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题图所示,水中倒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D.色散2.小伟家里有一面大平面镜,可以从镜中看见自己一个完整的像,但他一不小心将镜子打碎了,懊恼的小伟捡起一块碎镜子照自己,那么此时小伟的像()A.不能在镜中成像 B.能成像,但不是完整C.能成一个完整的像,大小比原来像小些 D.能成一个完整的像,大小跟原来像一样3.唐朝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倒影形成的原因是(

)A.光的反射 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水杯中的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

运动员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C.

居民小区中凸面镜中成的物体的像D.

放大镜把课本上的字放大5.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

手影B.

看见水中的鱼C.

海市蜃楼D.

看见地上的书6.中华古诗词意境优美,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峰多巧障日”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B.“掬水月在手”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潭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雨霁彩虹卧”是光的色散形成的7.将筷子斜放在空碗中,向碗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水中筷子向上折的场景,如图所示,下列光路图能对此现象作出正确解释的是(

)A. B.C. D.8.由于视角的原因,我们在水下看岸上的路灯,往往觉得它比实际的路灯要高一些。如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A. B.C. D.9.雨后的夜晚,当你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描述正确的是(

)A.背着月光走,应走较暗的地方,月光照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B.背着月光走,应走较亮的地方,月光照到地面上发生漫反射C.迎着月光走,应走较亮的地方,月光照到地面上发生漫反射D.迎着月光走,应走较暗的地方,月光照水面上发生漫反射10.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足够大的平面镜前,若分别在平面镜前、后插入不透光的木板CD、MN。则()A.因为CD阻挡,AB不成完整的像B.因为MN阻挡,AB的像会被挡住部分C.两种情况下镜前观察到像的范围相同D.两种情况下AB都能成完整的像二、填空题11.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赏花,是由于光在花的表面发生了现象。小芳在湖边看到湖中的柳枝和白云,它们都是像(“虚”或“实”)。12.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选填“树叶”或“太阳”)的像。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13.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容器的底部形成一个光斑。当往容器中加入水后,光斑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在加水的过程中,入射角,折射角(此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5.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光的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而自身却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得到,因此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实验题16.在“探究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东借助激光笔、半圆形玻璃块和带刻度的光具盘完成了实验,观察到如图所示的1、2、3三条光束,并在光具盘上用笔描出了对应的光路。(1)图中的折射角大小为;(2)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发现,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选填“>”、“=”或“<”)入射角;(3)现在要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具体的操作是,如果看到现象,就可证明光路是可逆的。17.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在盛水的玻璃水槽内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在水槽内滴牛奶可以使光发生,从而;实验表明:。四、计算题18.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经过2.56s的时间,地面接收到经过月球反射后的光线,试求地月距离。19.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小明测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的时间为15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多远?(不计光传播所需时间)(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多少时间?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ACADADBD1.B【详解】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D【详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大小有关,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所以不小心将镜子打碎了,小伟捡起一块碎镜子照自己,那么此时仍能成完整的像,大小跟原来的像一样,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A【详解】“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选A。4.C【详解】A.水杯中的铅笔看起来“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运动员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居民小区中凸面镜中成的物体的像,属于凸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放大镜把课本上的字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详解】A.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看见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偏高,是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故B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偏折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看见地上的书是因为光在书上发生了反射,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详解】A.“峰多巧障日”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掬水月在手”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潭清疑水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故C错误;D.“雨霁彩虹卧”,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7.A【详解】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图BD光的传播方向错误,而C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8.D【详解】潜水员看岸上的路灯,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B【详解】AB.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因此需要走较亮的地方,故A错误,B正确;CD.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光线集中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很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暗,因此需要走较暗的地方,故CD错误。故选B。10.D【详解】如图所示,A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逆着反射光线看到像,如图所示:A.由于CD的阻挡,仍然成完整的像,故A不符合题意;B.MN在平面镜后,无法遮挡反射光线,故仍然成完整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C.MN在平面镜后,无法遮挡反射光线,故仍然成完整的像,由于CD的阻挡,观察的范围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D.MN在平面镜后,无法遮挡反射光线,故仍然成完整的像,由于CD的阻挡,仍然成完整的像,两种情况下AB都能成完整的像,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漫反射虚【详解】[1][2]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赏花,说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的都有,是发生了漫反射现象;看到湖中的柳枝和白云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12.太阳直线传播【详解】[1][2]由题意知道,茂密的树林中树叶之间存在比较小的缝隙,地上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之间的缝隙在地面上所成的像,是小孔成像,这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13.不会遵循【详解】[1]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不会平行射出,因为入射角不同,反射角也不同,只有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才会平行射出。[2]这种反射是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规律。14.左不变不变【详解】[1]未加水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当往容器内加水时,此时光从空气向水中传播,将会发生折射现象,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向法线方向偏折,即光斑将会向左移动[2][3]加水的过程中,水面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不变,则入射角大小不变,因折射程度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15.色散绿三原色【详解】[1]彩虹的形成原因就是光的色散,当喷出水后,空气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成七种色光。[2][3]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其他任何颜色,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但是这三种颜色的光不能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16.80°>让入射光沿光路2射入折射光从光路1射出【详解】(1)[1]由图可知,光束1是入射光,光束3是反射光,光束2是折射光。光束1和3中间所夹的直线为法线,与玻璃砖底面一致的直线为界面,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则折射角为80°。(2)[2]由图可知,反射角约为4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为40°,因此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3][4]要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则只需让入射光沿折射光(光路2)入射到玻璃砖,若看到折射光沿光路1射出,就能说明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