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_第1页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_第2页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_第3页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_第4页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如"病偻""名我固当""遂而鸡豚"等实词,"之""而""以"等虚词,以及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表达。学习本文设喻说理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其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当时吏治扰民、百姓困苦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培养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顺应自然规律、反对政令繁苛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理解与积累。掌握本文设喻说理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主旨。背诵课文。2.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以及作者借种树之道讽刺为政之失的寓意。引导学生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意,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文章内容。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其他类似的文言文进行比较,加深对本文特色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几幅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种树的认识,如种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等。2.提问:在古代,种树也有很多学问,你们知道有哪些关于种树的故事或经验之谈吗?从而引出课题《种树郭橐驼传》。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介绍作者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其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2.介绍写作背景本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所作。当时,唐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以种树之道类比为官之理,对当时的吏治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重点字音:偻(lǚ)、孳(zī)、勖(xù)、缫(sāo)、饔(yōng)、飧(sūn)等。节奏示例: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4.全班齐读,要求读得流畅、自然。5.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大意,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文章写了郭橐驼哪些方面的情况?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树人应该怎样对待树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提到了"问者"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与种树有什么关系?

(四)文言知识梳理(20分钟)1.实词释义病偻,隆然伏行(患......病)名我固当(命名)驼业种树(以......为业)早实以蕃(结果实;多)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天性;尽)其莳也若子(栽种)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指甲划破)字而幼孩(养育)故病且怠(穷困)勖尔植,督尔获(勉励)击木而召之(敲击)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早饭;慰劳)2.虚词用法之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代词,代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助词,的)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的标志)而鸣鼓而聚之(表承接,可不译)早实以蕃(表并列,而且)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可不译)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因果,因而)字而幼孩(通"尔",你们)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介词,把)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连词,来)爪其肤以验其生枯(连词,来)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连词,地)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介词,凭)3.特殊句式宾语前置故不我若也(应为"故不若我也")吾又何能为哉(应为"吾又能为何哉")状语后置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应为"凡为观游及卖果之长安豪富人")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应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省略句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甚怜焉"后省略宾语"之")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以为"之间省略宾语"之")

4.教师结合例句,详细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五)文本研读,分析种树之道及寓意(20分钟)1.分析郭橐驼种树的方法及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中描写郭橐驼种树方法的语句,并进行概括。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即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的本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他种树时,"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栽种时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就像丢弃了一样不再管它,让树木自然生长。提问:从郭橐驼种树的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遵循了什么原则?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遵循了顺应自然规律的原则。2.探讨种树之道与为官之理的类比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作者将种树之道与为官之理进行类比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作者通过类比,用种树要顺应树木天性,类比为官要顺应百姓的生活天性。种树时"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为官则应让百姓休养生息,不要过多地干扰百姓的生活。"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批评了当时官吏对百姓政令繁多、朝令夕改、扰民不断的现象,讽刺了他们看似爱护百姓,实则害民的行为。3.体会文章的寓意提问:本文通过种树郭橐驼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总结: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吏治扰民、百姓困苦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顺应自然规律、反对政令繁苛的渴望。同时也启示我们,无论是种树还是治理国家,都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违背事物的本性。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比较阅读展示《种树郭橐驼传》与《捕蛇者说》,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总结:相同点:都运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不同点:《种树郭橐驼传》主要通过种树之道类比为官之理,重点在于讽刺吏治;《捕蛇者说》则通过蒋氏三代人的遭遇,直接揭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更侧重于对百姓悲惨生活的描写和对苛政的批判。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借鉴文中的思想,处理人与自然、政府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文言知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寓意等。2.教师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种树郭橐驼传》,积累了丰富的文言知识,了解了设喻说理的写作手法。文章通过郭橐驼种树的故事,深刻地讽刺了当时吏治的弊端,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顺应自然规律的倡导。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八)布置作业(5分钟)1.背诵课文。2.以"从《种树郭橐驼传》看为官之道"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对文章寓意的理解。3.阅读柳宗元的其他作品,如《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体会其散文的风格特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较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寓意,掌握了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