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考点追踪与预测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练习(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考点追踪与预测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练习(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考点追踪与预测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练习(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考点追踪与预测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练习(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考点追踪与预测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验收评价

专题18化学实验综合

内容概览

A♦常考题不丢分

【考点一以物质制备为教体的综合实验】

【考点二以探究为目的的综合实验】

【微专题实验简答题答题规范】

B•综合素养拿高分/拓展培优拿高分

C・挑战真题争满分

A•常考题不丢分

【考点一以物质制备为载体的综合实验】

1.(2024・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一模)环己酮可作为涂料和油漆的溶剂。在实验室中以环己酶为原料制

备环己酮。

OH

NaCIO,CH3COQH

0-30c.50c~*

己知:①环己醉、环己酮、醋酸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沸(熔)点/(℃,latm)密度/(g/cn?)溶解性

环己醇161.1(-21)0.96能溶于水,易溶于常见有机溶剂

环己酮155.6(-47)0.94微溶于水

醋酸118(16.6)1.05易溶于水

②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特度相差越大分层越易发生。

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的名称是o

(2)酸化NaClO时一般不选用盐酸,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该制备反应很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为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在30~35c范围内,可采取的加热方式

是。

(4)制备反应完成后,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蒸馀,收集95~100℃的篇分,得到主要含环己酮、水和一

(埴写化学式)的混合物c

(5)环己酮的提纯过程为:

①在锚分中加NaCl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加NaQ的目的是。

②加入无水MgSO4块状固体:目的是。

③(填操作名称)后进行蒸储,收集150〜155c的饰分。

(6)数据处理。反应开始时加入8.4mL(0.08mQl)环己醇,20mL冰醋酸和过量的NaClO溶液。实验结束后

收集到产品0.06moL则该合成反应的产率为。

【答案】(1)分液漏斗

c、OO+C1CHICLT+HO

(2)..

⑶水浴(加热)

(4)CH3coOH

(5)增大水层的密度,便于分层除去有机物中的少量水(或干燥)过滤

(6)75%

【分析】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在30~35℃范围内,将溶液缓慢滴加到环己醇中反应制备环己酮,制备反应完成

后,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蒸储,收集95~100℃的馀分,得到主要含环己胴和水、CH3coOH的混合物,

化储分中加NaCI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化有.机层中加入M05块状固体,干燥,过滤后进行蒸循,

收集150~155'C的馀分,得到环己酮。

【解析】(1)由装置图知,B装置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酸化NaClO时不能选用盐酸,因为盐酸和NaClO反应生成氯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K)+2H*«C1,T♦H2O故故答案为.CK)+2H-CI.T>H,O

(3)为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在30~35℃范围内,可采取水浴加热的加热方式,且在加入反应物时将NaClO缓

慢滴加到其它试剂中,避免反应太过剧烈,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故答案为:水浴(加热):

(4)制备反应完成后,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蒸播,收集的缁分,参考衣格中的沸点信息却,

得到主要含环己酮、水和CH3coOH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HjCOOH;

(5)提纯环己酮过程中,①在缁分中加NaQ固体至饱和,可增大水层的密度,便于混合液分层而析出环

己酮:②无水MgSO,块状固体是一种干燥剂,加入无水MgSO4块状固体可除去有机物中的少量水;③过滤

后进行蒸储,收集150~155c的憎分,即可得到环己酮,故答案为:增大水层的密度,便于分层;除去有机

物中的少量水(或十燥);过漉;

(6)反应开始时加入了8.4mL(0.08mol)环己醇,20mL冰醋酸和过量的NaClO溶液,则理论上得到的环己

0.06moixlOO-^-75%

酮应为0.08mol,实验结束后实际收集到的产品为0.06moL则该合成反应的产率为。OXmd

故答案为:75%。

2.(2023・四川雅安・统考模拟预测)环己酮可作为涂料和油漆的溶剂。在实验室中以环己醇为原料制备环

己酮。

O

NaClO.CH3coQHJk

30c.50c~'J

已知:环己醇、环己酮、醋酸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沸(熔)点/(℃,latm)密度/(g/cirP)溶解性

环己醇161.1(-21)0.96能溶于水,易溶于常见有机溶剂

环己丽155.6(-47)0.94微溶于水

醋酸118(16.6)1.05易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DB装置的名称是0

(2)酸化NaClO时不能选用盐酸,原区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该制备反应很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为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在30〜35C范困内,可采取的措施一是加热

