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
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32《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中考真题I文言文+文言文I文言群文I诗词+文言文
(2024•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
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顾子敦适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酌。
伯筠不问,子敦亦不与之语。酒尽,各散去。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材料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彦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
杯/
B.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
C.慎东美字隹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
杯/
D.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加点字词方法提示释义
吟啸自若联系成语解释词义。神色自若(1)自若:
顾子敦适遇之查阅词典选择义项。适:①适合;②满足;③正
好。(《汉语大词典》)(2)适:
亦怀一杯根据形旁推断字义。从心,襄声。(《说文解字》)(3)
怀: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尽,各散去。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两则材料在内容上多有相同之处,请列举。
(2024•山东济南•三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确,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九月二十三日,晨钟初歇,披衣启户C薄云飘忽,细雨溟蒙c湖
光山色,不甚分明,模糊之中别有妙趣。茂之方浓睡,余抚其背曰:
“黄粱①熟矣,何尚遽遽然②耶”茂之摩挈双眼,一笑而起,不暇束
带,倚户延望。曰:“此真米家③泼墨法也J既而叔父至仲兄以告叔
父亦云然。相与读画久之。童子汲清泉,品龙井明前茶,又试武夷,
余终推龙井第一。弈棋四局,击箸曼歌。后凭栏纵目,云开雨止,夕
阳在山。湖中歌舫纵横,急弦繁管,断续未歇。俄而灯火已上,若流
萤风中不定。
(节选自浦舫《游明圣湖日记》)
【注】①黄粱:此处指梦醒之时。②避(qu)遽然:用庄周典
故,指梦境。③米家:指宋代画家米芾,其山水画自成一家。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日更定”中的“更”为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
五更。
B.甲文“上下一白”与乙文“一笑而起”中的“一”都是“金”
的意思。
C.乙文“披衣启户"倚户延望”与“月色入户”中的“户”均指
“门”0
D.乙文“不暇束带”与成语“目不暇接”中的“暇”都是“空闲
”的意思。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言和而色夷
C.余抚其背其真无马邪
D.相与读画久之公将鼓之
7.下列关于【甲X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简洁,描写了雪后西
湖的寂寥空旷。
B.甲文极尽铺陈渲染,描绘出一幅素净淡雅的水墨画,营造了
人景相融的美妙境界。
C.乙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生活雅事,描绘了西湖不同时段
的景致,令人向往C
D.乙文中,夕阳下的西湖因有了歌舫纵横、急弦繁管而显得热
闹非凡。
8.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既而叔父至仲兄以告叔父亦云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弈棋四局,击箸曼歌。
(2)俄而灯火已上,若流萤风中不定。
10・【甲】【乙】两文均是叙写西湖美景雅事的佳作,但所绘之景
和所叙之事不同,两位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结合文章填空。
选文所绘之景所叙之事作者心情
甲文冬夜西湖雪景(1)淡淡的故国之思、故国之悲
乙文(2)与家人观雨品茗、弈棋曼歌(3)
(2024•辽宁•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C是
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耄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场,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J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①余性疏脱,不耐羁锁……抚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
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朱叟
者,善说书,……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
亦易厌。
②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
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
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耳责,心脾之困结,
一时遣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
兴,至是益勃勃矣,
(选自袁宏道《游惠山记》,有删改)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更有痴似相公者即更刮目相待
B.是日—斯是陋室
C.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不足为外人道也
D.至是益勃勃矣有所广益
1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2)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1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则令朱叟登堂娓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14.【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现手法,描绘了西湖雪景;【乙】
文两段之间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山中胜景的喜爱。【甲】
【乙】两文共同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闲趣,这种闲趣分别体现了张岱和
袁宏道怎样的精神追求?
