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走向独立与人民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六单元中华民族走向独立与人民获得解放时空定位线索化阶段特征纲目化民国时期,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急剧变化,是这段历史的总态势和总结构,整体呈现为社会的“沉沦”与社会的“进步”共生,“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第六单元中华民族走向独立与人民获得解放1.政治上:民国前期——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民国后期——星火燎原与革命胜利。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道路探索,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国共关系曲折发展,全民族抗战最终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第六单元中华民族走向独立与人民获得解放2.经济上:民族工业——曲折发展与陷入绝境;社会生活——习俗变迁与关注民生。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辛亥革命的推动及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但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重新遭到打击。中国民族工业继续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实行法币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摧残,逐渐陷入绝境。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第六单元中华民族走向独立与人民获得解放3.文化上:思想解放——三民主义与民主科学;时代精神——五四精神与艰苦奋斗。中国近代继续向西方学习,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指导了国民革命。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时期开始形成,在全民族抗战时期走向成熟。第六单元中华民族走向独立与人民获得解放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标要求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考情归纳知识点考题1.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024·北京卷·T8
2024·安徽卷·T7
2023·全国甲卷·T272023·山东卷·T62.国民革命运动2024·江苏卷·T7
2024·山东卷·T6
2023·江苏卷·T7学什么助学教材教考衔接落实基础性知识点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背景阶级矛盾北洋军阀的黑暗、独裁统治民族矛盾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________”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二十一条历程
意义爱国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________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社会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思想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知识分子意义政党建设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指导思想促进了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革命阶段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概况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中心表现介绍学说1919年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_____》,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表现
创建团体①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②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宣传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派代表来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召开1921年7月23日,上海;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内容①通过纲领,确定了__________这个名称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____________,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______任书记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专政陈独秀意义①对人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②对中国革命: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________,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③对中国命运: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领导力量2.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第一次国共合作条件必要性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________可能性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孙中山提出了__________的主张,同意国共合作外力共产国际的推动革命统一战线新三民主义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意义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____________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民革命席卷全国革命统一战线(2)国民革命开展①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成立,通过再次东征消灭了______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②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到1927年3月,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____流域,基本推翻了________的反动统治广州陈炯明长江北洋军阀失败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②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③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概念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但是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教考衔接1.五四运动的爆发观察《纲要(上)》P122插图“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说明这份报刊有什么价值?提示:对公众及时了解学生运动的原因和内容起了重要作用,对研究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五四运动的内涵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运动,更是一场在公民责任的旗帜之下,从知识分子到全民动员的社会运动。启蒙知识分子从“五四”的胜利中尝到了社会运动的甜头,开始从个人的解放转向社会改造,转向面对广大国民的社会运动。——摘编自许纪霖《作为社会运动的“五四”》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内涵?提示: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运动,更是从知识分子到全民动员的社会运动。五四运动不仅使新式知识精英走上中国社会舞台,也激发了下层民众社会运动的热情。概念阐释红船精神: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国民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高潮是北伐战争。教考衔接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性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提示: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4.国民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国民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成长发展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得到发展,体现在对关系革命若干重大问题,特别是对革命的性质、中国阶级成分、领导权、武装斗争等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壮大,党的力量壮大体现在党员数量大幅度增加。提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组织以及其他外围组织的发展,是党组织发展的延伸,极大地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不断扩展。国民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何影响?图解历史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研什么拓展教材教考探究提升综合性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获取解读信息——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因素史料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军阀统治下,民众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期间,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国家命运,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史料解读]
