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2分)1.(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现了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4)欧阳修《醉翁亭记》直接抒发对山间四时风光陶醉之情的是:“,。”(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刻画了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形象。(6)我国古诗文常用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景色,如“,”。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2024年,许多名字从此永忆。【甲】李政道、周光召、乐黛云、叶嘉莹……回顾这些杰出人物的一身,你会发现,他们的伟大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同伟大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乙】当我们再度翻开他们的著作、伶听他们的思想时,他们依旧给我们带来震憾。时间可以带走他们的身影,却无法带走他们赋予这个世界的光辉。那一个个闪着光华的名字,也终将在浩瀚的历史长空中()。【丙】我们没有机会和可能达成他们的成就,不过没关系,世界也不是只有宏大和璀璨,世界还要有无数细碎琐屑。他们负责拓展知识和思想的边界,我们就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里守土安疆。人生的意义不在终点,而在过程,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情,让自己比昨天更好一点,整个世界也就因此多了一份美好。(1)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根据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在于我们最终站到了哪里,又在于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路。B.不在于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路,而在于我们最终站到了哪里。C.既在于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路,又在于我们最终站到了哪里。D.不在于我们最终站到了哪里,而在于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路。(4)将“智者超越时间,凡人不过百年。”这句话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B.乙C.丙二、阅读。(68分)3.(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塞上行欧阳詹闻说胡兵欲利秋,昨来投笔到营州。骁雄已许将军用,边塞无劳天子忧。材料二:宝历①初,徐晦②为福建观察使。作池通海潮,以振人文。初,晦未第,四门助教③欧阳詹数称之。后来观察语及詹,必流涕。(节选自《福州府志•名宦》)[注]①宝历:唐敬宗年号。②徐晦:福建晋江人,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③四门助教:官职名。材料三: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唐之事业文章,李翱①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节选自韩愈《欧阳生哀辞》)[注]①李翱:甘肃秦安人。公元798年登进士第,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并在直抒胸臆中收束全篇。B.诗中“秋”和“营州”分别交代“塞上行”的时间和地点。C.“闻说”与“昨来”两句,表明诗人“投笔从戎”的急切。D.第三句中“许”和“用”勾勒出边塞将士鲜明的人物形象。(2)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B.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C.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D.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四门助教欧阳詹数称之②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③李翱既为之传④以遗其父母(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后来观察语及詹,必流涕。②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5)材料一中,天子“忧”的是什么?为什么又说“无劳天子忧”?(6)欧阳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4.(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英雄挽歌老姜如果距离真的产生美的话,我对这方山水是该说些什么了。产生仰望群山之首的强烈愿望是在一九九六年的正月:白山黑水上的巨颅,是感天动地的杨靖宇将军。进山的时候,天悄然下雪了。大自然有意为旅行者制造出一种冷酷的气氛。以车代步,走了六七个小时,也没走出雪域。我叹道:杨将军当年是怎么过冬的?1940年的冬天才叫冬天呢。杨靖宇的一位警卫员回忆说:在朔风怒吼、大雪弥漫的冬天里,敌人满山满谷地搞“梳篦式讨伐”,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难得遇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儿,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实在不行了,就把棉衣拆下一块,把脚包一包,用榆树绳子捆一捆。至于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冰。这时,多么需要火啊!需要生起一堆火,好好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绿头苍蝇一样扑过来。我们只得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后再也起不来。更难获得的是吃的。不要说粮食,就是可吃的草根儿也冻在土里,没法找,没法挖,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就是咽不下去。在大雪的深处,有一个声音在说:“坚持最后五分钟。”其实,他在白山黑水间坚持了八个冬天——这是中国最黑暗最寒冷的岁月。长白山的大豆和高粱被日本鬼子抢割去了,冬天的大雪帮助敌人残杀长白山上的生命。山上最伟岸的男人当属杨将军。他在山上过了八个年头,从来没低下那高贵的头颅。他的官衔很多——满洲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这些与荣华富贵不沾边的头衔,让他尝尽了冰天雪地的滋味。杨靖宇走向永恒的那一天,是1940年2月23日。他死了,身后是一棵树。只有敌人才看到他最后的完结:“他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完全像巨人那样跑着,最后他终于逃进密林之中”。