(2024•广东云浮•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
小题。
【甲】
湖心亭看雪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C是
日更定矣,余辇一小舟,拥囊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布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拥鑫衣炉火()
(2)上下一白()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乙】
楼船
家大人造楼,船之;造船,楼之。故里中人谓船楼,谓楼船,颠
倒之不置。是日落戌,为七月十五,自大父以下,男女老稚,靡不集
焉。以木排数重搭台演戏,城中村落来观者,大小千余艘。午后腿风
起巨浪磅礴大雨如注楼船孤危,风逼之,几覆。以木排为俄①,索缆
数千条,网网如织,风不能撼。少顷风定,完剧而散。越中②舟如蠡
③壳,局躇④篷底看山,如矮人观场,仅见鞋鞅⑤而已,升高视明,
颇为山水吐气。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八》)
【注】①俄(dong):木船上系缆绳的木桩。②越中:指会稽,
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③蠡:(1i),贝壳。④局踏(juj1):
局促不安的样子。⑤鞍(sd):小孩的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船之/及下船B.故里中人谓船楼/故不为苟得也
C.是日落成/斯是陋室D.靡不集焉/沙鸥翔集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午后飓风超巨浪磅礴大雨如注楼船孤危
19.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小南:我发现这两篇选文都有乘船的情节,但乘船的情形不同:
(1)()
小粤:你说得对。除此以外,我还发现这两篇文章的思想感情不
同:⑵()
(2024•湖北恩施•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建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
沆确,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张岱
【乙】
二十八日梦中闻人言大雪,促奴起视,弥山漫谷矣。余强卧。
巳刻①,同伯化②蹑③屐④二里,复A文昌阁。览地天一色,虽阻
游五井,更益奇观。
二十九日奴子报:“云开,日色B林端矣J急披衣起,青天
一色,半月来所未睹。饭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偶步楼前,则香炉峰
正峙其前。
三十日雪甚,兼雾浓,咫尺不辨。伯化携酒至舍身崖,饮睇边
饮边C元阁。阁在崖侧,冰柱垂垂⑤,大者竟丈。峰峦灭影,近若
香炉峰,亦不能见。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巳(si)刻:指巳时。②伯化:人名,汪伯化。③
蹑:踩,踏。④屐:木头鞋。⑤垂垂:低垂的样子。
20.请你参考“方式提示“,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重点字词解
释】
方法提示加点词语词语解释
迁移课内字词:直视无碍促奴起视(1)
联系常见成语:明辨是非咫尺不辨(2)
根据语境推断:结合上下文分析,本句有转折之意。虽阻游五
井⑶
查阅字典选择:①(动)来到,到达;②(动)达到顶点。③(形)
周到。④(副)极;最。⑤(连)至于。[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典》)
伯化携酒至舍身崖(4)(填序号)
21.结合语境,请将“浮”“抵”看”依次填入文章空格处。
ABC
22.请为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饭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
2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雪景,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
是如何描写雪景的C
25.同样是赏雪,甲乙两文的作者在文中却抒发了不一样的心情,
请你简要分析。
(2024•山东新泽•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c是
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叠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场,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乙】
①既饮,往憩干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
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
氏琴,作悲风晓月①,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②晚乃步出城东,嵩②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渝③瓜李,
遂黄缘小沟,入何氏、韩氏④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
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
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节选自苏轼《记游定慧院》)
【注释】①悲风晓月:指凄厉悲凉之声,②篱(y€i):此处指“买”。
③渝(yu6):浸渍。④何氏:指何圣可;韩氏:指韩毅甫。
26.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
(1)余孥一小舟()
(2)拥囊衣炉火()
(3)居处修洁()
(4)时何氏方作堂竹间()
27.下面句子中画线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居处修洁—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B.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C.意者谓可以注清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也(《出师表》)
D.其名为甚酥一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
2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30.甲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J写出作者心情;乙文则用“居处修洁”竹林
花圃皆可喜”等句子写出作者的心情。
(2024•广东深圳•二模)【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磅,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时登高楼凝望,目
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日暮晚炊,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
①中,界以乌丝阑②画,幽胜妙观,快我冷眼。恐此景亦未有人知得。
(高濂《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注释】①玉版纸:光洁坚致的宣纸。②乌丝阑:指在纸或绢素
上画或织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这种黑色界线的书法用纸,阑,即
栏。
31.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
字词出处方法释义
拥拥囊衣炉火查字典:①抱着;拿着;②围着;③拥有;④聚
集;⑤阻塞;⑥簇拥。(1)(填序号)
观幽胜妙观课内迁移: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
3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
33.阅读选文,补充下表。
甲文乙文
登临地湖心亭镇海楼
赏美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赏析:运用了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
由大及小的次序,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
水墨画,写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抒发了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
微的感慨。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比喻)(1)
赏析:
感心绪张岱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和故国之思;高濂雪后独登镇海楼赏积雪炊烟,(2)
34.《雪后镇海楼观晚炊》好像一幅水墨画。诗词中也有许多美
好的颜色,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意蕴。请补充下表。
【色卡一】墨色:深沉(1),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品读:暗沉的天色带来忧民的愁思【色
卡二】紫色:沉重(2),o(李
贺《雁门太守行》)品读:喷涌的鲜血渲染了战斗的惨烈。
【色卡三】绿色:生机(3),o
(刘禹锡《陋室铭》)品读:陋室的绿意彰显主人的雅志.【色卡
四】黄色:明亮(4),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小
住京华》)品读:盛开的黄花映衬清秋的明净。
(2024•河南南阳•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囊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场,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J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丙雪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
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
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
寄一梦"也。
(选自袁中道《夜雪》,有删改)
【注释】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
戛:敲击、敲打。③流行上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
坚。
