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作业指导书TOC\o"1-2"\h\u21792第一章总体规划 3309991.1规划背景 320161.2规划目标 3244871.3规划原则 3121241.4规划范围 420689第二章现状分析 4147612.1地理环境分析 4232112.2资源条件分析 4234132.2.1土地资源 426502.2.2水资源 450772.2.3生物资源 5304822.3市场需求分析 5183642.3.1市场背景 5149222.3.2市场需求 5312122.4现有基础设施分析 5261972.4.1交通设施 529702.4.2住宿设施 5222722.4.3餐饮设施 548992.4.4娱乐设施 5214772.4.5服务设施 5393第三章功能分区 5313803.1核心景观区 6216333.2休闲体验区 6222073.3农业生产区 6169953.4服务设施区 6269第四章景观设计 7302724.1景观布局 785134.2植物配置 7260794.3水体设计 8222284.4景观小品设计 822646第五章建筑设计 8254045.1建筑风格与风貌 8113525.2建筑布局 829215.3建筑功能 969015.4建筑材料与结构 94682第六章设施配套 9301616.1交通设施 9318296.1.1规划原则 10277596.1.2交通设施配置 1031706.2通讯设施 10108076.2.1通讯设施规划 10113606.2.2通讯设施配置 10217266.3供水供电设施 10186016.3.1供水供电设施规划 10304376.3.2供水供电设施配置 1169156.4环保设施 11325466.4.1环保设施规划 1126996.4.2环保设施配置 111390第七章休闲活动策划 11123207.1休闲项目策划 11179007.1.1项目定位 11192117.1.2项目内容 1139907.1.3项目布局 1240817.2节庆活动策划 1220127.2.1节庆活动主题 12195437.2.2节庆活动内容 12298577.2.3节庆活动时间 12274557.3文化体验活动策划 1217667.3.1文化体验活动主题 1229767.3.2文化体验活动内容 12132657.3.3文化体验活动布局 1381487.4亲子活动策划 13222667.4.1亲子活动主题 1313207.4.2亲子活动内容 13287147.4.3亲子活动布局 1315666第八章市场营销 1381648.1市场定位 13324138.2产品策划 14249528.3营销策略 14167738.4宣传推广 1413937第九章管理与运营 14193659.1管理体制 14221639.2运营模式 1589199.3人力资源配置 15206919.4财务管理 1616570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61149010.1生态环境保护 163085110.1.1概述 162311010.1.2生物多样性保护 161848810.1.3土壤保护 162486210.1.4水资源保护 172276410.1.5景观保护 171074010.2资源利用与保护 171989210.2.1概述 17751210.2.2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171623810.2.3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17847010.2.4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172958410.3农业废弃物处理 182668610.3.1概述 18373310.3.2农作物秸秆处理 182978910.3.3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 181812410.3.4禽畜粪便处理 182293810.4可持续发展策略 1865310.4.1概述 18936010.4.2生态农业发展 182588710.4.3产业链延伸 183074710.4.4文化传承与创新 19第一章总体规划1.1规划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农业休闲观光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还能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本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规划一座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园。1.2规划目标本规划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打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农业休闲观光园。(2)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3)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4)加强科普教育,提高游客对农业知识的了解。(5)提升园区品牌形象,成为区域内的知名农业休闲观光园。1.3规划原则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资源,保证园区可持续发展。(2)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园区功能和产业结构,提高园区竞争力。(3)地方特色原则:充分挖掘当地文化、民俗和农业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园。(4)创新性原则:在规划中引入新型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园区科技含量。(5)综合性原则: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有机结合,实现园区功能的多元化。1.4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园区范围:确定园区总面积,明确园区边界。(2)空间布局:根据园区地形地貌、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域。(3)产业布局: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4)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园区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5)景观规划:设计园区景观布局,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6)服务设施规划:规划游客接待、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7)科普教育规划:设置科普教育展示区,提高游客对农业知识的了解。第二章现状分析2.1地理环境分析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地区,地处东经X度,北纬X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平原、丘陵和盆地为主。园区周边交通便利,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入口约公里,距离最近的火车站约公里。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2资源条件分析2.2.1土地资源本项目占地面积公顷,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园区内土地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基础条件。2.2.2水资源项目所在地水资源丰富,拥有多条河流和湖泊,水质达到农业灌溉标准。园区内设有灌溉系统,保障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2.2.3生物资源园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有多种植物和动物。其中,植物资源包括各类农作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等;动物资源包括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等。