时空信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容信息:当时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上专制独裁,民族工业得到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迁移知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遇惨败,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提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一战后遗留的中国山东问题未得到公正解决;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史论形成五四运动彰显的新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凝聚民族力量,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2分析说明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料自国门洞开以来,纵使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了中国战乱频发的不堪局面,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出路,仍怀抱对资本主义的幻想,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表现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渴望……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现实教育下充分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在五四运动爆发两年后,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摘编自安美惠《五四运动:近代中国上升的历史拐点》[史料解读]
时空信息:五四运动时期;内容信息: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经历了一个由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迁移知识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探究:根据史料,分析说明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救国救民”认识上的变化。提示:五四运动前,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五四运动后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史论拓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必然性与方式3探究论证观点——对五四运动的历史反思史料傅斯年对五四运动的反思。第一,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新变化,包括国民的觉醒、社会团体的大量涌现、青年个性的解放、移风易俗。第二,思想界要做持久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引发出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因素,使社会的变革取得成功,中国随世界潮流而变成一个新中国。第三,中国的落后是由于缺乏有组织、有活力的有机体社会,人们生活在千年不变的僵化社会中。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随后需要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第四,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青年人应该树立起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生目标,并为此不懈地奋斗。同时他也强调个人的价值,每个人要去发掘、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理性判断不盲从,以主动和创造精神,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摘编自耿云志《傅斯年对五四运动的反思——从傅斯年致袁同礼的信谈起》[史料解读]
时空信息:五四运动时期;内容信息:五四运动是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的重要转折期。迁移知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中国的现代化。探究:史料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提示:观点: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说明:“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时代精神,它不仅直接作用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而且是重铸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当代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历史因素和思想资源。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史论深化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使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爆发。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其政治运动的形式也是在近代先进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国民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各个革命阶级广泛参与的人民革命,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国民革命军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充分体现出人民力量的伟大,但国民革命的最终失败,也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获取解读信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史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加快了这一进程。——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史料解读]
史料中“近代社会经济”指的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短暂春天”,工人阶级力量壮大。“政治发展”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思想演变”指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层面,最终表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迁移知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并简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和进程的。提示: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思考:中共一大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但对国情的认识仍有不足;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初步确立了革命分两步走的历程设定。史论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2)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明确的奋斗目标。(3)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工作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成立开始,就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4)革命前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景,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指明了方向。2分析说明问题——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史料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国民党以前基本上是一个以知识精英为主的政治集团,到1924年改组以后,开始向开放型群众型政党转变。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采取了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将精力主要投向民众运动。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王奇生《中国近代通史(第7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史料解读]
史料中的“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说明国民革命发起大规模的民众动员。史料中的“开始向开放型群众型政党转变”反映出国民党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史料中的“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反映出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迁移知识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探究:根据史料,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北伐战争能够“迅猛推进”。提示: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分析: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注重广泛发动民众参与革命;中国国民党改组后采取了新政策;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革命方法;军事斗争与民众动员的结合。史论拓展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政治领域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组织领域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发展群众运动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军事领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3探究论证观点——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史料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做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史料解读]
