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常用名词解释及英汉对照_第1页
发展心理学常用名词解释及英汉对照_第2页
发展心理学常用名词解释及英汉对照_第3页
发展心理学常用名词解释及英汉对照_第4页
发展心理学常用名词解释及英汉对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常用名词解释及英汉对照目录第一章发展心理学的简介与研究方法 2第三章遗传对发展的影响 11第四章产前的发展,出生以及新生婴儿对生活的适应 16第五章身体我:头脑、身体以及动作技能的发展本章重要名词解释 20幼儿保育与发展 26第七章认知发展:皮亚杰的理论与维高斯基的社会文化观点 28第八章认知发展:讯息处理观点 33第九章智力:心理研究的测量 36第十章语言与沟通的发展 39第十一章情绪发展与亲密关系的建立 43第十二章自我与社会认知的发展 46第十三章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的发展 49第十三章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的发展 51第十四章攻击、利他主义及道德发展 53第十五章家庭 57第十六章家庭外环境的影响:电视、计算机、学校及同侪 59

第一章发展心理学的简介与研究方法1.发展(development)在人生过程中个人行为所表现的系统性的一致性与改变。2.发展持续性(developmentcontinuities)在不同的时空中发展过程显示出稳定性与一致性,也不断的反映出我们的过去经验。3.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psychology)心理学的一支,专门发现与解释个人随时间变化而表现的持续性与变化。4.成熟(maturation)指由于年龄的成长身体与行为所显示出的发展变化,而非指经过学习,伤害,疾病或其他的生活经验造成的改变。5.学习(learning)由于经验或练习而造成个人永久性的行为改变。6.常态性的发展(normativedevelopment)特殊物种所有成员或大部份成员共同表现的发展改变,或典型的发展型式。7.个别性发展(ideographicdevelopment)个人在发展的速度,广度与方向上所呈现的个别差异。8.整体(全人生)发展观(holisticperspective)统整性的发展观点,重视身体,心理,社会及情绪等发展层面互动的重要性。9.可塑性(plasticity)改变的潜能,因经验的塑造而改变的发展潜能。10.原罪论(originalsin)儿童遗传上即具有负面的行为特质,必须经过后天的教导,将其自私自利的本能导引到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11.本性纯洁论(innatepurity)婴儿生而具有觉知对与错的直觉,但时常被社会的要求与限制所误导。12.白纸说(tabularasa)婴儿的心灵有如白纸,所有的知识,能力,行为及动机都靠经验而获得。13.婴儿日记(babybiography)在一段时间内详细纪录婴儿的成长与发展。14.理论(theory)一组的概念与命题,用以组织,形容及解释一组观察的结果。15.假设(hypothesis)对经验的诸多层面做理论上的推论。16.科学方法(scientificmethod)一种追求知识的态度与价值观,主导研究者必须客观,让他们的资料来决定理论的正确性。17.信度(reliability)在不同时间或不同观察者之间,测量工具能获得一致结果的程度。18.效度(validity)一项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其欲测量变项的程度。19.结构性晤谈或结构性问卷(structuredintervieworstructuredquestionnaire)一种评量技巧,每一受是军询问相同的题目,且问题的顺序都完全一样,因此不同受试的反应得以比较。20.诊断法(clinicalmethod)晤谈法的一种,其中受试对于每一连续问题的反应决定下面要询问的问题。21.自然观察法(naturalisticobservation)科学家观察受是在自然环境中从事的日常生活活动(如家庭、学校或游戏场),借以考验其假设是否成立。22.观察者的影响(observerinfluence)因观察者的出现而影响受试表现不自然的行为。23.结构性观察(structuredobservation)观察法的一种,在实验是中由观察者先呈现特定的行为,然后观察受试的反应。24.个案研究(casestudy)一种研究方法,其特色为研究者收集关于个人生活的详细资料,分析其生活历史来考验有关发展的假设。25.民族志(ethnography)研究者为了解某文化或某次文化的特殊价值、传统以及社会历程,特别居住在该社区当中,仔细地观察其成员的行为,并做详细的纪录。27.心理生理学方法(psychophysiologicalmethods)目的是在测量生理历程与儿童身体,认知,或情绪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28.相关法(correlationaldesing)研究设计的一种,用以显示两变项或多变项之间的关系,虽然相关变项之间的关系是系统性的,但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29.相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是一种数字指标,两变项间相关系数的强度范围与方向在-1到+1之间。30.实验法设计(experimentaldesign)是一种研究设计,研究者有意的改变受试的环境,然后测量此项变化对受试行为的影响。31.独立变项(independentvariable)环境的一部分,研究者是可以改变或是可操控的,以测量它们对行为的影响。32.依变项(dependentvariable)在实验中依变项是受试者行为的一面,假定它是受独立变项所控制而改变的。33.混淆变项(confoundingvariable)独立变项之外的变项,若不是研究者加以控制,则可能影响及各种实验情境中受是一变项的反应。34.实验控制(experimentalcontrol)研究者所采取之步骤,以确保除独立变项之外其他可能影响依变项之因素都加以控制,致使各因素在各实验情境中大致保持均衡,此项工作必须事先准备妥当,然后实验者方面能确定依变项的改变是由于研究者操纵独立变项的结果。35.随机分配(randomassignment)是一种控制技巧,研究者采取无偏见的历程,将受试分派到各种实验情境中,致使各组别成员之间,没有系统性的差异。36.生态效度(ecologicalvalidity)实验室中研究的成果能正确的反映出自然环境中的历程。37.实地实验法(fieldexperiment)在自然情境中,例如家庭、学校或游戏厂所等地进行实验研究。38.自然(或准)实验(naturalor(quasi-)experiment)一种研究方式,研究者测量自然发生事件对于受是生活与行为的影响。39.横断设计(cross-sectional)是指在相同的时间点研究不同年龄的人的一种研究设计。40.族群效应(cohorteffect)族群间与年龄有关的差异是由族群成长经验中的文化/历史差异所造成的,而非真正的发展改变所造成的。41.纵贯设计(longitudinaldesign)是指在长达数月或数年的期间内重复研究一群样本的一种研究设计。42.练习效应(practiceeffect)参与者自然反应的改变是由重复测验所造成的。43.淘汰耗损(selectiveattrition)在研究进行中非随机的参与者流失,造成了不具代表性的样本。44.不具代表性的样本(nonrepresentativesample)一个小团体与其所属的大团体(或母群)有一些重要的不同。45.隔代问题(cross-generationalproblem)环境的长期改变可能会限制纵贯研究计划之结论对在研究进行期间成长的那一代儿童的适用性。46.连续设计(sequentialdesign)在长达数月或数年的期间重复研究不同年龄层之样本的一种研究设计。47.跨文化比较法(cross-culturalcomparison)比较不同文化或次文化之人的行为/或发展的一种研究。48.告知同意书(informedconsent)研究参与者有权取得一份以及以他们能了解的语言所做的说明,包括研究中可能会影响其参与意愿的所有事情。49.受益保险比(benefits-to-risksratio)一项研究对增进知识及完善生活状况之可能利益,与其队参与者所造成不便及可能伤害之成本间的比较。50.保密(confidentiality)参与者在其所提供的资料中隐匿其身分的权利。51.避免受到伤害(protectionfromharm)研究参与者有被保护免于受到身体或心理上之伤害的权利。