这个宁折不弯的汉子,如此刚烈,平日吃的是什么?日军命令医生剖腹化验,见到的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胃肠里竟没有一粒粮食!参与枪杀他的一个日本军官说:“他的活动力跨越通化、吉林、奉天等五个省三十个县,他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拟的,是个英雄。”日军将遗弃在荒冢间被积雪掩埋的杨靖宇遗体,装入棺椁,在蒙江——将军牺牲地举行了隆重的“慰灵祭”。不算这次,杨靖宇还有两次被安葬,一次是1946年2月,蒙江人民为杨靖宇重新修葺陵墓。第二次是杨靖宇殉国18周年的时候,烈士的遗骨和遗首在通化市隆重安葬,举行了万人公祭仪式。人们瞻仰英雄,英雄的头颅依然怒目圆瞪,怒发冲天。1996年的正月初九,我来到通化市,在浑江东岸的山上,凝视着高高的英雄雕塑。白山黑水间挺拔着的是青松翠柏和无名的植物。当地的人说:杨靖宇活在这山上,他还在山上“埋伏着”呢!我再次回头凝望:雪山上一位大汉素面朝天,那就是英雄之灵吧!一九九八年四月(选自《浴血的墨迹——抗战散文选》,有删减)(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的回忆,增强了杨靖宇事迹的真实性。B.第三段把敌人比作“绿头苍蝇”,表现了对敌人的憎恶之情。C.文章罗列杨靖宇一系列的“头衔”,是为了突出他的身份高贵。D.结尾处作者认为,杨靖宇不仅“活在”山上,更活在当地人的心里。(2)根据提示,补全下面思维导图的相关内容。①②③(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1940年的冬天才叫冬天呢。(为什么说1940年的冬天“才叫冬天”?)②日军命令医生剖腹化验,见到的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胃肠里竟没有一粒粮食!(此处写日军剖腹化验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什么?)(4)如果要用AI为本文生成一幅插图,可以选择以下哪些信息入画?请任选两个并阐述理由。“我”杨靖宇长白山大雪警卫员日军青松翠柏(5)文章结尾画波浪线的语句与下面的链接材料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链接材料: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5.(2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红色水利遗产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的各类水利设施,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水利遗产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意义与价值,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价值体系。一是历史价值。红色水利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在特殊生产力水平和精神状态下,党领导人民建设水利设施的历史见证。二是社会价值。红色水利遗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形成较为稳固的地域文化传统,成为红色基因重要源泉,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支撑。三是科学价值。部分红色水利遗产还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展现了非凡的工艺水平。红旗渠即是林州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光辉典范。四是艺术价值。红色水利遗产与高山峡谷、江河湖泊等自然元素,以及农田村落、道路工厂等工农业设施相依存,形成了优美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摘编自王铮《红色水利遗产:不该忽略的红色记忆》)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水利建设不仅要控制水患,更要发挥水资源的优势,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动力。毛泽东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时,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对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将水利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矛盾来抓。首先,水利建设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建立在旧中国一穷二白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要解决四万万同胞的温饱问题,是新国家一切工作的核心和基础。1958年,毛泽东提出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战略方针,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中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气候条件复杂,总体来说,南方温暖湿润,适于农作物生长,北方寒冷干燥,粮食产量较低。从人口数量上看,北方由于工业起步较早,大型重工业相对集中,城市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逐年递增。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是毛泽东从国土整治和解决南粮北调问题的大局出发所勾画出的宏伟蓝图。其次,水利建设是实现国家江河治理和国土整治宏观战略的具体措施,是国家长远利益的充分体现。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视察黄河,听取了关于黄河治理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南水北调战略构想:利用机械化引来更多的水源以补充北方的不足,并要求在江河治理和国土整治的战略规划中,从全局、宏观和战略的角度出发,在解决当前迫切需要的同时,又能满足长远和根本的治理要求。毛泽东始终将水利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矛盾来抓,他的这种一以贯之、高度重视的态度,使我国水利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保障国家安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965年前大中小型水库建设情况一览表类型时间大型水库(座)中型水库(座)小型水库(座)1949年前61712001949—1957年196010001958—1965年20120044000(摘编自王琳《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三:惠女水库背景惠安全县50.7万亩耕地中,有水利灌溉设施的仅占7%,其余只能栽种薯类等早作物,田瘠粮缺。群众生活贫困。