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情智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情智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情智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情智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情智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情智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用2B铅笔将客观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用黑色水性笔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逢年过节,年轻人似乎越来越不愿意走亲戚了,这种现象被概括为一个略显刺耳的名词——“断亲”。“断亲”的对象不仅包括家族中的旁系长辈,很大一部分也指向年龄、辈分相仿的堂(表)兄弟姐妹。从儒家五伦的视角看,这一意义上的“断亲”反映出当代社会中各种伦理角色关系的升降变化。儒家重视人伦,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构成了五种最为重要的人伦关系,是为五伦。在儒家五伦中,朋友一伦最为特殊,表现为关系的平等性、选择性和开放性。传统五伦中的其他四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都具有上下尊卑之分,唯独朋友一伦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因志同道合而交往,体现自主选择,具有双向对等的互动意义。在古代,朋友一伦往往被视为五伦之末,甚至其进入五伦的合理性也被质疑。自晚明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自由讲学之风的兴盛,友伦在儒家五伦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明人顾大韶认为,朋友一伦“以心相属”,应置于五伦之首。晚清以来,学者反思儒学传统之弊病,对君臣、父子乃至夫妇之伦批评甚力,唯独对友伦称赞有加。谭嗣同认为,唯有友伦建立在朋友间自由、平等人格之基础上,主张建立“朋友一伦论”,以友伦为核心重建伦理秩序。现代社会中朋友一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平等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质,主导了人际关系构建的基本模式。传统五伦之中,朋友之伦与兄弟之伦有颇多近似之处,所谓好友如兄弟,而在“断亲”现象中,我们又看到了一种“兄弟友伦化”的趋势,即以朋友的标准来重新衡量、定义、选择同龄同辈的堂(表)兄弟姐妹关系。在同辈关系中,当今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自主选择价值取向相似的同伴,而非单纯依赖血缘关系的绑定。需要注意的是,“兄弟友伦化”并不意味着否定血缘关系在同辈交往中的意义,也绝非对兄弟姐妹关系的排斥,而是说它不再是一种决定性、优先性的原则。不少有“断亲”经历的年轻人也会提到,他们并非排斥血缘关系,兄弟一伦依然享有天然的人际交往优先性,只不过它不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而是被放置在生活经历、教育背景、价值观念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之中来取舍。由此可见,从儒家五伦的视角看,同辈亲属之间的所谓“断亲”,实质上意味着兄弟一伦的友伦化,它既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儒学发展的内在走向。(摘编自顾家宁《传统:断裂抑或重构——年轻人“断亲”的背后》)材料二:如果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看待“断亲”,出于理性选择与交换的目

的,个体断掉的是那些非主观选择的、一年都未必能见一次面的仅有血缘

关系的亲戚;亲近的是在经济与情感上都能带来慰藉的家人,在这样良性

的亲属关系维系中,双方都能得到经济属性与情感属性的“报酬”。

根据经典的现代化理论,随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相互兼容,家族

主义必然会产生个体化转向。中国传统社会盛行家族主义,家族是抵抗自

然风险的基础,家庭是中国人的中心价值,也是世代延续的形式,当个人

利益与家庭利益发生冲突时,通常以家庭利益为重。当代社会的家庭则多

是个人利益的相互协调,个体不再追求统一的大家族利益,而是组建自己

的小家庭“过自己的生活”。如同阎云翔在《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中所指

出的那样:“去传统化、脱嵌、通过书写自己的人生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生

活,以及无法抗拒的更加独立和个人主义的压力,也同样发生在中国的个

体身上。”这是“社会→个体”指向的个体化描述。当然,个体化的转向并不意味着完全去传统化,家庭传统亲情观念中

温暖人心的思念、寄托与回望仍旧牵扯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内心,个体也

正是在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的充盈之下,才显得更为丰满,“家庭→个体”