第二章人类发展的理论1.理论(theory)一组用以描述、组织及解释一组观察的概念和命题。2.简明性(parsimony)一种用以评量理论之科学价值的标准,一个简明的理论是指用比较少的说明原则可解释广泛的观察的理论。3.可否证姓(falsifibility)一种用以评量理论之科学价值的标准,一个理论若能产生可被证明为不实的预测,则这个理论就是可否证。4.启发的价值(heuristicvalue)一种用以评量理论之科学价值的标准,一个理论若能持续激发新的研究和发现,则这个理论就是个具有启发性的理论。5.先天与教养的议题(nature/natureissue)发展论者之间对生物潜质(先天)及环境因素(教养)之间研究是哪个因素对人类的发展最重要的争论。6.主动或被动的议题(activity/passivityissue)发展论者之间对儿童是否为自己之发展的主动影想者或者是环境影响之被动接受者的一种争论。7.连续或非连续的议题(continuity/discontinuityissue)理论家之间对发展的改变是否是量的及连续的或是质的及非连续的(如阶段似的)一种争论。8.量的改变(qualitativechange)不会突然改变的程度上的增强变化,例如,有些人认为在不会说话的婴儿转变成一位语言使用者是沟通技巧之质的改变。9.质的改变(qualitativechange)使个体与自己以前有基本不同的类型上的变化,许多人认为不会说话的婴儿转变成一位语言使用者是沟通技巧之质的改变。10.发展阶段(developmentalstage)一个较大的发窄系列中的不同阶段,是特定能力、动机、行为或情绪同时产生并形成一连贯模式的时期。11.性心理学(psychosexualtheory)弗洛依德的理论认为性本能的成熟是人格发展阶段的基础,而且父母管理儿童的本能冲动的方式会决定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特质。12.潜意识的动机(unconsciousmotives)弗洛依德用以指称再个人意识之外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考和行为的感觉、经验和冲突的用语。13.压抑(repression)一种主动的遗忘,将会影起焦虑的思考的思想和冲突隔绝于意识知觉之外。14.本能(instinct)会促动一项特定反应或一组反应的一种天生的生物性因素。15.本我(id)用以指称受本能驾驭之天生人格成分的心理分析的术语。16.自我(ego)用以指称人格之理性成分的心理分析的术语。17.超我(superego)用以指称含有个人内化的道德标准的人格成分的心理分析的术语。18.固着(fixation)在某个性心理阶段的停滞发展,史的一个人无法往较高的阶段发展。19,心理社会论(psychosocialthery)艾瑞克森对弗洛依德理论的修正,强调发展之社会文化(而非性)因并认为有一系列八个心理社会的冲突是人们必须成功解决的,如此才健康的心理适应。20.行为主义(behaviorism)心理学中的一派思维,认为有关人类发展的结论应该以外显行为只控制的观察为基础,而非对潜意识的动机或其他无法观察之现象的思考;这是早期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21.习惯(habits)刺激与反应间已学得的联结,代表一个人人格的稳定面。22.增强物(reinforcer)一项行动后会增加该行动于未来重宪之可能性的任何后果。23.惩罚物(punisher)一项行动后会压抑该项行动及/或减少其于未来重现之可能性的任何后果。24.操作性学习(operantlearning)一种学习形式,自发的举发(或反应)会变得较有能或较不可能,端视其所产生的后果而定。25.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learning)由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26.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determinism)认为儿童是受到其环境之塑造的被动个体的一种看法。27.相互决定论(reciprocaldeterminism)认为儿童与其环境间之影响的流动是双向的,环境可能会影响儿童,但是儿童的行为也会影响环境的一种看法。28.认知发展(cognitivedevelopment)发生在如注意、知觉、学习、思考及记忆等活动上与年龄有关的改变。29.基模(scheme)儿童所建构可用以了解一些经验的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模式,皮亚杰有时会以任知结构一词作为基模的同意字。30.同化(assimilation)皮亚杰用以指称儿童藉着将新经验融入其现有之基模以解释新经验之过程的用语。31.失衡一个人之思考过程与环境事件间的不均衡或矛盾。相反的,平衡(equilibrium)是指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与环境间一种均衡、和谐的关系。32.调适(accommodation)皮亚杰用以指称儿童修饰其现有的基模以便能融入或调适新经验之过程的用语。33.不变的发展次序(invariantdevelopmentalsequence)依一定次序发生之一序列的发展,因为序列中的每个发展都是下一个发展所必须的。34.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维高斯基对发展的观点,亦即儿童是透过与社会上较有知识之成员的合作式对谈而获得其文化价值、信念及问题解决的策略。35.讯息处理论(information-processingtheory)一种视人类的心灵为一个持续发展、符号操弄的系统,就如同计算机一般,讯息流被输入、经过操弄而转换成输出(答案、推论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观点。36.动物行为学(ethology)行为发生之生物进化的基础研究。37.自然淘汰(naturalselection)由达尔文所提出的一种进化的过程,具有能促进对环境之适应的特质的个体将能生存下去,繁殖后代并将这些适应的特质传给其后世子孙;而缺少这些适应特质的个体则将会消失灭亡。38.敏感期(sensitiveperiod)特定能力或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段,在这段时间内,个体对能促进这些特质的环境影响会特别敏感。39.利他主义(altruism)透过利社会举动如分享、合作及驻人等而表达的对他人福祉的关怀。40.同理心(empathy)经验别人正有之情绪的能力。41.生态系统论(ecologicalsystemstheory)布郎菲布列纳的模式,强调发展中的人是被嵌于一系列的环境系统中,这些系统的彼此互动及与人的互动会影响发展。42.小系统(microsystem)个人真正面临的周遭环境(包括角色关系和活动),为布朗莽布列豽之环境层或情境的最内层。43.中系统(mesosystem)个人周遭的环境或小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为布朗莽布列豽之环境层或情境的第二层。44.外在系统(exosystem)儿童及青少年没有直接经历,但是却可能会影响其发展的社会系统,布朗莽布列豽之环境层或情境的第三层。44.大系统(macrosystem)发展发生所在的较大的文化或次文化情境,布朗莽布列豽之环境层或情境的最外层。45.时间系统(chronosystem)在生态统理论里,随时间改变并影响发展方向的个人或环境的变化。46.机械论模式(mechanismicmodel)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发展路径受到外在(环境)因素之影响的观点。47.机体论模式(organismicmodel)认为儿童是主动的个体,其发展路径受到内在因素之影响的观点。48.情境论模式(contextualmodel)认为儿童是主动的个体,其发展路径受到内在因素(先天)及外在因素(教养)之持续、动态互动之影响的观点。49.折衷主义者(eclectics)释图预测及解释人类发展时会采取各种理论观点的学者。

