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1页
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2页
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3页
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4页
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一、简答题(一)请简要阐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内涵。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观点。"兴"指诗歌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意志,使人感发兴起,如读到一首好诗,能让人内心产生感动,激发起积极向上的情感。"观"即通过诗歌可以观察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了解社会现实,因为诗歌往往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群"表示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情感,增进团结,在群体中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怨"则指诗歌可以表达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怨恨之情,具有一定的批判功能,让人们能够抒发内心的不满。

(二)简述庄子"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的观点。庄子认为语言具有局限性,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思想意趣,即"言不尽意"。因为思想是丰富复杂且灵动多变的,而语言相对固定和有限。他提出"得意忘言",意思是当人们领悟到了事物的真谛、思想的精髓时,就不必执着于语言文字了。在理解和传达思想时,语言只是工具,目的是获得"意",一旦得意,就应舍弃语言,就像过河拆桥一样,借助语言去把握"意",把握之后语言就不再重要。

(三)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是如何论述艺术想象的?刘勰在《神思》中对艺术想象进行了深入论述。他认为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即作家在构思时,精神可以驰骋于古今万里之外。他强调想象与情感的关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情感会激发想象,使想象更加丰富生动。同时,他指出想象需要依靠一定的条件,如"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要通过积累学识、明辨事理、丰富阅历等来培养和提升想象能力。此外,他还提到想象要受到创作规律和艺术规范的制约,"规矩虚位,刻镂无形",要在一定的规则内进行想象创作。

(四)简述司空图"韵味"说的主要内容。司空图的"韵味"说强调诗歌要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他认为好的诗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和意义上,而要有一种超出语言文字本身的韵味和旨趣。诗歌要含蓄蕴藉,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品味诗歌时能感受到那种难以言传的韵味,获得一种超越诗歌文字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二、论述题(一)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孟子"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理解。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

"以意逆志"就是说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比如读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读者要结合自己对战争中家国破碎、亲人离散的感受,去体会杜甫在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情志。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理解,来探寻杜甫创作这首诗时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是"以意逆志"的运用。

"知人论世"则要求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比如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了解到他生活在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时代,一生渴望入仕施展抱负却又仕途坎坷,就能够明白他诗歌中那种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以及豪放不羁的风格形成的原因。他的许多诗歌都是在这种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下创作出来的,通过"知人论世"能更深刻地把握其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这两种批评方法相互关联,"以意逆志"侧重于从读者自身感受出发理解作品,"知人论世"则从作者和时代角度为理解作品提供背景支撑,共同帮助读者更准确、深入地解读文学作品。

(二)论述苏轼的"枯淡"理论及其美学意义。苏轼提出了"枯淡"理论。他认为有些作品表面看似枯槁平淡,但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意味和高妙的艺术境界。

苏轼欣赏陶渊明的诗,认为其诗看似平淡质朴,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韵味。苏轼自己的一些诗歌也体现了"枯淡"的特点,比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诗歌语言平实,却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苏轼"枯淡"理论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拓展了美学的范畴,打破了传统美学中对华丽、浓烈之美的单一追求。强调平淡中见真味,让人们认识到艺术的美不仅仅在于形式的绚丽和情感的张扬,质朴平淡之中同样可以蕴含着无尽的审美价值。它引导人们去关注那些看似平凡却有着内在精神深度的作品,培养一种更为细腻、深邃的审美眼光,使人们能够在平淡的生活和艺术表现中发现别样的美,丰富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内涵。

(三)阐述王国维"境界"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论史上的重要地位。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中国近代文论的重要成果。

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境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有我之境",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强烈地融入到景物描写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诗人以一种超脱淡然的心境描绘景物,物我两忘。其次,境界还有"造境"与"写境"之别。"造境"偏重于虚构想象,如浪漫主义创作;"写境"侧重于写实,如现实主义创作。再者,境界有大小之分,但并非以境界大小论作品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境界虽小,却清新自然。最后,境界强调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景中饱含着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王国维"境界"说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文论的诸多局限,将西方美学观念与中国传统文论相结合,为中国文论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基础。它系统地阐述了文学作品的审美境界问题,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标准和视角,使人们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更清晰、深入的认识。对后世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作家在创作中追求境界的营造,文论家也不断围绕"境界"说展开探讨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文论的不断演进。

三、分析题(一)分析曹丕《典论·论文》中关于文学价值和文学批评标准的观点。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对文学价值和文学批评标准提出了重要观点。

在文学价值方面,他强调文学具有"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崇高地位。认为文章可以记载历史、传承文化、表达思想情感,对国家和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作者声名不朽。比如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流传千古,让作者的名字和思想为后人所知,这体现了文学超越时空的价值。

在文学批评标准上,他反对"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不良风气,主张客观公正地评价文学作品。提出"文以气为主",认为不同作家由于气质、个性等不同,作品风格也各异,如"徐干时有齐气""孔融体气高妙"等,强调从作家的气质个性来理解作品风格。同时,他还指出文学批评要全面看待作品,不能只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要综合考虑作品的各种因素。曹丕的这些观点为文学批评提供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标准,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人们更加重视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和特点,推动了文学批评理论的不断完善。

(二)以一首唐诗为例,分析严羽"妙悟"说在诗歌创作和欣赏中的体现。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诗歌创作中,严羽的"妙悟"说体现为王维凭借敏锐的艺术直觉和感悟力,捕捉到山间雨后傍晚的独特景象。他以妙悟之心将明月、松林、清泉、石头、竹林、莲花、浣女、渔舟等自然景物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宁静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营造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诗人在妙悟中自然天成,仿佛是瞬间领悟到了山间之美并将其化为笔下的诗篇。

在诗歌欣赏中,读者也需要通过妙悟来体会这首诗的韵味。读者要摒弃杂念,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