方式选用,二是在加入反应物时将(填化学式)缓慢滴加到其它试剂中。

(4)制备反应完成后,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蒸储,收集95~100"C的喇分,得到主要含环己酮、水和—

(填写化学式)的混合物。

(5)环己酮的提纯过程为:

①在储分中加Na。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加NaQ的目的是。

②加入无水MgSO』块状固体;目的是。

③(填操作名称)后进行蒸饰,收集150〜155c的储分。

(6)数据处理。反应开始时加入8.4mL(0.08mol)环己醇,20mL冰醋酸和过量的NaClO溶液。实验结束后收

集到产品0.06mol,则该合成反应的产率为o合成产品中主要杂质有o

【答案】(1)分液漏斗

(2)CIO<14211-Cl,T*H,0

(3)水浴(加热)NaClO

(4)CH3COOH

(5)增大水层的密度,便于分层除去有机物中的少量水(或干燥)过滤

(6)75%CH3COOH.H2O

【分析】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在30~35℃范围内,将溶液缓慢滴加到环己噂中反应制备环己酮,制备反应完成

后,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蒸储,收集95~100℃的馀分,得到主要含环己酮和水、CH3coOH的混合物,

在馅分中加NaCl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在有机层中加入MgSO,块状固体,干燥,过滤后进行蒸馅,

收集150〜155℃的馀分,得到环己酮。

【解析】(1)由装置图知,B装置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盐酸和NaClO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Q"2H.y0.>€!/♦%(),故酸化NaClO

时不能选用盐酸;

(3)为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在30~35c范围内,可采取水浴加热的加热方式,且在加入反应物时将NaClO缓

慢滴加到其它试剂中,避免反应太过剧烈,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

(4)制备反应完成后,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蒸播,收柒95~I(X)'C的缁分,参考表格中的沸点信息却,

得到主要含环己酮、水和CHjCOOH的混合物:

(5)提纯环己酮过程中,①在锚分中加NaCI固体至饱和,可增大水层的密度,便于混合液分层而析出环

己酮;②无水MgSOa块状固体是一种干燥剂,加入无水MgSO4块状固体可除去有机物中的少量水:③过滤

后进行蒸储,收集150~155c的储分,即可得到环己酮;

(6)反应开始时加入了8.4mL(0.08mol)环己醉,20mL冰醋酸和过量的NaClO溶液,则理论上得到的环己

酮应为0.08mol,实验结束后实际收集到的产品为0.06moL则该合成反应的产率为O.OXmd,

合成产品中主要杂质有、

CH3COOHH20O

3.(2023・浙江绍兴・绍兴一中校考一模)某实验小组按如下流程和装置制取CaCh:

伙<OHb]3Q%4W木冷木浴乐H汤水洗心洗0g川.加冷

内体厂上.反,I(曲幻------------《吃型0%瀚工匕叫

IIIIIIIV

已知:过氧化钙(CaCh)是一种白色固体,微溶于水,可与水缓慢反应,不溶于有机溶剂,易与酸反应,加热

至35OC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歹U说法正确的是

A.Ca(OH)2微溶于水,改用易溶于水的CaCb制备CaCh能加快反应速率

B.采用冷水浴搅拌反应的日的是防止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导致H2O2分解

C.醇洗的目的是洗去水,加快干燥速度,防止CaO?与H2O反应

D.为加快脱水速度,nJ在IO5”C加热烘十脱水

①仪器A的名称是o

②控制其它条件相同,考察Ca(OH)2与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O)»、」CaO2产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

所示。当>1』后,随着比值的增大Cath产率呈卜降趋势,原因是。

0.91.0I.I1.21.3n[Ca(OH)J

图2时凡。/

(3)产品纯度测定

①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序排列):,检漏一蒸馆水洗涤

T)->()T)T()—()一开始滴定。

A.烘干B.装入滴定液至零刻度以上C.调整滴定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

D.用洗耳球吹出润洗液E.排除气泡F.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G.记录起始读数

②准确称取ag产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使其完全溶解;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H/GCh,沉淀完

全,过滤并洗涤沉淀;符洗涤好的沉淀用稍过量的稀硫酸溶解,溶解液和洗涤液全部转移至锥形瓶中;向

锥形瓶中滴入几滴MnSO,溶液,然后逐滴滴入浓度为cmol/L的KMnO,标准溶液至终点,消耗溶液体枳为

VmLo滴定前,滴入MnSO4溶液的目的是,产品的纯度为(用含a、c、V的字母表示)。

【答案】⑴BCD

⑵恒压滴液漏斗溶液碱性增强,H2O2稳定性下降分解导致CaO?声率降低

O.lScV

(3)F、B、E、C、G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axlOO%

【分析】Ca(OH”固体用30%双氧水处理,发生反应:Ca(OH)2+H2O2=CaO2+2H2O,CaO?是一种白色固体,

微溶于水,冷水浴后得到悬浊液,再经过减压过滤、水洗、醇洗得CaO2,8H2。,最后加热脱水烘干得到CaO?