2.3市场需求分析2.3.1市场背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农业休闲观光园作为一种新型的休闲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3.2市场需求1)休闲度假需求:城市居民在工作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对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旺盛,农业休闲观光园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2)亲子教育需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农业休闲观光园可以为亲子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3)农业体验需求:消费者对农业体验的需求逐渐上升,农业休闲观光园可以提供种植、采摘等体验活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4现有基础设施分析2.4.1交通设施项目所在地交通便利,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和火车站较近,有利于游客前来游玩。2.4.2住宿设施园区内设有一定数量的住宿设施,包括酒店、民宿等,能够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2.4.3餐饮设施园区内设有餐饮设施,提供各类美食,满足游客的餐饮需求。2.4.4娱乐设施园区内设有多种娱乐设施,包括亲子游乐场、垂钓区、烧烤区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娱乐体验。2.4.5服务设施园区内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第三章功能分区3.1核心景观区核心景观区作为农业休闲观光园的核心部分,承担着展示园区风貌、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功能。本区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景观观赏区:通过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花海、水景等,为游客提供优美的视觉享受。在此区域,可设置观赏性强的植物、雕塑、水景等元素,打造富有特色的景观节点。(2)主题公园:根据园区特色,规划相应的主题公园,如农耕文化主题公园、亲子乐园等,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不同主题的文化氛围。(3)特色建筑:在核心景观区内,可设置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如古建筑、民俗建筑等,为园区增添独特的人文景观。3.2休闲体验区休闲体验区旨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体验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休闲娱乐设施:设置各类休闲娱乐设施,如亲子游乐场、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垂钓区等,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2)休闲农业体验:开展农业体验活动,如采摘、垂钓、钓虾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感受田园生活乐趣。(3)文化体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传统节日庆典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3.3农业生产区农业生产区是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农产品的生产与供应。本区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种植区:根据园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合理规划种植各类农作物,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特色作物等。(2)养殖区:开展养殖业,如水产养殖、家禽养殖等,为园区提供丰富的农产品。(3)农产品加工区:设立农产品加工设施,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3.4服务设施区服务设施区旨在为游客提供便利、舒适的游览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景区导览、咨询服务,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2)餐饮设施:设置特色餐厅、小吃街等,满足游客的餐饮需求。(3)住宿设施:建设各类住宿设施,如民宿、酒店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4)购物设施:设立特色纪念品商店、农产品直销店等,方便游客购买当地特色产品。(5)停车场:规划充足的停车场,满足游客停车需求。第四章景观设计4.1景观布局景观布局是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的核心部分,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提供游客舒适的休闲体验。在景观布局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规划:根据园区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结合农业产业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形成有序、统一的景观格局。(2)分区布局:将园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如观赏区、体验区、休闲区等,各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3)景观轴线:设置一条或多条景观轴线,串联各个景点,增强园区景观的连贯性和层次感。(4)景观节点:在园区重要位置设置景观节点,如入口广场、中心花园等,形成视觉焦点,提升园区品质。4.2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增强园区的生态效益,提升景观效果。以下为植物配置的要点:(1)选用适宜植物:根据园区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景观效果好的植物种类。(2)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增加景观层次,提高生态效益。(3)色彩搭配:结合季节变化,选用不同色彩的植物,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4)空间布局:合理布局植物,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空间效果。4.3水体设计水体设计是农业休闲观光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水体能够增加园区景观的灵动性和趣味性。以下为水体设计的要点:(1)水体形态:根据地形、地貌,设计自然、优美的水体形态,如湖泊、溪流、瀑布等。(2)水处理技术:保证水体水质清澈,采用生态处理技术,降低污染。(3)景观效果:结合周边环境,打造富有特色的水景,如亲水平台、观景亭等。(4)亲水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设置亲水设施,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接触水体,体验自然之美。4.4景观小品设计景观小品是园区景观设计的点缀,能够丰富景观效果,提升园区品质。以下为景观小品设计的要点:(1)风格统一:景观小品的设计应与园区整体风格相协调,形成统一的景观氛围。(2)功能性强:景观小品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如休息座椅、照明设施等。(3)艺术性:景观小品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展示园区特色,提升景观效果。(4)安全性:保证景观小品的安全性,避免游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第五章建筑设计5.1建筑风格与风貌在进行农业休闲观光园的规划过程中,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出园区的地方特色和农业文化。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形成独特的风貌。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当地传统建筑形式,如歇山顶、硬山顶等;运用传统建筑色彩和装饰,如灰砖、青瓦、木构架等;注重建筑细部处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5.2建筑布局建筑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满足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建筑空间;二是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三是注重景观视线,营造优美的空间效果。