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元调选择题(第8题)11.(2024春•江汉区校级月考)如图1所示,某同学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试管①的溶液中含有NaCl和Na2CO3 B.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含有Na+、Cl﹣、Ba2+ C.若A点对应值为8.00时,m点对应值为8.72 D.B与C点烧杯内的溶质相同,且都含两种溶质12.(2024•江岸区校级模拟)向10.0g某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中先后滴加100.0g稀HCl和一定质量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不溶固体或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表示气体的质量 B.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1种 C.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D.b点对应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滴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检验13.(2023•汉阳区模拟)向一定质量的H2SO4、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100gBaCl2溶液和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到b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的pH先不变后增大 B.图中a、b、c三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均为两种 C.图中沉淀质量m1与m2的关系为233m1=430m2 D.混合溶液中H2SO4、Na2SO4的质量比为49:7114.(2024•江汉区一模)为了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向盛有8.0gMgO的烧杯中依次逐滴滴加200g稀硫酸和足量Ba(OH)2溶液,烧杯中不溶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对应溶液中有2种溶质 B.b点对应固体中有Mg(OH)2和BaSO4 C.m=62.86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15.(2024•江岸区校级模拟)有一包均匀混合的Na2CO3和NaHCO3的固体粉末,为了测定其组成,小董同学称取不同质量的粉末样品溶于水,然后分别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100g,充分反应后记录生成CO2的质量与所取的混合固体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向该混合物溶液滴加稀盐酸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第二步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固体样品质量为4.75g时,所取样品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B.4.75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4.2g C.a点时所得溶液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 D.b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Cl和HCl16.(2024•东西湖区模拟)为探究金属Fe、Zn、Mg的性质,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待甲中充分反应后打开K1,使甲中溶液全部进入乙中,待乙中充分反应后打开K2,使乙中溶液全部进入丙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乙中反应后最多有2种固体 B.丙中反应后最多有4种溶质 C.甲中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一定比乙中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小 D.乙中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一定比丙中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17.(2024•蔡甸区校级模拟)向一定量的AgNO3和Fe(NO3)2溶液中逐渐加入Zn粉,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Fe(NO3)2某些时刻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刻溶液质量小于O时刻溶液质量 B.t2时刻过滤,向所得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与O时刻相比,t2时刻溶液质量增加了m1−D.t3时刻溶液质量可能与O时刻溶液质量相等18.(2024•汉阳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等质量镁粉、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C.高温煅烧碳酸钙 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9.(2024•武汉模拟)某同学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完成实验甲、乙、丙并记录部分现象如表所示。实验现象甲产生气泡,溶液最终呈浅绿色乙溶液最终呈浅绿色丙溶液最终呈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甲、乙、丙能证明铝、铁、铜金属活动性顺序:Al>Fe>Cu B.若将甲、乙实验后的全部物质充分混合,最终溶液可能呈无色 C.若将甲、丙实验后的全部物质充分混合,最终溶液可能只有一种阳离子 D.若将乙、丙实验后的全部物质充分混合,最终可能没有固体残留20.(2024•江岸区校级模拟)向盛有100.0g含CuSO4和H2SO4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m=79.7 C.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D.取c点对应溶液,滴加稀H2SO4,会立即出现白色沉淀11.【解答】解:A、由B分析得出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和硫酸钠,说明试管②中是氯化钠和硫酸钠,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试管①中是氯化钠和氯化钡,则充分反应后,试管①的溶液中含有NaCl和Na2CO3的说法错误,故A错误;B、A﹣B过程中,沉淀质量增大,是因为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和硫酸钠,存在的离子为Na+、Cl﹣、SO4C、由BaCO3+2HNO3=Ba(NO3)2+H2O+CO2↑、Ba(NO3)2+Na2SO4=BaSO4↓+2NaNO3可得关系式为BaCO3~2HNO3~BaSO4,参加反应的HNO3的质量为20g×12.6%=2.52g;设碳酸钡转化为硫酸钡时增加的质量为x,2HNO3~BaCO3~BaSO4质量增加126197233362.52gx12636x=0.72g若A点对应值为8.00时,m点对应值为8.00+0.72=8.72,故C正确;D、A﹣B过程中,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则B点烧杯内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硝酸钠,B﹣C的过程是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则C点烧杯内的溶质是氯化钠、硝酸钠和硝酸钡,则B与C点烧杯内的溶质相同,且都含两种溶质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选:C。