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黄剂方剂的应用_第1页
1-麻黄剂方剂的应用_第2页
1-麻黄剂方剂的应用_第3页
1-麻黄剂方剂的应用_第4页
1-麻黄剂方剂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黄剂方剂的应用——根据《经方广用——麻黄剂》汇总而成一、【麻黄甘草汤】组成:麻黄20、炙甘草10-15(麻黄与炙甘草2:1)具体用量:麻黄是炙甘草的两倍。王老师习惯用量是麻黄用20、炙甘草用10或15,这是根据现代人的体质来的。心脏不是特别好的,用上麻黄会心慌,要平衡这种心慌,炙甘草加量,1:1对等就不会心慌了。所以,麻黄甘草汤的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现代人的身体质量、身体素质而言,更建议麻黄与炙甘草(不能用生甘草,一定是炙甘草,炙甘草才能入心、稳定心率。适用证:主要针对两方面:第一,针对于喘;第二,针对于肿。这个喘是指没有外证的喘,外证指的是感冒。若现在感冒了,正喘着呢,能不能用麻黄甘草汤?不行!因为它不够热,必须是温阳散寒才能排寒,才能把病邪从毛孔发出去。现在只有麻黄和炙甘草,身无表证的时候的喘才会用到麻黄甘草汤。不怕冷、不怕风吹,吃饭还可以,没有表证没有里证,就是咳嗽、哮喘,喘得厉害,而且不知怎么脸肿,象这种有喘的、有肿的,或两个合并到一块去的,用麻黄甘草汤。这时候用麻黄汤就不对路了。麻黄汤是专门针对于感冒、重型感冒的时候,怕冷得厉害,起烧是高热,多里哆嗦的、牙冠都抖的,一点精神没有。不冷也不热,吃饭好极了,除了咳嗽几声、有点水肿,用麻黄汤就是错误的。在没有表证、没有里证,没有任何外证和其它问题情况下,不怕冷、不怕风吹,没有其它任何情况,就一直拼命咳嗽,或者有汗或者无汗,都可以使用麻黄甘草汤。但凡碰到一个人没有怕冷、发烧,却有水肿、咳嗽,甭管有汗或无汗都可以用麻黄甘草汤。二、【麻黄附子甘草汤】王老师习惯用法是麻黄15、附子15-30-60-90、甘草10。此方附子的用量:建议刚开始附子在30之内开始试探,不要上手就90,发现过了再往回收。觉得没把握,就先用15,发现没什么反应,还犯困得厉害,脉微细,脉鼓不起来,那就给用到30;还没反应,可以考虑用到50或60,逐渐逐渐往上加,不要一上手用到60、90。此方适合老人一般性的感冒。这次感冒,老人不象以前那么爱擦桌子了,老人变懒了,到饭点了家里人都饿了,还不起来做饭。要知道,这次感冒比较危险,属于老年性的伤寒,这种老年性的伤寒很容易走人的。这种老年性的一般性的感冒,通常也会伴随着有一点点水肿。毕竟是水不能及时代谢出去了,也会咳嗽、咽喉肿痛,也会出现感冒发烧的这种冷同时不怎么出汗带来的水肿,脸是肿的。这个人一感冒,肿了,就是水不能代谢出去,所以一般都是用麻黄剂。老人如果是脉沉细、但欲寐,同时象小猫小狗样蜷卧,抽抽着,麻黄附子甘草汤抓紧时间给老人安排上。喝上两副药就好了,他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体格好。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5、细辛15、附子一枚按说也应该是15(大者20-30)王老师用量:麻黄、附子各15,细辛5-10。王老师习惯细辛用5,不超过10,这么多年,细辛最多用到10,没用过原方15的剂量。麻黄经常用到15,没问题的,细辛用到15会怎样,不确定,用到10以内就够了。少阴经、阴证,也怕冷、也但欲寐,也缩着跟小狗一样,温度37-38°之间,有的高的能达到38.5°(不算高烧,38.5°算高烧),应称为典型的低烧,就是有烧但温度没有超过38.5,在38.5以内的发烧现象。