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拔高训练)-2025中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1页
物态变化(拔高训练)-2025中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2页
物态变化(拔高训练)-2025中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3页
物态变化(拔高训练)-2025中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4页
物态变化(拔高训练)-2025中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物态变化(拔高训练)——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1.二十四节气蕴含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一一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吸热

B.“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汽化放热

C.“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D.“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一一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2.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TC,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物质水银煤油酒精水

凝固点(℃)-38.8-30-1170

A.酒精温度计B.体温计C.煤油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

3.在观察碘升华的实验中,使用如图甲、乙所示两种加热方式,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

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B.图甲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

C.采用图甲中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做碘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

4.根据下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鸨固态氢

熔点/℃-391064108315153410-259

A.电灯泡的灯丝用鸨制成,不易熔化

B.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金掉入钢水(液态钢)中不会熔化

C.固态氢的熔点比固态水银的熔点低

D.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260℃的氢为固态,且属于晶体

5.为了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在每组实验

中,分别在两块玻璃板上滴有大小和初温都相同的两滴酒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5院

将其中一滴酒精摊平对其中一滴酒精加热对其中一滴酒精扇风

甲乙丙

A.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

B.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C.观察乙组实验现象,会发现被加热的酒精蒸发得更快

D.观察丙组实验现象,会发现两滴酒精蒸发的一样快

6.如图所示,电冰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冷冻室

A.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读作摄氏零下18度

B.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C.蒸气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凝华放出热量

D.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7.“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如图所示“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

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煲盖时,不小心被热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温度更高

B.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不会沸腾

C.喝汤时用嘴吹气可以使汤迅速降温,是因为蒸发吸热

D.沸腾后加大火焰会使汤的温度更高

8.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

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

及时排出。燃灯时,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

较低,灯油蒸发速度,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汁冰孔、二

9.同学们在科技节期间展示自制简易温度计(当时的大气压是1个标准大气压)。

(1)如图甲所示是甲组同学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在玻璃瓶内装满染色的煤油,用一打了孔的

橡皮塞封住瓶口后插入透明细吸管。为了保证其密封性能较好,透明细吸管的直径应

(选填“略大于”、“等于”或“略小于”)孔的直径,将透明细吸管插入小孔

中。将小玻璃瓶灌满有色煤油(煤油里滴几滴红墨水),这是为了,然后用插有透

明细吸管的瓶塞塞住管口,接下来按摄氏温标的方法标注刻度,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自

制温度计。

①如图乙、丙是小组同学标刻度的过程。a处应标℃,足够长时间接触后,b处应该

标℃□

②对于这样的温度计,以下哪种改进的措施能让它测量更准确:。

a.换内径更粗的吸管b.换内径更细的吸管

c.换容积更小的玻璃瓶d.换容积更大的玻璃瓶

A.只有aB.只有bC.只有b和cD.只有b和d

(2)图丁是乙组同学设计的温度计。A为玻璃瓶,B为吸管,穿过软木塞与A相连,装置不

漏气,管下端插入水槽C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此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

(选填“玻璃瓶A内的空气”或“水槽C内的水”)。

(3)建筑工人在修筑混凝土路面时,每隔一定的距离就会留出一道缝隙,这种缝隙叫“伸缩

缝”。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知识,你认为工人在夏天修筑混凝土路面留出的“伸缩缝”的宽

度与冬天修时相比应该(选填“宽一些”、“窄一些”或“一样”)。

10.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天宫课堂”第四课于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

杨柱、桂海潮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1)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

能进行通话,这是因为。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通常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和降低温度这两

种方法。

(3)为了减轻火箭自身的质量,箭体应选用密度较(选填“大”或“小”)且耐高温

的合金材料制作。

(4)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会导致发射架温度过高而熔化。为了

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

(选填“吸热”或“发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

有大量的“白气”出现是由于水先后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1.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当地表、海洋的水吸收太阳的热变成水蒸气

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

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

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水资源紧缺程度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a为年的符号)1700~30001000~1700500~1000<500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填“吸收”或“放出”)热

量,液化成小水滴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

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2)云中的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

了雨;

(3)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300m3.aT,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4)我国是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防冻冷却液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利用防冻冷却液在散热器管道内循环流动,将

发动机多余内能带走,使发动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防冻冷却液主要是由水和某种不易