第三章遗传对发展的影响1.基因型(genotype)个体所遗传到的遗传禀赋。2.基因(genes)一代传一代,不可改变的用以发展的遗传蓝图。3.遗传表型(phenotype)一个人的基因型所表现出来的可观察与可测量的特征。4.受孕(conception)当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受精形成结合子的那个时刻。5.结合子(zygote)来自受孕时精子与卵子结合而形成的单细胞。6.染色体(chromosome)由基因组成的像线状的结构,在人类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内有46个染色体。7.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组成染色体的双股的长分子。8.有丝分裂(mitosis)一个细胞复制它自己的染色体,然后分裂成两个具有相同遗传的女儿细胞的过程。9.减数分裂(meiosis)一个配子细胞分裂而制造多个配子(精子或卵子)的过程。每个配子都堡有与钦带细胞完全一样的染色体数的一半,而人类经由减数分裂而来的产物均有23个染色体。10.互换(crossing-over)减数分裂期间,配对的染色体之间交换遗传物质的过程。11.独立类别(independentassortment)在减数分裂期间,每对染色体都各自独立于其他所有成对染色体之分裂的一种原则。12.单一结合子(或同卵)双胞胎(monozygotic(oridentical)twins)一个单一的结合子分裂成2个分离但完全一样的细胞,这2个细胞各自发展且遗传了完全相同基因组的双胞胎。13.双结合子(或异卵)双胞胎(dizygotic(orfraternal)twins)一位母亲差不多再相同的时间排出2个卵,而每个卵分别与不同的精子结合,产出2个不同遗传的结合子之双胞胎。14.X染色体(xchromosome)两个性染色体中较长的一个,正常的女性具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个。15.Y染色体(Ychromosome)两个性染色体中较短的一个,正常的男性有一个Y染色体,而女性则没有。16.对偶基因(alleles)一个基因的另一种可选择的形式,该基因出现于一个染色体的特别位置上。17.单纯的显性-隐性遗传(simpledominant-recessiveinheritance)遗传的一种型态,在此种型态中对某个对偶基因比另一个占优势,因此只有占优势的对偶基因之遗传表型会表现出来。18.显性的对偶基因(dominantallele)一个相当有力的、能显现出遗传表型,且会遮掩这另一个较无力量的基因只影响的基因。19.隐性的对偶基因(recrssiveallele)一个较无力量的基因,当与这个基因配对的是一个显性的对偶基因时,该基因便无法显现出遗传表型。20.同质结合子的(homozygous)对一个特质遗传了两个具有相同影响力的对偶基因的。21.异质结合子的(hoter)对一个特质遗传了两个具有不同影响力的对偶基因的。22.携带者(carrier)一个具有异质结合子的个体,虽然在他或她自己的遗传表型当中不会显露出隐性对偶基因的任何讯号,但是可以传递这个隐性对偶基因给后代。23.共显性(codominance)异质结合子的两个对偶基因具有乡等的力量,产出的遗传表型是完全且平等地显露出多个基因之特质。2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ickle-cellcharacteristic)一种遗传性的血液疾病,此种疾病会导致红血球细胞成为一个不寻常的镰刀形状,而且无法有效地散布氧气。25.性联遗传的特质(sex-linkedcharacteristic)由出现于x染体上的隐性基因所决定的一种特性,男性更可能带有此特质。26.遗传印记(geneticimprinting)遗传的类型一,在此类型之中某对对偶基因具有生化印记,因此,无论该基因的组成是什么,双亲中只有一位的对偶基因会被显现出来。27.多基因遗传特质(polygenictrait)受到许多而非单对基因之作用所影响的一种特质。28.先天性的缺陷(congenitaldefects)在出生时便显现的问题(虽然不一定是明显的),这种缺陷可能员自于遗传与胎儿时期的影响,或来自于生产时的复杂过程。29.杭丁顿氏舞蹈病(Huntington'sdisease)一种由一个显性对偶基因所导致之遗传性疾病,此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出现于生命后期,而神经系统的损毁便是其主要病症(见表3-1)。30.易碎的×染色体症候群(Fragile-Xsyndrome)由一个有缺陷的基因所导致的x染色体异常,将带给个体轻微到严重等程度不同的智障,特别是当这个有缺陷的基因是由母亲遗传给孩子时,便会有此情况。31.体染色体(autosomes)人类染色体中,男女两性都一样的那22对染色体便是体染色体。32.唐氏症候群(Downsyndrome)因第21号染色体出现一个多余的染色体而导致的染色体异常(也称为三染色体-21),罹患指证的人具有明显的生理外观,而且有中到重度的障碍。33.老化卵子假说(aging-ovahypothesis)此假说认为:较年长的母亲更有可能生下染色体异常的孩子,因为年纪较大的母亲症处于生殖阶段的末期,她们的卵子正在退化。34.突变(mutations)一个或一个以上基因之化学结构或排列的一种改变,因此改变的影响而产出一个新的遗传表型。35.遗传谘商(geneticcounseling)设计来告诉想要为人父母者有关遗传疾病的知识,并协助他们判断自己将这类疾病传给下一代可能性的一种服务。36.羊膜穿刺术(amniocentesis)从孕妇体内抽出羊水的一种方法,藉由此法可检测出存再羊水中的胎儿细胞是否有染色体异常与其他的遗传缺陷。37.绒毛膜取样(chorionicvillussampling,CVS)另一种有别于羊膜穿刺术的产前检查,此种方法由绒毛膜中抽出胎儿细胞,且可比羊膜穿刺术更早进行检测。38.超音波(ultrasound)利用声波扫描子宫而显现出胎儿概况的一种方法,可藉此检测出胎儿大致上的身体异常。39.苯酮尿症(phenyldeyonuriaPKU)一种遗传疾病,此疾病使儿童无法代谢苯丙安酸;若未治疗,很快地便会造成过动与智能障碍。40.胚原基因治疗(germlonegenetherapy)尚在发展为臻完美,也未能运用于人体上的一种医疗过程。在此过程中,将利用健康的基因来修补或取代有害的基因,如此便能永远地改正遗传疾病。41.行为遗传学(behavioralgenetics)研究基因型如何与环境互动,进而影响诸如智能、人格及健康的心理等行为特质的一门科学。42.遗传可能性(herutability)可归因于遗传因素的某个特性之变异量。43.选择性育种实验(selectivebreedingexperiment)透过选择性交配的影响,决定是否繁殖具某特质动物的遗传学研究方法。44.血统关系(kinship)两个个体具有共同基因的程度。45.双胞胎设计(twindesign)比较不同结合(血统关系)的双胞胎组,用以决定某一特质之遗传性的一种研究法。46.收养设计(adoptiondesign)利用与收养者有遗传关系和收养关系的亲属进行比较,来预估某一特质之遗传性的一种研究法。47.一致率(concordancerates)在一对双人组中,其中一人表现出某项特质,则另一个人也表现出该特值得百分比。48.遗传系数(heritabilitycoefficient)由于遗传因素所造成的变异量,是一个范围从0.00到+1.00的数字估计値。49.非共享的环境影响(nonsharedenvironmentalinfluences,NSE)一种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因素,在此情况下,生活在一起的人并未分享那些会造成这些个体彼此相似的环境。50.