35.“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与下列选项中加点的“绝''字,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哀转久绝B.绝喊多生怪柏
C.悲恸欲绝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7.甲文中对西湖雪景及雪中奇遇的描写都很有特点,下列理解
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侧面描写,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大雪三日
”后寂寥凄清的环境,这是侧面描写雪之大。
B.直接描写,如“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直
接写雪后白汽弥漫,天、云、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
界,这是直接描写雪之大。
C.错落互见,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心亭奇遇时,作者
从对方的视角看“自己”,写对方的惊讶,就是在写自己的惊讶。
D.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不加渲染地勾
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水墨画,写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境界。
38.假如甲文中的张岱在湖心亭遇到的不是金陵人,而是乙文中
的袁中道,你认为他们两个会成为知己吗?请结合甲乙两文说明理由。
(2024•河南周口•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磅,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J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c石
黄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
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
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
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
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
俗士道哉!
(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39.下列对两个文段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
雪后西湖的冷寂。
B.“弥漫二十余里”中的“二十”,表现了此区域绿柳如烟、红花
似雾美景的范围之广,写出了西湖春景的美妙。
C.”是金陵人,客此”中的“客”,动词用作名词,是“客居”的
意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象形字,象日光上下射
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白"字在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中的意思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4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1.根据甲文的内容,简要分析文中错落互见(以此含彼,以单
方代双方)式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2.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的都是西湖景色,但在写作
手法上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024•广东•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4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余孥一小舟()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是金陵人,客此()
4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
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
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
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
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4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竟为雨雪所阻/天雨墙坏B.辄复不遂/遂迷,不复的路
C.然流行坎止/欣然起行D.鲁直所谓/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6.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47.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
里?请各写一点。
(2024•安徽六安•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狗,即便夜
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⑤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王子猷:名徽之,字子猷。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②眠觉:睡醒。③招隐:田园诗名,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④戴
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
隐居不仕。⑤造:到、至。
4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
(3)因起彷徨因:
(4)即便夜乘小舟就之即:
4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5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51.【甲】【乙】两文描写雪景,都有哪些相同的作用?请简要分
析。
(2024•山东枣庄•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c是
日更定(),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
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巳。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节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①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①。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
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②北涉玄流,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辆水沦涟,与月上下c寒
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城夜舂②,复与疏钟相
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③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④临清流也。
③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
青皋,麦陇朝维⑤,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非子天机清妙
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选自《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
指王维的“胡川别业”所在地蓝田山。殊,很。过,游览。②夜舂(ch
ong):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谷,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
石臼里捣去外壳。③曩(nang):从前。④仄径:狭窄的小路。⑤朝
锥(gou):早晨野鸡鸣叫。雏,野鸡鸣叫。
52.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计
时单位,一更约为一小时。
B.【甲】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焉得”与【乙】文"岂
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的“岂能”,意思相近。
C.“露湿青皋”的“皋”是"水边高地”的意思。
D.“猥不敢相烦”中“猥”是谦辞,称自己。
53.在【甲】【乙】两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
项是()
A.也矣B.矣也C.也乎D.矣乎
54.【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期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55.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文言知识资料卡】
焉:①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②表示疑问,相
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③兼词,相当于“于是”、“于
之”。④多用于反问,相当于“怎么”。⑤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
相当于“了”、”呢二常可不译。⑥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
译为“呢、⑦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⑧词缀,用于形容
词之后,相当于“……的样子”;在动词前可译作“……地"。
经:①织布机上的纵线,与“纬”相对;引申为治理、经营;②
经络;③经书。
56.甲文写“独往湖心亭”所见之景,乙文写“夜登华子冈''所
见之景,都抒发了真情实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如何借景抒情
的?