这时候甭犹豫,只要一侧体温是发烧的、没有超过38.5,而且一直犯困的老人,快速赶紧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也咳嗽得厉害,也可能会出现水肿,眼皮肿、脸肿,会出现泪囊炎,鼻涕一把泪一把。看到他老想犯困,一搭脉是脉微细,怕冷得好凶,老觉得背上钻风,一般这样的叔叔阿姨找来时都戴着帽子、裹着围巾,讲着讲着话声音就弱下去了,迷迷瞪瞪抬不起眼来,坐在那都很累,想躺着,感觉身上都是疼的,象这种,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70岁以上老年人感冒出现这种水毒性的,还犯困的(感冒时伴随着急性泪囊炎),就直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基本上是百发百中。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这张方子几乎百发百中,盲打。症状就是犯困、迷糊、怕冷得非常厉害、脉微细、但欲寐、咳喘而肿,象这种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小孩子、青壮年用甘草干姜汤+细辛,因为没有出现衰败之证。王老师感冒时也会出现现这种情况,不会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用甘草干姜汤+细辛温肺寒。每次感冒都不发烧,就是流鼻涕、流眼泪,说明是水毒,而且是寒性,流清鼻涕,有时鼻子都醒肿了。象这种情况用甘草、干姜就行了,因为没有但欲寐,缩成小狗一样睡觉,该干嘛干嘛。没有但欲寐,没有脉微细,就是一直流眼泪鼻涕。这种情况就甘草干姜汤再加细辛搞定(生甘草、干姜各15,鼻涕多干姜可用20、王老师最多时用到25,细辛5-10)。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加减化裁:1、出现剧烈头痛,加防风10-15、川芎30川芎上手就是30,不用怕用得多。风吹过来就头痛,桂枝、防风二选一。如果气上冲,心脏有点不太舒服的,优先选桂枝;心脏没有问题,脑袋瓜就象破了洞的灯笼一样,风一吹过来就是头痛欲裂的,加防风,它有旋转周流之气。2、老年人感冒出现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心脏病(冠心病或早搏房颤)同时合并出现,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去芍药汤。老年人感冒,轻的用麻黄附子甘草汤(甘草和缓),重的(肿得比较明显了,小便也不是特别好了,感觉老慢支犯了,倒不上这口气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麻杏石甘汤】原方剂量:麻黄15、杏仁15、生石膏30、炙甘草10(《伤寒论》书上麻黄是20克)小孩常用,大人也会出现。小孩子感冒常用,不代表100%,大部分常用。这是针对小孩的高热不退,感冒发烧、咳嗽、大叶性肺炎,烧得有点迷糊了,丧失意识了等等,都可以考虑用此方。其症状是发烧、咳嗽、口渴、烦躁而且不太怕冷,这叫肺热。典型表现是吃饭还行,胃口还行。小孩子感冒只要是肺热,麻杏石甘汤一定管事!这是斩钉截铁的。麻杏石甘汤儿童感冒常用,但不代表必用。用麻杏石甘汤要确认是肺热,咳喘,不怎么怕冷。有时大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有是证用是方。这次起烧完全没胃口,不想吃饭,而且吹吹空调测试一下,25度,连续打喷嚏,怕冷,给穿衣服也不排斥,不会说话的还紧着配合,就知道是寒性的,寒性的就不要用麻杏石甘汤了,用桂枝汤或麻黄汤或小青龙之类的纯热性药。五、【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麻黄15、桂枝10、杏仁15、炙甘草5克(麻黄、杏仁等量,杏仁可以用多点,对皮肤好)麻黄按原方比例用,经过王老师多次试用。