共享的环境影响(sharedenvironmentalinfluences,SE)一种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因素,在此情况下,生活在一起的人共享着那些会造成这些个体彼此相似的环境。51.内向-外向(introversion-extroversion)在人格向度上处于相对利两端的特质:内向特质者在人群中是害羞、不安的,且具有想从社会情境中逃离的倾向;内向特质者具有高度的社交性,且乐于与他人相处。52.同理性关怀(empathicconcern)个体体认他人需要与关心他人福祉程度的一种测量。53.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逻辑思考、情绪表达与人际行为受到干扰是此疾病的特色。54.躁郁症(manic-depressive)一种精神疾病,心情的极端起伏与变动是其特色。55.精神官能症(neuroticdisorders)一个精神官能症患者可能会用一种非理性的思考型态或行为来对抗压力或避免焦虑。56.引导发展轨迹(canalization)对少部分遗传表型发展结果的一种遗传限制,一个受到遗传轨迹高度引导的特质是指:那些依循着事先已定好的基因轨道路线而发展的特质,因此环境对个体所将展现的这些特质之遗传表型的影响便很少。57.反应范围的原则(range-of-reactionprinciple)此概念说明了基因行对个体再回应各种不同环境时,所可能展现的遗传表行之范围限制。58.被动的遗传与环境的相关性(passivegenotype/environmentcorrelations)这个概念说明我们的遗传特质,影响了他们所提供的教养环境,因此,前述的教养环境便与环境便与孩子自己的基因型有关。59.引发的遗传与环境的相关性(evocativegenotype/environmentcorrelations)这个概念说明我们的遗传特质,影响了其他人对我们的行为表现,因此也影响了我们在该社会环境中的发展。60.主动的遗传与环境的相关性(activegenotype/environmentcorrelations)这个概念说明我们的遗传,影响了我们所喜欢与寻求的环境型态。

第四章产前的发展,出生以及新生婴儿对生活的适应本章重要名词解释1.产前的发展(prenataldevelopment)从受孕的瞬间到开始分娩历程之间的发育2.胎芽期(germinalperiod)胎儿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受孕开始持续到发展中的有机体着床到子宫壁为止(亦称做受精卵石期)。3.胚胎期(periofofembryo)产前发展的第二阶段,从第三周持续到第八周,主要器官和人体结构在此期间得以成形。4.胎儿期(periodofthefetus)产前发展的第三阶段,从第九周直到出生,所有的重要官能系统在此期间开始运作,且胎儿急速成长。5.胚胎(期)(embryo)怀孕后的第三到第八周,对未出生的有机体之称呼。6.着床(implantation)胚胞钻进入子宫内层。7.羊膜(amnion)环绕在发育中胚胎之外的防水薄膜,用以调节其温度并缓冲外来的伤害。8.绒毛膜(chorion)附着于子宫组织的薄膜,能为胎儿撷取养分。9.胎盘(placenta)由子宫内膜与绒毛膜形成的器官,能为胎儿提供空气及养分,并排除其代谢后的废弃物。10.脐带(umbilicalcord)连结胚胎到胎盘的软管,内含血管。11.神经管(neurualtube)由外胚层所形成的初始脊椎神经,将变成中枢神经系统。12.胎儿(fetus)指称怀孕九周至分娩的出生前有机体。13.胎儿皮酯(vernix)覆盖于胎儿之上,以保护其皮肤免于龟裂的白色干酪状物质。14.胎毛(lanugo)覆盖在胎儿身上的细毛,有助于胎儿皮酯停留在皮肤之上。15.可存活周数(ageofviability)胎儿发展到第22周或第28周之时,才有可能在子宫之外生存下来。16.畸胎原(teratogens)会伤害发育中之胚胎或胎儿的外在作用物。例如病毒、药物、化学制品、及辐射等。17.敏感时期(sensitiveperiod)有机体对特定环境的影响变的非常敏感的时期;在此时期之外,相同环境的影响必须更为强烈才能产生同等的效果。18.德国麻疹【(rubella(Germanmeassles)】此种疾病对母亲的影响极小,但对于怀孕第三到第四个月的受感染胎儿,可能造成一连串的生产缺陷。19.毒浆体原虫病(toxoplassmosis)存在于生肉和猫粪中的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若在怀孕开始的第三个月里传染给胚胎,将导致生产缺陷和流产。20.梅毒(syphilis)一种常见的性传染病,能在怀孕中后期跨过胎盘的阻隔而导致流产或导致严重的生产缺陷。21.生殖器泡疹(genitalherpes)一种会传染的性病,会在生产时传染给婴儿,导致失明、脑伤、甚至死亡。22.剖腹生产(cesareansection)始婴儿经由母体子宫和腹部的切口而生产的外科手术。23.后天性免疫不全症候群(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会经由母体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的致命疾病,将导致身体免疫系统的衰弱,进而死亡。24.沙利窦迈镇定剂(thalidomide)一种温和的镇定剂,若再怀孕初期使用,将导致肢体、眼睛、耳朵、及心脏各种的缺肢残障。25.乙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从前用以防止流产的一种人造荷尔蒙,会导致后代女性在青春期罹患子宫颈癌与男性外生殖器的畸形。26.胎儿酒精性症候群(fetalalcoholsyndrome,FAS)子女的一些严重先天性症状,通常可发现其母亲在怀孕期间有酗酒行为。27.胎儿酒精效应(fetalalcoholeffects,FAE)儿童的一些轻微先天性症状,经常可发现其母亲在怀孕期间有少量至中度的饮酒。28.叶酸(folicacid)有助于防止中枢神经系统的缺陷之B群综合维他命。29.脊柱裂(spinabifida)从脊椎管缝间凸出的脊椎神经。30.新生儿(neonatw)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婴儿。31.分娩的第一阶段(firststageoflabor)生产过程中从子宫第一次规律性收缩持续到子宫颈完全扩张为止的时期。32.分娩的第二阶段(secondstageoflabor)生产历程的时期,此时胎儿从产道移动而离开母体(亦称分娩)。33.分娩的第三阶段(thirdstageoflabor)排出胎盘(产后)。34.亚培格测试(Apgartest)对新生儿的心跳频率、呼吸作用、肤色、肌力状态与反射动作予以一种快速的评量用以评估新生而生产过程的压力并决定是否需要给予立即的医疗协助。35.新生儿行为量表(NeonatalBehaviorAssessmentScale,NBAS)此项测试可评量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是否完美,及其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度。36.自然或准备好的生产(natual,orprepared,childbirth)此种分娩强调身体与心理的准备度,而将医疗辅助减至最小。37.替代的(非传统)生产中心(altemativebirthcenter)医院的产房或另类提供如同家庭般气氛的生产独立场所,儿该场所仍然有使用医疗技术。38.情绪连结(emotionalbonding)用以指称父母对其婴儿所产生的情感联系;某些理论学者相信最强的黏着发生在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敏感时期。39.产后忧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母亲在产后所出现的强烈悲伤、愤怒和绝望的感觉,会持续数月之久。40.全神贯注(engrossment)类似于母亲情绪黏着复方同位语;用以形容父亲对其新生儿的着迷,包含他对新生儿的碰触、托抱、亲吻和说话之渴望。41.缺氧症(anoxia)大脑缺乏足够的氧气,会导致神经损伤或死亡。(三到四分钟)42.