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120个文言文实词虚词讲解+练习题
1.闻
【字义例释】
1听见。听到
[例]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七下《爱莲说》•周敦颐)
2使听到,使知道
[例]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3著名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九下(出师表》•诸葛亮)
4.见识,见闻
[例]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七上《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巩图练习】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村中医有此人,咸来问讯()(八下《桃花源记》•陶渊明)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七上《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拓展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渡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
之远,根不园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不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臣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图练习】
1.听说;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2使听到;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君
听到了
【拓展阅读】
听说;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
2.假
【字义例释】
第1页共135页
1.假装、装作
[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七上《狼》蒲松龄)
2.借
[例]每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3不真,虚伪
[例]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九下《朝天子•咏喇叭》•王磬)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L是以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
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
阴候列传》)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借;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拓展阅读】
L不真,虚伪;“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
2.张良、陈平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汉王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
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地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汉王也醒悟了,又故意骂道:
“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
3.比
【说文解字】
比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像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金文和小篆都是两个人靠在一块儿的形象,与“从”
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
第2页共135页
【字义例释】
1.并列,靠近
[例]其相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八下《核舟记》•魏学海)
2.比较,相比
[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九上《沁园春•雪》•毛泽东)
3.及、等到
[例]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九下《陈涉世家》•司马迁)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身不得,男儿列,心却吃,男儿烈。()(九下《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匕匕邻。()《八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拓展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
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赞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匚匕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1比较。相比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2.并列,
靠近。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拓展阅读】1.歹U,靠进,2.(晏子)见到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派你来出使?"晏子回答
说:“齐国都城格海有上万户,人多到展开袖于就能把天变成阴天,把汗挥洒下来就能形成雨,肩并着肩,
脚挨着脚,怎么能说没有人?”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您为什么当了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派
遣使臣,各有自己担负的使命。那些贤德的人,就派他们出使到贤德的君主那里去;不贤德的人,就派他
们出使到不贤德的君主那里去。我最不贤德了,所以只有出使楚国了
4.论
【字义例释】
第3页共135页
1.讲述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七上《咏雪》《世说新语》)
2.讨论,议论
[例]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七下《孙权劝学》•《资冶通鉴》)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九下《出师表》•诸葛亮)
3言论,主张
[例]曹刿论战。(九下《曹刿论战》•《左传》)
4说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八下《桃花源记》•陶渊明)
5判定,判罪
[例]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九下《出师表》•诸葛亮)
【巩周练习】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众服为确诊。(七下《河中石兽》•纪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之诊辨,言和而色夷。(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
谓白马为非马也。(《公孙龙子》)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周练习】
L言论,主张,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2.讨论,议论,同他论辨,言语温和,态度谦恭。
【拓展阅读】
1言论,学说,
2.公孙龙,是六国时的辩士。因为痛恨名称和实体之间的混乱概念,借着自己的能力上的长项,得出了“守
白”的结论。用比喻的方法,为“守白”做辩护,说白马不是马。
第4页共135页
5.从
【说文解字】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
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字义例释】
①指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八上《赠从弟(其二)》•刘桢)