(2024•广东清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5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余孥一小舟()
②湖中焉得更为此人!()
③是金陵人,察此()
5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雾淞沆确,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
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
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
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5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竟为雨雪所阻/天雨墙坏B.辄复不遂/遂迷,不复的路
C.然流行坎止/欣然起行D.鲁直所谓/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0.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
趣。
61.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
里?请各写一点。
(2024•河南周口•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①,逐队争出,一入
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
撼,如魇如吃,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
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
②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③,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取④舟
近岸。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颊面⑤,向之浅斟低唱者出,
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月色苍凉,东方将白,
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
【注释】①是夕好名:七月十五日这天夜晚,人们喜欢这个名目。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民间有祭祖、放河灯等习俗。②皂隶
喝道:衙门差役吆喝为官员出行开道。③赶门;赶在关城门之前回城。
④取(yi):移动船使之停靠岸边。⑤颓(hu1)面:洗脸。指湖面
重新呈现出明洁的样子。
6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沿溯阻绝B.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C.湖上影子负势竞上D.是金陵人,客此客从外来
6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中焉得更有比人!
64.甲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
析。
湖上影子,推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
65.从甲、乙两个语段中可以看出张岱具有怎样的喜好趣味?在
文中分别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024•山东德州•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格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J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想哪
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c峰
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丙】
忆王子立(苏轼)
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而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
方年少,吹洞萧饮酒杏花下。明年余谪黄州对月独饮,尝有诗云:“去
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
”盖忆与二王饮时也。张师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复为古人,哀哉!
66.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比绝境
B.名之者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C.而蜀人张师厚来过—及鲁肃过寻阳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不知木兰是女郎
6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明年余谪黄州对月独饮。
68.翻译下面句子。
二王方年少,吹洞萧饮酒杏花下。
69.【丙】文中的四句诗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情感,请联系诗文
作具体赏析。
70.下面对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丙】三文都写了饮酒,但作者借酒抒发的感情各
不相同。
B.【甲】【乙】两文写景上都采用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的
顺序。
C.【甲】文写湖心亭邂逅金陵客,【丙】文写聚散离合、人事变
迁,叙事都很简洁°
D.【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直接抒发寄情
山水之乐:【丙】文则以“哀哉”一词含蓄地抒发对友人的情感。
(2024•全国•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霆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浙江①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②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③际天④而来,大
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⑤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
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选自《观潮》)
注释:①浙江:就是指钱塘江。②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③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白雪覆盖的山岭。④际
天:连接着天。⑤沃:用水淋洗,冲荡。
【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雾淞沆场()
(2)上下一白()
(3)既而渐近()
(4)海涌银为郭(—)
7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7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为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每晚八点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自恃的
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乙文中“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看天沃日”这个句子的断句
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都出现了“雪”,甲文是写西湖雪景,乙文则是写城
外山岭雪景。
74.甲乙两文一则看“雪”,一则观“潮”,景物不同,写法各异,
试结合内容分析。
(2024•安徽合肥•一模)阅读诗文,补全师生对话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硝,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江雪①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注: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
75.王老师:我们初读《湖心亭看雪》需要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
和解释,例如:余nd一小舟,“孥”意思是①;雾淞hang
砺,“沆砺”写的是雾淞周围的状态,意思是②o
还有“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也值得注意,这一句应译为:
③O
76.小语同学:老师,我查阅资料发现“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绝"翻译为:①。"湖中人鸟声俱绝”和“千山
鸟飞绝”的“绝"都解释为②吗?