时空信息:国民革命时期。内容信息: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革命,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宣传发动更广,群众参与更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迁移知识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探究:史料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加以阐释。提示:观点: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革命。阐释: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使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使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史论深化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②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多个阶级的统一战线。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④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影响①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③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④使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练什么活用教材教考互映强化应用性[示例]
(2024·山东卷·T6)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18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逻辑思维:1.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24·安徽卷·T7)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味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由此可见,当时知识界已关注到(
)A.革命理论传播的广泛性
B.儒家传统文化的包容性C.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
D.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D
[根据材料“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味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知识界认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也不可一味盲从,要结合现实因素考量看待,由此可见当时知识界已经关注到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D项正确;材料时间是1921年,“传播的广泛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未涉及儒家传统文化的特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排除C项。]2.命题点: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2024·北京卷·T8)1920年,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与此同时,陈独秀主编的《劳动界》也发文指出,“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竟被资本家压迫了!真是可恼!我们此时应当要去抵抗他,我们此时就应该要有团体”。这说明(
)A.发动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斗争形式B.成立工人组织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C.“劳工神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识D.建立工会是开展国民革命的重要内容√B
[根据材料“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应当要去抵抗他,我们此时就应该要有团体”可知,20世纪20年代,随着工人力量发展壮大,工人反抗资本家压迫的意识不断提高,因此成立工人组织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故B项正确;A项中“独创”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中“共识”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故排除D项。]3.命题点:反对北洋军阀的民主革命(2024·江苏卷·T7)1924年2月,周恩来等人决定,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创办的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在改刊宣言中强调:“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A.策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B.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C.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A
[根据材料“1924年”“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刊物宣言中强调对内反对军阀统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这一举措策应了国内国民革命形势(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排除B项;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D项。]4.命题点: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2023·江苏卷·T7)陈毅在纪念文章中肯定了列宁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和领导世界革命的意义,指出列宁逝世一年来,中国革命运动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工农阶级表现出“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使一般敌人惊吓恐惧”。此时的“工农阶级”(
)A.积极声援五四爱国运动B.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B
[根据材料“列宁逝世一年来”“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逝世是在1924年,此时应是1925年,国共两党正在进行第一次合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故此时的“工农阶级”应是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故选B项;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在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排除C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7月,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教材情境:《纲要(上)》P126: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1.从1925年4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青岛支部的领导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了三次大罢工,历时100多天。工人们提出了“承认工会”的要求,喊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这一事件(
)A.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推动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的到来C.宣传了抗日救亡的主张D.积极配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B
