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案_第1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案_第2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案_第3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案_第4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含义,掌握通过意象、意境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赏析诗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经典诗歌的研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诗歌情感的感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赏析诗歌。学会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进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意境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诗歌中复杂隐晦的情感。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独特的诗歌鉴赏视角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概念、方法及相关诗歌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加深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4.点拨法:在学生讨论和分析过程中,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诗意的氛围。2.展示几幅与古典诗歌相关的意境图片,如山水田园风光、明月流水等。3.引导语: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璀璨的明珠。每一首诗歌都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歌的世界,探寻一种独特的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解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含义置身诗境:就是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融入到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去感受诗歌中的画面、声音、色彩等,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缘景明情:是指依据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景物是情感的载体,诗人往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2.举例说明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雨后的空山之中,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清辉,清泉在山石上潺潺流淌,竹林中传来欢声笑语,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渔舟顺流而下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诗歌营造出的清幽、宁静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尘世的超脱之情。

(三)意象与意境分析(20分钟)1.意象的概念及常见意象的情感内涵意象:是诗歌中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常见意象及情感内涵举例:明月:常常寄托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之情,也可象征高洁的品格。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流水:多表示时光的流逝、愁绪的连绵。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不屈的品质。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2.意境的营造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以杜甫的《登高》为例,分析诗歌意境的营造: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然后,分析这些意象组合所营造的意境:秋风凛冽,高猿哀啼,水清沙白的江渚上鸟儿盘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流。画面雄浑壮阔而又萧瑟凄凉。最后,体会诗人在这种意境中所表达的情感:身世飘零的感慨、年老多病的孤独、壮志未酬的悲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等复杂情感。

(四)诗歌赏析实践(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首诗歌,如柳永的《雨霖铃》。2.小组任务: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4.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例如,某小组代表发言:"《雨霖铃》中意象有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等。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冷落、悲伤的意境。寒蝉凄切,长亭送别,骤雨初歇,烟波浩渺,暮霭沉沉,杨柳依依,晓风残月,都烘托出了词人离别时的痛苦、惆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之情。"5.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展示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让学生自主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进行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2.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赏析思路和结果。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这首词,如苏轼当时的心境、词中意象的独特寓意等,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六)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强调抓住意象、分析意境、体会情感的重要性。2.总结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同学们对这一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诗歌学习中继续运用该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七)布置作业(5分钟)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进行赏析,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2.背诵本节课所学的三首诗歌。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含古典音乐、诗歌相关的图片、诗歌原文及赏析资料等。2.印发相关诗歌的资料,供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阅读。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