具体布局方式如下:(1)核心区建筑:以游客服务中心、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形成园区的核心区域。(2)农业体验区建筑:以农业展示、体验、教育等功能为主,结合农田、果园等农业景观,形成农业体验区。(3)景观休闲区建筑:以观景、休闲、养生等功能为主,结合自然景观,形成景观休闲区。(4)交通连接建筑:设置必要的交通连接建筑,如桥梁、亭廊等,实现各功能区域的有机联系。5.3建筑功能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建筑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票务、导览等服务,方便游客游览。(2)餐饮住宿: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满足游客基本需求。(3)休闲娱乐:设置茶室、咖啡厅、棋牌室等休闲设施,丰富游客的休闲体验。(4)农业展示与体验:展示农业科技成果,提供农业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入了解农业文化。(5)养生保健:结合自然景观,设置养生保健设施,如瑜伽馆、健身房等。5.4建筑材料与结构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建筑材料与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1)环保节能: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如生态砖、环保木材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安全稳固: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抗震、防火等安全要求,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3)舒适实用: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应考虑人体工程学,提高游客的舒适度。(4)美观大方:建筑外观设计应注重美观,体现园区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第六章设施配套6.1交通设施交通设施是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与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6.1.1规划原则(1)遵循便捷、安全、舒适的原则,保证游客和农产品运输的便捷性。(2)结合园区的地形地貌、植被、景观等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线路。(3)注重交通设施与园区内其他设施的协调,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6.1.2交通设施配置(1)入口广场:设置宽敞、美观的入口广场,便于游客集散。(2)园区道路:根据园区规模和功能分区,合理设置各级道路,保证游客和农产品运输的便捷性。(3)停车场:根据游客接待能力,设置足够的停车泊位,满足游客停车需求。(4)交通标识:设置清晰、醒目的交通标识,引导游客游览。6.2通讯设施通讯设施是农业休闲观光园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其规划与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6.2.1通讯设施规划(1)保证园区内通讯信号全覆盖,满足游客和工作人员的通讯需求。(2)设置紧急呼叫系统,保证游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求助。(3)配备无线网络设备,提供便捷的上网服务。6.2.2通讯设施配置(1)通讯基站:在园区内合理布局通讯基站,保证信号稳定。(2)紧急呼叫系统:在关键位置设置紧急呼叫设备,方便游客求助。(3)无线网络覆盖:在游客密集区域和公共场所设置无线网络,满足游客上网需求。6.3供水供电设施供水供电设施是农业休闲观光园正常运营的基础保障,其规划与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6.3.1供水供电设施规划(1)保证园区内供水供电稳定可靠,满足游客和农业生产需求。(2)合理布局供水供电线路,降低能源损耗。(3)注重环保,采用绿色、可持续的供水供电方式。6.3.2供水供电设施配置(1)供水系统:设置水源地、水处理设施和供水管道,保证园区内水质达标。(2)供电系统:配置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保证园区内电力供应稳定。(3)供电线路:合理布局供电线路,降低能源损耗。6.4环保设施环保设施是农业休闲观光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规划与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6.4.1环保设施规划(1)遵循环保、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设置环保监测设施,实时掌握园区内环境状况。(3)采用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6.4.2环保设施配置(1)污水处理设施: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对园区内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2)垃圾处理设施: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设施,减少环境污染。(3)绿化植被:增加绿化植被,提高园区内空气质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七章休闲活动策划7.1休闲项目策划7.1.1项目定位休闲项目策划应遵循农业休闲观光园的整体定位,以农业为基础,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吸引力、互动性、教育性的休闲项目。项目应满足游客的娱乐、休闲、体验等多重需求。7.1.2项目内容(1)亲子游乐项目:设置亲子游乐区,提供亲子互动的游戏设施,如亲子拓展、亲子采摘等。(2)特色体验项目: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体验活动,如农事体验、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文化体验等。(3)休闲度假项目:建设休闲度假设施,如度假小屋、温泉、spa等,满足游客度假需求。(4)户外运动项目:开展户外运动活动,如徒步、骑行、水上运动等。7.1.3项目布局休闲项目应根据农业休闲观光园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保证项目之间的互动与协同,提高游客体验。7.2节庆活动策划7.2.1节庆活动主题节庆活动策划应围绕农业、文化、旅游等主题展开,突出当地特色,提高活动的影响力。7.2.2节庆活动内容(1)开幕式:邀请企业、媒体等代表参加,举办精彩的文艺表演,拉开节庆活动序幕。(2)主题活动:举办各类比赛、展览、演出等活动,展示当地农业、文化、旅游资源。(3)互动活动:组织游客参与互动游戏、体验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4)美食街:设立美食街,提供当地特色美食,满足游客的味蕾需求。7.2.3节庆活动时间根据当地气候、节假日等因素,合理确定节庆活动时间,保证活动顺利进行。7.3文化体验活动策划7.3.1文化体验活动主题文化体验活动策划应结合当地历史、民俗、传统技艺等,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活动。7.3.2文化体验活动内容(1)民俗风情展示:通过民俗表演、民俗手工艺品制作等,展示当地民俗文化。(2)技艺传承体验:组织游客参与传统技艺制作,如陶艺、刺绣、木雕等。(3)历史文化讲座:邀请专家进行历史文化讲座,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4)互动游戏:设计互动游戏,让游客在游戏中体验文化乐趣。7.3.3文化体验活动布局文化体验活动应与休闲项目、节庆活动相结合,形成互动、互补的关系。7.4亲子活动策划7.4.1亲子活动主题亲子活动策划应关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以亲情、教育、娱乐为主题,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性。7.4.2亲子活动内容(1)亲子互动游戏:设计亲子互动游戏,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2)亲子采摘:组织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采摘活动,体验农事乐趣。