②跟随,跟从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七上《〈论语》十二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七上《狼》•蒲松龄)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八上《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八下《小石潭记》柳宗元)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九上《醉翁亭记》•欧阳修)
战则请从。(九下《曹刿论战》,《左传》)
③由,自,向
[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七下《木兰诗》•《乐府诗集》)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七下《游山西村》•陆游)
便舍船,从口入。(八下《桃花源记》•陶渊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八下《小石潭记》,柳宗元)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九上《月夜忆舍弟》•杜甫)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九下《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④追随,追逐
[例]溯游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八下《兼葭》•《诗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⑤舒缓,不急迫
[例]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八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⑥听从,顺从,服从
[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上(〈论语〉十二章》)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九下《陈涉世家》•司马迁)
⑦从事,参与
[例]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九下《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⑧任,听凭
第5页共135页
[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八上《与朱元思书》•吴均)
⑨到,至
[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八上《渡荆门送别》•李卤)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人知丛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九上《醉翁亭记》•欧阳修)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丛来。()(八下《桃花源记》•陶渊明)
3.小惠未遍,民弗丛也。()(九下《曹刿论战》•《左传》)
4.家贫,无丛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拓展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
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丛之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1.跟随,跟从,人们知道跟随大守游玩的乐趣,却不如道大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2由,自,
向,(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3听从,跟从。这些小惠不能惠及百
姓,百姓是不会跟从你的,4.向,自,向,可是家境贫寒,没办法买到书来读,只好向藏书的人家求借。
【拓展阅读】跟从,2.宰我问道:“一个有仁德的人,如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个仁人”,他会跟着跳下
去吗?”礼于说:“为什么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设法救人,但不可自己也陷入井中;可以受骗前
往,但不可迷惑而跳入井中。”
6.一
【说文解字】
一是指事字。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都写成一横。一可作最小的整数用。引申表示全、满。如“一生”。
用作序数的第一位。又可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用作副词,意思是一经、一旦,如崔颍《黄鹤楼》:“黄
鹤一去不复返”,用作语气助词,无实义。
【字义例释】
1序数,一
第6页共135页
[例]一箪食,一瓢饮。(七上《论语》十二章)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七下《河中石兽》•纪的)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八下《核舟记》•魏学海)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九上《岳阳楼记》•范仲淹)
2.一旦
[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八上《富贵不能淫》•《孟子》)
③全
[例]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九上《岳阳楼记》•范仲淹)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九上《湖心亭看雪)・张岱)
④第一,另一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九下《曹刿论战》•《左传》)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狼得骨止,[狼仍从。(七上《狼》•蒲松龄)()
2.乃取: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七下《卖油翁》•欧阳修)()
【拓展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
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
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公子诚: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国练习】
1.一只,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2.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放在
葫芦口上
【拓展阅读】
1.一旦2.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如姬最受宠爱,经常出入魏王的卧室,她有办法能够
偷到它。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了,如姬悬赏请人报仇有三年了,从魏王以下,都想办法替她报杀父之
第7页共135页
仇,但没有人能够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下她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愿意为公
子(出力,即使)献出生命,也不会推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一旦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
那就可以得到兵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北边救援赵国,西边打退秦国,这是五霸那样的功业啊。
7.故
【说文解字】
故,会意字。从古,从支,古兼表声,表示旧事、陈迹得以流传必有原因。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
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
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明申出“死亡”之义
【字义例释】
①旧,故居
[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七上《〈论语》十二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八下《送友人》•李白)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九上《咸阳城东楼》•许浑)
②从前,原来的