麻黄汤使用的前提条件:这个人身上干绷绷的,起烧、起高烧,身上怕冷得厉害,盖了三层被还在哆嗦,而且没汗,象这种情况要考虑用麻黄汤。注意事项:在吃麻黄汤之前,必须要确认是干绷绷的、没汗。无汗要看后脖颈后面有没有汗,光看脸上没汗不行,有可能手上有汗,看看手有没有汗,是热汗还是凉汗。怕冷、无汗而喘、有痰咳不出来,这是纯纯的麻黄汤证。如果手上有汗,即使用麻黄汤,麻黄用的量就很轻,少少地用。已经有地方压出水液了、排出水毒了,随时准备用温粉扑之,用止汗的方法,痱子粉样的东西给止住汗,因为本身是有缺口的,该用还是得用。如果腋下有汗,后背有汗,麻黄汤根本不能用了。如果是干热干热的高烧,完全一点汗也没有,这时麻黄汤非但不是霸道凶猛的药,而是救命药。完全无汗,说明毛孔闭合;身上疼痛,说明水出不来,这是应用麻黄汤的时候。麻黄汤针对的是病毒性、流行性、重型感冒,针对于病毒性的感冒是非常常用的。无论是细菌性的感染还是病毒性的感染,只要是重型感冒,一看到这个人身上疼、头也疼得厉害,高烧不退,优先使用麻黄汤。麻黄汤发汗有个标准,叫微汗即可,出初汗为度,只要出汗了就停下来,不要再大量喝麻黄汤,要不减量、要不停用。服用麻黄汤后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吃点养胃、好消化的东西,不要吃生冷、粘滑、肉面、酒酪、臭恶等刺激性的、不好消化的东西,臭豆腐、烧烤都不好消化。一定要吃好消化的,清粥、小菜,最多加个煮鸡蛋。饮食以清淡为主。清淡的食物一方面好消化,另一方面补充营养的同时不占据胃气,身体就没有负担,轻装上阵。麻黄汤是纯粹排汗的,排完汗多吃梨、清汤面、米粥。麻黄汤加减化裁麻黄汤+知母,防止退烧后的二次反复;麻黄汤+桔梗,用于嗓子化脓;麻黄汤+白术(麻黄加术汤),去湿气。麻黄加术汤的应用:一是针对皮肤荨麻疹小白疙瘩,寒性的;二是感冒同时有骨关节问题麻黄汤证三个方子顺序:第一副麻黄汤;第二副麻黄汤+白术(100-150毫升喝5次,小半杯小半杯地喝)。第三方桂枝汤。多吃一点汤汤水水的东西,或输输液补液补回来即可。六、【麻杏苡甘汤】麻黄、杏仁、生薏苡仁、炙甘草古代时麻黄占到3、炙甘草占到1,3:1的比例,现在王老师常常炙甘草加到2,即3:2的比例。如果本身就有晚上睡眠不是特别好或有些心脏病的,干脆1:1等量。麻黄与杏仁等量。适应证:湿热型痛风;长油疙瘩;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鹅掌风;全身性肌肉有湿长出的不疼不痒的疣瘤;银屑病即牛皮癣。麻杏苡甘汤可针对于小孩子的青春痘,包括酒后的痤疮(喝酒后脸上的大油疙瘩锃亮)。通常在调理青春痘时可以加一点丹皮、桃仁、冬瓜子。冬瓜子可以重用,皮肤会变得很好,上手就30,甚至用到50、60都可以(再大王老师没用过)。王老师开方麻杏苡甘汤+冬瓜子,没用桃仁丹皮,是因为里面没有淤血,只不过里面是蓄积有脓。先用麻杏苡甘汤+冬瓜子,后面用三黄泻心汤清胃火,轻轻打一打、排一排,大便要正常,每天排便。这是针对满脸的油疙瘩比较好使。王老师平时碰到多发性脂肪瘤,更喜欢用桂枝茯苓丸结合鸡内金、白术、皂角刺等来治疗。银屑病无论是关节性的还是红皮性的、寻常性的、亦或者是脓包性的,大部分都可以用麻杏苡甘汤、防风通圣散这两张方子解决掉。麻杏苡甘汤针对突发性的,一下子这块就来了,平时时还没有,平时还挺好,就是这一阵子一下子就起来了,麻杏苡甘汤作为底方比较合适;持续性的、一直痒,可能会有个活跃期和平缓期,但持续性的一直觉得难受的,建议用防风通圣散。针对于牛皮癣,尤其是一些内源性的,就不是麻杏苡甘汤的适用证。牛皮癣是突发性的,用麻杏苡甘汤的加减化裁;是持续性的一直痒,用防风通圣散。七、【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杏仁;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生姜、大枣、炙甘草。