12.【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的质量先减少,再不变,后又增大,说明是不溶性固体的质量,故错误;B、a点是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了,说明稀盐酸有剩余,因此溶质是生成的氯化钙和剩余的氯化氢两种溶质,故错误;C、由图示可知,碳酸钙和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由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可知每73份质量的氯化氢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生成4.4g二氧化碳,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7.3g,因此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g100gD、检验b点对应的溶液是否含氯化钠,滴加足量的硝酸银,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因为碳酸钠过量,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白色沉淀,故不能检验,故错误。故选:C。13.【解答】解:A、先滴加100g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a点时,硫酸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氯化钡至100g,氯化钡溶液中含水,滴加氯化钡溶液的过程中,盐酸被稀释,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然后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b点时,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阶段盐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故图中a到b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符合题意;B、先滴加100g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a点时,硫酸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a点对应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b点时,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钡,然后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c点时,碳酸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碳酸钠,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mg,而生成碳酸钡沉淀的质量为(m1﹣m2)g,由图可知,生成m2硫酸钡,消耗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50g,生成(m1﹣m2)g碳酸钡,消耗氯化钡的质量为100g﹣50g=50g,说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生成碳酸钡沉淀中钡元素的质量相等,则m2g×137233×100%=(D、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BaCl2+Na2SO4=BaSO4↓+2NaCl。氯化钡和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H+H2O+CO2↑,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BaCl2+Na2CO3=BaCO3↓+2NaCl。由图可知,生成m1﹣m2碳酸钡,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50g﹣150g=100g,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50g﹣100g=50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钡中的碳酸根完全来自碳酸钠,则与氯化钡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m1−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53(m1−盐酸中的氢离子完全来自硫酸,则硫酸的质量为:73(m1−m2)g394×136.5×100%÷(298×100%)=98(m1故选:A。14.【解答】解:A、a点硫酸与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滴加的硫酸全部反应,此时溶质只有硫酸镁,故选项说法错误。B、H2SO4能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水,MgSO4能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与Mg(OH)2沉淀;根据图示可知图像的第二阶段固体的质量持续为0,则说明加入H2SO4过量;Ba(OH)2先与H2SO4反应,第三阶段为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与H2O,b点时沉淀的质量持续增加,说明H2SO4未反应完,沉淀的成分为BaSO4,故选项说法错误。C、设生成硫酸镁质量为n,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镁质量为y。MgO+H2SO4=MgSO4+H2O401208gn40120MgSO4+Ba(OH)2=BaSO4↓+Mg(OH)2↓1202335824gxy12023312058此时m=46.6g+11.6g+4.66g=62.86g,m数值为62.86,故选项说法正确。D、与氧化镁反应硫酸质量为z。MgO+H2SO4=MgSO4+H2O40988gz4098另外剩余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4.66g硫酸钡沉淀,设此时消耗硫酸质量为w,H2SO4+Ba(OH)2=BaSO4↓+2H2O98233w4.66g98233硫酸质量=19.6g+1.96g=21.56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56g200g故选:C。15.【解答】解:A、由图知,当固体样品质量为4.75g时生成CO2的质量最大,则说明样品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A正确;B、由图知,当固体样品质量为4.75g时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2.2g,设4.7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碳酸氢钠的质量为y,则x+y=4.75g①,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为z。Na2CO3+HCl═NaCl+NaHCO310684xzz=84x106NaHCO3+HCl═NaCl+H2O+CO2↑8444y+z2.2gy+z=4.2g,把z=84x106带入,得到y+z=4.2g由①②组成方程组,解之得:x=2.65g,y=2.1g,故样品中碳酸酸氢钠的质量是2.1g,故B错误;C、由图知,a点时产生的CO2小于2.2g,说明a点时稀盐酸不足,碳酸氢钠未完全反应,因有CO2产生,所以以碳酸氢钠已与HCl反应,故碳酸钠一定完全反应,故a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HCO3,所以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故C正确;D、b点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已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b点时二氧化碳还未达到最大值,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稀盐酸,故D正确;故选:B。