臀位生产(breechbirth)出生时,胎儿的脚或臀部先出来。43.RH因子(RHfactor)一种血液蛋白质,若胎儿有此因子而母亲却没有时,会导致母亲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会攻击血液中有此蛋白质的后续胎儿之红血球。44.早产儿(preytermbabies)比预产期提早三周以上出生的婴儿。45.体重过轻的婴儿(smail-for-datebabies)出生时体重过轻的婴儿,即使出生时间已接近其正常预产期。46.呼吸困难症候群(respiratirydistresssyndrome)早产儿呼吸非常不规律的严重状况,有死亡的危险(亦称玻璃腺样病)47.反射动作(refex)对单一刺激或整组刺激做出非学习而得的自动反应。48.生存的反射动作(survivalreflexes)呼吸、吸吮与吞咽等天生的反射动作,使新生儿能适应于环境。49.原生的反射动作(primitivereflexes)由大脑皮质下层所控制的反射动作,将再生命的第一年里渐渐消失。50.婴儿状态(infantstates)幼小婴儿所呈现的睡眠与清醒之不同程度。51.快速动眼睡眠(REMsleep)一种活跃的惑不规律的睡眠状态,期间眼球会在眼皮下快速转动,而脑波的活跃型态就好像快清醒时一样。52.自我刺激理论(autostimulationtheory)此理论认为婴儿期的快速眼动睡眠是一种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发展的自我刺激形式。53.婴儿猝死症候群(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SIDS)此种无法解释的死亡情况是指婴儿在睡眠中突然停止呼吸(亦称婴儿床死亡)。

第五章身体我:头脑、身体以及动作技能的发展本章重要名词解释1.头到尾的发展(cephalocaudaldevelopment)身体成熟与成长的顺序,先是头部再到尾部。2.躯干到四肢的发展(proximodistaldevelopment)身体成熟与成长的序列,从身体的躯干(近侧区域)发展到四肢(末梢区域)。3.骨头的年龄(skeletalage)依据儿童骨骼发展程度对生理成熟度所做的测量。4.大脑生长陡增(braingrowthspurt)儿童最大脑的重量有一半以上是在怀孕七个月到两岁大之间的时期增加的。5.突触(synapses)介于两个神经细胞(神经元)之间的连结空间(接合)。6.神经元(neurons)接受及传递神经脉搏的神经细胞。7.胶质(glia)此类神经细胞能培育神经元并将其包围安置在绝缘的髓鞘里。8.突触形成(synaptogenesis)神经元之间的接合(突触)得以成型。9.可塑性(plasticity)改变的能力;此种发展状态具有因经验而形塑的潜力。10.随鞘化(myelinization)神经元被腊状髓燐脂鞘包围住的历程,如此将有助于神经脉冲的传递。11.大脑(cerebrum)位于脑中心的最上部,包含左右半脑及其中间连结的胼胝体纤维。12胼胝体(corpuscallosum)连结左右半脑的神经纤维束,负责两半脑之间的讯息传递。13.大脑皮肤(cerebralcortex)颅内大脑的表层,涉及身体自主动作、知觉、与较高级的智力功能,如学习、思考和说话。14.大脑侧化(cerebrallateralization)左边及右边大脑半球的功能分化。15.动力系统理论(dynamicalsystemstheory)此种理论视动作技巧为将先前已精熟的能力主动加以再组织,那些能力是用来寻找较有效方法以能探索环境或满足其他目标。16.本体感受的讯息(proprioceptiveinformation)从肌肉、筋腱和关节得来的感官讯息,能帮助个体进行身体(或身体部位)的空间定位。17.尺骨的抓握(ulnargrasp)早期手部的技巧,婴儿将手指压进手掌而能抓握物体。18.手指夹取(pincergrasp)拇指与其他手指反向的夹取,使婴儿能够更灵敏的举起和玩弄物体。19.青少年发育陡增(adolescentgrowthspurt)身体发育上急速增长的现象,可是为青春期的开始。20.青春期(puberty)个人达到性成熟的时间点,生理上能够繁殖下一代。21.初经(menarche)第一次月经来临。22.百年趋势(seculartrend)在工业化设社会中,现在已过去朝向较为成熟与较大体型的趋势。23.成年礼(ritesofpassage)象征个人从人生一个时期进展到另一个时期的仪式(例如青春期仪式)。24.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nervosa)威胁到生命的厌食症,特征是使自己飢饿和对肥胖的强迫性恐惧。25.贪食症;飢饿症(bulimia)威胁到生命的饮食异常症状,特征是不断重复地大量进食,在使用泻药或呕吐剂排出。26.性行为(sexuality)有关于性爱的想法、行为和定向的自我向度。27.双重标准(doublestandard)此种看法以为性行为较适合于某一性别的成员,但较不适合另一性别的成员。28.甲状腺素(thyroxine)油甲状腺体制造的荷尔蒙;是大脑和身体得以正常成长的必需物质。29.脑下垂体(pituitary)位于大脑底部的「主线体」,能调节各内分泌腺体并制造成长荷尔蒙。30成长荷尔蒙(growthhormone,GH)刺激身体细胞及速成长与发展的脑下垂体荷尔蒙;主要助益于青春期的成长陡增。31.雌激素(estrogen)卵巢所制造的雌性性荷尔蒙,能促使雌性的性成熟。32.睪丸酮(testosterone)由睪丸所制造的雄性荷尔蒙,职司男性的性成熟。33.赶上成长(catch-upgrowth)曾经历程展缓慢的儿童在此阶段加速成长,非常急速地「赶上」他们自身遗传程序上的成长轨道。34.消瘦症(marasmus)蛋白质及热量吸收不够的婴儿所罹患的成长迟缓疾病。35.红孩儿症(严重营养不良)(kwashiorkor)热量足够但蛋白质吸收不足的儿童,所罹患的成长迟缓疾病。36.缺乏维他命与矿物质的营养不良(vitaminandmineraldeficiencies)此种营养不良的形成是其饮食中虽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与热量,但却缺少一种或多种能够促进正常成长的物质。37.缺铁性贫血症(irondeficiencyanemia)饮食中缺乏铁离子所导致的没有活力,使儿童因而无法专注且可能阻碍生理及心智的发展。38.肥胖(obese)在医学上描述体重超过其身高、年龄、性别之理想体重20%以上的人。39.非器质性成长迟缓(无法茁壮)病症(nonorganicfailuretothrive)导因于乏人注意与关爱的婴儿成长疾病,成长因此急遽减缓或停滞。40.剥夺性侏儒症(发育不全)(deprivationdwarfism)儿童期的成长疾病,导因于情感的被剥夺而使成长荷尔蒙减量,因而发育缓慢且身高较小。

第六章早期认知发展的基础:感觉、知觉与学习本章重要名词解释1.感觉(sensation)感官接受器对刺激所做的觉察,并将此讯息往大脑传送。2.知觉(perception)我们对感官输入予以分类和解读的历程。3.充实理论(enrichmenttheory)此理论指出我们必须提取以储存的知识来(添加)至感官的刺激,以进而理解这个有意义的世界。4.分化理论(differentiationtheory)此理论指出知觉包括对所接收到的感官刺激里之区辨性特征或线索予以觉察。5.区辩性特征(distinctivefeatures)刺激物维持不变的特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这些向度上可以有所不同并可以此区分之(有时称为不变性或不变的特征)。6.偏好法(preferencemethod)用已获取婴儿知觉能力相关讯息的方法,先呈现两种(或更多)的刺激物,再观察婴儿偏好哪一种。7.习惯化法(habituation)对已熟悉的重复刺激物减少个人的反应。8.非习惯化法(dishabituation)当刺激物有所改变,反应因而增加。9.能量激发(evokedpotential)脑波型态的改变,意谓个体觉察(感觉)到刺激物。10.高能量吸吮法(high-amplitudesuckingmethod)评量婴儿知觉能力的方法,测量婴儿改变其吸吮特制塑胶奶嘴的速率以使有趣事件持续之能力。11.视觉敏锐度(visualacuity)个人看到微小物体与精巧细部的能力。12.视觉对比度(visualcontrast)视觉刺激的明/暗转变量。