汽化、密度比水小的防冻剂(简称原液)混合而成,原液含量(防冻剂体积占防冻冷却液体

积的比例)越高,防冻冷却液的比热容越小。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与原液含量的关系

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选用时,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比环境最低温度低10℃以上,而沸点一般应比发动机最

高工作温度高5℃以上。

(1)若用水代替防冻冷却液: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较长,容易因水结冰而导致散热

器管道胀裂,为什么?因为当水结冰时,,所以会把散热器管道胀裂。

(2)设某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90〜101℃所在地区最低温度为-17℃应选用哪种较

合适比例的防冻冷却液:(选填“35%”、“45%”、“55%”或“65%”)。

(3)现有原液含量为75%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因汽化而减少。与原来相比,防冻

冷却液的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如何变化?(示例:体积变小)①;②

13.2024年1月我国北方普降瑞雪。小明看到新闻中工作人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

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与纯净的冰熔化时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

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

他用质量相同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分别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

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

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

(1)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甲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

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选填或"C”)装置。(实验环境温度

大约是10℃)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三条温度变化曲线:①纯冰对应曲

线、②淡盐冰对应曲线、③浓盐冰对应曲线。

(2)根据曲线图可知:淡盐水冰的熔点是-3℃,浓盐水冰的熔点是℃o

(3)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选填“增大”或“降

低”)冰的熔点。他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

①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开始熔化前升温越(选填“快”或“慢”)。

②他想起一件事,他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得冰

熔化时的温度低于0℃,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低于0℃的原因是什么?(写

出一点且合理即可)。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

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4.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探究水沸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顺序进行;

(2)在实验中发现如图乙、丙所示的两种情形,其中图(选填“乙”、“丙”)是水

在沸腾时的情况;

(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4)另外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该实验,他们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丁所示,其中a、b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5)在水沸腾过程中,往烧杯的沸水中迅速加入一些冷水,冷水的量比烧杯里的水量少,用

同样大的火将水再次烧开。下图中能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是o

15.小红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支未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玻璃管的长度为33cm0当将玻璃泡放在

冰水混合物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8cm;当将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

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8cm。

(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2)当室温为25。(2时,水银柱的长度是多少?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雨是由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后凝结成的小水滴,这个过程是从气态变为液态,即液化

现象。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而不是吸热。故A错误;B.露是夜晚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凝

结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物体表面,这也是液化现象。同样地,液化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结成的固态冰晶,这个过程是从气态变为固

态,即凝华现象。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故C正确;D.雪是由水蒸气在空中直接凝结成的固

态冰晶,然后降落到地面,这也是凝华现象。凝华是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A

解析: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比水

银、煤油和水的凝固点低,此时它们是固态的,所以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酒

精温度计。故选A.

3.答案:D

解析:碘升华是指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故A错误;观察碘升华的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

合理,因为甲中水的温度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故B错误,D正确;采用

图甲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碘不发生熔化现象,只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

4.答案:B

解析:A.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C,鸨的熔,点是3410℃,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

低于鸨的熔点,鸨不易熔化,故A正确;B.1个标准大气压下,钢的熔点是1515C,高于金

的熔点1064C,当纯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金会熔化,故B错

误;C.由表格数据可知,固态氢的熔点是-259℃,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所以固态氢的熔

点比固态水银的熔点低,故C正确;D.1个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0c

低于-259℃,此时氢处于固态,有固定的熔点,固态氢是晶体,故D正确。

5.答案:D

解析:A.在甲组实验中,两滴酒精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都相同,但表面积不

同。因此,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故A正确,不符合

题意;B.在乙组实验中,两滴酒精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都相同,但被加热的

酒精温度更高。因此,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故B正

确,不符合题意;C.观察乙组实验现象,由于被加热的酒精温度更高,根据影响液体蒸发快

慢的因素,温度更高的酒精会蒸发得更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观察丙组实验现象,

实验中的两滴酒精表面积和温度都相同,但一滴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那么这滴酒

精应该会蒸发得更快。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18C应读作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故A错误;

B.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会汽化,从而吸收大量热量,使冷冻室降温,故B正确;

C.蒸汽进入冷凝器后,会液化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BC

解析:A.水蒸气液化放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的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故A错误;

B.沸腾需要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在炖汤时,经过热传递,炖盅中的温度达到沸点,和外面

的水的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再发生热传递,也就不会继续给炖盅中的水加热,里

面的水只能达到沸点温度而不能沸腾起来,故B正确;