固体。

【解析】(1)A.已知CaCh微溶于水,可与水缓慢反应,易与酸反应,使用CaCb反应生成的HC1会使得

CaOs的产率降低,故A错误:

B.比。2受热易分解,采用冷水浴搅拌反应的目的是防止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导致H2O2分解,故B正确;

C.醇洗的目的是洗去水,加快干燥速度,防止CaCh与H?O反应,故C正确:

D.CaCh加热至350c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为加快脱水速度,可在105c加热烘干脱水,故D正确;

故选BCDo

(2)①仪器A的名称是恒压滴液漏斗;

②当MH。[>]]后,随着比值的增大CaO?产率呈下降趋势,原因是溶液碱性增强,H2O2

稳定性下降分解导致CaO2产率降低。

(3)①滴定前的准备工作是选定酸式滴定管,检漏后用水清洗,再用特装标准液润洗,关闭旋塞,盛装标

准液至“0”刻度以上,微开旋塞排尽滴定管尖嘴的气泡并调整液面至"O'.或"O"以下某刻度,关闭旋塞,待液

面平稳后读数记录,故操作顺序为F、B、E、C、G;

②准确称取ag产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使其完全溶解生成CaCh,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HQ2C2O4,

生成CaQCh沉淀,将洗涤好的沉淀用稍过量的稀硫酸溶解生成HzCzO,,溶解液和洗涤液全部转移至锥形

瓶中,向锥形瓶中滴入几滴MnSCh溶液,MnSOa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然后逐滴滴入浓度为

cmol/L的KMnO.*标准溶液发生反应:5H2c2O4+2KMnO.i+3H2so4=10CO2T+2MnSC)4+K2so4+8比0,则

2.5cVx10molx72gmolO.I8cV

11

n(CaO2)=n(H2C2O4)=2.5n(KMnO4)=2.5cVx1O^mol,产品的纯度为g=a

x100%o

4.(2023•宁夏石嘴山•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校考一模)氯磺酸("SOK])沸点约I52°C,易溶于硫酸,可迅速

吸水产生浓烈的白雾。常温下制取氯磺酸的基本原理为“31g.sI其中SO,由发烟硫酸提

供。可用下列仪器装置进行制备(图中夹持、固定仪器等已略去)。

AC

回答卜列问题:

(1)仪器丙的名称是,实验过程中仪器丁的进水口为(填“”或“b")口。

(2)球形干燥器中装有(填写试剂名称);若无此装置,氯磺酸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为0

(3)装置B具有干燥气体、等作用。

(4)当B和C中气泡逸出速率相当时应进行的操作:随即将装置C改为油浴蒸谭装置,分离氯

磺酸时依然要通入HC1气体的目的是。

(5)氯磺酸产品中可能含有少量I。和卜一,现测定其中总铁量。已知在PH为3-9时,邻菲啰咻能与I-形

成橙色配合物Fe-phenoFe-phen在510nm处的吸光度A与溶液中Fc:浓度呈线性关系,如卜所示:

Fc■浓度/

00.000800.00160.00240.0032

molL1

吸光度A00.200.400.600.80

①测定实验步骤:取一定质量氯磺酸产品,加水水解为一定体枳的强酸性溶液,加入N”(小将卜一.还原

Fe":然后依次(填写选项)。

A.加入0.5%邻菲啰咻溶液

B.加入缓冲溶液调节pH=5.0

C.摇匀、静置

②在一定条件下测定溶液的平均吸光度A=025,该产品中总铁量为mo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三颈烧瓶a

⑵碱石灰(或氧化钙等碱性干燥剂)HSO3Q+H2OH2sO4+HCI

(3)观察气体流速、平衡气压

(4)B和C中气泡逸出速率相当,C中导管出现大量气泡防止氯碱酸发生水解而变质

(5)BAC0.0010

【分析】装置A为实验室制备少量的HCI,由于氯磺酸(HSOK1)沸点约I52C,易溶于硫酸,可迅速吸潮发

生反应产生浓烈的白雾:HSO3C1+H2O=HC1+H2SO4,故B装置可以起到干燥HCI防止氯磺酸水解变质的作

用,也可以通过B、C的气流速率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C装置为制备苯磺酸的发生装置,反应为