三组用药,共八味。麻黄杏仁为一组,开宣肺气,疏表;桑白皮、连翘、赤小豆来清热解毒、散湿,它们是进攻型的;后面给它一个支撑,生姜、大枣、炙甘草,保护脾胃的运行、旺盛,等于提供了底气,底盘是稳的。适应症:(1)水肿。黄疸性水肿,黄疸性肝炎,湿热型黄疸。(2)普通湿热引起的发黄。有些人肿得不明显,但脸上却老是膀的。(3)湿疹、荨麻疹、玫瑰糠疹。当看到身上的皮肤出现了只要一挠就鼓起来,挠一点起一片,而且鼓起来是红肿的,痒得还很厉害,一般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心肌炎或者是有点心动过速,这时候是可以考虑使用连翘的。在这方面王老师常将连翘和苦参搭对使用。王老师用苦参的习惯是,前两到三副药,纯粹用苦参,量大30-50克去用,第三天苦参用10、连翘用15。清除心经之客热用连翘,但用量不会特别重,15-20即可。有些小孩感冒发烧先起一身疹子,后来就水肿,再后来就发黄,有人说这次感冒已转化为急性肝炎,同时伴随急性胆囊炎,全身已经黄了。眼珠先黄,一边黄着,嘴唇也肿了,嗓子也肿,哭都不是正经音了,是沙哑、嘶嘶啦啦哭的声音,这时应该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纯用原方,连翘、赤小豆、桑白皮的量稍微加大一点就快速消炎消肿。出现了硬皮症,一般都会考虑用麻杏苡甘汤+连翘丹皮桃仁,实际上有点象牛皮癣的意思了,此时开始时用连翘。尤其是甲状腺出现了多发性结节,这个时候需要用到连翘。这种多发性结节一般都会比较重、比较硬,不容易打开,里面又有脓,一定考虑使用连翘。刚开始时可以使用金银花酒,贯穿始终时会用到夏枯草,到末期龙骨、牡蛎、鸡内金等给其软坚散结。假如说这块还挺硬,软坚散结用龙骨、牡蛎、鸡内金的同时,还可以加入连翘,这样打开、张开的力量也是很强的。连翘打粉可以止呕。连翘在碰到呕吐时可以作为最后的一味药。直接打成面,最后把这个面搁进去就行。连翘止呕是王老师家传的。大人、小孩,不管是谁,只要是呕吐不止,给治呕吐比如说用旋覆花代赭石汤治顽固性打嗝、用生姜泻心汤治反酸嗳气、用陈皮生姜茶止呕的,或者大半夏汤,无论用哪张方子止呕,发现劲不够大,就把这个连翘面面搁上一点,每次5克,一天三次共15克。连翘粉面不煮,最后撒到药汤里即可,止呕如神。*注:孕妇不要用连翘。剖腹产消肿、术后腹腔里面有积液,用连翘、赤小豆、桑白皮配在一起,每样15克煮水喝,赤小豆是粮食,可以多来点,100都没问题。鉴别要点:但凡碰到脉浮、无汗(或轻微有一点点汗)、身上容易肿、发黄、发热、怕冷,舌苔是红的,舌质红,皮肤瘙痒,小便不利,易起疹子(起各种各样的疹子,荨麻疹或湿疹或玫瑰糠疹),就可以放心去使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八、【大青龙汤】麻黄汤加倍麻黄+生姜、大枣、石膏使用原则:大青龙汤就是一剂,一剂可能都喝不完,只要出汗了马上停用,出一点点汗都算,汗出即止,马上换桂枝汤善后。发汗过多的补救措施:(1)温粉扑之。龙骨牡蛎打粉,用时微波炉加热,粉扑扑身上。(2)吃含水多的水果如吃梨、喝梨汤、蔬菜等,喝粥喝汤。(3)正在住院的人可以输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麻黄汤和大青龙汤的鉴别:二者都是起高热、咳嗽、无汗,都有身疼痛。(1)胃口。麻黄汤证是胃口稍微有一点点受到打击,不受影响,还是能吃;大青龙汤证是胃口大打折扣,完全一口饭吃不进去,平时最爱吃的闻着还恶心。(2)疼痛。麻黄汤证是皮肤、肌肉、骨关节都疼;大青龙汤证是不仅仅疼而且疼得都变形,因为是有汗一下子给憋住了,关节部位是肿起来的。(3)烦躁。麻黄汤证怕冷咳嗽无汗而喘,但不烦躁;大青龙汤证是一直比较烦,因为有汗要出而出不去,该吃饭却完全没胃口。