13.音素(phonemes)构成语言的最小有意义声音单位。14.中耳炎(otitismedia)中耳常见的细菌感染,会造成轻至中度的听力丧失。15.实体映象(stereopsis)两个平面影像的融合,以产生具有深度的单一影像。16.图片的(透视法)线索【pictorial(perspective)cues】深度与距离的线索,包括直线透视、纹路梯度、大小、重叠和阴影,这是单眼的,亦即只用一只眼睛即可察觉。17.视觉的隐隐迫近(visuallooming)当物体非常贴近脸部时,期影像扩张进而占满整个视觉区域。18.动态线索(kineticcues)因物体移动或身体移动所产生的线索,对形状与空间关系提供着重要的线索。19.大小恒常性(sizeconstancy)知觉到被摆在不同距离下的同一物体,其大小仍是维持一样并未随着视网膜上之影像大小而改变。20.视觉悬崖(visualcliff)一个制造出深度幻觉的升起平台,用以测试婴儿的深度知觉。21.知觉统合(intermodalperception)使用一种感官程序去辨识出一个早已被其他程序所熟悉的刺激物之能力。22.知觉学习(perceptuallearming)个人从环境里的感官刺激撷取讯息的能变化。23.学习(Leaming)个体的行为(或行为潜势)因其经验或练习而产生相对持久的改验。24古点制约(classicalconditioning)学习的一种类型,初始中性刺激物重复与一个有意义的非中性刺激物配对出现,以至中性刺激物也能够引起原先只有中性刺激物才能造成的反应。25.非制约刺激物(unconditionedstimulas,UCS)在没有事前学习的情况下,能够引起特定反应的某刺激物。26.非制约的反应(unconditionedresponse,UCR)由非制约刺激物所引起的非学习来的反应。27.制约刺激物(conditionedstimulas,CS)初始中性的刺激物在其与总是能引起某反应的非制约刺激物配对出现之后,变的也能够引起该特定的反应。28.削弱(extinction)学得的反应逐渐减弱而消失,因为制约刺激物不再与非制约刺激物配对联结(在古典制约中)或该反应不再被增强(在操作制约中)。29.反制约作用(countesconditioning)基于古典制约作用而来的处遇,目标在于消弱不良的反应,并以更适当的新反应来取代之。30.操作制约作用(operantconditioning)学习的一种形式,随意出现的动作(或操作的),因其产生的后果影响变得不是更长出现就是更少出现。31.增强物(reinforcer)行为后果所伴随出现的刺激物,使得该行为再发生的机率增加。32.负增强物(negativereinforcer)行为的后果所伴随移除或终止的刺激物,使得该行为再发生的机率增加。33.惩罚物(punisher)行为的任何后果,抑制了该反应且减少其再发生的机率。34正惩罚(positivepunishment)惩罚的后果,是不愉快事物伴随行为而出现。35.负惩罚(negativepunishment)惩罚的后果,是愉快事物随着行为出现而移除的。36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leaming)从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得的学习。37.编码(encoding)外在刺激转换为心理表征的历程。38.延宕模仿(deferredImitation)对于过去某时间见识到的模仿行为,在表现出来的能力。

幼儿保育与发展学号:姓名:每提两分,共20%幼儿相信故事中动物和树木可互相对话,此乃因幼儿的那一种认知特征?泛灵论(b)自我中心(c)直接理论(d)心理意象幼儿的游戏较不强调(a)比赛胜负(b)和同伴合作(c)安全舒适(d)生活经验3.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依循下列哪一种顺序?(a)笼统→统整→分化(b)笼统→分化→统整(c)统整→笼统→分化(d)分化→笼统→统整4.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可归纳为:(a)遗传(b)环境(c)学习(d)以上皆是5.儿童心理发展可以从何处来讨论?(a)自我意识(b)独立人格(c)社会行为(d)以上皆是6.幼儿须以实际的经验作为思考内容,下列哪一种是幼儿的思考模式?(a)象征性(b)具体性(c)抽象性(d)摸索性7.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自我三部分,这是谁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a)佛洛伊德(b)柯尔柏格(c)艾里克逊(d)赫洛克8.皮亚杰和柯尔柏格一致反对的道德教育方法是:(a)同伴相互作用(b)诱发认知冲突(c)真假道德情境冲突(d)灌输说教方式9.下列有关想象力与创造的叙述何者正确?(a)“万物有灵论”无法让幼儿发挥想象力(b)说话保守的幼儿较具想象力(c)幼儿重编故事可以发挥创造力(d)多批评幼儿可以启发其创造力10.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发现自己发出咕咕的声音,会引来保母的微笑,于是重复发出咕咕声音,此发展现象出现于下列何种感觉动作之发展分期?(a)初级循环反应(b)次级基模的协调(c)次级循环反应(d)第三级循环反应填充题:45%1.孩子从思考模式与环境事件之间的不均衡,会促使他们进行心智_____________以使其能因应令人迷惑的新经验,进而恢复认知的平衡状态。2.ADHD的主要三种症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皮亚杰相信所有理解形式的基模都是透过两种天生的智力历程之运作所创造的,他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辨识及解释情绪中使用别人的情绪表情来推论其他模糊情境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岁可预测_________________岁之反社会倾向之个别差异及个人、家庭关系质量6.语言及声音组合规则中所使用的基本声音单位是指____________。7.在学习观点的评价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早期的语言发展中是有其角色,儿童能说与父母相同的语言及口音。8.认为人类(只有人类)天生就有配备有__________________。9.不认为儿童有任何天生的语言知识,但是他认为他们与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_。10.大脑左半球前叶-影响_________能力,大脑左半球颞叶-影响_________能力。问答题:25%1.请问孩子的象征性游戏时期是几岁开始?2.何谓符号性思考?3.请列出基本依附期的成长与依附相关的两种惧怕为何?一、非社会期(零至六周)二、无辨识性依附期(六周至六、七个月)三、特定依附期(约再七至九个月大时)四、多重依附期陌生人焦虑:8-10月到达高峰二、分离焦虑:14-18月到达高峰Ans:1.a2.a3.b4.d5.d6.b7.a8.d9.c10.c调适冲动、粗心、过动组织与适应社会推论18-21岁语音模倣和增强语言学习器语言制造能力说话、理解