HCl(g)4-SO3=HSO3Cl(i),由于邻菲啰咻能与Fe?+形成橙色配合物Fe-phen,故加入邻菲啰咻溶液之前需调节.

pH在3~9之网,依次确定操作步骤的顺序,由题十可知,Fc-phcn在510nm处的吸光度A与溶液中Fe?+浓

度呈线性关系,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A=250c(Fe?+),依次计算,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丙的名称是三颈烧瓶:实验过程中仪器丁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与蒸汽的

方向相反,故进水口为a口;

(2)由题干信息可知,氯磺酸(HSO3Q)沸点约152℃,易溶于硫酸,可迅速吸潮产生浓烈的白雾,球形干

燥器中装有碱石灰(或氧化钙等喊性十燥剂),一来吸收尾气HC1等酸性气体,二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C中,引起氯磺酸水解变质,故若无此装置,氯磺酸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SO3CI+H2OH2sO』+HQ:

(3)由装置图可知,装置B具有干燥气体、观察气体流速、平衡气压等作用

(4)当B和C中气泡逸出速率相当,C中导管出现大量气泡,说明通入的HC1基本不在与SO;反应了,

此时可判断已大量制得氯磺酸并停止通入HC1气体:随即将装置C改为油浴蒸福装置,由于可迅速吸潮产

生浓烈的白雾,故分离氯磺酸时依然要通入HCI气体以抑制氯磺酸水解;

(5)①由题干信息可知,在pH为3~9时,邻菲啰咻能与Fe?+形成橙色配合物Fe-phen,因此加入邻菲啰咻

溶液方前需调节pH在3~9夕间,故操作步骤为:取•定质量氯礴酸产品,加水水解为一定体积的翎酸性溶

液,加入NH9H将Fe3+还原为Fe?+:然后依次加入缓冲溶液调节pH=5.0,加入0.5%邻菲啰咻溶液,摇匀、

静置,故答案为:BAC;

②由题干信息可知,Fe-phen在510nm处的吸光度A与溶液中Fez+浓度呈线性关系,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

025

—«0.0010m«/L

A=250c(Fe2+),故在一定条件下测定溶液的平均吸光度A=0.25,该产品中总铁量为250。

【考点二以探究为目的的综合实验】

I.(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模拟预测)钵的化合物在工业、医疗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兴趣

小组设计实验模拟制备KMn。,及探究Mr?+能否氧化为MnO~

I.KM0的制备:

步躲一.3MnO;+6KOH+KC1O,i3K,MnO4+KC1+3H2O

步骤二.3K;MnO4+2CO,=2KMnO4+MnO,+2K,CO,

实验操作:

步骤一:将一定比例的Mn°2、K°H和KCIO3固体混合加热,得到墨绿色的固体,冷却后加水溶解得到碱性

LMnO,溶液放入烧杯c中。

步骤二: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当C中溶液完全变为紫红色时,关比活

塞停止反应,分离、提纯获取KMnO,晶体。

(l)B中试剂的作用

(2)反应结束后,未及时分离KMn。,晶体,发现c中紫红色溶液变浅。出现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II.该小组继续探究MY+能否氧化为MnO4,进行了下列实验:

装置图试剂X实验现象

生成浅棕色沉淀,一段时间

①0.5mIOImol/LNaOH溶液

后变为棕黑色

1试剂X②0.5mL0.lmol/LNaOH和15%HQ?

立即生成棕黑色沉淀

混合液

5.

0.5mL0.1mol/LHNO3溶液无明显现象

5mL0.1molL-'

滴加HN03无明显现象,加入

MnSO4

④0.5mL0.Imol/LHNO:溶液和少量

Pb02立即变为紫红色,稍后

PbO2紫红色很快消失,生成棕黑

色沉淀

已知:i.Mn。?为棕黑色固体,难溶于水:

ii.KMnO,在酸性环境下缓慢分解产生MnO2。

(3)实验①中生成棕黑色沉淀可能的原因。

(4)实验②中迅速生成棕黑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5)实验③说明。

(6)甲同学猜测实验④中紫红色消失的原因:酸性条件下KMnO,不稔定,分解产生了Mn°*乙同学认为不

成立,理由是: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剩余的Mr?+将MnO,还原,并设计了实验方案证明此推测成立,