[结合题中时间及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工人运动,组织工人罢工,推动了国民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的到来,故选B项;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共有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分别是在1927年、1949年以及1978年,排除A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因此宣传抗日救亡也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从1926年开始的,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教材情境:《纲要(上)》P127: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到1927年3月,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0—11月初,相继歼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部队。1927年3月,北伐军完全占领长江以南地区。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军阀割据不得民心 B.工农群众运动高涨C.国共两党合作推动 D.国际社会广泛援助√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故选C项;军阀割据不得民心是北伐战争胜利推进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工农群众运动高涨是北伐战争胜利推进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北伐战争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援助,D项史实错误,排除。]教材情境:《纲要(上)》P122前言: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十几所学校的青年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齐集天安门前游行示威。3.1919年的五四运动,5月份在北京表现为学生运动,6月份在上海则表现为市民运动,工人、商人都被卷入其中,首先形成“三罢”局面。“三罢”之中,罢课影响固然不小,但罢工、罢市作用更大。上海首先出现“三罢”局面的根源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社会结构的变迁B.北洋政府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C.外交失败增强了国人的主权意识D.新文化运动起源地的宣传效应√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众多,商业和工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受工业文明的影响,各阶层的抗争意识更为强烈,因此“三罢”局面首先出现在上海,故选A项;B、C、D三项不属于根源所在,排除。]教材情境:《纲要(上)》P127学习拓展:收集相关资料,了解1927年2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史实,并思考其意义。4.1927年1月,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领导和组织了汉口30万人反英示威大会,会后举行示威游行,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向英租界挺进。与这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A.武昌起义爆发
B.北伐战争顺利推进C.国共合作破裂 D.国民政府统一全国√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1927年1月英国水兵制造惨案,汉口人民举行示威游行反英,九江工人和市民积极响应,占领了九江英租界,英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将在汉口、九江的租界交还中国,因此B项正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1927年7月,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排除C项;1928年底,张学良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24·广东茂名二模)1919年5月9日杭州之江大学建立“劝用国货会”,抵制日货。12日起,杭州、永嘉、乐清、瑞安等处师生陆续发表宣言、组织罢课游行。6月初,一些温州知识人创办《救国讲演周刊》,以利当地的“救国”宣传。这说明(
)13课时分层作业(十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516171814题号135246879101112A.爱国救亡运动有所创新B.五四运动的影响逐渐扩大C.抵制日货运动开始出现D.长三角成为五四运动中心13√1516171814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中,斗争形式由学生倡导抵制日货到师生组织罢课游行,再到知识人创办报刊宣传救国思想,斗争空间范围由杭州到永嘉、乐清、瑞安等处,再发展到温州,这些都说明五四运动的影响逐渐扩大,故选B项;抵制日货、罢课游行和创办报刊等斗争方式不是在五四运动时期才创新的,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日本侵略,中国民众掀起抵制日货的活动,“开始出现”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中提及五四运动在浙江的空间范围扩大,并非长三角成为五四运动中心,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2.(2024·广东惠州一模)1919年,经史学家陈汉章在北京大学授课,自编讲义从先秦诸子著作中寻找欧洲“声光化电,都是我国古已有之”的证据,并对学生解释道:“鸦片战争以后,士林中养成一种崇拜外国的风气,牢不可破,所以编了那样的讲义,聊当针砭。”陈汉章此举(
)A.利于树立文化自信B.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C.意在重建儒家伦理D.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A
[依据材料可知,经史学家陈汉章自编讲义,将西方科技统统考证为先秦诸子的旧物,并解释说自己的本意是要打破当时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颓风,重塑文化自信,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3.(2024·山东潍坊二模)下面是1919年《晨报》“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的头题文章(节选)。该文章旨在(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人类在社会生活上有三大基本的权利。第一是生存权。第二是劳动权。第三是劳动全收权。……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能够保障这三种的权利,才算是完全的社会。……我们要得这三种的权利,非先改造完全的社会不可。A.推动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B.倡导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C.强调改造社会是生存的前提D.动员民众参加国民革命√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A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人类在社会生活上有三大基本的权利:生存权、劳动权、劳动全收权(工人做的东西应该完全归工人自己),这就使得时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明确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推动了社会进步,即人类能够有这三种的权利,才算得是真正的人,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能够保障这三种的权利,才算是完全的社会,故选A项;题干述及的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三大基本的权利,与“劳动观念”无关,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是人类的“权利”,与“改造社会”无关,排除C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4.(2024·湖南名校联盟模拟)胡适认为五四运动应始于1917年和1918年发展的新思想运动。历史学家何干之则主张五四运动应始于《青年杂志》创刊。据此可知,他们认为五四运动(
)A.以北大学生为革命的先锋B.是新文化阵营分化的结果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延续了民权和觉醒的信念√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D
[根据材料“新思想运动……应始于《青年杂志》创刊”可知,双方都认为五四运动起源于一种新的思想运动——新文化运动,这种运动对民权和觉醒充满了信念,而五四运动延续了民权和觉醒的信念,故选D项;“以北大学生为革命的先锋”的历史事件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与材料中胡适提出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何干之认为五四运动始于《青年杂志》创刊,“新文化阵营分化”的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胡适和何干之的观点是在探讨五四运动的起源,“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五四运动的影响,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5.(2024·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对于中国发生的某一历史事件,当时日本政界认为它是“美英唆使下的排日运动”。该事件发生当天(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七日)《大公报》有关该事件的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天津各校校长请释被拘学生》等。据此可推知,该历史事件(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D.脱离中国民主革命实际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C
[根据材料“美英唆使下的排日运动”“民国八年”“《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天津各校校长请释被拘学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指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起,而后波及全国,参加者几乎为社会各阶层,它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A项;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排除B项;五四运动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符合中国民主革命实际,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6.(2024·山西省际名校联考)1920年,陈独秀在沪江大学以《什么是“新文化”运动?》为题的演讲中指出,新文化运动“确和‘军事’‘政治’‘产业’三者没有同一范围的”,“但是能够将‘新文化’的运动加入此三项范围以内,更有完全最高的理想”。陈独秀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A.是具有多重性质的文化运动B.应该将发展经济作为新目标C.可以借助其他力量深入推进D.已成为进行社会革命的力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认为,尽管新文化运动与军事、政治、产业这三个领域没有直接的同一范围,但新文化运动能够渗透并影响这三个领域,从而推动社会革命的进程。综上,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它还是一种社会变革的力量,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并不具有“多重性质”,排除A项;材料强调新文化运动应该与军事、政治、产业相结合,没有讲述应该将发展经济作为新目标,排除B项;材料强调通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影响政治、经济与军事,推进社会革命,以救国救民,并不是强调新文化运动的推进手段,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7.(2024·广东广州二模)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汉口、长沙、广州、济南等地,先后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分部,其主要工作是: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创办一批工人阅读的刊物。这一做法旨在(
