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教学设计公开课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学习小说通过明暗两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以及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旧中国人民的愚昧、麻木,激发学生对改变民族命运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理解小说双线结构的特点和作用。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主题,探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唤起民众的重要性。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分析其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字词、情节发展等,使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了解。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默读文本,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共同探讨小说的人物、主题等,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学习。4.朗读法:通过朗读文中的关键段落,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在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辛亥革命的视频片段(播放一段反映辛亥革命时期社会动荡、人们生活状况的视频)。从这段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一场旨在推翻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那么,这场革命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鲁迅先生的《药》又将为我们揭示怎样的社会现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小说《药》的世界。(二)介绍背景知识(5分钟)1.介绍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至1912年初,是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它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处于封建统治的末期,封建礼教根深蒂固,民众思想愚昧、麻木。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进行了革命,但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导致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笔触,通过小说《药》揭示了种种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生存状态。(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思考小说围绕"药"写了哪些情节,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痨病(láo)瘐毙(yǔ)褴褛(lánlǚ)丛冢(zhǒng)蹩进(bié)拗开(ǎo)肩胛(jiǎ)攫取(jué)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褴褛:衣服破烂。丛冢:乱坟堆。攫取:掠夺。拗开:把东西用力弄断、掰开。3.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划分文章层次小说以"药"为线索,可分为四个部分:开端(第16段):刑场上,刽子手康大叔给众人讲述夏瑜被处决的情景。发展(第722段):老栓到刑场买"药",回家后华老栓夫妇为小栓服药。高潮(第2331段):茶馆里,众人谈论夏瑜的死,揭示了民众的愚昧、麻木。结局(第3246段):小栓病死,夏瑜的母亲上坟,华大妈与夏四奶奶在坟场相遇。(四)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华老栓请学生找出描写华老栓的相关语句,思考华老栓是一个怎样的人。外貌描写:"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表现出华老栓买到药后的兴奋、激动,仿佛看到了儿子的希望。语言描写:"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体现了华老栓对"药"的迷信,认为这药能治好儿子的病。动作描写:"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摸出""抖抖的"等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华老栓的紧张、小心,突出了他对几文大钱的珍惜。总结华老栓的形象:华老栓是一个勤劳、善良、愚昧、麻木的贫苦群众。他生活困苦,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拿出辛苦积攒的钱去买人血馒头,对革命的意义一无所知,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2.康大叔找出描写康大叔的语句,分析其人物形象。外貌描写:"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通过对康大叔外貌和眼神的描写,刻画出他的凶狠、残暴。语言描写:"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吃下。""你看,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康大叔的语言粗俗、野蛮,表现出他的流氓无产者的嘴脸,对革命充满仇恨。动作描写:"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抢""扯""裹""塞""抓""捏"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地描绘出康大叔的贪婪、凶狠。总结康大叔的形象: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他凶残、贪婪、蛮横、愚昧,靠杀害革命者谋取钱财,是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帮凶。3.夏瑜文中直接描写夏瑜的文字不多,找出相关语句,分析夏瑜的形象。语言描写:"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表现出夏瑜具有民主革命思想,敢于反抗封建统治。侧面描写:康大叔对夏瑜的评价:"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从侧面反映出夏瑜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夏瑜被打:"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说明夏瑜为了革命遭受了残酷的迫害。总结夏瑜的形象: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但不被群众理解,他的革命脱离了群众,这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4.华大妈、夏四奶奶华大妈:与华老栓一样,是一个勤劳、善良、愚昧的妇女。她疼爱儿子,对儿子的病充满担忧,迷信人血馒头能治病。夏四奶奶:夏瑜的母亲,是一个饱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妇女。她对儿子的死感到悲伤,但又不理解儿子的革命行为,在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下,她到坟前给儿子上坟。(五)分析双线结构(10分钟)1.引导学生找出小说中的两条线索明线:华老栓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暗线: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2.分析双线结构的作用双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结构更加严谨。明线是故事的表面情节,易于理解;暗线则揭示了小说的深层主题,两条线索相互补充,深化了小说的内涵。通过双线结构,将华老栓一家的命运与夏瑜的革命联系起来,揭示了群众的愚昧、麻木和革命者的悲哀,突出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主题。(六)分析环境描写(10分钟)1.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语句,分析其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渲染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为下文刑场的情节做铺垫。"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烘托出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表现了老栓买药时的紧张心情。社会环境描写:"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通过对坟场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人民的悲惨遭遇,暗示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真正的改变。"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对刑场围观群众的描写,表现了民众的愚昧、麻木,他们对革命者的牺牲冷漠无情,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发动和依靠群众。2.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出阴森、恐怖、寂静等气氛,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烘托人物: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等,如老栓买药时的紧张心情通过环境描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推动情节:自然环境描写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社会环境描写则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主题:环境描写暗示了社会的黑暗、人民的悲惨,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七)深入探讨主题(1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药》的主题是什么?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可能的观点: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毒害,以及人民的愚昧、麻木。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它没有发动和依靠群众,导致革命失败。呼吁人们要觉醒,改变麻木不仁的状态,起来反抗封建统治。2.教师总结小说通过描写华老栓一家为儿子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以及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毒害,批判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弱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唤起民众、改变民族命运的强烈渴望。小说的主题深刻而沉重,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也让我们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八)课堂小结(5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小说《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说的时代背景,梳理了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探讨了双线结构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深入理解了小说的主题。《药》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超艺术技巧的作品,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进一步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加深对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的理解,同时也能从作品中汲取力量,思考我们今天的社会和生活。(九)布置作业(2分钟)1.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以"读《药》有感"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结合小说主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五、教学反思在本次《药》的公开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结构和主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默读、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能够积极找出相关语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双线结构和环境描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双线结构的特点和作用,以及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两个知识点。然而,在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从用户反馈看定价策略的调整
- 会议策划与执行技巧培训
- 二零二五医疗期协议模板
- 二零二五店面房出租合同
- 猎头顾问年度工作总结新
- 全新幼儿园场地租赁合同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地产融资居间协议书
- 有关信用卡担保合同范例新
- 楼盘包销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建设
-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
- 鸡毛信的故事-红色故事课件
- 川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 国家开放大学《合同法》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MSMT)
- 初中英语七选五经典5篇(附带答案)
- 2024高三一模宝山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用怎样的目光看待事物)
- (正式版)YST 1693-2024 铜冶炼企业节能诊断技术规范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31古籍书册结构
- 2024年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养老护理员》-课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