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11月第三次月考-历史(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11月第三次月考-历史(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11月第三次月考-历史(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11月第三次月考-历史(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11月第三次月考-历史(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川一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15日免调,30日租调全免。额外加役不超过30日。据此推知,唐代租庸调制A.混淆了役期及以庸代役的办法B.使农民有较少的时间从事生产历史试卷C.其存在的前提是有大量自耕农D.保证了唐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56“方镇之兵盛”“强臣悍将兵布天下”命题教师:张晓英者为避免出现该问题,可能遵循的原则是注意事项:A.右武抑文,姑息藩镇B.山川形便,因俗而治12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C.事为之防,曲为之制D.画野分州,任土作贡.“河西甸子”本用于指称产自中亚,经由西夏贩卖而来的绿松石,但在元人文献中,它也被用来指称直接从西亚商人处购得,名为“乞里马泥”(意为产自波斯起儿漫)的绿松石。这反映了元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A.统治版图广大B.奢侈品需求旺盛15000C.丝绸之路畅通D.地理学成就突出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7.苏码又称“花数”“码子字”“苏州码”,是明清时期在民间契约文书中广泛用于记账和标价A.洞穴遗址中出现打制石器B.居住遗址有明显用火痕迹的数字符号,如下表所示。其使用C.公共墓地存在多人合葬墓D.高级墓葬中出土雕花骨筒大写数字苏码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2.战国时期,官员酬报大多是年俸,而地位较低的胥吏则主要由官府根据其职事功绩,按月发俸。到汉代,以往主要针对胥吏的酬报方式得到普遍推广,百官皆考核功过,按月食俸。这一变化体现汉代A.依托于官方的大力推广B.适应商业发展现实需要A.社会矛盾得到缓和B.官僚体制逐步发展C.有利于契约文书的保存D.推动汉字书写日趋规范C.胥吏待遇明显改善D.收府财政收入增加3.表1为我国某时期北方部分政权主要官员的族属状况。这可用于说明8.明嘉靖(1522—1566)后期,官方调查了沿海卫所的军户情况。有学者据此统计出当时表1沿海各地卫所军队实际人数占应有员额的比例,如下图所示。该图反映的现象主要缘于人数【族属】汉【族属】匈奴【族属】鲜卑【族属】其他【【政权】前赵1312611431——4185【政权】夏政权】后燕151——9522A.各政权之间经济差距逐渐缩小B.十六国时期官员构成利于民族交融C.内迁民族高度认同中原文化D.五代十国时期的官员群体胡汉杂糅4.唐代租庸调法规定:一年中每一个丁口向国家缴纳租粟两石;随乡土所产纳调绢8.7米,绵150克;不产丝的地方,纳布8.3米,麻1.5公斤,每丁还要服徭役20日,闰月加2日,加纳绢(布)代役,每日折绢约1米(布3尺7寸5A.倭寇问题严重B.户籍制度缺乏弹性C.卫所管理混乱D.沿海经济发展不均13.晚清秀才刘绍宽在1894年前就阅览过《物理小识》等西学书籍,但仍学经义。1896年他读了美国学者的《治心免病法》后感慨,“此真心理学,与宋儒无异”。此后数年,他阅读西书范围颇广,但对此并不满意,叹道:“究之所得新学,尽是皮毛。……非所谓邯郸学步,失其故步欤?”此情形在清末士绅中并不鲜见。这体现了A.维新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目标91.乾隆中期两江总督尹继善奏称,“江省(江苏和安徽省)地窄人稠,本地所产米粮不敷民食,向来仰给川广等省客米接济,是以各属水陆市镇无不设立殷实米牙,给帖开张。四方商贾到时,人地生疏,全赖牙行为之引领,方得买卖无亏。”这说明当时A.江南经济地位严重衰退B.市镇经济助推经济转型C.区域长途贩运贸易活跃D.重农抑商政策趋于解体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0.清咸丰初年,“国家方讳言洋务,若于官场言及之,必以为其人非丧心病狂必不至是”。银行、筑铁路、开矿政、立报馆等。这一变化反映当时C.时人理解新时局的矛盾心理D.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兴起141908对中国东三省领土的觊觎。但其不急于出版,而是托人转交给清廷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宋教仁这一做法可用来说明A.民族危机逐步加深B.自强求富主张得以实现C.维新思想深入人心D.洋务企业退出历史舞台111.鸦片战争后,有西方人观察到“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区仍以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这一现象表明A.日本侵略东北蓄谋已久B.清廷立宪影响革命意识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D.改良道路可以挽救国家15.某同学意欲探究“民国初年民族主义盛行”这一观点。下列史实能论证该观点的是A.创办于上海的《青年杂志》迁往北京A.经济分工的差异性B.