惠安县委决定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乌潭水库。建设情况时间1958年7月—1963年3月地点洛江区马甲镇和南安市洪梅镇交界处。人员共41000多人,其中女性35000多人。劳动工具锄头、畚箕、竹杠、麻绳、独轮车等。总工程量土石砼177万立方米,坝高52.5米,坝长350米,顶宽9米;总干渠及干渠总长82.83公里,支渠91.36公里。作用承担着供水、灌溉等任务,使十年九早的“地瓜县”变成了米粮仓。水库周边山峦起伏,湖水澄澈,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影响1.1959年,为表彰惠安女战天斗地建设水库的辉煌功绩,水库正式命名为“惠女水库”。2.1963年6月4日,《福建日报》首次提出“惠女精神”这一概念,使之成为全社会拥有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3.2009年5月8日,中共泉州市委精辟概括了“惠女精神”的内涵——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4.2023年1月,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摘编自梁旭辉《“惠女精神”与惠女水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红色水利遗产内涵丰富的价值体系。B.材料二中“相对”“较”等加点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C.材料二中,毛泽东对水利建设的重视,促进了经济事业的发展。D.材料三中,41000多惠安女完成了177万立方米的水库总工程量。(2)下列对材料二中表格、图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国后,小型水库建设数量略有下降,之后迅猛增长。B.截至1965年,大型水库增长率高于中型水库增长率。C.1949—1965年,某省小麦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稳步增长。D.各类型水库的建设对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有较大影响。(3)在论述过程中,材料二使用了“首先”“其次”这两个词语来推进论证,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惠女水库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5)以下是某游客在惠女水库纪念馆与导览机器人小惠的对话,请根据材料三将对话补充完整,要求符合语境。对话补充:(6)修建惠女水库的“惠女”,让你想到了名著中的哪个人物?请按要求写一段话,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要求:①要有选择该人物的理由;②要有作品中的相关内容;③要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三、写作。(60分)6.(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等,都是自强不息的表现。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我们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在自强不息精神的感召下”为标题,写一篇演讲稿,用于“自强不息。强我中华”校园主题演讲比赛。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5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2分)1.(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含蓄地表现了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4)欧阳修《醉翁亭记》直接抒发对山间四时风光陶醉之情的是:“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刻画了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形象。(6)我国古诗文常用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景色,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注意“霹雳”的书写)(2)沉舟侧畔千帆过(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2024年,许多名字从此永忆。【甲】李政道、周光召、乐黛云、叶嘉莹……回顾这些杰出人物的一身,你会发现,他们的伟大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同伟大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乙】当我们再度翻开他们的著作、伶听他们的思想时,他们依旧给我们带来震憾。时间可以带走他们的身影,却无法带走他们赋予这个世界的光辉。那一个个闪着光华的名字,也终将在浩瀚的历史长空中()。【丙】我们没有机会和可能达成他们的成就,不过没关系,世界也不是只有宏大和璀璨,世界还要有无数细碎琐屑。他们负责拓展知识和思想的边界,我们就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里守土安疆。人生的意义不在终点,而在过程,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情,让自己比昨天更好一点,整个世界也就因此多了一份美好。(1)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根据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DA.既在于我们最终站到了哪里,又在于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路。B.不在于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路,而在于我们最终站到了哪里。C.既在于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路,又在于我们最终站到了哪里。D.不在于我们最终站到了哪里,而在于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路。(4)将“智者超越时间,凡人不过百年。”这句话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BA.甲B.乙C.丙【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一身”在这里表述人物的生存历程不恰当,“一生”才是指人类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过程,所以“身”应改为“生”;“伶”常见意思是旧时称以演戏为职业的人,而与“思想”搭配表示认真听,应用“聆听”的“聆”,所以“伶”应改为“聆”;“震憾”应为“震撼”,“憾”常表示遗憾,而“撼”有摇动、震动之意。(2)本题考查成语。文中描述杰出人物的名字在浩瀚历史长空中的状态,应是光彩闪耀的,“熠熠生辉”这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符合语境。