其方案为0

探究结果:在酸性条件下,某些强氧化剂可以将Mn"氧化为MnO;。

【答案】(1)除去CO?中混有的HC1杂质

(2)第一步反应产物中含。,且操作中未除去C「,与MnO:反应使之颜色变浅

Mn

⑶空气中的氧气在碱性环境中将ME氧化为°2或2Mn"+。2+4OH=2MnO,+2H2O

⑷Mn"+H2O2+2OH-=MnO2+2H2O

(5严03不能氧化M1?+

(6)资料表明KMnO,在酸性环境卜缓慢分解产生Mn。?,而实验④中紫红色很快消失并产生棕黑色沉淀

取5mL0.1mol/LMnSO,溶液于试管中,力口入o.5mL0.1mol/L稀口股,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KMnO,溶

液,立即生成棕黑色沉淀

【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I.制备KMnO4,装置图中A为制备CO2,反应原理为:

CaCO3+2HCl=CaCl2+H2O+CO2t,这样制得的CO2中含有挥发出来的HC1杂质,将混合气体通入装置B中

除去CO2中的HCI,装置C中为向碱性K2M11O4溶液中通入CO2使其发生歧化反应

3K1nO4+2co2=2KMnO4+MnO2+2K£O,以制备KMnO4,II为继续探究Mr+能否氧化为MnO;,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1)A中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1,B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且除去HCL同

时生成二氧化碳,故装置B的作用为:除去C02中混有的HCI杂质,故答案为:除去CO?中混有的HQ

杂质;

(2)第一步反应产物中含C「,且操作中未除去CT,。-将生成的Mn。,还原,导致颜色变浅;故答案为:

第一步反应产物中含Cr,且操作中未除去Cr,与MnO;反应使之颜色变浅:

(3)实验①中生成棕黑色沉淀的原区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在碱性环境反应:

2+

2Mn+O2+4OH=2MnO2+2H2O,将MnK氧化为M11O2:故答案为:空气中的氧气在碱性环境中将Mn?+氧化

2+

为MnCh2Mn+O2+4OH=2MnO2+2H2O);

2>

(4)实验②为碱性条件下H2O2将MF氧化为M11O2,离子反应为:Mn+H2O2+2OH=MnO2+2H2O:故答

2+

案为:Mn+H2O2+2OH=MnO2+2H2O;

(5)由题干实验可知,实验③无明显现象,说明HNCh不能氧化Mn巴故答案为:HNO3不能氧化Mi?+;

(6)资料表明缓慢分解产生MnCh,而实验④中紫红色很快消失并产生棕黑色沉淀,故不是KMnO』在酸性

1

环境下自身分解产生MnO2;根据分析.证明溶液中的MN*将MnO1还原的实脸为:取5mL0.1mol-L-MnSO4

溶液于试管中,力口入0.5mL0.1mol・L/HNO3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KMnCh溶液,立即生成棕黑

色沉淀,说明推测成立;故答案为:资料表明缓慢分解产生MnO?,而实验④中紫红色很快消失并产生棕黑

色沉淀:取5mL0.1mol・L/MnSO4溶液于试管中,加入0.5mL0.1mol・L】HNO3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

几滴KMnCh溶液,立即生.成棕黑色沉淀。

2.(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小组同学探究Na2sO3和不同铜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向2mL0.511]。1122503溶液中加入旧口).251[]0112。2溶液,立即产生橙黄色沉淀(沉淀A),放置

5min左右,转化为白色沉淀(沉淀B)。

已知:i(无色)

R//睥一>Cu2++Cu

(I)研究沉淀B的成分。

向洗涤后的沉淀B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得到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深蓝色。取少量

深蓝色溶液,滴加试剂X,产生白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是AgCI,试剂x是。

②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为深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⑵经检验,沉淀A不含SO;。推测沉淀A能转化为沉淀B与C「有关,为研究沉淀A的成分及沉淀A转

化为B的原因,实验如下。

足量产白色沉淀(CuCl)

NaCl溶液

洗净的沉淀

BaCk溶液足量盐酸

」无色溶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减少

①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沉淀A中含有C「,补充实验:向少量洗净的沉淀A中加入稀硫酸,证实沉淀A

中含有Cu-的证据是。

②无色溶液中含有so:,推测s°;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过程中°?氧化SO:;

