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巩固练习题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巩固练习题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巩固练习题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巩固练习题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巩固练习题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城市专题:城市一、选择题(一)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淌动身,结合经济、人口与用地三个维度,可将城镇发展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如下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原有水平,实线阴影为现发展水平)。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所示城镇发展类型中,表示潜在收缩型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丁类型城市往往()A.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B.土地空置现象突出C.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D.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答案1.B2.A解析第1题,图甲人口维度处于收缩,经济发展不再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转型增长型;图乙人口维度和用地维度处于增长,但经济维度处于收缩,是潜在收缩型;图丙经济维度和人口维度处于收缩,用地维度依旧保持增加态势,是显著收缩型;图丁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同时增长,而且各维度相互之间呈现良性循环,是持续增长型。第2题,图丁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同时增长,是持续增长型;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需吸引资金和劳动力大量流入,推动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A项正确。(二)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改变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答案1.A2.C解析第1题,城市功能分区中,住宅区面积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①面积最大,所以它最有可能是住宅区。故选A项。第2题,城市有“热岛效应”,市区一般气温高;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地租较高,交通便利的地方较高,C项较符合。(三)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78—2008年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图,图中虚线圈为该城市的中心区。读图,完成第1~2题。1.据图中信息推想,甲、乙、丙、丁四地中,工厂的密度相对较大的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2.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某些城市中心区气温下降,而中心区外围地带气温却渐渐上升,形成“冷岛现象”,下列缘由中与这种现象形成无关的是()A.中心区绿地面积的增加B.中心区常住居民的人口密度降低C.中心区商业网点的削减D.热污染工业渐渐向外围地带搬迁答案1.C2.C解析第1题,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较多,温室效应较强,温度较高。图中丙处气温最高,工厂密度相对较大。第2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的部分人口、工业等向外迁移,加上中心区绿化面积的增加,使得城市温室效应减弱,而中心区外围地带气温渐渐上升。商业区对市场(人口)和交通的依靠性较强,而市中心处人口多、交通便利,商业网点密度最大。(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图中区域城市等级体系的级数(人口规模等级)是()A.2级 B.3级C.4级 D.5级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城市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数量多 B.城市分布匀称C.城市化水平高 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答案1.D2.B解析第1题,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区域城市等级包括700万及以上、400万~700万、200万~400万、50万~200万、小于等于50万人口五个等级,故选D项。第2题,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城市数量多,A项对。城市分布不匀称,中部城市密集,南北相对稀疏,B项错。城市化水平高,C项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D项对。故选B项。(五)下图为某城市星期日9:00到12:00百度热力地图(利用个人智能手机定位来显示人流聚集区),数值越高人越密集。该地盛行西南风。据此完成第1~2题。1.甲区域可能为()A.工业区 B.学校文教区C.公园绿地公共区 D.商业区2.若利用该数据可做()A.城市PM2.5污染物扩散探讨B.城市道路规划探讨C.城市局部地区降水分析D.城市热岛强度分析答案1.C2.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9:00到12:00人口密度小,人口特别少,结合选项推断,该地最可能为公园绿地。第2题,该数据显示的主要是人口密集区,城市道路规划要考虑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六)(2024·黄冈模拟)下表示意武汉城市圈部分城市经济联系度。表中横列和纵列的交叉值即为两市的经济联系度,数值越大,联系越紧密。读表回答1--2题。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仙桃武汉—35.433.743.818.113.8鄂州35.4—22.263.21.30.4黄石33.722.2—18.22.40.6黄冈43.863.218.2—1.30.4咸宁18.11.32.41.3—0.7仙桃13.80.40.60.40.7—1.表中城市经济联系度最高的是()A.武汉与黄冈 B.鄂州与黄冈C.黄石与鄂州 D.仙桃与咸宁2.下列关于武汉城市圈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武汉的服务范围包含其他城市的服务范围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且相距较远③与武汉相比,黄石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④各级城市间的服务边界是确定的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题,表中横列和纵列的交叉值即为两市的经济联系度,鄂州与黄冈所在列的交叉值最大。第2题,表中武汉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广,供应的服务种类最多,服务级别最高,①③正确;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且相距较近;不同级别的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重叠,故各级城市间的服务边界是不确定的。答案:1.B2.C(七)图甲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动图,图乙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GDP增速变动图。读图,回答1~3题。1.图甲中表示城镇化率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据图推断()A.1978-2011年其次产业就业比重始终高于第三产业B.1978-2011年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始终呈正相关C.1978-2011年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D.2011年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相同3.当前,我国大城市不堪重负,中小城市发展滞后,这种现象产生的缘由或影响是()A.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均衡B.户籍制度改革迟缓C.国家政策倾斜差异大D.区域社会经济差距增大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2011年我国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50%);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其次、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上升速度较快。因此,图中①代表第一产业,②代表其次产业,③代表第三产业,④代表城镇化率。选D。第2题,读图甲可知,1978-2011年,其次产业就业比重先高于第三产业,后低于第三产业,A错。2011年,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相当,且都高于其次产业,D错。1978-2011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其次、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速度较快,反映出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C对。读图乙可知,1978-2011年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B错。选C。第3题,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等不均衡是城市发展差异的主要缘由;户籍制度改革迟缓对大中小城市发展都有肯定的影响;在国家政策层面,政府对大中小城市的倾斜差异小,甚至更倾向于激励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差异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差距。选D。答案:1.D2.C3.D二、非选择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我国云南省某城镇规划图。(1)简述形成该城镇的有利区位条件。(2)分别说明在甲、乙两地建设新城区,可能带来的问题有哪些。(3)该地区城市化进程面临哪些限制性条件?答案(1)地势较平坦;接近河流,用水便利;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2)甲地:森林被破坏;泥石流、滑坡、洪水等灾难频率上升;城镇平安受威逼。乙地:行洪通道被堵;住宅新区及城镇老区受洪水威逼程度加大。(3)山地环绕、面积狭窄、地势起伏大、城镇用地和人口规模受到很大的局限;资源短缺、环境容量小。解析第(1)题,据图从地形、河流、交通等角度分析形成该城镇的有利区位条件。第(2)题,据图从城镇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城镇平安两方面分析。第(3)题,从地形限制和环境容量两个角度来分析该地区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限制性条件。(二)(2024·宜宾模拟)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中各分区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a、b、c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2)因城市发展须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请说明理由。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属于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位于商业区以外,应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2)兴建钢铁厂要结合钢铁工业布局原则进行分析。(3)绿化带应设置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肯定程度上爱护居住环境免受干脆污染。答案:(1)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旁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