示例:1.光芒万丈2.璀璨夺目(3)本题考查句子分析。前文明确提到“人生的意义不在终点,而在过程”,突出过程的重要性。A选项“既……又……”表明终点和过程都重要,不符合文意;B选项强调终点,与原文意思相悖;C选项同样表示终点和过程都重要,不符合;D选项“不在于我们最终站到了哪里,而在于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路”,突出过程,与前文语义连贯。故选:D。(4)本题考查句子位置分析。甲处只是单纯列举杰出人物名字,“智者超越时间,凡人不过百年”放在此处没有逻辑关联;乙处前文讲杰出人物将生命与伟大事业相连,后文说时间带不走他们的光辉,此句放在乙处,可表明杰出人物(智者)超越时间限制,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与后文呼应;丙处主要论述普通人与杰出人物的不同,该句放此处不合适。故选:B。【解答】(1)示例:“一身”应为“一生”;“伶听”应为“聆听”(2)文中描述杰出人物的名字在浩瀚历史长空中的状态,应是光彩闪耀的,“熠熠生辉”这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符合语境。(3)D(4)B二、阅读。(68分)3.(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塞上行欧阳詹闻说胡兵欲利秋,昨来投笔到营州。骁雄已许将军用,边塞无劳天子忧。材料二:宝历①初,徐晦②为福建观察使。作池通海潮,以振人文。初,晦未第,四门助教③欧阳詹数称之。后来观察语及詹,必流涕。(节选自《福州府志•名宦》)[注]①宝历:唐敬宗年号。②徐晦:福建晋江人,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③四门助教:官职名。材料三: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唐之事业文章,李翱①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节选自韩愈《欧阳生哀辞》)[注]①李翱:甘肃秦安人。公元798年登进士第,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并在直抒胸臆中收束全篇。B.诗中“秋”和“营州”分别交代“塞上行”的时间和地点。C.“闻说”与“昨来”两句,表明诗人“投笔从戎”的急切。D.第三句中“许”和“用”勾勒出边塞将士鲜明的人物形象。(2)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B.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C.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D.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四门助教欧阳詹数称之多次②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舍弃③李翱既为之传已经④以遗其父母赠送(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后来观察语及詹,必流涕。②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5)材料一中,天子“忧”的是什么?为什么又说“无劳天子忧”?(6)欧阳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分析】参考译文:材料一:听说胡兵想要在秋天获取利益(进行侵扰),昨天我毅然投笔从戎,来到了营州。勇猛雄武的我已经得到将军的认可并被任用,边塞(的防御)就不需要天子担忧了。材料二:宝历年初,徐晦担任福建观察使时,曾挖池引海水入池,以激励后辈读书人。当初,徐晦未中进士时,四门助教欧阳詹多次称赞他。后来徐晦任福建观察使谈及欧阳詹时,必为之流泪。材料三:唉!欧阳詹如今去世了!欧阳詹是闽越人。父母年老了,他不愿旦夕侍奉父母而来京师,他的心愿是要在京师有所作为,回去让父母荣耀。虽然他父母的内心也希望他能这样。詹在身边,虽然没有离别的忧愁,但他的志向不快乐;詹在京师,虽然有离别的忧愁,但他的志向快乐。像詹这样的人,就是所说的用志向奉养父母的人吧?詹虽然没有得到官位,但他的名声流传于人人之中,他的德行取信于朋友,即使詹与他的父母都没有什么遗憾了。唐朝的事业文章,李翱已经为他作传,所以作这篇哀悼的文章来表达我的哀思,用来传给后世,用来送给他的父母,宽慰他们的哀伤;用来成全詹的遗愿。【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有误,“诗歌前两句写景”表述错误。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在直抒胸臆中收束全篇。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欧阳詹虽然没有得到官位,但他的名声流传于人人之中,他的德行取信于朋友,即使欧阳詹与他的父母都没有什么遗憾了。应断句为: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故选:B。(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①句意:四门助教欧阳詹多次称赞他。数:多次。②句意:不愿旦夕侍奉父母而来京师。舍:舍弃。③句意:李翱已经为他作传。既:已经。④句意:用来送给他的父母。遗:赠送。(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语:语,说;及,到;涕,眼泪。句意:后来徐晦任福建观察使谈及欧阳詹时,必为之流泪。②重点词语:虽,即使;然,这样。句意:即使他的父母的内心也希望他能这样。(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诗歌题目“塞上行”和诗句“闻说胡兵欲利秋”可知,天子“忧”的是边塞安危。根据诗句“骁雄已许将军用”可知,因为边塞有骁勇雄武的将士,所以“无劳天子忧”。(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材料一诗歌中的“昨来投笔到营州”可知,欧阳詹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可见他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根据材料二“四门助教欧阳詹数称之”可知,欧阳詹多次称赞徐晦,可见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根据材料三“詹今其死矣”“呜呼”等词语可知,欧阳詹去世了,韩愈非常悲痛,并写文章悼念他,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答案:(1)A(2)B(3)①多次②舍弃③已经④赠送(4)①后来徐晦任福建观察使谈及欧阳詹时,必为之流泪。②即使他的父母的内心也希望他能这样。(5)天子“忧”的是边境安全;因为边塞有骁勇雄武的将士,所以“无劳天子忧”。(6)欧阳詹投笔从戎,报效国家,说明他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多次称赞、提携徐晦,说明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韩愈为欧阳詹写悼念文章,表现出欧阳詹是重情重义的人。4.(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英雄挽歌老姜如果距离真的产生美的话,我对这方山水是该说些什么了。产生仰望群山之首的强烈愿望是在一九九六年的正月:白山黑水上的巨颅,是感天动地的杨靖宇将军。