第七章认知发展:皮亚杰的理论与维高斯基的社会文化观点本章重要名词解释1.认知(cognition)有关了解的心智活动与获取知识的历程。2.认知发展(cognitiondevelopment)发生在心智活动的改变,例如注意、理解、学习、思考与记忆。3.发生知识论(geneticepistemology)皮亚杰所阐述有关之是发展的实证性研究。4.智力(intelligence)皮亚杰的理论中,认为使有机体能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功能。5.认知平衡状态(cognitiveequilibrium)皮亚杰的术语,用以说明在个人的思考力呈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均衡且和谐的关系状态。6.建构者(constructivist)藉由操作事物以发现其属性而获得知识的人。7.基模(scheme)有组织型态的想法或动作,个体建构以解释其经验的某些向度(亦称认知基模)8.行为基模(behavioralschemes)有组织型态的行为,用以表达或回应物体和经验。9.象征基模(symbolicschemes)个人用以表达经验向度的内在心理象征(例如影像或口头编码)。10.认知运思(cognitiveoperation)个人对其思想中的物体所表现的内在心智活动。11.组织(organization)一种天生倾向,去连结和整合可用基模以成为有条理的知识系统或整体。12.适应(adaptation)一种天生倾向,为因应环境要求所做的调整。13.同化(assimilation)将新经验合并到现有基模而加以解释的历程。14.调适(accommodation)修改现有基模以合并或接受新经验的历程。15.不变的发展序列(invariantdevelopmentsequence)以特定次序发生的发展之连续系列。因为在序列中每个发展都是后来出现的发展之必要前提。16.感觉运动期(sensorimotorstage)皮亚杰的第一个智力阶段,从出生至二岁:行为基模是婴儿当时赖以探索和了解世界的方法。17.反射活动(reflexactivity)属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奇里的第一个亚期:婴儿的动作受限于运用天生的反射动作、同化新物体到这些反射基模里、并调节自己的反射动作以适应这些新物体。18.初级循环反应(primarycircularreactions)属于皮亚杰感觉运动期的第二个亚期:集中于婴儿自己身体上的有乐趣之回应,那是偶然间发现而一再重复的。19.次级循环反应(secondarycircularreactions)属于皮亚杰感觉运动期的第三个亚期:集中于外在物体的有乐趣之回应,那是偶然间发现而一再重复的。20.次级循环反应之协调(coordinationofsecondarycircularreactions)属于皮亚杰感觉运动期的第四个亚期:婴儿开始去协调两个或更多的动作,以完成简单的目的。21.三级循环反应(tertiary)属于皮亚杰感觉运动期的第五个亚期:一个探索的基模,其间婴儿想出操弄物体以产生有趣结果的新方法。22.内在试验(innerexperimentation)属于皮亚杰感觉动期的第六个亚期:在心理或象征层次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期间并不需试误法的试验。23.延宕模仿(deferredimitation)对于过去曾见识到的楷模活动予以复制的能力。24.物体恒存性(objectpermanence)当物体不再被看到或被其他感觉所察觉到时,知道物体仍旧存在的现实感。25.A非B错误(A-not-Berror)八至十二个月大婴儿在找寻被隐藏物体实的倾向,即使在已看到物体被移去一个新所在之后,她们还是会去之前发现过它的地方寻找。26.心智运思前期(preoperationalstage)皮亚杰认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从二岁持续到七岁,那时儿童会以象征的层次来思考,但还不会使用认知的运思。27.表征式领悟(representationalinsight)一个实体可以代表(表征)自身以外的其他事物之知识。28.前概念时期(preconceptualperiod)属于前运思其早期的亚期,从两岁到四岁,其特色是开始出现初始的意念、概念与推理方法。29.符号式(象征性)功能(symbolicfunction)使用符号(例如影像与文字)去表达物体和经验的能力。30.双重表征(双重编码:双重导向)(dualrepresentation【dualencoding;dualorientation】)使某物体同时代表成自身物体及其他事物之表征的能力。31.泛灵论(animism)对无生物赋予其生命及栩栩如生的特质。32.预设因果,或横跨式推理(precausal,ortransductivereasoning)从特例推理特例,以致于将同时发生的事件假设成因果相关。33.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从自己的观景(看法)观看世界而无法辨识其他人的不同观点。34.表象/实在的区辨(appearance/realitydistinction)不管某物体被伪装的外貌,而仍再心理记住其真实属性或特征的能力。前概念时期的儿童明显缺乏此能力。35.直觉的时期(intuitiveperiod)属于前运思期稍后的亚期,从四岁至七岁,儿童当时对事物的思考是被显而易见的知觉特征所占据。36.集中的思考(或集中化)(centeredthinking【orcontration】)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前运思期的儿童注意情境中的单一方面而排斥其他方面的倾向:相对于去集中化。37.归类(classinclusion)将物体的类别与其从属类别进行对照而不会混淆两者的能力。38.保留(conservation)认得物体或物质的属性并不随着其表象某方面的改变而改变之认知。39.去集中化(decetration)皮亚杰的理论中,具体运思期儿童对刺激物或情境做多重面向考量之能力,相对于集中化。40.可逆性(reversibility)在心理上执行相反的动作(否定)以倒转或取消前一个动作的能力。41.本体性训练(identitytraining)为促使无保留概念者能提升其保留能力,试图教导其辨识被转换的物体或物质仍是本来的物体或物质,而不管其新的面貌。42.具体运思(concreteoperations)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第三个阶段,大约从七岁持续到十一岁,儿童在那时学会认知的运思,且对真实物体和经验做较逻辑的思考。43.心理排序(mentalseriation)一种认知运思,使个体得以依据可量化向度如高度或重量来对一组刺激物进行心理上的排列。44.转换性(transitivity)在某系列排序中辨识出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之能力(例如若A>B且B>C,则A>C)。45.平行差距(horizontaldecalage)皮亚杰描述儿童不均等的认知表现之术语,对特定问题的没有能力解决,即使个体能解答需要相同心理运思的相似问题。46.形式运思(formaloperations)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第四个且是最后的时期,从十一到十二岁之后,当时个体能对抽象概念与假设性事件开始较理性而系统化地思考。47.假设演绎的推理(hypothetico-deductivereasoning)在皮亚杰的理论中,一种能做假设性思考的形式运思能力。48.虚拟式观众(imaginaryfable)可说是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形式,其间自己的想法与假设的观众之想法会有所混淆,进而推论其他人也关注着他所在意的事情。49.个人式寓言(personalfable)可说是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形式,其间会以为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感觉是特别的或独一无二的。50.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维高斯基对认知发展的观点,认为儿童透过与社会化中较有知识的成员之合作式对话来学得文化的价值、信念与问题解决策略。51.智力调适的工具(toolsofintellectualadaptation)维高斯基的用语,意指儿童从其与社会较有能力的成员之互动中,内化而来的思考方法及问题解决策略。52.潜在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维高斯基的用语,意指作业李太过复杂而难以独自精熟的范围,但能在某位较有能力者的引导与鼓励之下完成。53.鹰架作用(scaffolding)一种精熟者教导初学者的历程,其间会依初学者在学习情境中的行为而予以权变式回应,如此使初学者能逐步地增加对问题的了解。54.引导式参与(guidedparticipation)一种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其间儿童在参与或观察成人从事文化里的相关活动时,其认知与思考模式得以塑成。55.脉络独立的学习(context-independentlearning)与现前情境脉络无立即相关的学习,就如当代学校所做的,为知识而获取知识。56.自我中心语言(egocentricspeech)皮亚杰的用语,形容儿童非社会化与具的状态-亦即并非向谁说的,也不是以听者能了解的方式表达的。57.私我的语言(privatespeech)维高斯基的用语,形容儿童口头语句的状态有如自我沟通的功能,且引导着儿童的思考。58.认知的自我引导系统(cognitiveself-guidancesystem)在维高斯基的理论中,使用私我的语言来引导解决问题的行为。