途径2:(将途径补充完整)。

经研究,途径1不合理,途径2合理°

③解释Na2s0,和CuCl?溶液反应时,先产生橙黄色沉淀,再转化为白色的原因:。

⑶Na2sO,和CuCl溶液反应最终生成CuCl沉淀,并检测到有生成,离子方程式是。用Na2s0,

和CuS。,溶液重复上述实验,仅产生橙黄色沉淀,放置72h后变为暗红色沉淀(可溶于氨水,得到无色溶液,

放置变为深蓝色)。

(4)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答出两点)。

【答案】⑴足量硝酸和AgNOs溶液4Cu(NH,)^O2+8NH3+2H;O=4[Cu(NH3)4r+4OH

⑵有红色固体析出在的作用卜,C/+氧化亚硫酸根到硫酸根CuCb和Na2sCh溶液生成棕黄色

沉淀A反应速率快,生成白色沉淀B的程度大

-2cle+2C1+2SO:=2CuCii+SOf+SO,t

(4)C/和S°: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且复分解反应速率更快:在Cr作用下,Ci?’的氧化性

增强

【分析】脂2sO3溶液中加入CuCl?溶液,立即产生橙黄色沉淀),沉淀A为CuSOa,放置5min左右,转化

为白色沉淀,沉淀B为CuCl。对于沉淀B组成的验证:向洗涤后的CuCl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得到无色溶

^CU(NH3)2CI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深蓝色[CU(NH3)4K°叫和[CU(NH3)4]02。取少量深

蓝色溶液,加入硝限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AgCI,证明有氯离了的存在。沉淀A组成的验证:反

应物为Na2s。3和CuJ,沉淀A中不含SO:,那么A中存在洗涤后,加入足量的Na。溶液,增

大了氯离子的浓度,产生白色沉淀CuCl,无色溶液先加氯化钢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盐酸,白色

沉淀减少,即这个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性条件下,氯离了•的催化下,生成了硫酸根.

【解析】(1)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检验氯离子的方式为加入足量的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浴液;尢色浴液含有

的离子为。“岫3);,在空气中变成蓝色溶液〔CU(NH3)J”,空气中有氧气,所以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4CU(NH3);+O2+8NHX+2H;O=4[CU(NH,)4]+4OH

(2)已知ii.Cu'—^->Cu*+Cu,向含有亚铜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铜,故答

案为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中的氧化剂除了氧气之外还有铜离子,当存在氯离子时,铜离子会具有较强的

氧化性,会把亚硫酸根氧化,故答案为在CT的作用下,C「+氧化亚硫酸根到硫酸根;向2mL0.5mol【-Na2sO3

溶液中加入h"L025uiWLkuCl?溶液,立即产生橙黄色沉淀(沉淀A),说明生成亚硫酸铜沉淀的反应较快,

故答案为CuCb和Na2sCh溶液生成棕黄色沉淀A反应速率快,生成白色沉淀B的程度大:

(3)2s。3和CuC1溶液反应最终生成CuQ沉淀,该反应未外加酸碱,所以反应物为水,生成物为氢离

子,根据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2C「+2SO:=2CuC"+SO$+SO?’.

⑷向2mL0.5moi七32sO3溶液中加入ImLO.25moi七05溶液,立即产生橙黄色沉淀亚硫酸铜,在

NaO溶液中,硫酸亚铜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Cl白色沉淀,根据沉淀颜色的变化快慢可知,复

分解反应较快,二氧化还原反应较慢,故答案为;CM+和SO: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且复分

解反应速率更快;在Cr作用下,Cu”的氧化性增强。

3.12023•天津滨海新•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校联考二模)实验室利用SO:合成硫酰氮(SO2cl2),并

对H:SO、和HCIO的酸性强弱进行探究。可利用SO?与在活性炭作用卜反应,制取少量的SO2c%,反应

原理为:S02(g)+C"g)=S02cl2。)AH<°。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已知:S02J的熔点为-54.1c,

沸点为69.1C,100C以上易分解,遇水能剧烈反应,产生白雾。

盐酸

(1)甲装置用于制S°*则下列试剂组合中最合适的是o(填序号)

A.18.4m。1•口的硫酸和AIB.5moi的硝酸和Na2s。3固体

C.lOmolL-'的硫酸和Na2SO3固体D.O^molL-'的硫酸和Na2SO3固体

(2)装置乙和」中可以使用同一种试剂,该成剂为(与名称),若缺少装置乙和J,对产品硫院氯

会有何影响,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仪器a的名称是,仪器b中盛放的试剂的作用是,装置戊中长颈漏斗的作用