16.【解答】解:A、乙中反应后最多有2种固体,即反应生成的铁和过量的锌,该选项正确。B、丙中反应后最多有4种溶质,即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镁和过量的硫酸,该选项正确。C、甲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甲中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一定比乙中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小,该选项正确。D、如果加入丙中的稀硫酸较多,硫酸亚铁和硫酸锌质量较小,镁和硫酸亚铁、硫酸锌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幅度小于镁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幅度,乙中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比丙中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小,该选项不正确。故选:D。17.【解答】解:A、由金属活动性Zn>Fe>Ag,向一定量的AgNO3和Fe(NO3)2溶液中逐渐加入Zn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锌才能与Fe(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t1时刻硝酸亚铁的质量不变,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则t1时刻溶液质量小于O时刻溶液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B、t2时刻,硝酸亚铁的质量减少,发生了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过滤,滤渣中含有铁,向所得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C、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Zn+Fe(NO3)2═Zn(NO3)2+Fe溶液质量增加651805665﹣56=9m1﹣m2x与O时刻相比,t2时刻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是m1D、由Zn+2AgNO3═Zn(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由Zn+Fe(NO3)2═Zn(NO3)2+Fe,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溶液的质量会增加。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的质量减小;锌与硝酸亚铁溶液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大,当减小与增大的质量相等时,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则t3时刻溶液质量可能与O时刻溶液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8.【解答】解:A、等质量镁粉、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若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由于生成物中镁、铁的化合价均为+2价,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则等质量镁粉、铁粉和稀硫酸反应,镁消耗的稀硫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正确。B、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加热到一定温度碳酸钙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00×D、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图像错误。故选:A。19.【解答】解:A、甲中产生气泡,溶液最终呈浅绿色,说明铁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的前面,乙中银白色粉末变为黑色粉末,说明铝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丙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能验证铁、铜金属活动性的关系。该选项不正确。B、乙中铝粉完全反应,硫酸亚铁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铝和硫酸亚铁,将甲、乙实验后的全部物质充分混合,甲中可能剩余的铁或硫酸都不与硫酸亚铁或硫酸铝反应,溶液中有硫酸亚铁存在,所以最终溶液不可能呈无色。该选项不正确。C、甲中铁与稀硫酸反应后铁可能有剩余,丙中稀硫酸与氧化铜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乙中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铜,将甲、丙实验后的全部物质充分混合,甲中剩余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如硫酸铜完全反应,则最终溶液只有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亚铁离子一种阳离子。该选项正确。D、乙中铝粉完全反应,硫酸亚铁有剩余,固体一定有生成的铁。丙中一定有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可能有硫酸。混合后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铜不能和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铝反应,所以混合后一定有固体残留。该选项不正确。故选:C。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塑胶跑道颜色持久性测试考核试卷
- 旅游消费者决策
- 一型糖尿病的护理
- 停车设备行业法律法规适用与解析考核试卷
- 学生必读的小自考汉语言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第二单元 中华好少年-演唱 歌唱祖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西大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苏教版
- Module 1 wonders of the world unit 2 The Grand Canyon was not just big 英文版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
- 大数据云计算课件
- 楼梯踏步抹灰标准合同7篇
- 【厦门大学】DeepSeek大模型赋能高校教学和科研
- 西安房屋租赁合同(官方版)6篇
- 巧手包出小混沌(课件)三年级下册劳动人民版
- 2025-2030中国IC卡读写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8章 第4节 俄罗斯
- 2025年南京秦淮区一中七年级下3月份月考英语试卷
- 202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工艺流程 课件
- 2024广东深圳市龙岗区产服集团“春雨”第二批招聘笔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PLC应用技术课件 任务7. S7-1200 PLC控制电动机星三角启动(定时器)
- 《清华大学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