进山的时候,天悄然下雪了。大自然有意为旅行者制造出一种冷酷的气氛。以车代步,走了六七个小时,也没走出雪域。我叹道:杨将军当年是怎么过冬的?1940年的冬天才叫冬天呢。杨靖宇的一位警卫员回忆说:在朔风怒吼、大雪弥漫的冬天里,敌人满山满谷地搞“梳篦式讨伐”,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难得遇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儿,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实在不行了,就把棉衣拆下一块,把脚包一包,用榆树绳子捆一捆。至于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冰。这时,多么需要火啊!需要生起一堆火,好好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绿头苍蝇一样扑过来。我们只得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后再也起不来。更难获得的是吃的。不要说粮食,就是可吃的草根儿也冻在土里,没法找,没法挖,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就是咽不下去。在大雪的深处,有一个声音在说:“坚持最后五分钟。”其实,他在白山黑水间坚持了八个冬天——这是中国最黑暗最寒冷的岁月。长白山的大豆和高粱被日本鬼子抢割去了,冬天的大雪帮助敌人残杀长白山上的生命。山上最伟岸的男人当属杨将军。他在山上过了八个年头,从来没低下那高贵的头颅。他的官衔很多——满洲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这些与荣华富贵不沾边的头衔,让他尝尽了冰天雪地的滋味。杨靖宇走向永恒的那一天,是1940年2月23日。他死了,身后是一棵树。只有敌人才看到他最后的完结:“他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完全像巨人那样跑着,最后他终于逃进密林之中”。这个宁折不弯的汉子,如此刚烈,平日吃的是什么?日军命令医生剖腹化验,见到的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胃肠里竟没有一粒粮食!参与枪杀他的一个日本军官说:“他的活动力跨越通化、吉林、奉天等五个省三十个县,他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拟的,是个英雄。”日军将遗弃在荒冢间被积雪掩埋的杨靖宇遗体,装入棺椁,在蒙江——将军牺牲地举行了隆重的“慰灵祭”。不算这次,杨靖宇还有两次被安葬,一次是1946年2月,蒙江人民为杨靖宇重新修葺陵墓。第二次是杨靖宇殉国18周年的时候,烈士的遗骨和遗首在通化市隆重安葬,举行了万人公祭仪式。人们瞻仰英雄,英雄的头颅依然怒目圆瞪,怒发冲天。1996年的正月初九,我来到通化市,在浑江东岸的山上,凝视着高高的英雄雕塑。白山黑水间挺拔着的是青松翠柏和无名的植物。当地的人说:杨靖宇活在这山上,他还在山上“埋伏着”呢!我再次回头凝望:雪山上一位大汉素面朝天,那就是英雄之灵吧!一九九八年四月(选自《浴血的墨迹——抗战散文选》,有删减)(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中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的回忆,增强了杨靖宇事迹的真实性。B.第三段把敌人比作“绿头苍蝇”,表现了对敌人的憎恶之情。C.文章罗列杨靖宇一系列的“头衔”,是为了突出他的身份高贵。D.结尾处作者认为,杨靖宇不仅“活在”山上,更活在当地人的心里。(2)根据提示,补全下面思维导图的相关内容。①1940年②蒙江人民为杨靖宇重新修葺陵墓③1958年(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1940年的冬天才叫冬天呢。(为什么说1940年的冬天“才叫冬天”?)②日军命令医生剖腹化验,见到的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胃肠里竟没有一粒粮食!(此处写日军剖腹化验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什么?)(4)如果要用AI为本文生成一幅插图,可以选择以下哪些信息入画?请任选两个并阐述理由。“我”杨靖宇长白山大雪警卫员日军青松翠柏(5)文章结尾画波浪线的语句与下面的链接材料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链接材料: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分析】1996年正月,“我”前往长白山,途中对杨靖宇当年如何过冬深感好奇。回忆1940年冬天,杨靖宇在敌人“梳篦式讨伐”下,面临行军艰难、物资匮乏等困境,却仍顽强坚持战斗。他于1940年2月23日牺牲后,1946年蒙江人民为其重新修葺陵墓,1958年(殉国18周年)举行万人公祭。“我”来到通化市凝视英雄雕塑,感悟到杨靖宇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文章罗列杨靖宇一系列的“头衔”,如“满洲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这些头衔并非是为了突出他的身份高贵,而是为了强调他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尽管他拥有这些职务,但他面对的是艰苦的环境和残酷的战争,尝尽了冰天雪地的滋味,突出了他为了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付出和牺牲,所以该选项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①文中明确提到“杨靖宇走向永恒的那一天,是1940年2月23日”,这是杨靖宇牺牲的具体时间,所以在时间轴上,对应杨靖宇牺牲这一事件的时间就是1940年。②从文中“不算这次,杨靖宇还有两次被安葬,一次是1946年2月,蒙江人民为杨靖宇重新修葺陵墓”可知,1946年发生的与杨靖宇相关的事件是蒙江人民为他重新修葺陵墓,所以该空应填此内容。③依据“第二次是杨靖宇殉国18周年的时候,烈士的遗骨和遗首在通化市隆重安葬,举行了万人公祭仪式”,因为杨靖宇在1940年牺牲,18年后即为1958年,所以这一时间点对应的事件是举行万人公祭,该空是1958年。(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①结合后文对1940年冬天杨靖宇所面临处境的描述,“在朔风怒吼、大雪弥漫的冬天里,敌人满山满谷地搞‘梳篦式讨伐’,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难得遇到个休整的机会”,说明当时不仅环境恶劣,大雪弥漫,而且敌人的围剿十分频繁。“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儿,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至于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这时,多么需要火啊!……可是一生火,敌人就会像绿头苍蝇一样扑过来”,体现了行军的艰难,没有温暖的保障。“更难获得的是吃的。不要说粮食,就是可吃的草根儿也冻在土里,没法找,没法挖,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突出了食物的极度匮乏。这种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普通冬天的寒冷和困难,所以说1940年的冬天“才叫冬天”。