77.王老师:是的,这里“绝”的释义和我们在郦道元《三峡》
中学习的“”一句中“绝”的解释也一样。
78.小文同学:我发现,虽然一文一诗都是写雪景,但所写景物
的特点却不太一样,《湖心亭看雪》中是①(景物特点)的景,
《江雪》中是②(景物特点)的景。
79.王老师:你分析的真不错!不同的景物反映人物不同的心情,
你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解读一下两位作者的情感呢?
小文:o32《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中考真题I文言文+文言文I文言群文I诗词+文言文
(2024•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
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顾子敦适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酌。
伯筠不问,子敦亦不与之语。酒尽,各散去。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材料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竟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慎东美字隹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
杯/
B.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
C.慎东美字隹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
杯/
D.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加点字词方法提示释义
吟啸自若联系成语解释词义。神色自若(1)自若:
顾子敦适遇之查阅词典选择义项。适:①适合;②满足;③正
好。(《汉语大词典》)(2)适:
亦怀一杯根据形旁推断字义。从心,裹声。(《说文解字》)(3)
怀: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尽,各散去。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两则材料在内容上多有相同之处,请列举。
【答案】LB2.自然,不变常态正好怀藏
3.(1)酒喝完了,各自散开。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4.示例:①奇遇之乐②闲
情逸致③钟情山水④崇尚和合
【解析】1.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慎东美字伯筠"是
对慎东美的介绍,介绍到此结束了,因此要在其后面断开。“于钱塘
江”在此处做状语,用来说明“待潮”的位置,是状语后置,“沙上”
是下一句的主语,因此应在“沙上”前断开。“设大酒樽及一杯”省略
了“主语”他,因此应在前面断开。由此可知,这个句子正确的断句
为: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①根据提示,此处需联系成语解释词义。“神色自若”的意思是:
神色表情和平时一样。形容人遇事镇定,态度从容自然。据此可知,
“自若”的意思为:自然,不变常态。
②句意:顾子敦正好遇到他。适:正好。因此应选③。
③句意:也怀藏一个酒杯。怀:怀藏。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
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
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
(1)重点词语:尽,完。去:离开。
(2)重点词语:焉得,哪里。更:还。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结合材料一“顾子敦适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酌。伯筠不问,
子敦亦不与之语”可知,顾子敦正好遇到独自喝酒的伯筠,于是两人
对酌,体现了奇遇之乐。结合材料二“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
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可知“我”在亭上遇到两个金陵人,于是大家痛快喝
酒,体现了奇遇之乐;
结合材料一“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
及一杯对月独饮”可知伯筠独自一人在秋夜坐在钱塘江边对月喝酒,
体现了他的闲情逸致,钟情山水;结合材料二“大雪三日,湖中人鸟
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霆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可知,“我”在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鸟声都消失的情况下在晚上独
自前往湖心亭看雪,体现了“我”的闲情逸致和钟情山水;
结合材料一“顾子敦适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酌。伯筠不问,
子敦亦不与之语。酒尽,各散去”可知筠和顾子敦十分有默契,一个
不问,一个不说,只是对酌,喝完酒就各自散去,十分和睦融合,体
现了他们崇尚和睦融合;结合材料二“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可知,亭上两人和“我”素味
平生,见到“我”就高兴地拉着“我”喝酒,而“我”也痛快地喝了三
大杯然后告别,十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安全员考试常见反思与改进建议试题及答案
- 量化研究方法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版合同履行保证书范本
- 2025年熔化焊接与热切割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防拐防骗课件
- 暑假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课
- 2025年物业服务合同书
- 2025健身房转让合同范本下载
- 高校改革策略与实施路径探索
- 汽车维修工职业发展方向探讨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地理 含解析
- 【+初中语文+】《山地回忆》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4年员工知识产权与保密协议范本: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实务3篇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GB 1779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 魔幻泡泡秀七彩体验馆介绍
- 育苗花卉种子采购合同 修
- 表面工程学第十二章-表面微细加工技术
- 聚乙烯塑料袋检验记录新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送审报告
- 员工入职确认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