)A.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B.巩固新文化运动的成果C.启发工人的政治觉悟D.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各地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分部,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创办一批工人阅读的刊物,其目的是启发工人的政治觉悟,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针对的是工人阶级,而非广大民众,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而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排除B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8.(2024·江西南昌二模)1921年5月1日,在江西革命团体改造社的组织下,南昌召开第一次庆祝劳动界大会。改造社首倡者袁玉冰担任大会主席,向劳动群众作了《劳工神圣纪念日》的报告,宣传五一劳动节的到来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历史作用。据此可知,当时(
)A.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扩大C.社会革命得到普遍的支持D.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形成√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B
[根据材料可知,在江西革命团体改造社的组织下,南昌召开第一次庆祝劳动界大会并宣传五一劳动节的到来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历史作用,这些活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扩大,故选B项;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A项;“社会革命得到普遍的支持”与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有关,排除C项;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形成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9.(2024·山东济南三模)从1921年到1922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从50多人扩大到了195人,这种组织力量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其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标还相差很远。为此,中国共产党(
)A.积极寻求共产国际帮助B.修改民主革命纲领C.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主张D.广泛组织工农运动√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C
[在1921年到1922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增长虽然显著,但与其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标相比,组织力量的发展速度确实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这一策略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得到了正式确认,并在此后的国共合作中得到了实施,故选C项;寻求共产国际帮助并不能迅速壮大组织力量,排除A项;民主革命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纲领提出于1922年的中共二大,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此后并未修改,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刚刚建立,即积极组织发动工农运动,但大部分以失败告终,并不能实现革命目标,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0.(2024·河北保定三模)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在《中国现时的政局与共产党的职任议决案》里提出了“耕地农有”口号,指出应当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庙宇的田地交给农民。1926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限定地主最高租额,农民所得至少要占收获物50%,限制利息最高不超过二分五厘。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这一变化(
)A.助长了国民革命中的右倾错误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C.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D.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形势需要√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C
[根据材料“1925年10月……限制利息最高不超过二分五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为了联合更多的力量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对中小地主和农民等的土地政策做出调整,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需要,故选C项;国民革命中的“右倾”主要指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为国共第一次合作,排除B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指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题干中1925—1926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1.(2024·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635人中,有湘籍学员182人,其中湘籍共产党员50多人,占黄埔一期共产党员的半数以上。这一现象(
)A.源自湖南成为革命中心B.确保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体现出国共合作的时代风貌√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D
[根据材料“湘籍共产党员50多人,占黄埔一期共产党员的半数以上”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也因此有大量共产党员,湖南因为地理原因,在黄埔军校学员中占比较高,故选D项;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当时北伐尚未开始,湖南不是革命中心,广州等地才是,排除A项;“确保了”说法过于绝对,且当时土地革命尚未开始,排除B项;黄埔军校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创办的,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2.(2024·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北京《晨报》上一幅漫画将当时的社会流动喻为《孔雀东南飞》(如图所示,孔雀的羽毛上写有学生、学者、教授)。该历史现象(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巩固壮大了革命统一战线C.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D.保存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国民革命开展,吸引大量学生、学者等流向广东(东南)参与革命,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壮大,故选B项;民族战争主要是抗日战争,人才的流动方向主要是西南和西北,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此时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1924—1927年),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中国共产党没有取得革命领导权,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保存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3.(2024·山东师大附中模拟)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中央农委决定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省农运为重点,同时在陕、川、桂、闽、皖、苏、浙等七省全面推动农民运动。这些决定(
