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末检测卷带答案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末检测卷带答案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末检测卷带答案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末检测卷带答案_第4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末检测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8.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 B.偏小C.正常 D.无法比较9.如图展示的是翟志刚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处手举五星红旗的情景.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球 B.太阳C.月亮 D.“神舟”飞船10.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如图所示,说航天员处于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A.月球 B.地球 C.飞船 D.太阳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图中物块的长度为cm。12.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2.5s才听到雷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是m。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传来的。13.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诗中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这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原理.14.如图所示是站在地上的人相隔2s拍摄的两张照片,由此可以判断汽车是的,飞机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5.如图所示的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m;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m/s。16.一门反坦克炮弹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1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若当时的声速是340m/s,则反坦克炮距坦克m,炮弹的速度是。17.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读取木块的长度时A、B两个观察方向中,方向是不正确的,所测得木块的长度为cm。18.陈彩婷同学用同一根刻度尺测一个正方体的边长,先后测量五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cm、13.44cm、13.43cm、13.62cm、13.45cm,在以上测量值中,错误的是cm,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该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cm。19.百米赛跑时,终点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开始记时,记得成绩为12.71s,则实际成绩应为s,运动员的百米平均速度是m/s。(保留两位小数)三、实验探究题20.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小雨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测出如表数据。测量的物理量AB段AC段路程s/cm4080时间t/s35(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原因是便于测量;(3)能说明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A.B.C.D.2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自的是;(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A、B和C点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5)时间中点速度vt2和路程中点速度vs2相比四、计算题22.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620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车次到、发站时间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13到站时间--16∶1120∶168∶20(次日)发车时间14∶2016∶1620∶23--(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2)13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合多少m/s;(3)中途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23.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体重为500N的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15s下落210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整个过程用时30s,求在这个过程中:(1)前15s运动员下落的平均速度;(2)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此过程下落的距离是多少?(3)运动员下落的平均速度。24.小明乘坐一列火车外出旅行,该火车的车长为200m,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800m的铁路桥,求:(1)小明通过铁路桥用了多少时间;(2)这列火车完全通过铁路桥的时间;(3)火车车身完全在铁路桥上的时间是多少?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判断“我”以什么为参照物.【解答】由题意知“我”与云、船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对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则以岸为参照物.

故选A.【点评】本题以古代诗句为物理情景考查了参照物的选取,既考查了物理知识,又让我们感受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是一道好题.2.【答案】A【解析】【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故A正确.故选A.【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是不变的.3.【答案】A【解析】【解答】解:A、238.0mm,“8”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分度值为1mm.符合题意;B、23.8cm,“3”对应的单位是cm,所以分度值为1cm.不符合题意;C、237.90mm,“9”对应的单位是0.1mm,所以分度值为0.1mm.不符合题意;D、2.38dm,“3”对应的单位是cm,所以分度值为1cm.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同一把刻度尺的准确程度一定,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4.【答案】C【解析】【解答】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变形公式:解:设总路程为2S,所以前一半路程是S,后一半路程是S,根据速度公式前半程的时间为t1=Sv1=S0.8m/s;后半程的时间为t25.【答案】C【解析】【解答】最后2m的平均速度为:v=s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st6.【答案】B【解析】【解答】解: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老鹰是静止的,故A叙述正确;B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和老鹰的位置都发生变化,所以乌鸦和老鹰都是运动的,B叙述错误,D叙述正确;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相对静止,故C叙述正确.故选:B.【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7.【答案】D【解析】【解答】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2.57cm记录的数差别太大,故2.57cm记录错误,故应去掉;物体的长度为L=2.35cm+2.36cm+2.36cm3≈2.36cm。

【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若测量结果中有错误的数据应该去除后,再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8.【答案】A【解析】【解答】解: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故选A.【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9.【答案】D【解析】【解答】A、选择地球为参照物,翟志刚和飞船绕地球转动,位置不停的变化,以地球为参照物,翟志刚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B、地球不停的绕太阳转动,飞船绕地球转动,以太阳为参照物,翟志刚的位置不停的变化,以太阳为参照物,翟志刚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C、月亮不停的绕地球转动,飞船不停的绕地球转动,以月亮为参照物,翟志刚和月亮之间不停的发生位置的变化.以月亮为参照物,翟志刚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翟志刚和飞船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绕地球转动,以飞船为参照物,翟志刚和飞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飞船为参照物翟志刚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掌握运动的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为参照物,如果作为参照物,这个物体就认为是静止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不同.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10.【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以月球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球之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B、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离地球越来越远,位置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C、以飞船为参照物,因为航天员固定在舱内,与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航天员是静止的,符合题意.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故选C.【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11.【答案】1.45【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块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5.45cm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l=5.45cm-4.00cm=1.45cm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即可。12.【答案】850;空气【解析】【解答】由v=st得,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s=vt=340m/s×2.5s=850m,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为850m。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13.【答案】船;地面(或两岸、青山);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解析】【解答】解:(1)“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2)“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3)同一个物体,以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答案为:船、地面(或两岸、青山)、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分析】(1)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14.【答案】静止;运动【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汽车相对于地面上的大树的位置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判断汽车是静止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上的大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判断飞机是运动的。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15.【答案】30;5【解析】【解答】前10s的平均速度为v=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16.【答案】714;119017.【答案】B;2.4518.【答案】13.62;1;13.45【解析】【解答】(1)比较可知,13.62cm明显偏大,为错误数据,则物体的长度为:13.46cm+13.44cm+13.43cm+13.45cm4=13.45cm。

(2)根据13.45cm可知,数字“4”所在的单位1mm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分析】(1)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量结果略有差异,但是相差不大,据此排除错误数据,然后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19.【答案】13;7.69【解析】【解答】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声音传播100m时所用的时间t=s实际成绩应为12.71s+0.29s=13s运动员的百米平均速度v

【分析】根据路程和声速的比值计算时间;利用路程和实际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20.【答案】v=s21.【答案】(1)v=(2)刻度尺、停表(3)便于测量时间(4)0.3m/s;0.5m/s(5)<22.【答案】(1)4h;(2)90km/h,25m/s;(3)100m23.【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