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D.美国对华贸易的特殊性B.孙中山在民国时期同他人的谈话中,频繁提及民族主义C.各军阀若攻击他人,则常称其出卖国家利益2.下图是1851-1873年晚清主要财政收入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速发展16.1937至193916472区政府三年征收救国公粮82065石,三年共超过计划10615石。救国公粮主要由地主和富农承担,中农很轻,贫农无负担。这说明当时边区A.政府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B.减租减息政策得到落实C.阶级斗争推动了经济发展D.大生产运动的成效显著A.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B.时局变化影响政府税收结构C.厘金制度完善了税收体系D.关税主权丧失增加百姓负担181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7.18分)材料一我国古代藏书文化在宋朝空前发展,藏书、读书、印书之风流行。宋朝政府曾多次下诏1时间古代中非交往概况曾为中国与埃及之间的民间贸易起过重要的桥梁作用。一词语指埃及亚历山大城)时期的中非官方交往只能是间接交往。公元前6-前2世纪“四馆院,秘阁,馆阁藏书规模庞大。宋代书院大兴,最著名的四大书院都重视藏书。宋朝私人藏书风气很盛行,欧阳修、李清照都是著名的藏书家。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出现了两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一是郑樵在《通志》中提出以学术类别对藏书进行分类的主张;二是公元前2世纪一公元6世纪——摘编自曾健敏、黄志豪《中国古代藏书文化考略》物品运抵中国。材料二公元7-11世纪明清时期,私家藏书的规模远超官藏,校勘精美的善本也多属于私藏。明代藏书家偏爱著名收藏家毛晋的影宋抄本有古今绝作之誉。明末清初,收藏家们开始将西学书籍纳入自己的馆藏体系中。清代藏书家迷恋宋元的珍本、善本,并持续对所藏书籍进行校勘整理。明清表性典籍。明朝藏书家范钦根据《易经》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思想修建天一阁,成盛事。明清时期的藏书楼不仅实用性强,且造型美观,做工精细,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重视海外贸易,元朝实行大一统,中非交往再现高潮。29年,第五、六、七次远航均到达东非。公元11-14世纪公元15-16世纪((16分)24分)——摘编自石冬雪《明清私家藏书目录中的文化取向研究》等(((16分)26分)36分)材料二19.12分)“大自鸣钟19材料18961918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将全国划为五个时区。此后的中国政府迅速推进城市公共标准钟装设。时代主题下的近代史学时间概况——摘编自封磊《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16分)鸦片战争时期国史地知识,成为近代先贤学习西方先进真理的起点,标志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出现质的飞跃。(26分)190219世纪末20世标志着新史学时代的来临。纪初192920世纪20年代研究了中国历史,其文字中跳动着的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激发着那个时末以来代的先进人士不畏革命斗争的艰辛,勇敢同唯心主义作斗争!近代史学出现了第三次飞跃。20.12分)材料一城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的记载。唐代州县有“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的规定。自唐代起,钟楼、鼓楼对。——银川一中历史第三次月考答案便(指依地理形势划分行政区域),因俗而治(指依地方习俗进行治理,)",这种治理方式容易B项;“画野分州,任土作贡”(指中国古代根据地理和自然资源划分行政区划,并要求各地根据其特产向中央政府进贡。这一制度起源于黄帝时代,并在夏禹治水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主要是关于行政区划和贡赋的规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排除D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高级墓葬意味着存在社会地位的差异,而雕花骨筒这种较为精致的物品出现在6C高级墓葬中,说明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这种精细的工艺制作,这反映出了不同的劳动分工,即一部分人从事丧葬相关的特殊工作,一部分人从事雕花骨筒这类工艺制作工作,能够佐证D说明当时有简单的工具制作,但不能直接体现出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排除A项;居住遗址排除B项;公共墓地存在多人合葬墓,多人合葬墓更多反映的是当时的丧葬习俗或者某种社会关系,难以直接体现出明确的社会分工,排除C项。【解析】据材料可知,绿松石从中亚和西亚传入元代,这反映了元代与这些地区的贸易交流是活跃的。考虑到绿松石作为商品能够跨越长距离进行交易,这暗示了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在元代是畅通的,故选C项;虽然元代确实拥有广阔的统治版图,但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统治版图的信息,而是侧重于贸易和商品来源,排除A未提及元代社会对奢侈品的需求情况,而是描述了绿松石的来源,排除B及元代的地理学成就,而是侧重于贸易和商品来源,排除D项。