)A.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B.反映了工作重心的转移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形成D.战略上配合了北伐战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北伐战争是一场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旨在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而农民运动是推动北伐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在农村地区推动农民运动,可以动摇军阀的统治基础,为北伐军提供支持和帮助。因此,中共中央的这些决定战略上配合了北伐战争,故选D项;提高农民的革命意识是农民运动的结果,材料并未涉及这些决定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工作重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B项时空不符,排除;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项时空不符,排除。]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4.(2024·湖北黄冈中学二模)截至1927年4月,湖北省各地已发展工会会员40万余名,共青团员2万余名,农协会员171万余名,妇协会员3万余名,1927年7月,湖北省69个县、市中,已有65个县、市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除武汉三镇外,各地特支以上党组织所属支部约500个,党员增至1.7万余名。这表明(
)A.革命形势助推进步力量成长B.国共两党合作存在分裂隐患C.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D.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得到纠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A
[根据题干可知,到1927年7月,湖北省共产党基层组织数量和人数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结合所学国民革命可知,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其进步力量也不断增长,故选A项;题干仅述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情况,并没有涉及国民党,排除B项;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C项;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得到纠正是在1927年所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5.(2024·安徽蚌埠模拟)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提出:农会在初步运动时须注意不可过于违背农村中宗法社会心理。此后,许多地方的共产党人在宗族内部完成最初的农民发动组织工作。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试图彻底铲除农村封建势力B.将革命道路探索与传统相结合C.发动农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立足于农村地区开展土地革命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B
[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到农会在初步运动时不可过于违背农村中宗法社会心理,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时,意识到传统文化和习俗在农村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农民运动时,采取了将革命道路探索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这种做法既考虑到农民的宗法社会心理,又顺应了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减少革命的阻力,增加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选B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6.(2024·广东肇庆一模)某时期创办的军事院校,在财政、武器和制度创建等方面均得到俄国的支持,俄方亦派员充任顾问并帮助筹建学校。在学校开学典礼上,有人致辞说:“组织革命军,以后着着(逐渐地)进行,所以能够消灭旧党和外来的敌人,大告成功。”据此可知,该军校(
)A.践行了中共一大的“最高纲领”B.丰富了国民革命“三大政策”的实践C.助推了“打土豪,分田地”开展D.体现了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B
[根据材料“俄国的支持……‘消灭旧党和外来的敌人’”可知,这是对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描述,该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体现了联俄联共的主张,丰富了国民革命“三大政策”的实践,故选B项;根据材料“创办的军事院校……‘组织革命军’”可知,创办军校的目的是进行国民革命反帝反军阀,中共一大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黄埔军校的创办说明此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打土豪,分田地”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的开展是在国共合作破裂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C项;根据材料“组织革命军……消灭旧党和外来的敌人”可知,国内还有外来侵略势力,说明此时处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还未成立,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二、非选择题17.(2024·广东佛山燕博园高三能力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王会悟(1898—1993年,浙江桐乡人)年轻时深受《新青年》杂志影响,曾激动地用白话文给陈独秀写信。陈独秀欣喜地回信:“没想到我们的新思想影响到教会学堂了。”1920年,王会悟在上海结识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达,两人于1921年4月结成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俪,婚礼就在陈独秀家的客厅里举办。中共一大召开前,李达是会议的具体筹划者,王会悟协助丈夫做筹备工作,开会期间作为会务人员参与了中共一大,特别是上海的会议被迫中断后,她勇敢提议,将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并始终在船上勇当“红船守护人”。后来,她一生致力于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毛泽东评价她是一个“真正的人”。后来王会悟将中共一大开会的经历整理成《“一大”在南湖开会的情况》的回忆录。——摘编自《人民网》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材料二“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1964年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诗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材料三
——中共一大纪念馆展示的谢觉哉日记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注:谢觉哉在日记里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谢觉哉后来解释,5个圆圈指“共产主义者”,因怕泄密,故用圆圈代替。发出这份“开会通知”的,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陈独秀。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口述史料对研究建党历史的必要性和意义。(4分)(2)说明材料二、材料三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外,举例说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8分)(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一大召开留下的精神财富。(4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共一大召开前……具体筹划者”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高度保密;根据材料一“上海的会议被迫中断后”“红船守护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势严峻,其他史料难以保存;根据材料一“王会悟将中共一大开会的经历整理成……回忆录”可知,亲历者的口述可信度较高。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将中共一大开会的经历整理成……回忆录”可知,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中共一大召开的原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传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为后世保留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1964年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亲历者的艺术创作(第二手史料或文学类史料),对于研究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党的阶级基础、建党的初心和使命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三“中共一大纪念馆展示的谢觉哉日记”“叔衡往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简约职场自我介绍
- 企业概述与发展战略
- 人教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圆锥的认识》习题
- 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普通物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莘县2025年数学四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石家庄铁道大学《钢琴与即兴伴奏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强化学习 课件 第1章 强化学习概述
- 零部件试装报告
- 2024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房建工程监理大纲范本(内容全面)
- (完整文本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表默写版1-144
- 《气胸护理查房》课件
- 肝脓肿的pbl查房
- 筼筜湖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建设用地报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护理身份识别制度课件
- 志愿者申请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