是O

(4)反应过程中,为防止‘°2c"分解,可采取的措施有。(至少写一条)。

⑸少量硫酰氯也可用氯横酸(OSOJH)分解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s03H“SO-SO2cI2.此

方法得到的产品中会混有硫酸。

①从分解产物中分离出硫酰氮的实验操作名称为。

②设计实验检验氯磺酸分解制取硫酰氯产品中混有硫酸,合理的是:(填字母)

A.取样品溶于水,滴加紫色石爱溶液变红:再取少量溶液,加入Ba。?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口2s6。

B.取样品在干燥条件下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后直接加Ba。?溶液,有白色沉淀,再滴加紫色石茂溶液变

红,说明含有2s。3

(6)选用下面的装置探究酸性:H2SO3>HC1O其连接顺序为A-o能证明H?SO、的酸性强于

HC1O的实验现象为。

为浓盐酸

买#止水夹

亚硫酸钠

NaHCOj溶液饱和NaHSOs溶液品红酸性KMnO,溶液漂门粉溶液

AD

【答案】(l)C

SO2cL+2Hq=2HC\+HSO

(2)浓硫酸24

(3)蒸缁烧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干扰实验平衡瓶内与外界压强

(4)将丙装置放置在冰水浴中

(5)蒸储B

⑹CBEDF装置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F中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合成硫酰氯:用甲装置制取二氧化硫,用乙装置中的浓硫酸卜燥二氧化硫,用庚装置制取氯气,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氯,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氯气和二氧化硫通入内中制取硫酰氯。探究亚

硫酸和次氯酸的酸性强弱,不能直接用亚硫酸制取次氯酸,因为亚硫酸和次氯酸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需要借助碳酸作为媒介,证明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碳酸酸性强于次氯酸从而证明亚硫酸酸性强于一次

氯酸。

【解析】(1)制备SO?应使用lOmoLU的硫酸即70%浓度的和Na2sO3固体,否则浓度过低,SO?乂溶于

水,不利于制备;故答案为:C;

(2)s°2a2遇水剧烈反应,故整个反应应该处于一个干燥的环境中,所以乙和丁都应该加入具有干燥俏用

的浓硫酸。若缺少干燥装置,则会发生S02cl2+2凡°=2"°+凡§。,;故答案为:浓硫酸:

SO02+2H2。=2,C1+H2so4

(3)装置a为蒸播烧瓶:装置b一端接通空气,一端是装置内部,且S°2cL遇水剧烈反应,则装置b的作

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干扰实验;装置庚在反应过程中可能有浓盐酸挥发,会溶于戊中液体,

造成不强差,故戊中的长颈漏斗的作用为平衡瓶内与外界压强:故答案为:蒸储烧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

气进入装置,干扰实验;平衡瓶内与外界压强;

⑷因为s°2(g)+5(g)=s02a2(1)AH<0,所以该反应放热,所以可以利用降低温度,所以要将丙装置

放置在冰水浴中;故答案为:将丙装置放置在冰水浴中;

(5)因为S°2ch沸点较低,所以应该使用蒸储的方法分离;硫酰氯溶于水生成硫酸和盐酸,A方案不能检

验出硫酰氟产品中是否混有硫酸,而B方案加热使硫酰氯完全分解,硫酸不分解,和氯化铁生成白色沉淀,

故选B:故答案为:蒸储;B;

(6)探究酸性时,因为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不能直接利用二氧化硫和次氯酸钙

反应来判断二者酸性强弱,先验证亚硬酸的酸性比碳酸酸性强,A装置制备二氧化硫,B装置制备二氧化碳,

C装置除去二氧化硫中的氯化氢,D装置中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是否除尽,E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

化硫,F装置是证明二氧化碳强于次氯酸钙的装置,故能够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氟酸的实验现象为装置

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F中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CBEDF;装置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F中产生

白色沉淀。

4.(2023・湖南•校联考模拟预测)探究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固体产物组成,以及影响产物的因素,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C0常温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黑色Ag,以此可用于CO的检验。

②CuQ次峭-"CuClj

I.HCHO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0mL25%的氢氧化大量蓝色沉淀产生,随

钠溶液和15mL8%的硫酸铜后沉淀部分溶解

再加入37%〜40%的甲醛溶液州山,搅蓝色絮状沉淀逐渐变为

拌,90c恒温水浴反应14min,记录产生红色,并伴有大量气体

的气体体积产生:随着反应的进行

逐渐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II.甲组同学探究固体和气体产物的成分

⑴提出假设:根据反应原理,假设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假设产生的沉淀为

coc°2H2J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将实验生成的气体

依次通入A、B装置,

产物气体中不

在A、B装置中分别

含8、毁

加入的试剂

IJ;圉魅

L出〃A______,B______o

AB

②将所得沉淀洗净发现只有部固态产物为—

后,加入浓盐酸分沉淀溶解(填化学式)