[例]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七上《狼》•蒲松龄)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八下《卜算子•咏梅》•陆游)
③所以,因此
[例]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八下《马说》•韩愈)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九上《醉翁亭记》•欧阳修)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九下(出师表》•诸葛亮)
④缘故,原因
[例]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八下《式微》•《诗经》)
既克,公问其故。(九下《曹刿论战》•《左传》)
⑤故意
[例]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九下《陈涉世家》•司马迁)
【巩国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七下《木兰诗》•《乐府诗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敢克之。(九下《曹刿论战》•《左传》)()
3.扶苏以数谏敢,上使外将兵。(九下《陈涉世家)•司马迁)()
【拓展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第8页共135页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
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后汉书•卷七十六》)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敢来报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国练习】1.家乡,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家乡。2所以,
因此,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所以才战胜了他们,2缘故,原因。扶苏是因为屡次劝谏的的
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拓展阅读】L所以,因此。2.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
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街门所盘剥,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
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
8.爱
【说文解字】
爱,汉语常用字,读作记,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是“喜爱”“爱好”,意为对人或事有深挚
的感情,后来又引申出“爱情”“爱惜”“贪”等意思来,《说文解字》解释为“行走的样子”,可意为
“疼惜呵护对方,为之奔波辛劳”之义。
【字义例释】
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八上周敦颐《爱莲说》)
②爱护(惠爱、仁爱)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九下《陈涉世家》•司马迁)
③爱惜(吝惜、吝啬、贪图)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巩国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蒙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量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使三国各蒙其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第9页共135页
【拓展阅读】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日:“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毂解,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齐桓晋文之事》
1.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百姓皆以王为擘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爱护。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2.喜欢;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3.爱惜;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4.明智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
【拓展阅读】
1.吝啬
2(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但
是)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
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
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9.安
【说文解字】
安,会意字。早期甲骨文中,“安”与其说是一个字,不如说像幅画:一间人字形屋顶的房子,房内一
个女子面向东方双手敛于腹前端坐,女子的右下角画着只脚尖朝内的脚丫子(甲骨文“止”)的印痕,表
示此女子是从室外走进来的。女子从室外走进室内人身就安全了。
1.安:①安逸;②怎么;③指安身;奉养④安稳
【字义例释】
①安身、奉养
[例]衣食所安(九年下左传《曹刿论战》)
②安逸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八年级上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③怎么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八年级下韩愈《马说》)
第10页共135页
④安稳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八年级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巩国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燕雀案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者案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审容膝之易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
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
1.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审容膝之易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国练习】
1.安:怎么;哪里;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安:养;奉养;:使老人奉养,使朋友信任他,使少年们得到关怀
3.安适;安逸;从京城外调出来江州作官已经两年了,悠闲安逸
4.安稳;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拓展阅读】
1.安稳
2.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
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
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10.还
【说文解字】
还.读音有huan,hai,是形声字,本义是返回。甲骨文的“还”,左半边的“"是形旁,表示与行
走有关,右半边的“景(huan)”是声旁。金文的“还”,在中间加了个圆环的形状。现在,还后引申
为归还、偿还。
【字义例释】
第11页共135页
1.回来,返回huan
[例]愿驰千里足,送几还故乡。(七下《木兰诗》•《乐府诗集》)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八上《饮酒(其五)》•陶渊明)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九下《出师表》•诸葛亮)
2还是,仍旧,读音hdi
[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九上《沁园春•雪》•毛泽东)
3.交还,归还,读音hudn