(3)亲子教育课程:开展亲子教育课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4)亲子主题活动:举办亲子主题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绘画等。7.4.3亲子活动布局亲子活动应与休闲项目、节庆活动、文化体验活动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活动体系。第八章市场营销8.1市场定位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市场定位旨在明确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和竞争优势。需针对以下方面进行市场定位:(1)目标市场:以周边城市居民、企事业单位、学生和家庭为主要消费群体,满足其休闲、娱乐、教育、亲子活动等需求。(2)消费者需求:关注消费者对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亲子活动、农事体验等项目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3)竞争优势:发挥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等,打造独特的市场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8.2产品策划产品策划是农业休闲观光园市场运营的核心,以下为产品策划的主要内容:(1)项目策划: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开发特色休闲农业项目,如采摘、垂钓、亲子活动、农事体验等。(2)服务策划: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购物等,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3)活动策划: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农产品展销、民俗文化活动、亲子游戏等,增强游客体验。8.3营销策略农业休闲观光园的营销策略包括以下方面:(1)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以吸引更多消费者。(2)促销策略:通过优惠券、团购、会员卡等方式,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提高入园率。(3)渠道策略: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市场,如电商平台、社交媒体、旅行社等。(4)合作策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活动,扩大影响力。8.4宣传推广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宣传推广,以下为宣传推广的主要手段:(1)线上宣传:利用官方网站、公众号、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活动信息、优惠活动等,吸引潜在客户。(2)线下宣传:通过宣传册、户外广告、公交车广告等,扩大品牌知名度。(3)口碑营销:鼓励游客分享体验,通过口碑传播,提高游客满意度。(4)合作宣传:与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合作,共同宣传推广农业休闲观光园。第九章管理与运营9.1管理体制农业休闲观光园的管理体制应遵循现代企业制度,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层。在此基础上,设立各个部门,如市场营销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技术部等,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体制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对各部门的考核,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园区的运营情况进行定期审计,以保证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9.2运营模式农业休闲观光园的运营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园区资源优势,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产品。运营模式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特色农产品、农业体验项目、亲子活动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2)市场营销: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广告宣传、活动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等工作,提高园区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3)品牌建设:通过优质服务、特色产品、文化活动等,打造园区品牌,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4)产业融合:与周边村庄、企业、学校等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产业融合发展。9.3人力资源配置农业休闲观光园的人力资源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潜能。(2)因岗设人:根据岗位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人员与岗位的最佳匹配。(3)优化结构:注重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结构,提高团队整体素质。(4)激励约束: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同时加强考核,规范员工行为。具体措施包括:(1)招聘与选拔:制定科学的招聘流程和选拔标准,吸引优秀人才。(2)培训与发展:开展员工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员工提供晋升通道。(3)薪酬福利: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保障员工收入水平,提供福利待遇。(4)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奖惩分明。9.4财务管理农业休闲观光园的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规性: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财务管理的合规性。(2)有效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稳健性:保持财务状况稳定,降低经营风险。(4)透明性:公开财务信息,接受各方监督。具体措施包括:(1)预算管理:制定年度预算,明确收入、支出、利润等指标,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2)成本控制: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3)资金管理:合理规划资金使用,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风险防范: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0.1生态环境保护10.1.1概述农业休闲观光园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及景观保护等方面。10.1.2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规划园区内各类生态用地,保障生物栖息地的完整性。(2)禁止非法捕捞、狩猎和采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3)建立生态廊道,连接园区内外的生态空间,促进物种交流。10.1.3土壤保护土壤是农业休闲观光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下措施有助于土壤保护:(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垦和土地破坏。(2)采取科学施肥、轮作等措施,保持土壤肥力。(3)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防止土壤污染。10.1.4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