汗要出出不去,饭要吃吃不进,没胃口,会极其烦躁。(4)起高热速度。麻黄汤证也起热,但它起高热相对比较慢;大青龙汤证一般起高热几个小时就到39.5了,快得很。九、【小青龙汤】麻桂芍甘,姜辛味夏(麻黄、桂枝、白芍、炙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当看到一个人每次感冒流清鼻涕,鼻涕泡老大而且源源不断的,清鼻涕一天可以用到一卷纸,鼻子都醒出血,甚至有些人会眼泪汪汪、流眼泪,咳嗽吐的是清痰,小便是比较清的也比较多,这是典型的小青龙汤证。具体的症状表现是:恶寒而脉浮,怕冷、脉浮,典型的表证,舌苔白而滑,鼻流清涕淡如水。用量:麻桂芍甘姜辛味夏原方全是三两,15克。半夏别人用15是受到限制,12或15克以上药房就不给抓了,说有毒,实际上没有毒,用30克泡水都没问题。王老师通常半夏用20打底甚至30,细辛10以内,没超过10,不是特别严重用5,到现在没用过15克,但原方是三两,王老师的经验5克就已经起到很好的作用了,10克相当有力量。其它15克。应用:(1)如果起势急,7天以内的感冒,用原方就够了;(2)如果7天以上的慢性哮喘、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以小青龙汤作为底方,反佐以生石膏,石膏的剂量根据化热的程度,最少30克起。(3)如果是局部出一点汗(比如鼻子、腋下),其它的也是咳嗽、流清涕,也是流眼泪,也是白痰,也是寒性的湿饮,即除了出汗的症状以外,其它症状都适宜小青龙(咳嗽就会伴随出汗,小青龙汤就是无汗的),基本上若不问的话,自己感知不到自己有汗,还是用小青龙汤,麻黄、细辛可以适当地减减剂量,麻黄减到10,细辛减到5,其它照常。十、【越婢汤】(又称起脾汤、越脾汤)麻黄15-20、石膏30-60、生姜15、大枣15枚、炙甘草10越婢汤证是无汗,若身上出一点点汗也是可以用的,麻黄少用点就行了。适应症:恶风、一身水肿、脉浮而数、不渴(能喝进去)、小便不利(喝的远远超过尿出去的,所以会存储,会快速造成热性水肿)。这种一般是一次感冒引起的,怕风吹伴随发烧,起病急,脉稍微有点数。西医是以肾炎为代表性的病名,可能是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实际上都是越婢汤证。小孩感冒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炎很多,感冒一下子全身都肿了,连液都不敢输了,用呋塞米,一边输液一边利尿。老人也容易出现这种感冒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炎,不用担心,如果真的出现这种肿了,认认真真记下越婢汤这张方子。应用:(1)越婢汤+蒲公英:红眼病在急性发作期加水肿。(2)越婢汤+半夏: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但凡是全身悉肿同时伴随有青光眼,一定是用越婢汤+半夏;如果没有全身水肿,就用苓桂术甘汤+川芎泽泻半夏。(3)越婢汤+白术:肝腹水。十一、【射干麻黄汤】麻黄20、射干15、紫菀15、款冬花15、生姜20、细辛10、五味子15(原方半升,一升是80克)、半夏20(原方八枚,一枚0.7克)、大枣7枚。湿啰音,喉中如水鸡(青蛙)声,慢性哮喘有哮鸣音,常见于老慢支、老年人感冒,嗓子疼,胃口不好,吃不下。适用人群:老人、小孩、术后、产后,咳嗽哮喘的。只要听到这个人是哮喘而且是已经十几年的哮喘,第一反应应该是射干麻黄汤。治喉痹咽痛。一个人,嗓子说不出话来了,轻的用蒲公英、生甘草,重一点用金银花,里面有白点加点桔梗,话都说不出来了,说话喝水吞咽都困难了,桔梗都不要用了,直接用射干15-30克,用后会涌出很多痰。但打开后就不能再用射干了,再用就用过了,人就中毒了。有病则病当之,无病则人当之。