[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巩国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八下《桃花源记》•陶渊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九上(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qi)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归乡里。(《后汉书•卷八十三》)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于是始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国练习】
1.回来,返回,这里的人便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特他,2.还是,仍旧,现在尝尽了忧
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拓展阅读】
1.归还
2.因为做工勤奋,从早到晚从不松懈。一个老人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批评那人,称赞梁鸿是忠厚的
人。于是,他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了他,梁鸿不接受就离开了。
第12页共135页
11.白
【说文解字】
白(拼音:bai)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甲骨文,其古字形有多种解释,
一种解释称白为太阳初升指状,另有一种解释为大拇指之状,还有一种解释为白色谷米。“白”的基本义
指白色,由白色引申为纯洁。白又表示明亮,进而又有了清楚的意思,由此又引申为表明、辩白。由白色
还可引申为无用或或徒然。
【字义例释】
①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九年上《湖心亭看雪》张岱)
②白色
[例]上下一白(九年上《湖心亭看雪》张岱)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且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醵者浮以大白。”文侯饮而不尽醵,公乘不仁
举白浮君。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饮不酶者浮以大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白色
【拓展阅读】
1.酒杯
2.译文:魏文侯与众大夫一起喝酒,并让公乘不仁定下喝酒的规矩说:“喝酒不干的另罚一大杯。”魏文
侯喝的时候就没有干杯,公乘不仁举着酒杯要罚他。
12.备
第13页共135页
【说文解字】
“备”是象形兼会意字。甲骨文像箭插入盛矢器中的样子,表示盛箭的器具。金文与甲骨文相似。小篆
发生讹变,从苟省,从用。隶变后楷书写作“彳着”。汉字简化后写作“备”。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意
是谨慎。谨慎是有所戒备的表现,故引申指准备。
【字义例释】
⑴详尽
[例]前人之述备矣(九年上范仲淹《岳阳楼记》)
⑵挂着
[例]右备容臭(九年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⑶具备,具有
[例]四时俱备(八年上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防备
[例]以备胡(八上《周亚夫军细柳》)
(5)准备
[例]日侍坐备顾问(九下《送东阳马生序》)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犹得爸晨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
药相粘,不可取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有奇字素无备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具备2.准备
【拓展阅读】
1.准备。2.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
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
第14页共135页
13.被
【说文解字】
(拼音:bei,pl),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被”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衣从皮会意,
皮兼表声。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衣、皮声,“皮”也隐含皮附在外的意思。“被”的本义是“睡
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在现代汉语中,继续沿用了它的本义。被子是盖在人身上的,引申而有表
面、覆盖、施加、遭受等义。词义虚化,“被”字还表示被动,是“叫、让”的意思,如纸被风吹走了、
被捕。“被”在古代还表示“披”的意思,后写作“披”
【字义例释】
①(动)同“披”,
【例】穿着将军身被坚执锐(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例】同舍生皆被绮绣(九下《送东阳马生序》)
②(动)覆盖被白发,欺人奈何
【例】(九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③(动)分散,散开
【例】被发文身/被发入山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军士吏西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
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技发行吟泽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L同“披”,穿着。
【拓展阅读】
1.分散,散开
2.屈原被楚王放逐,披散着头发在汨罗江畔边走边吟诗。他的脸色憔悴,容貌枯槁。渔父见到他就问道:
“你不就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落到这般地步呢?”屈原说:“整个世界混浊不堪,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
第15页共135页
的;世上的人个个烂醉如泥,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这里。”
14.鄙
【说文解字】
鄙(拼音:bi)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鄙初文作“置”,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
中,古字形上部像城市,下部为城外的粮仓。“鄙”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会郊野收藏谷物处之意。金
文大致相同,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鄙”。由于“置”后来做了偏旁,于是成了从邑(右B)从
得■会意,得■表声。
【字义例释】
①(形)见识短浅,目光短浅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九上《出师表》)
②(名)边境,边远的地方
【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词语
肉食者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人贱物亦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目光短浅
【拓展阅读】
1目光短浅
2.人既然低贱东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你留着等待以后有机会施舍给别人吧,
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的人。
15.并
第16页共135页
【说文解字】
并”是会意字。甲骨文上部是正面站立的两个人,脚下有一条横线表示地面,会二人并排站在同一地
面上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企”和“垃”。汉字简化后写作“并”。
“并”的本义为相合并。如“归并”、“兼并”。还引申为并列。如“并肩作战”、“并驾齐驱”。
由此又引申表示一起、同时。如“并举”,指同时举办,一齐进行。
【字义例释】
①(副)一起,一齐
【例】并杀两尉(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例】两狼之并驱如故(七上蒲松龄《狼》)
②(副)全,都
【例】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八上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连)和,同