指向之间,在社会个体化与家庭亲情观念的双重作用下,活在自由与决定

交织中的我们,才显得更有张力。在家庭内部可以发现,亲人间会经常互动,家庭与亲属关系随着时代

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虽然二者相互影响,但由于亲属关系有一定的滞后性,

当家庭互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亲属关系可能还是以之前习惯的方式继续

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部分年轻人选择“断亲”,但年长一

代始终难以接受亲属关系的疏离,因为亲属关系的能动性在他们那里并没

有得以转换。从“个体→社会”的指向来看,“断亲”的背后存在着青年对亲友关

系、职场关系、师生关系等社会关系网络的结构性重塑。重塑的背后,是

通过距离来表现并且通过距离去观测,人们在记认亲属时不再遵照同一体

系,而是根据利益、亲密关系等来确定远近。亲属关系并非不再重要,而

是变成一个可供选择的体系。“断亲”体现了个体的理性选择与传统亲情观念的拉扯,但如果把视

角拉远,社会关系网络维系的背后,更是个体性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之间的博弈。人不仅是一切社交关系的总和,也是恩情与亏欠的乘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的形式与社交关系,而最舒服的相处状态永远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追求。(摘编自陈友华等《“断亲”:概念、问题及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轻人与同龄同辈的亲戚“断亲”,转而与朋友交往,这是现代社会的趋势,也是儒家五伦的创新性发展。B.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背景、价值取向等因素正在逐渐取代血缘关系,成为年轻人选择同伴的主要考量因素。C.年轻人虽断掉了一些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但仍会维系在经济与情感上给双方都能带来慰藉的良性亲属关系。D.年轻人之所以选择“断亲”,是因为这些亲戚不是他们主动选择的,一年到头都难见一面,缺乏情感基础。2.根据材料二,填入下图序号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理性选择与交换②传统亲情观念③距离④相互影响B.①亲情维系的选择②感性理性选择③距离④相互疏离C.①理性选择与交换②感性理性选择③维系关系④相互疏离D.①亲情维系的选择②传统亲情观念③维系关系④相互影响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朋友之伦与兄弟之伦的地位变化,既与二者有颇多近似之处相关,也与社会发展变迁和文明进步相关。B.以个体为中心,依据利益、亲密关系等来确定与其他亲属关系的远近,这种关系具有差序格局的特点。C.“断亲”让人们失去了亲情、友情,但人们会基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建构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D亲属关系的良性维系,在未来可能会更多地建立在兴趣爱好、事业追求、价值取向等相近的基础之上。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断亲”下一个简要的定义,必须包含断亲的目的、表现及影响等信息。(4分)5.当代年轻人中的“断亲”现象折射出哪些社会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651AB取CDEFGH29)

①姜夔))6)))3)。)))29)())))近年来,各种搭子在年轻人中盛行,如“饭搭子”“游戏搭子”“运动搭子”等。“搭子”是指年轻人因共同兴趣或共同需求而随时组合、随时分开的新型社交关系。有人认为,年轻人可以没有朋友,但不能没有搭子,搭子将会成为朋友的替代品。你是否同意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3分)【解析】A项,由材料一可知,年轻人并不是完全“与同龄同辈的亲戚‘断亲’,转而与朋友交往”,且“兄弟友伦化”才是“现代社会的趋势”。B项“取代血缘关系”“主要考量因素”错,材料一最后一段说,不少年轻人“并非排斥血缘关系”,在选择同伴时是在多种因素中综合考量加以取舍的。D项归因单一,“断亲”与否不只考虑“情感基础”,而是根据利益、亲密关系等来确定。2.A(3分)【解析】第①处应为“理性选择与交换”,材料二第1段提到个体的“断”和“亲”都是“出于理性选择与交换的目的”,而不是出于“亲情维系的选择”;第②处应为“传统亲情观念”,第3段“家庭传统亲情观念……牵扯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内心”,体现的是家庭对个体的作用,而“感性理性选择”体现的是个体对家庭的作用;第③处应为“距离”,第5段阐述“个体→社会”的指向时,强调个体“通过距离来表现并且通过距离去观测”,即“根据利益、亲密关系等来确定远近”,而不是单纯要“维系关系”;第④处应为“相互影响”,由第4段阐述可知,家庭与亲属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而非“相互疏离”。3.C(3分)【解析】推断无据。“断亲”未必会让人失去亲情、友情,

