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2《荷塘月色》练习
一、选择题
1.填入下列各项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歌声似的。
(2)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_____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⑶这是一条的小燥屑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A.渺茫受用幽僻
B.苍茫受用偏僻
C.渺茫消受偏僻
D.苍茫消受幽僻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拟人)
D.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抹比)
3.“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中的“颜色”一词的语义应如何
理解?()
A.水给人视觉的色彩印象B.水对人显示的一点利害
C.水的美的姿容D.五光十色的色彩
4.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秋天的一项是()
A.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荷塘月色》中,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①一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
而一②一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_③—内心的波
动没有大起大落,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这一⑤一所谓怨而不
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一⑥—喜悦,都是“淡淡的
①②③④⑤⑥
A.则乂但是/才是和
B.而/但而是就是还是
c./又而就是是或
D.又更但/正是或者
6.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倩影(qian)望时(sh。)参差(cen)脉脉(mo)
B.段娜(n询o)独处(chu)幽避(pi)煤屑(xie)
C.毯动(chan)红腰(xian)弥望(mi)遗步(duo)
D.理眠(han)乍看(zh。)敛暨(ju)宛然(w&n)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
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季度,联想、
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
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去年我国甩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
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C.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的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
下的。
D.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
有。
二、小阅读一课外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
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
6勺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
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湎的宝石珠贝。我很
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黑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飞落下
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亥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
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根眼的
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
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声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
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再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
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知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
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
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根,很能教人想起
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募
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朱钗满头罗裙曳她的
“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擦
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如形彩包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
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杳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
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
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
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
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独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逛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
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厩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
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时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
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
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灯露生凉月横中大
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
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
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方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看,
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
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
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
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超后
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
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
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代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慈的还
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何!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一一间小木
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
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
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_困流云……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
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
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彩,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却从天河里飞溅下来,
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10.请解释诗歌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
感遇
陈子昂
苍苍丁零寒。今古缅荒途。
亭塔何摧兀。暴骨无全岖。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旬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
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
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茂
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
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
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
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
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
快成熟。乍暖还寒,草之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羌尔一笑,转瞬
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
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拘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
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
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脸,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
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
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
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
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玳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
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硬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哗……哗……
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
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
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
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
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老祖母的功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吧……”老祖母
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天空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
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
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撤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
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
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
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
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
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
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
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
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枕着幽幽的草杳,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
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雄也
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洁白细腻:她轻轻托出一只小羊
,泰,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A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宋风中皴裂,
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泄
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
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
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
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归能蓄电池。萨丽娃姐蛆的故事像
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
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