C.对着汤吹气,增大汤表面空气流速,汤表面空气流速越大,汤里的水蒸发越快,蒸发吸

热,使汤的温度降低,故C正确;

D.汤烧开后,不论是大火还是小火,汤的温度都保持在沸点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o

8.答案:空气;水;温度;减小

解析:燃灯前,为了让空气及时排出,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

由于蒸发的影响因素有温度的高度、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低,蒸发越

慢。燃灯时,水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蒸发吸热,使灯碗和灯油温度较低,灯油

蒸发速度减慢,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9.答案:(1)略大于;增加可视度便于观察液柱的高度的变化(或便于观察)

①0;50;②D

(2)玻璃瓶A内的空气

(3)窄一些

解析:(1)橡皮塞具有弹性,为了保持密封,吸管直径略大于孔径;有色液体便于观察液面

位置;

①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放在50℃的恒温水中,此时显示的

温度是50℃,可以判断出a处煤油液面所处的位置为0℃,b处为50℃。

对于这样的温度计,要提高准确程度,要热胀冷缩体积明显,瓶子要大,液体多,同时液面

升降明显,吸管直径小,相同体积的变化,高度变化明显,因而须减小吸管的直径或增大瓶

子的体积,故只有b和d合理,故选:Do

(2)此温度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当外界气温升高的时候,烧瓶内的气体膨胀,由于密闭,

所以压强增大,管内的水柱下降,所以液面下降,则表示气温升高了。所以此温度计的测温

物质是:玻璃瓶A内的空气;

(3)物体热胀冷缩,使得冬天的缝隙较大,工人在夏天修筑混凝土路面留出的“伸缩缝”的

宽度与冬天修时相比应该窄一些。

10.答案:(1)C;(2)压缩气体体积;(3)小;(4)吸热;汽化;液化

解析:(1)在空间站外是真空环境,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只能借助无线通讯设备,故选

Co

(2)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加压压缩气体体积两种方式。

(3)为减轻质量,在火箭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由加=夕%可知,需要选择密度较小的材料可

以减轻质量。

(4)水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看到的“白气”是小液滴,是由于水池中的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的空

气,液化放热形成的。

11.答案:(1)汽化;放出;凝华

(2)熔化

(3)轻度缺水

(4)洗菜的水可以浇花(合理即可)

解析:(1)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汽化变成水蒸气。当含有

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有的水蒸气凝华

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2)小冰晶从固态变为液态,吸热熔化。

12.答案:(1)体积变大;(2)55%;(3)①密度变小;②比热容变小

m

解析:(1)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减小,根据v=一知,体积变大;

P

(2)某地最低气温为-17℃,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10℃以上,则混合液

的凝固点应在-27C以下;

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90〜101℃,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5℃以上,则混合

液的沸点约为106℃以上,所以选择55%的防冻液较为合适;

(3)现有原液含量为75%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化会防冻液中的水减少,防冻

液的体积减小,质量减小,与原来相比,防冻液的原液含量增大,密度变小,比热容减小,

由图2可知,防冻液的凝固点升高,由图3可知,防冻液的沸点升高。

13.答案:(1)C;(2)-7;(3)降低;快;冰不纯,可能含有杂质;(4)变多

解析:(1)冰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A图中将试管放入开水中,开水的温度较高,会使冰

熔化过程变快,不易观察,B图中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变

快,而且酒精灯直接加热会使其受热不均匀,C图中将试管放入空气中,因为实验环境温度

大约是10℃,冰可以不断吸热熔化,且受热均匀,熔化过程较慢,容易观察实验现象,故选

Co

(2)由乙图可知,浓盐水冰从第3分钟开始,温度保持-7℃不变,因此浓盐水冰的熔点是-7

℃o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当冰中盐的含量越多,熔点越低,因此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盐,

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由乙图可知,三种物质在熔化前经过相同的时间,浓盐水冰升高的温度最高,因此含盐浓度

越高的冰,开始熔化前升温越快。

冰的熔化温度低于0℃的原因可能是冰中含有杂质,使冰的熔点降低。

(4)因为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

因此冰水混合物与其接触会放出热量,且温度达到了水的凝固点,因此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

凝固成冰,其中的冰会变多。

14.答案:(1)自下而上

(2)乙

(3)继续吸热

(4)用水量不同

(5)C

解析:(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触容器

底和壁,所以安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