【例】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八下《核舟记》)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二石兽并沉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周瑜水陆并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一起,一齐
【拓展阅读】
1.一起
2.刘备、周瑜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南郡。当时,曹操的军队还加饥饿和疾病,死亡
的有一大半。
16.尝
第17页共135页
【说文解字】
形声字。初文从旨,尚声,“旨”的初文像是用勺子向嘴里送食物,表明“尝”与进食、食物有关。
“尝”字始见于西周,早期声符“尚”都省去“口”,战国时代才不再省声。本义是用口舌辨别滋味。《诗•小
雅•甫田》:“尝其旨否。”引申为吃、食用、试探。还引申为滋味。“尝”由吃、食用一义引申为经历、
经受,由此虚化为时间副词,表示曾经义
【字义例释】
①曾,曾经
【例】尝贻余核舟一(八下魏学海《核舟记》)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九上范仲淹《岳阳楼记》)
【例】未尝稍降辞色(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②[动词]尝:吃;品尝。
【例】尝一月寻肉,而知一镌之味,一鼎之调。
③[动词]尝:尝试。
【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巩国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学趋百里外()(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学与人佣耕()(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学射于家圃()(七下欧阳修《卖油翁》)
公亦学闻天子之怒乎?()(八上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九下诸葛亮《出师表》)
【拓展阅读】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未学识书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国练习】
讷的归*的讷归1的的归•讷的勿^的讷归1
日,日ini。曰,曰。曰,日fen。曰,日ini。曰,日七工
【拓展阅读】
1.曾,曾经
2.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
第18页共135页
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17.诚
【说文解字】
诚(拼音:che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言、成声。
“诚”的基本义是诚实、真实。虚化为副词,相当于真正、确实义。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果真、
如果。
【字义例释】
①(名)诚心
【例】帝感其诚(八上列子《愚公移山》)
②(副)真正,确实,实在
【例】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八上孟子《富贵不能淫》
【例】诚宜开张圣听(九下诸葛亮《出师表》)
③(副)如果
【例】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2.此遁危急存亡之秋也()(九下《出师表》)
【拓展阅读】
夫在殷忧,必蝎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必竭诚以待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确实;2确实
【拓展阅读】
1.诚心
2.一个人有忧患意识的时候,必然诚心诚意对待下属;一旦自己的志向达成了,就放纵私欲,不可一世。
第19页共135页
18.道
【说文解字】
道,汉语一级字,读作ddo,最早见于甲骨文。道本义为道路。由道路之义可引申作动词,表示取道、经
过。由道的本义还可引申出抽象意义的方法、技艺、规律、学说、道义等意义。
【字义例释】
①(名)道理
【例】虽有至道(八下《虽有嘉有》)
②(动)讲述,说
【例】国人道之(七上《穿井得一人》)
【例】不足为外人道也(八下《桃花源记》)
③(名)好的政治局面或措施
【例】大道之行也(八下《大道之行也》)
④(名)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八下《马说》)
⑤政治主张,道义,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九下《送东阳马生序》)
⑥(名)道路
【例】行道之人弗受(九下《鱼我所欲也》)
⑦(名)道德,道义
【例】伐无道,诛暴秦(九下《陈涉世家》)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以咨以善道()(九下《出师表》)
2.伐竹取道()(八下《小石潭记》)
3.道不通()(九下《陈涉世家》)
【拓展练习】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
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从径道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参考答案
第20页共135页
【巩固练习】
方法2.道路3.道路
【拓展练习】
1.道路
2.秦王估量,毕竟不可能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
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
赵国。
19.度
【说文解字】
度(拼音:du,4(6),形声字,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为伸张两臂量的
长短,引申指计量、揣测等意思。
【字义例释】
①(动)dti越过,度过
【例】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②(名)(du)尺码
【例】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③(副)(而6)推测,估计
【例】度已失期(九下《陈涉世家》)
④(动)(du6)量长短
【例】先自度其足(《郑人买履》)
⑤(量)(du)次,回
【例】崔九堂前几度闻(七上《江南逢李龟年》)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词
关山度若飞()(七下汉乐府《木兰诗》)
【拓展阅读】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相如廖秦王虽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第21页共135页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度过
【拓展阅读】
1.估计
2.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给赵国城邑,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麻布衣服,怀揣和
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20.伐
【说文解字】
“伐”的甲骨文像用戈对准人的颈部刺穿而过,表示砍头和杀伐。裘锡圭先生说,卜辞中有伐人祭祀
祖先的记载,“伐”即指砍下用作牺牲之人的头。陈政先生在《字源谈趣》中进一步解释道:上古的统治
者在向天地神灵祈求福祉的祭祀典礼时,除了杀牛羊一类的畜物作为“牺牲”(祭品)外,还经常把从战
争中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场店铺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2025工程分包合同标准范本
- 2025设备采购合同示范文本GF
- 2025商业银行保安服务合同
- 养殖鱼塘转租合同样本
- 材料采购议标方案范本
- 媒体产业品牌宣传方案计划
- 借贷合同 投资合同样本
- 出电子合同样本
- 农村房屋争议合同标准文本
- 初中美术-《手工书设计》教学课件设计
- 《城市轨道交通客服英语》课程标准
- 如何进行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讲座
- 保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6篇)
- 融资岗面试题及答案
- 美国大选-特朗普介绍(个人演讲PPT)
- 2023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单招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国企治理三会一层详解
- GB/T 6081-2001直齿插齿刀基本型式和尺寸
- GB/T 3717-1983测长机
- 【农业养殖技术】花鲈淡水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