二月找了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城姐
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
予的。萨丽娃如蛆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三、小阅读一课内
12.《故都的秋》是写景抒情散文,却在描绘秋景之后,在第10段插入•大段议论,这
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从思想内容和行文章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3.对《荷塘月色》中“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
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14.文章是怎样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
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试举例说明。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解;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
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
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荷塘月色》
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他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
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
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藉,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
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
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
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机性
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
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
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怛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
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
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
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
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为了明志,
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
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
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翻开日记第一页,
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来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杉:
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恒怩!他的日记几乎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
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就合住一定搭伙、包饭,倒到朋友家蹈技,
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
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
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
吃惊。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
月6勺薪水仅够买3袋面扮。国民党政府为了F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
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侪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啥和其他人为了揭
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
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抗议美国扶日政巅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
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喷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
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
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
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2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妙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
世降半旗致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
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抗议美国扶日政发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
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诙蔑和侮辱,为
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
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
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1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为了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
细节,他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乂两次实地考察,还为此专门写文章。
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设16门课,是对清华中
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C.为了明志,朱自清不惜改名,且以“佩弦”为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白,
不同流合污,并用每天写日记的方式来坚守自己改名的初衷。
D.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
也没有向权贵低头,在贫病交迫中溢然长逝。
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A.文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朱自清的一生.比作弦和发条,生动形象地概括了
朱自清认真严谨、严格自律的性格特点。
B.文章构思精妙,分别从坚持学习、做事认真、1ff原则、做人有傲骨等方面给读
者展现了朱自清短暂而富有丰富内涵的一生。
C.文章川词巧妙,“匆匆而去,背影长流”,表达了对朱自清去世的悲痛和对其高
尚人格的敬佩,也将其名作暗含其中。
D.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和叶圣陶、沈从文、李广田等名家对传主的评价直接表
现其做事有原则、做人有气节的形象。
17.文章题目是“朱自渍: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
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c
五、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威尼斯
朱自清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
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花,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
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一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
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为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
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
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
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
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广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
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关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
儿。除了西边,闱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塔■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
——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o这两溜儿楼房
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
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它的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圣马克堂是方
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
是威尼斯的漂亮劲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漓嵌成的画,大概是卖金色的底,
蓝色或红色6勺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教堂的也是用大理兀铺6勺,颜色花样种种
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
是一个小方场,本来面目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的大将出
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Tin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
《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
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在运河里看,其
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最下层的拱门简单
硫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都是整块的
喑面。墙面上用白的与我丸红的大理石曲成素朴的方玩,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威尼斯人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
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狼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情忧迷离之感。府后
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种杼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
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
船。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
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
旁边有音乐和着。音乐节春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在微微搀摆
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胪那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唱
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到第二
处去。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烝闹得多。
(有删改)
18.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条理性、层次感极强的记游中,穿插了对威尼斯风物风情的介绍,表现
出作者在建筑、绘画、音乐、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
B.文章描写圣马克堂建筑群时,突出的是它诗意般的朦胧美;而在描写公爷府时,
注重的是它富丽堂皇、庄严肃穆的外观。
C.“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一句是在暗示读者明媚的白天已经过去,朦胧的夜
色降临。
D.文章结尾先概写人家窗下飘着的抒情夜曲,后详写运河上繁密热烈的伴乐歌声,
其中也包含着对威尼斯诱人夜景的描写。
19.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的地方”是全文的文眼,威尼斯的交通工具、城市布
局、建筑特色等无不精巧别致,读后令人心驰神往。
B.文章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把小方场的钟楼比作中国戏里出场的大将,把运
河比作画,把墙面上的大理石方纹比作少女等,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C.全文为总分结构,先总写威尼斯水天相接的全貌,再写圣马克方场、公爷府,
最后写威尼斯的水上夜曲,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大量使用色彩绚丽的词藻,如“绿波”“真金色的底"蓝色或红色的圣灵像”“白
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等,极富画面感.
20.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位置能否对调?请简要分析,
21.在文中,作者将威陀斯和中国的类似情形进行了比较,有什么作用?