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的形式与社交关系。4.“断亲”是个体出于理性选择与交换目的,更多考虑个人利益,主动

疏远那些非主观选择、很少见面的仅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对社会关系网络

进行结构性重塑,使亲属关系变成一个可供选择的体系的一种社会现象。

(4分。目的、表现、效果、属性各1分;不是单句扣1分;其他答案言

之成理,酌情给分)5.①各种伦理角色关系发生变化。“兄弟友伦化”倾向明显,血缘关

系不再是唯一考虑的因素,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价值取向相似的同伴。②

家族主义产生个体化转向。年轻人不再追求统一的大家族利益,更加注重

个人利益的相互协调,彰显个性与独立。③社会关系发生结构性重塑。在

个体性与传统文化环境的博弈中,年轻人重构亲友关系、职场关系、师生关系等社会关系网络,重新找寻新的亲情存在的形式与社交关系。(6分。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6.B(A“写出了冯二成子性格冷漠、孤僻”错,C“冯二成子走出困境回归平静的生活”错,D“跌宕起伏的情节”错)7.C(“对赵姑娘的感情必将无疾而终”错)8.(1)磨麦打梆子的寂寞;(2)因赵姑娘的笑声而心烦意乱;(3)因赵姑娘(1点1分,答出4点满分。)9.(1)单调重复的生活(2)求而不得的感情(3)对生活意义的迷茫(每点2分)贴合文本,意思对即可。10.CEG11.A“今公行”中的行,是“出行”的意思。12.B“大将、爱子”是并列关系,爱子是惠王的儿子,太子申。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出这样的意愿。(2)这对于她的夫家不是没有利处(好处),然而太过分了些。如今惠子刚刚见到我,他劝说我的话太过分了些。14.是源于社会分工不同,并无不妥。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将自己比作“操表掇者”,认为自己是能管理农夫的人,匡章根本没理由把自己比作“蝗螟”。【译文】拿着标志的人啊。让善于织丝的女子变成丝,就不能织丝了;让巧匠变成木材,

人啊。您为什么把我比做螟虫呢?”惠子以治理魏国为根本,他却治理得不好。

了。以危害天下人为实,却以治理国家为名,匤章非难惠子,不是应该的吗!

的错误比白圭说的太过分了还要严重得多。15C解析“意在讽刺所谓英雄好汉面对一篙春水也无能为力”错。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借历史现实表现作者对敌人的愤慨。16下”的壮阔场景和下片“奠淮右,阻江南”的雄奇气象,截然不同,出人意表,化作品的主题。17(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18容并包”)解析进去。19独美世界的语言。解析意,增添了文章的气势。21.A解析示推测;DA项。22①专业人士也参与其中②还深刻影响创作③二者形成合力23【审题指导】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引出“搭子”话题,并介绍年轻人生活中常见的搭子类型;第二句话给“搭子”下定义,明确其内涵外延;第三句话表明某些人对“搭子”现象的看法。考生要就“搭子是否会成为朋友的替代品”表明观点,并在准确界定“搭子”和“朋友”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剖析论证。【参考立意】观点一:搭子将会成为朋友的替代品理由1:“搭子”这种社交形式精准地契合了当下的生活节奏,它能够迅速满足人们在特定场景下的即时需求,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实现陪伴与协作,无需像经营传统朋友关系那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情感成本。理由2:“搭子”往往基于共同的兴趣而形成,这使得人们更容易在特定领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基于兴趣的精准社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比传统朋友关系更为专业和深入的交流体验,从而逐渐在某些方面替代朋友的功能。理由3:“搭子”关系相对松散、灵活,没有传统朋友关系中的强情感纽带和道德约束,双方在合作完成特定目标后可以自然地分开,不会给彼此带来过多的情感负担和社交压力,这对于那些追求自由、独立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和生活理念。观点二:搭子不会成为朋友的替代品理由1:真正的朋友见证了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包括成长的烦恼、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等,他们在我们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情感印记,这种深厚的情感连接是无法通过短暂的“搭子”关系所复制的。理由2:朋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兴趣或活动,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