III.乙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影响固体和气体的因素

表1不同条件卜的实验方案

实验1234

温度/℃60606060

NaOH溶液浓度/%25252525

NaOH溶液体积/mL20202020

表2不同甲醛的量条件下的反应情况

实验序号1234

甲醛的体积/mL0.20.41.09.0

反应时间/min47332420

生成气体的体积/mL151416140

固体产物质量/g0.500.500.450.40

(2)由表2中实验1-4的结果可发现:

①实验1〜4反应时间缩短,这是由于所致。

②实聆1〜3产牛的气体量相差不大,但招著小于实验4产牛的气体量.究其原因可•能早实验4中,过目■甲

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副反应生成甲醇,甲醇再被催化生成H?,根据已学知识推测:该反应的储化剂可能

是°

③实验I〜4产生的固体产物的质量也下降,可能原因是产物C'°沉能继续被HCHO还原,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O

(3)结论:在强碱性环境中,甲醛与新制氮氧化铜反应,请总结上述条件对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的影

响:0

【答案】(I)澄清石灰水银气溶液A和B中都无明显现象CU2。、Cu

⑵甲醛的量逐渐增大新生成的CuHCHO+2CU2O+2NaOH4Cui+Na2CO5+2H2O

(3)随着甲醛相对硫酸铜的量逐渐增加,固态产物中铜单质的含量增加,气体产物氯气的量也增加

【解析】(1)①由甲组同学的实验结论知:该气体产物没有CO、C°2,故装置A、B是用来检验CO、C°2,

由题干中已知条件可知:CO常温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黑色Ag,因此可用银氨溶液来检验CO:CO?可

用澄清石灰水来检胎;分析可知,CO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物除了Ag,CO同时被氧化成C°2,所以应该先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2,再用银第溶液来检验CO(顺序不能换)。根据实验结论,没有CO、c°2,此实验

现象为A和B中都无明显现象。

②将所得沉淀洗净后,加入浓盐酸发现沉淀部分溶解,由已知条件②可知:C、°沉

淀是可以溶于浓盐酸的,说明该固体产物除了CL。,还有cu。

(2)①分析表I可知:实验I〜4的变量为甲醛的量在依次增加。

②甲醛在碱性环境下歧化分解产生甲酥和甲酸,甲醇继续被催化产生氢气,醉催化氧化的催化剂可能为新

生成的Cuo

③实验1〜4产生的固体产物的质量也下降,题目中提示了“可能原因是:产物C%。沉淀继续被HCHO还原〕

推测Cu?°沉淀继续被还原的产物为Cu,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HO+2Cu;O+2NaOH4CuJ+Na2CO3+2H;O

(3)由上述实验可知:随着甲曜相对硫酸铜的量逐渐增加,固态产物中铜单质的含量:增加,气体产物氢气的

量也增加。(或“甲醛相对硫酸铜的量逐渐增加”“甲醛的量逐渐增加”)

5.(2023・广东・统考二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硫的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I.制备二氧化硫

用70%的浓硫酸与Na2s。3固体反应制备SO?气体。

⑴制备S02气体最合适的发生装置是(填写字母)。

II.制备硫代硫酸钠

已知:硫代硫酸钠易与酸反应。

+

反应原理:△°2Na2CO3+2Na2S=3Na2S,O3+CO,

室温时,往Na?S、Na2cO3混合溶液口均匀通入SO?气体,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大量黄色浑浊物出现,然

后浑浊物开始由黄变浅,当混合溶液pH值接近于7时,停止通入S02气体。

(2)制备Na2s反应分三步进行

反应i:Na2CO1+SO2=Na;SO,+CO;.

反应ii:3SO2+2Na2S=3Si+2Na2SO5;

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

(3)当pH值接近于7时,停止通入SO,的原因是。

IH.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同温度下,按下表中的体积将SlmAUNa2s2O3溶液、°」moLL"XSO,溶液与蒸播水温合,并采集反

应后浑浊度传感器数据。

V(NaSOjiiU{HSO)/i%(蒸储水)

实验标号24/mL

A1.53.510

B2.53.59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