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云英种植与水稻提质增效技术推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摘要:利用冬闲田发展以紫云英为代表的冬季豆科绿肥是提高稻田可持续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稻田绿肥生产存在适应现代稻作制的绿肥品种不足、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绿肥的丰产节肥与提质效应不清等瓶颈。围绕安徽稻区生产面临的实际需求,技术团队根据不同区域水稻种植特点,系统应用稻田紫云英新品种、紫云英高产种植、紫云英-水稻一体化资源利用、高效节肥及优产优质技术,开发利用紫云英多功能用途,开创安徽稻田“用养相济”的绿色生产新局面,实现产业化发展。创新集成的安徽稻区紫云英种植与水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模式近三年累计推广436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4.61亿元,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安徽是水稻种植大省,常年种植面积3800万亩左右,位居全国前列,其高产和稳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长期高强度种植和不合理施肥易造成稻田土壤退化严重,障碍因子突出,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和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我省冬闲田面积呈上升趋势,造成大量闲散土地和光热资源的浪费。利用冬闲田发展以紫云英为代表的豆科绿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热光温资源,还可以培肥改良土壤,并为后茬水稻提供有机养分,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生产优质稻米。因此技术团队依托紫云英种子选育及健康土壤培育的双轮驱动,优化安徽稻区紫云英高产栽培和综合利用等方面技术措施,构建了安徽稻区紫云英种植与水稻提质增效综合技术模式,进而实现稻田土壤肥力提高、稻米品质提升、农田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本技术已在安徽及周边稻区开展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系统集成创新的安徽稻区紫云英种植与水稻提质增效技术模式,近三年在安徽芜湖、池州、安庆、铜陵、宣城、黄山、六安、滁州、合肥和淮南等市累计推广436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4.61亿元。为了进一步扩大技术的示范和影响效果,近年来,技术团队连续在舒城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桐城、湾沚、池州等地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立核心示范区,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相关新技术和新品种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高效化。(三)提质增效情况。1.改良培肥土壤。连续种植紫云英后,强酸性土壤pH值平均增加0.33个单位;中轻度镉污染稻田土壤残渣态镉含量提高20.0%,有效态镉含量降低26.8%,实现稻田健康土壤培育;提高土壤颗粒间胶结能力,土壤>0.25毫米粒径团聚体质量占比增加4.0%-6.0%,容重降低15.0%,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在有机质<30克/千克的中低肥力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9.7%-16.0%,显著提升地力,在有机质>40克/千克的高肥力稻田,有机质含量稳中有升;增加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分别提高30%和80%以上。2.促进水稻节肥增产。稻田种植紫云英后,单季稻减少化肥用量20%条件下,水稻产量保持稳定,不减少化肥用量条件下,水稻增产8.0%-13.0%;双季稻减少早稻季化肥用量30%条件下,早稻增产10.8%,晚稻增产7.7%,整个轮作周期评价增加8.2%,全年稻谷产量的稳定性系数提高8.2%;再生稻头茬稻节肥20%,头茬稻增产5.0%。3.增加水稻种植效益。稻米中钙、镁、铁、锌的含量提高了11.4%-41.3%、12.5%-24.9%、4.4%-12.7%和2.8%-5.1%;直链淀粉含量降低3.7%-8.4%。按照常规大米价格,累计亩均净收益75-135元;按照优质优价基础上大米价格提高50%-60%,累计亩均净效益1395-1985元。(四)技术获奖情况。“稻田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技术集成应用”获2016-2017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安徽省稻区紫云英生产水稻提质增效技术”获2023年度安徽农业科技推广奖。二、技术要点(一)品种。单季稻种植紫云英选择皖紫2号、皖紫3号、皖紫5号、皖紫8号等迟熟型紫云英品种;双季稻紫云英选择皖紫4号、弋江籽三号和弋江大叶中熟型紫云英品种等;再生稻选择皖紫1号、皖紫早花等早熟型紫云英品种。(二)播种。单季稻区在收割后直播紫云英,播种时间一般不迟于10月中旬;双季稻区及迟于10月中旬收割的单季稻区,紫云英在9月底至10月上中旬水稻勾头灌浆期稻底套播,稻底套播共生时间不超过25天;再生稻于10月上中旬蜡熟期播种,最迟不得迟于10月下旬,紫云英与再生稻共生期控制在15-20天。水稻采用留高茬收获,留稻茬30-45厘米,紫云英用量2千克/亩左右。(三)管理与翻压。在田块内开间距3-4米的横沟,横沟沟宽20厘米,沟深10-15厘米;开设边沟和腰沟,边沟和腰沟比横沟深3-5厘米,做到沟沟相通。稻底套播紫云英在水稻收获后开沟;直播紫云英在播种前开沟。直播稻田在水稻播种前7-10天,移栽稻田在水稻移栽前10-15天,将紫云英与上季存留的水稻秸秆一起翻压还田。翻压深度10-15厘米,翻压量1000-2000千克/亩。(四)稻田养分管理。双季稻早稻氮肥施用按照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7:0:3;晚稻按照5:3:2;单季稻按照6:2:2施用;磷、钾肥基施;紫云英翻压还田后,水稻可减施化肥20%-40%。三、适宜区域我省单季、双季稻和再生稻区。四、注意事项紫云英翻压3-5天后灌浅水沤田,保持1-2厘米浅水层,促进紫云英腐解;翻压后至水稻种植前不主动排水,水稻插秧后约20-30天进行浅水灌溉,防止养分流失。五、技术依托单位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皖江综合试验站)联系地址:合肥市庐阳区农科南路40号邮政编码:230031联系人:武际卜容燕程文龙韩上唐杉李敏王慧朱睿联系电话15527774976电子信箱:burongyan@163.com2.池州市农业科学院联系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4号邮政编码:247100联系人:胡润、纪根学、陈敏、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品质量问题跟踪合同(2篇)
- 房屋状况验收协议
- 幼儿园教育叙事演讲稿
- 常用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设备投资合同》
- 成本分担协议补充协议
- 招生技巧及流程
- 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外国文学与作品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讲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提高电梯安全:培训预防机制
- 毕业实习指导记录表
- 伤口造口护理新进展课件
- 自愿放弃三校生申请书
- 《艺术概论》课件-第三章 艺术创作
- 2022版50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基建停电施工工期管理导则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神奇的声光感知LED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火灾调查询问笔录模板范文
- 国开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4答案
- 公立医院提升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率研究
- 搅拌车运输施工方案
- 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