7B2B【解析】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繁荣,在记账和标价等商业活动中需要一种简便、快捷且能【解析】题干材料描述了战国时期官员与地位较低的胥吏酬报方式的不同,官员发放年被广泛理解和使用的数字符号,苏码(相对于大写数字更加简便、快捷)正好适应了这种商业BA项;C项;苏码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商业活动中的记账和标价,它并非是为了推动汉字书写日趋规范,排除D项。俸,胥吏则按月发俸,而到汉代这种按月发俸的方式推广到了百官,这反映了官僚体制在管理和考核方式上的进步和发展,故B项正确。仅凭官员俸禄发放方式的变化不能得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重点强调的是酬报方式在官员范围上的变化,而非C项:D项。3B【解析】表中列举了前赵、夏、后燕等北方部分政权主要官员的族属状况,从表中可以8B清晰地看到,各个政权的官员族属既有汉族,也有匈奴、鲜卑等其他少数民族。这种不同民故B任何信息,排除A项;虽然表中显示有内迁民族在政权中担任官员但仅通过官员的族属分布,不能直接得出内迁民族高度认同中原文化的结论,因为这需要更多关于文化认同方面的具体C项;期的情况,排除D项。【解析】图表中沿海地区卫所兵额严重不足,表明传统军事制度卫所制度渐趋瓦解。卫所军士都属于军户,继承元朝户籍制度强调职业世袭、兵农合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保障军户利益的军屯制度的崩坏,军士在沉重赋役负担压力下,大量逃亡,故选B项;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倭寇问题确实存在,但题干中的信息是关于整个沿海地区的军户情况,而不仅仅是受倭寇侵扰严重的地区。此外,倭寇问题虽然可能导致部分军户的损失,但不足以解释整个沿海地区军户人数普遍低于定额的现象,排除A描述一个实际存在的人数差异,而不是管理上的问题。此外,管理混乱通常会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或混乱,而不是一个持续且稳定的比例失衡,排除C中各省发展水平最高的,但比例最高的却是山东,排除D项。4C【解析】据材料“一年中每一个丁口向国家缴纳租粟两石;……服徭役”可知,唐代的租庸调主要是按照人丁征收的,前提是人丁拥有土地,是自耕农,因此可知,唐代租庸调制其存在的前提是有大量自耕农,故选CA项;以庸代役使农民有较多的时间从事生产,B项说法错误,排除B收入持续稳定不符合史实,后期随着均田制的破坏,以及贫富分化的加剧,租庸调制被两税法取代,排除D项。9C【解析】据材料“仰给川广等省客米接济”“全赖牙行为之引领”可知江苏和安徽当时人口增长较快,需要依赖于四川和广东的粮食供给,为此各地设立牙行,用于引导粮食交易,体现了当时区域长途贩运的发达,故选C长期在南方地区,粮食供应不足恰好印证了当时人口增长、商业繁荣的景象,排除A镇经济依然属于传统商品经济的范畴,并未体现雇佣关系和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时期实行专卖制度,厉行重农抑商,排除D项。5C【解析】"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指对任何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这“方镇之兵盛”“强臣悍将兵布天下”的情况,故C项正确。“崇武抑文,姑息藩镇"会使得藩镇势力更加膨胀,无法解决“方镇之兵盛"“"强臣悍将兵布天下”A项;"山川形10A解析】在咸丰初年,国家忌讳谈论洋务,而到戊成变法前后,朝廷官员认为办学堂、设银行、筑铁路开矿政、立报馆等是国家自强之道和时局要事。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随着列【AB项;戊成变法前后,虽然维新思想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但说“深入人心"过于绝对,当时仍有很多人C项;有所变化,排除D项。6分,任答三点)18(1)趋势一: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1分)原因:汉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统治者重视对外关系的发展;汉武帝时期张寒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西沟通,使中非交往由民间交往转向官方交往。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明成祖为宣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派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东非,加强了2分,任答2点)11.【答案】B【解析】根据本题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就出现了大量的廉价工人,这是因为上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而苏南地区,直到光绪年间,自然经济仍究好地存在着,这体现了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经济分工的问题,而是经济结构变动的问题,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美国对华贸易的特殊性,排除D项故选B项。趋势二:交往的范围扩大(1分)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