第八章认知发展:讯息处理观点本章重要名词解释1.储存模式(storemodel)描述资料经过三个处理单位(或储存):感官储存、短期储存(STS)及长期储存(LTS)的讯息处理模式。2.感官储存(或感官收录器)【sensorstory(orsensoryregisyer)】第一个讯息处理储存,在此刺激被注意到,并能予以短暂保留以便后续处理。3.短期储存(short-termstore,STS)第二个讯息处理储存,在此刺激会被保留数秒并被处理(亦称为运作记忆)4.长期储存(LONG-termstore,LTS)第三个讯息处理储存,在此被检查及解释过的资料会被永久储存已备未来之用。5.执行控制过程(executivecontrolprocesses)涉及注意管制及决定要如何处理刚搜集到的或提自长期记忆的讯息的过程。6.后设认知(metacognition)一个人对认知及认知活动之管理的了解。7.模糊痕迹论(fuzzy-tracetheory)由Brainerd和Reyna所提出的理论,主张人队经验的解释就如一条连续线一般,一端为精确、逐字的痕迹渐至另一端为模糊、要旨似的痕迹。8.要旨(gist)一种讯息的模糊表征,只保留中心内容,精确的细节则不多。9.抑制(inhibition)避免我们自己去执行一些认知或行为反应的能力。10.记忆广度(memoryspan)对短期储存所能容纳之讯息量的一种测量。11.运作记忆(workingmemory)储存及运作保留在短期储存里的讯息的能力。12.运思效率假设(operationefficiencyhypothesis)Case的理论认为,运作记忆里的运思空间会随年龄增长增加,是因为我们已能较快速或较有效率地处理讯息。13.策略(strategies)用以促进任务表现之目标导向且谨慎执行的心智运思。14.产生缺陷(productiondeficiency)无法自动产生及使用已知的能改善学习和记忆的策略。15.使用缺陷(utilizationdeficiency)无法从个人已自动产生的有效策略中获益,再策略刚获得时要去执行费力的策略时常会发生的现象。16.策略选择模式(strategychoicmodel)Siegler用以说明策略如何随时间变化的模式,认为多重策略随时存在于儿童的认知目录里,这些策略会互相争着被使用。17.注意广度(attentionspan)将注意维持在某项刺激或活动上的能力18.网状结构(reticularformation)大脑能刺激机体的部位,被认为对注意管理是重要的。19.选择注意(selectiveattention)将焦点放在与任务相关的经验上,而忽略不相干或会干扰的讯息能力。20.注意力不集中的过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一种会有分心、过动及冲动行为的注意上的毛病,常会造成学业困难、低自尊及社会/情绪的问题。21.事件记忆(eventmemory)对事件的长期记忆。22.自传式记忆(autobiographicalmemory)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重要经验或事件的记忆。23.策略记忆(strategicmemory)一个人有一是要保留或提取讯息时的过程。24.记忆术【mnemonics(memorystategies)】用以增进记忆的技术,包括复诵、组织及精致化。25.复诵(rehearsal)一种记忆策略,亦即是反覆背诵一个人想要加以保留的项目。26.语义组织(semanticorganization)一种记忆策略,亦即将刺激依较易保留的有意义(或可管理)群组分组或分类。27.精致化(elaboration)一项记忆策略,亦即在一个人想要保留的讯息加入某些东西(或创造之间有意义的联结)。28.提取(retrieval)一组要将讯息从长期储存拿出来的策略。29.自由回想(freerecall)非为明确线索或提示所激发的回想。30.线索回想(cuedrecall)被发生回想事件只环境的相关线索所激发的回想。31.后设记忆(metamomory)一个人有关记忆及记忆过程的知识。32.知识基础(knowledgebase)一个人目前对一项主题或内容所拥有的讯息。33.幼年经验失忆症(infantileamnesia)缺乏对个人生命初期的记忆。34.脚本(script)对一些熟悉情境中之典型事件顺系(亦即,发生些什么及何时发生)的一般表征。35.基数原则(cardinality)说明再数一列物品时,最后一个数字就是这组物品的总数的原则。

第九章智力:心理研究的测量本章重要名词解释1.心理测量取向(psychometricapproach)将智力视为是一项(或一组)每个人都不相同的特质的理论观点,标准化智力测验的发展是心理测量论者的责任。2.心智年龄(mentalage,MA)智力发展的一种测量,能反映儿童能解决依年龄分类之问题的层次。3.因素分析(factoranalysis)确认测验群或测验项目(称为因素)间彼此有高度相关并与其他测验项目无关的统计程序。4.gSpearman对新发生(neogenesis)的简称,大意是指一个人理解关系的能力(或一般心智能力)。5.sSpearman称呼针对特定测验之心智能力的用语。6.基本心智能力(primarymentalabilities)七种由因素分析确定的心智能力,Thurstone认为他们可以代表智力结构。7.智力结构模式(structure-intellectmodel)Guilford的智力因素分析模式,认为有180种不同的心智能力。8.流动智力(fluidintelligencr)没人教导、亦较不受文化影响之理解关系及解决关系问题的能力。9.固定智力(crystallizedintelligence)仰赖从学校教育及其他文化影响所学到的知识来理解关系的能力。10.智利阶层模式(hierarchicalmodeoofintelligence)智力结构模式,在此模式中,广泛、一般的能力因素在阶层的最上端,其底下并有一些特化的能力因素与之相连。11.智力三阶层理论(three-stratumtheoryofintelligence)Carroll的智力阶层模式,其中g在阶层的最上端,八项广泛的能力在第二层,第二阶层能力之每项较狭碍的领域则是在第三层。12.智力三元论(triarchictheoryofintelligence)最近的智力的讯息处理论,强调三种智商测验常不会谈到的智力行为面:行动之情境、个人对任务(情境)的经验、及个人应用于任务(情境)上的讯息处理策略。13.文化偏颇(culturalbias)一个文化或次文化团体比另一个团体更熟析测验项目,因而有不公平的优势所引起的情况。14.多元智力理论(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迦纳理论,认为人类至少会有七种不同的智力,每一种皆与大脑某个特定区域有关,其中许多是智商测验无法测得的。15.史比智力量表(Standfoed-BinetIntelligencesScale)第一个智力测验的现代修正版,能测量一般智力及四项因素:语文推理、数量推理、空间推理及短期记忆。16.智力商数(intelligencequotient,IQ)以数字所表示的一个人在智力测验上相对于其他受试者的表现。17.测验常模(testnorms)在心理测量工具上之正常表现的标准,是以平均分数及由大的、代表性的受试者样本所得之分数范围为基础。18.魏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Intellig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