②“日军命令医生剖腹化验,见到的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胃肠里竟没有一粒粮食!”这一情节通过日军的亲眼所见,以客观事实的方式,更加直观、有力地展现了杨靖宇将军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为了坚持战斗,只能以草根、树皮和棉絮充饥的顽强意志和坚韧精神。同时,“参与枪杀他的一个日本军官说:‘他的活动力跨越通化、吉林、奉天等五个省三十个县,他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拟的,是个英雄。’日军将遗弃在荒冢间被积雪掩埋的杨靖宇遗体,装入棺椁,在蒙江——将军牺牲地举行了隆重的‘慰灵祭’”,从侧面表现了敌人对杨靖宇的敬佩,连敌人都不得不承认他的英雄气概,从而更加突出了杨靖宇将军的伟大。(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选择“杨靖宇”和“大雪”:杨靖宇是文章的核心人物,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他在艰苦环境中的战斗经历以及他的英雄事迹展开的,将他入画能够直接突出文章的主题,让读者一眼就能明白插图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杨靖宇的。而大雪在文中多次被描写,如“在朔风怒吼、大雪弥漫的冬天里……”“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等,大雪不仅是环境描写的重要元素,更烘托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和艰苦。在这样的大雪环境中,杨靖宇坚持战斗,突出了他的顽强精神,所以“大雪”能很好地为表现杨靖宇的形象服务,二者结合能更生动地展现文章的主旨。选择“长白山”和“青松翠柏”:长白山是杨靖宇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它是故事发生的重要背景和标志性地点,将长白山入画可以明确故事发生的地点,让读者对杨靖宇的战斗环境有更直观的感受。青松翠柏在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顽强的精神,与杨靖宇的形象和精神相契合。文中“白山黑水间挺拔着的是青松翠柏和无名的植物。当地的人说:杨靖宇活在这山上,他还在山上‘埋伏着’呢!”表明杨靖宇的精神如同青松翠柏一样永远屹立在长白山。将青松翠柏入画,能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更好地体现对英雄的赞美和缅怀之情,二者结合能深刻地传达文章的情感和主题。(5)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雪山上一位大汉素面朝天,那就是英雄之灵吧!”通过对雪山上想象中杨靖宇形象的描写,没有直接抒发强烈的情感,而是以一种较为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杨靖宇的敬仰和赞美。“英雄之灵”的表述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让读者在思考和想象中去体会作者对杨靖宇的情感,情感表达相对内敛,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链接材料的情感表达:“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续发问“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直接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深切思念。“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更是直抒胸臆,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情感表达直白、强烈,充满了感染力,让读者能深刻感受到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情感。答案:(1)C(2)①1940年②蒙江人民为杨靖宇重新修葺陵墓③1958年(3)①因为1940年的冬天,杨靖宇将军所面临的环境极其恶劣。敌人满山满谷地搞“梳篦式讨伐”,他们在朔风怒吼、大雪弥漫中艰难行军,裤子湿了冻成冰甲,鞋子跑烂,衣服扯烂,吃的极度匮乏,只能吃草根、树皮,还要时刻警惕敌人,不能生火取暖,这种艰难程度远超寻常冬天,所以说1940年的冬天“才叫冬天”。②写日军剖腹化验这一情节,通过日军亲眼所见杨靖宇胃肠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更直观、更有力地突出了杨靖宇将军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依然顽强坚持战斗的伟大精神和坚韧意志,也从侧面表现了敌人对他的敬佩。(4)示例:选择“杨靖宇”和“大雪”。理由:杨靖宇是文章的核心人物,是赞颂的英雄,将其入画能直接突出主题;大雪是杨靖宇战斗环境的重要元素,文章多次描写大雪,在大雪中杨靖宇面临着敌人的讨伐和恶劣的生存条件,“大雪”能很好地烘托出当时环境的艰苦,展现杨靖宇在艰难环境中不屈的形象。选择“长白山”和“青松翠柏”。理由:长白山是杨靖宇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具有标志性意义,入画可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青松翠柏象征着杨靖宇的高尚品质和顽强精神,二者结合,能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更好地体现对英雄的赞美和缅怀。(5)本文结尾画波浪线的语句“雪山上一位大汉素面朝天,那就是英雄之灵吧!”,通过对雪山上想象中杨靖宇形象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杨靖宇的敬仰和赞美之情,情感较为内敛,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而链接材料《周总理,你在哪里》,以反复的问句“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以及直抒胸臆的“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直接、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情感表达直白且热烈。5.(2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红色水利遗产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的各类水利设施,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水利遗产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意义与价值,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价值体系。一是历史价值。红色水利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在特殊生产力水平和精神状态下,党领导人民建设水利设施的历史见证。二是社会价值。