱担任兵部尚书,掌管都察院的政事。过了两年,接替

许赞任吏部尚书。皇帝在禁宫中修筑乩仙台,暗中用求神问卜得来的话决断祸福,熊泱说

这样做太荒唐。皇帝大怒,想给他治罪,因熊泱先前有功所以没有立即惩治他。熊泱任二

品官职六年期满,加封为太子太保,因事获菲而两次受到降低俸禄的处罚。熊泱知道皇帝

心中对他的怨恨始终没有消除,于是以生病为借口请求退休。皇帝大怒,将他削职为民。

又过了十年,熊泱去世。熊泱年轻时有志向和节操,严于律己。虽因议论礼制而有名望,

他从不与朋党勾结,特别爱护人才,所以他离开吏部后,许多善良的人都思念他。隆庆初

年,朝廷恢复他的官职,给他举办了追怦、安葬仪式,谥号恭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吕原,字逢原,秀水人。父胡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

不能归葬唐于景原时至尊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

•・

学,举乡试第一。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

肆业,直经筵。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母殿东虎。帝至,命谦讲《目

见》,原讲《尧典》,皆称旨。问何官,并以中允聚侍讲对。帝曰:“品同耳,何相聚为?”

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寻进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

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原朝会衣青

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原不答。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二人怒,

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帝大怒,坐便黑,召对,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

阿正何也?“正罢去,原得留。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

得甚欢。贤通达,遇事立断。原济以抻重,庶政称理。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六年,遭

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

舟中寝苫哀毁。体素丰,至是羸瘠。抵家甫系事而卒,年四十五。阳礼部左侍郎,谥文懿。

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性俭约,身无纨绮。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节选自《明史•吕原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

原时至墓恸哭/

B.父嗣芳/万泉教谕/兄万/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

原时至墓恸哭/

C.父朗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

原时至墓恸哭/

D.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

原时/至墓恸哭/

解析:选C“嗣芳老”译为“胡芳年老后”,可成一句,在其后停顿,排除B。“贫

不能归葬”译为“吕原无法将父兄归葬故乡”,句子意思完整,为一句,故排除A。“景”

表示景州的意思,“原”指“吕原”,“景原”中间应断开,故选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

员。

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

歌,《颂》是宫廷乐歌。

C.便殿指止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

宫"O

D.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己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解析:选BB项,《雅》为朝廷之乐,《颂》为宗庙之乐。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原文才罕见,熟读经典。他和倪谦讲解经典,符合皇帝心意,皇帝认为二人的才

能和官品不相称,故提升了二人的官职。

B.吕原不媚权贵.是非分明。当权的石亨要帮他换去代表低官职的青袍.但吕原却和

岳正一起列举石亨的罪状上奏朝廷。

C.吕原十分孝顺,依礼守丧。归葬父兄时,他在船中睡在草垫上,因为过度哀伤身体

受到损害,回到家中刚办完丧事就去世了。

D.吕原俭朴节约,关心族亲。他不穿绸缎,回家穿的衣服只有皇帝赐予的几套,他将

自己的俸禄分出来接济宗族亲戚。

解析:选AA项,“皇帝认为二人的才能和官品不相称”错,二人晋升官职的原因是

皇帝认为他们现任的两个官职等级相同,不可兼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4分)

译文:........................................................................

⑵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4分)

译文:........................................................................

参考答案:(1)李贤得以恢复官职入阁掌权后,目原辅佐他.不久,彭时也入阁,三人

相处得很好。(关键词:“既”,……以后;“佐”,辅佐;“相得”,相处。关键词各1

分,大意1分)(2)六年,(吕原)遭遇母亲丧事,连续三天(或多天)水浆不入口(或没有喝水)。

(皇帝)下诏让他葬好母亲后即出来处理政事。吕原请求按礼制守孝终了(或:服满三年丧期),

(皇上)不许。(关键询:“诏”,下诏;“视事”,处理政事;“终制”,服满三年丧期。

关键词各1分,大意1分)

10.吕原与岳正上奏石亨、曹吉祥的罪状没有成功,反而被诬陷,皇上在处置二人时,

为什么吕原得以留了下来?请简要说明。(3分)

答:..........................................................................