喉中噜噜如水鸡声(象青蛙叫),里面痰鸣音很重,象水中吹起泡一样,而且不能够做深度呼吸,同时咽喉肿胀、吞咽困难,就可以考虑使用射干麻黄汤,参与急救使用。*注:有支架的尽量不要碰,因有麻黄、射干。十二、【厚朴麻黄汤】厚朴25、麻黄20、杏仁20、生石膏30-60-90、小麦50、五味子15、干姜10、细辛10、半夏20厚朴麻黄汤也常常作为慢性咳喘的另一种代表方剂,是另一种类型,脉浮、发热而喘、出汗。射干麻黄汤是发炎但不发烧;厚朴麻黄汤是发烧,即使发炎也是轻度发炎也可能不发炎,但是会发烧,而且会出汗。厚朴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石膏不能说是亲哥俩,也是拜把子兄弟,属于它的变方。还是用到姜辛味夏(小青龙汤是麻桂芍甘、姜辛味夏,厚朴麻黄汤是厚朴、麻黄、杏仁、生石膏、小麦、姜辛味夏),只不过把桂枝、白芍、炙甘草拿掉,换成厚朴来宽胸,换成杏仁来润肺,还换成了小麦一咳嗽也可能会出现喉中如水鸡声,但与射干麻黄汤那个喉中如水鸡声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就是痰没那么多,是嘶嘶啦啦的水鸡声,就是蛤蟆叫得没那么欢,射干麻黄汤的水鸡声是持续不断在天最热的时候那个欢实的水鸡声。厚朴麻黄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文中没有出现水鸡声,可是在《千金要方》孙思邈的记载当中,却出现了喉中如水鸡声。后代很多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和各方面经验进行总结,说孙思邈的记载应该是对的,里面也会出现嘶嘶啦啦的声音,也是那个痰不容易出来,但是是属于轻度的水鸡声。适应症:老慢支、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反复发作型的哮喘以及支气管哮喘、肺心病、胸压降低。射干麻黄汤和厚朴麻黄汤是治哮喘的两张名方,二者的区别:一个本质上区别是射干麻黄汤咳嗽得不想吃饭,没胃口;厚朴麻黄汤基本上不影响吃饭,只是胸闷,但胃不闷。(1)发烧:射干麻黄汤是发炎但不发烧;厚朴麻黄汤是发烧,即使发炎也是轻度发炎,也可能不发炎,但是会发烧,而且会出汗。(2)水鸡声:射干麻黄汤的水鸡声是持续不断在天最热的时候那个欢实的水鸡声;厚朴麻黄汤一咳嗽也可能会出现喉中如水鸡声,但是嘶嘶啦啦的水鸡声,就是蛤蟆叫得没那么欢。(3)胃口:射干麻黄汤咳嗽得不想吃饭,没胃口;厚朴麻黄汤基本上不影响吃饭,只是胸闷,但胃不闷。(4)痰:有痰的哮喘用射干麻黄汤,无痰的哮喘用厚朴麻黄汤。十三、《千金》三黄汤组成:麻黄25、黄芩15、黄芪10、细辛10或15(王老师通常用10)、独活20共五味药,方子中出现了三个“黄”,所以叫三黄汤。适用证: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恶寒、无汗、烦热不安。针对于普通的、关节疼痛而烦躁,同时胃口不佳(烦躁了完全不想吃东西),包括可能会出现全身恶寒而无汗(就是怕冷、怕风吹,但是又一滴汗都出不来)。十四、【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桂枝20、白芍15、炙甘草10,生姜25,知母20,麻黄10,防风20,白术25,炮附子2枚(30-40)除三黄汤之外,桂芍知母汤也是一张针对于风湿、类风湿、鸡爪风、鹤膝风的著名的方剂。鸡爪风用的时候不多,一般用乌头桂枝汤。当看到一个人,无论男女、无论多大年龄,有一些风湿,关节不是特别好,一撩起来之后关节是肿胀的,其它地方开始有一些变形,或小腿有些肌肉萎缩了,象这种情况,第一反应就是桂芍知母汤证出现了。应用:股骨头坏死、膝关节变形。只要是下肢的,出现了膝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