红色水利遗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形成较为稳固的地域文化传统,成为红色基因重要源泉,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支撑。三是科学价值。部分红色水利遗产还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展现了非凡的工艺水平。红旗渠即是林州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光辉典范。四是艺术价值。红色水利遗产与高山峡谷、江河湖泊等自然元素,以及农田村落、道路工厂等工农业设施相依存,形成了优美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摘编自王铮《红色水利遗产:不该忽略的红色记忆》)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水利建设不仅要控制水患,更要发挥水资源的优势,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动力。毛泽东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时,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对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将水利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矛盾来抓。首先,水利建设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建立在旧中国一穷二白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要解决四万万同胞的温饱问题,是新国家一切工作的核心和基础。1958年,毛泽东提出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战略方针,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中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气候条件复杂,总体来说,南方温暖湿润,适于农作物生长,北方寒冷干燥,粮食产量较低。从人口数量上看,北方由于工业起步较早,大型重工业相对集中,城市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逐年递增。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是毛泽东从国土整治和解决南粮北调问题的大局出发所勾画出的宏伟蓝图。其次,水利建设是实现国家江河治理和国土整治宏观战略的具体措施,是国家长远利益的充分体现。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视察黄河,听取了关于黄河治理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南水北调战略构想:利用机械化引来更多的水源以补充北方的不足,并要求在江河治理和国土整治的战略规划中,从全局、宏观和战略的角度出发,在解决当前迫切需要的同时,又能满足长远和根本的治理要求。毛泽东始终将水利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矛盾来抓,他的这种一以贯之、高度重视的态度,使我国水利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保障国家安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965年前大中小型水库建设情况一览表类型时间大型水库(座)中型水库(座)小型水库(座)1949年前61712001949—1957年196010001958—1965年20120044000(摘编自王琳《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三:惠女水库背景惠安全县50.7万亩耕地中,有水利灌溉设施的仅占7%,其余只能栽种薯类等早作物,田瘠粮缺。群众生活贫困。惠安县委决定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乌潭水库。建设情况时间1958年7月—1963年3月地点洛江区马甲镇和南安市洪梅镇交界处。人员共41000多人,其中女性35000多人。劳动工具锄头、畚箕、竹杠、麻绳、独轮车等。总工程量土石砼177万立方米,坝高52.5米,坝长350米,顶宽9米;总干渠及干渠总长82.83公里,支渠91.36公里。作用承担着供水、灌溉等任务,使十年九早的“地瓜县”变成了米粮仓。水库周边山峦起伏,湖水澄澈,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影响1.1959年,为表彰惠安女战天斗地建设水库的辉煌功绩,水库正式命名为“惠女水库”。2.1963年6月4日,《福建日报》首次提出“惠女精神”这一概念,使之成为全社会拥有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3.2009年5月8日,中共泉州市委精辟概括了“惠女精神”的内涵——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4.2023年1月,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摘编自梁旭辉《“惠女精神”与惠女水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材料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红色水利遗产内涵丰富的价值体系。B.材料二中“相对”“较”等加点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C.材料二中,毛泽东对水利建设的重视,促进了经济事业的发展。D.材料三中,41000多惠安女完成了177万立方米的水库总工程量。(2)下列对材料二中表格、图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建国后,小型水库建设数量略有下降,之后迅猛增长。B.截至1965年,大型水库增长率高于中型水库增长率。C.1949—1965年,某省小麦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稳步增长。D.各类型水库的建设对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有较大影响。(3)在论述过程中,材料二使用了“首先”“其次”这两个词语来推进论证,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惠女水库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5)以下是某游客在惠女水库纪念馆与导览机器人小惠的对话,请根据材料三将对话补充完整,要求符合语境。对话补充:惠安女性在建设水库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发挥了巨大作用。1959年,为表彰惠安女战天斗地建设水库的辉煌功绩,水库正式命名为“惠女水库”。(6)修建惠女水库的“惠女”,让你想到了名著中的哪个人物?请按要求写一段话,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要求:①要有选择该人物的理由;②要有作品中的相关内容;③要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分析】这三则材料都围绕水利建设展开,阐述了水利设施在不同方面的价值、意义以及相关建设情况。