六、文学类阅读一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
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
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
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
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
敬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活生生多楼其于荷塘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
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合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
在荷花荷叶一卜,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祢散。
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
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期黑
而错落。
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在水
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
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循那边,月亮透过接动者的高大树枝不时噪我一眼。
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硫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
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
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
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
静静地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
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
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
的树木遮住了吧。
⑦数十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
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
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
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
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
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
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监督你去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
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羡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
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
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⑧这样想看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
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
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轲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
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
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旧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
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
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
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
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那
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
⑪荷箱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
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
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文本二:
兆民把朱自清先生视为一生的风范和楷模,还有更充分的自白,是他的《自清轩语》。
他有了新居,户型不大,没有书房,妻子便将锅灶移到墙院,腾出厨房辟为书室,请书
画家黄谢老先生赐“自清轩”字幅。将“自清轩”作苔名,黄谢不解,问“怎么叫‘自
清轩'呢?"他答:“为人处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要清操自守;素来敬重朱自清先生
的道德文章,要清白做人;平日里读书作文,要文风清新:合三为一,曰'自清轩‘
(张小明《字句见真情一读吴兆民新书〈又见荷塘月色〉》
2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写来到朱自清曾走过的荷塘,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口I,意在表达深
深的遗憾之情,为全文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B.文章从作者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接着记述自己的所见
所闻,后联系史实,赞扬了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
C.文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动人景象,不经意间回应了经典作品,也写
出了荷塘的沧桑变化,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D.文章结尾,作者触景生情,既表达出对故人深切的怀念,又透露出对在险恶环
境里变节投降的无耻文人的憎恶与批判。
23.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多用比喻和通感,而文本一多用白描和想象,同样使作品情景交融,
意趣横生,体现出作者文学创作上积极的探索精神。
B.文本一中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赋予了笔下荷塘动静相生的月夜景象,并且
多处使用对比的技巧,创造了艺术审美空间。
C.文本一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娓娓
道来,又具有文学色彩,既感人至深,又令人警醒。
D.文本一、二中番使用了排比的修辞,丰富了文章内容,传达出作者对朱自清人
格的敬重,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可谓字句见真情。
24.文本一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根植皿移植”可否互换呢?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
25.文本一以“又见荷塘月色”为题,由文本二出处可知作者的新书亦以其为名,试分析
此题FI有哪此丰富的含意?
七、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飞翔
宫玺
一只受伤被缚的鹰,
终于挣脱绳索,
奋力冲上了天空!
可是绳索撕去它一条腿,
鲜血淋漓,
心肝如遂!
为了重获自由,
即使只有片刻,
它也甘愿付出被缚的生命;
为了最后的飞翔,
它聚集起周身的力量,
忍受着难以忍受的剧疥!
盘旋着,盘旋着,
一圈,一圈,一圈……
向大地倾洒无尽的柔情!
山河收留了它的羽毛和血肉,
蓝天拥抱了它不死的魂灵!
2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极力营造一种悲凉沉郁的氛围,写一只鹰受伤而又被缚,让这只鹰
的命运显得凄惨而令人唏嘘。
B.“绳索撕去它一条腿叼云用比拟的手法,化被动为主动,展现了“绳索”对鹰的阻
碍和摧残,同时体现出鹰为了飞翔,付出了惨重代价。
C.挣脱绳索的鹰的最终结局是,其残躯被山河收留,其魂灵被蓝天拥抱,体现了
山河、蓝天对鹰的怜悯。
D.本诗中的鹰,之所以能强忍身体剧痛,挣脱绳索,一圈一圈地翱翔于蓝天,根
本原因是它对禁锢自己的绳索的控诉。
2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窟词管
见》第七则别抒已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
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
字皆可用矣!”苏轼少作《夜行现星》有一句“小星闹若沸",纪的《评点苏诗》卷二
在句旁抹一道墨杠子,加枇:“似流星。”这表示他不懂苏轼那句,以为它像司空图所
写:“亦犹小星将坠,则芒焰舞作,且有声曳其后。”宋人诗文里常把“闹”字用来形
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宋祁的词句和苏轼的诗句都是“通感”或“感觉挪
移”的例子。
在日常经脸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注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
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
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诸如此类在普通洛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光
亮”也说“响亮”,把杉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现代西语
常说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
培根的想象力比鼓丰富.他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那不仅
是比方,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这算得哲学家对通感6勺巧
妙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抓鸭子美术课件
- NEWAPP系统应急处理与备份演练培训10
- 第九章 劳动关系管理
- 农商行贷前调查培训
- 教培行业的痛点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有答案)
- 幼儿园安全不推挤
- 第五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评估检测题( A 卷)单元测试(无答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 放假安全教育宣传
-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 《现代控制理论》全套课件(东北大学)
- 牲畜买卖合同模板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下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
- 高空作业车外墙施工方案
- 中小学“五项管理”专题学习家长发言稿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国Airpods保护套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5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规模效应与创新效应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课后练习题集
- 2024至2030年中国冷轧钢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4年爆破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必考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