参考答案:①皇上认为吕原有才能,做事一向谨慎,遵从礼法,不会做诽谤皇上这样

超出礼制的事;②吕原孝顺、有才华,能够得到权贵们的敬重,

参考译文:

吕原,字逢原,秀水人。父亲吕嗣芳,任万泉县教谕。兄吕本,任景州训导。嗣芳年

老后,就养于景州,与吕本相继去世。因为家贫,吕原无法将父兄归葬故乡,只好葬于景

州,时常到墓前恸哭。后来,他事奉母亲南归,家境更加贫困,知府黄懋惊奇吕原的文章,

把他补为生员,送他入学,后来考中乡试第一名。正统七年,吕原考中进士,被授予编修

官。十二年,他与侍讲裴纶等十人一同被选入东阁学习,后来在讲经筵当值。景泰初年,

他升为侍讲,与同学傥谦在文华殿东庞下放小宦官读书。皇上有一天来到(文华殿),命倪谈

讲解《国风》,吕原讲解《尧典》,他们都受到皇上称赞。皇上问他们是什么官,他们回答

说是中允聚侍讲。皇上说:“二职品级相同,怎么相兼?”进升二人为侍讲学士,兼中允。

不久他又升为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年,他改任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入

狱的第二天,皇上命吕原入阁参预机务。石亨、曹吉祥弄权,高贵傲慢,却唯独敬重吕原。

吕原朝会时穿着青袍,石亨笑道:“我将为先生换了它。”吕原不答。不久他与岳正列出石

亨、曹吉祥的罪状上奏,但奏疏被扣留。石、曹两人大怒,摘引皇上敕谕中的话,说阁臣

诽谤皇上。皇上大怒,坐在便殿上,召他们去问话,厉声说道:“岳正大胆,竟敢这样!吕

原素来恭谨,为什么要迎合(阿护)岳正?”岳正被罢免,吕原得以留了下来。李贤得以恢

复官职入阁掌权后,吕原辅佐他。不久,彭时也入阁,三人相处得非常好。李贤通达,凡

事立行决断。吕原以稳重帮助他,百政得以妥善处理。这年冬,他升为翰林院学士。六年,

(吕原)遭遇母亲丧事,连续三天(或多夭)水浆不入口(或没有喝水)。(皇帝)下诏让他葬好

母亲后即出来处理政事。吕原请求按礼制守孝终了(或:服满三年丧期),(皇上)不许。于

是吕原前往景州,挖出父兄的遗骸归葬。在船上他枕着草垫,因为过度哀伤,原本很胖的

身体,这时瘦了下去。到家后,刚办完丧事他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五岁。赠礼部左侍郎,

谥文懿。吕原内刚外和,与世无争。他个性节俭,身无纨绮。他回去时的行蓑只有皇上赐

给的几件衣服,还分俸禄抚恤宗族和亲戚。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20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修大统末,入木芋,略涉径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解承秘书郎,时年十七。及百科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

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评,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

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日:“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卷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

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思。”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彦光下手,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天亡后,衣冠

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破,妄起风谣,诉讼官人,

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常以李月召集之.

亲临却看。有助学异等,聪令有用者,升堂被馔,其余并坐脚下。有好沙讼,情业无成者,

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

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淡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弟之罪,将至

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

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寿讼。

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日笈。

(节选自《隋书•梁彦光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饯/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

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B.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饺/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

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C.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饬/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

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D.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饬/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

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解析:选C“望”是“无复”的宾语,“天恩复垂收采”是“不谓”的宾语,中间不

能断开,排除B、D两项。“请”的内容是“复为相州”,意思是“请允许我再次担任相州

刺史”,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C。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选文出处《隋书》可知,文中高祖指隋文帝杨坚,魏、齐是南北朝时的朝代。

B.太学,古代的大学,相传庠、序等均为古代大学。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太学。

C.解褐,脱去粗布衣服,进入仕途担任官职;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I).策试,古代试士用策问,因此称考试为“策试”,文中指梁彦光亲自组织科举考试。

解析: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