具体包括红色水利遗产的价值体系(材料一),毛泽东对水利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视及相关战略举措(材料二),惠女水库的建设背景、过程、作用、影响以及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等情况(材料三),都体现了水利建设在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等层面的重要性。【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理解。ABC.正确;D.有误,材料三提到共41000多人参与建设惠女水库,其中女性35000多人,并非41000多惠安女完成。故选:D。(2)考查对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需要将图表数据与文本内容相结合进行分析判断。ACD.正确;B.有误,截至1965年,大型水库增长率低于中型水库增长率。故选:B。(3)考查对议论文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作用的理解。“首先”“其次”是议论文中常用的表示层次的连接词。在材料二中,使用这两个词分别从水利建设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建设是实现国家江河治理和国土整治宏观战略的具体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使文章论证结构清晰,逻辑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毛泽东将水利建设作为经济建设主要矛盾来抓的原因及意义,便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论证思路。(4)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结合不同材料分析相关原因。根据材料一红色水利遗产的价值体系来分析惠女水库:历史价值:惠女水库建于1958﹣1963年,是特定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建设水利设施的历史见证。社会价值:惠女水库承担着供水、灌溉等任务,使十年九旱的“地瓜县”变成了米粮仓,满足了人民群众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形成了地域文化传统,成为红色基因重要源泉,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支撑。艺术价值:惠女水库周边山峦起伏,湖水澄澈,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与自然元素相依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材料三自身独特之处来看:惠女水库建设过程中,35000多名女性参与,展现了“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惠女精神”,这种精神成为全社会拥有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和精神价值。(5)考查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提取与口语表达转化能力.材料三明确提到惠女水库名字的来历相关信息。1958年7月至1963年3月建设惠女水库时,共有41000多人参与,其中女性多达35000多人。这些惠安女性在建设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发挥了巨大作用。1959年,为表彰惠安女战天斗地建设水库的辉煌功绩,水库正式命名为“惠女水库”。在向游客解说时,需清晰、简洁地将这些信息以口语化的方式表述出来。(6)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以及知识迁移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展现阅读体验。示例:修建惠女水库的“惠女”,让我想到了名著《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润叶。选择田润叶,是因为她与修建惠女水库的惠女们一样,都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坚韧与奉献精神。在《平凡的世界》里,田润叶出生于干部家庭,本可拥有轻松舒适的生活,却毅然选择嫁给贫穷的孙少安。即便孙少安因家境贫寒拒绝了她,她仍坚守内心的情感,不屈从于世俗的压力。后来,她无奈嫁给了李向前,在李向前因车祸失去双腿后,她没有丝毫嫌弃,而是承担起照顾丈夫的责任,用自己的爱和付出支撑起这个家。这与惠女们在艰苦条件下,不畏困难,全身心投入惠女水库建设,为改变家乡面貌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度契合。答案:(1)D(2)B(3)使用“首先”“其次”推进论证,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水利建设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便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一下学期《双休时代自由时间背后暗藏残酷筛选+你是“猎手”还是“猎物”?》主题班会
- 2025年电动车仪表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甲醛捕捉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瓷线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玻璃纤维耐高温除尘(布)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猪肉排骨香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低压电器 课件 单元三 项目三 任务四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 山东省菏泽一中2025年高三下学期线上模拟考试(2)生物试题含解析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25届高三“临门一脚”英语试题含解析
- 印章刻制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海底捞门店劳动合同
- 基准地价技术报告
- 某新能源(风能)公司:控股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办法(试行)
- 静安区实验室施工方案模板
- 口腔门诊诊所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 风电机组吊装作业安全管理
- 世界500强CFO的财务管理笔记2
- LY/T 3302-2022人造板生产木粉尘燃爆防控技术规范
- 函数的单调性说课课件-中职技工学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数学第七版上册
-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