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生物和生物圈(第1课时)_第1页
专题01生物和生物圈(第1课时)_第2页
专题01生物和生物圈(第1课时)_第3页
专题01生物和生物圈(第1课时)_第4页
专题01生物和生物圈(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专题01

生物与生物圈第1课时生物与环境(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拟定探究计划,设计对照实验;进行观察、实验;收集证据、数据;分析和判断数据;得出结论;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2)生物能进行。(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5)生物能和。(6)生物都有和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2.生物的归类①、②、③、④。【例1】(黑龙江绥化•202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鲸鱼 C.蘑菇 D.小麦【变式训练1】(内蒙古通辽市•2021)4.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下列生命现象中,与含羞草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A.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B.雄蛙鸣叫招引雌蛙抱对C.小刚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考生需识记并正确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不同的生命现象。生物与环境5.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6.生态因素(1)生态因素是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包括因素和因素,前者包括、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后者指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2)生物因素中的常见关系①: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猎豹与羚羊。②: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和配偶等,如杂草与水稻。③:是指两种生物生存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④: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的现象,如噬菌体与细菌、人与蛔虫。⑤原始合作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能够一定的环境,也能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1】(贵州贵阳•2021)8.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A.一定的水分 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阳光 D.麦田中的杂草【变式训练1】(四川凉山•2022)9.下列成语或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例2】(黑龙江·2021)10.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雷鸟的体色到冬天变成白色 B.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C.森林能净化空气 D.竹节虫和竹枝极为相像【变式训练2】(河南·2021)11.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科学探究12.科学探究的方法(1)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借助、等仪器。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时要、,记录时要如实记录。(2)调查法:调查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调查过程中要,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3)实验法:实验是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通过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科学结论。(4)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13.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得出结论→。【例1】(辽宁阜新·2022)14.如果学生沉迷于网络,不但会影响学业,而且更容易患上近视。要了解某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我们应选用()A.观察法 B.测量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变式训练1】(贵州黔东南·2021)15.下列对调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口普查属于调查 B.对调查对象要进行逐个调查C.森林资源的清查属于调查 D.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例2】(新疆•2020)16.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实验结论是光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C.可以用一只鼠妇完成实验 D.在一个盒子里进行,不用设置对照实验【变式训练2】(江苏盐城•2020)17.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A. B. C. D.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对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找到想要研究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一、单选题18.“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俗语能反映出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9.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铁生锈 B.牛吃草 C.鸡生蛋 D.蝌蚪长成青蛙20.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岸边的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B.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朝霞,有的白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21.某探究小组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采取的做法不恰当的是()A.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B.选择科学的调查活动方案C.确定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 D.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22.下列关于调查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C.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D.调查过程中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记录23.在我国,苹果主要分布在北方,柑橘主要分布在南方。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 B.阳光 C.水分 D.温度24.下列选项中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一山不容二虎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蚯蚓能翻耕土壤 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C.夏天温度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26.下列语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27.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因素组别面包虫数量(只)泥土光线温度实验组20湿土①②对照组20湿土阴暗30℃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A.明亮,20℃ B.阴暗,20℃C.明亮,30℃ D.阴暗,30℃28.花花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小女孩,一个夏天的早晨,花花注意到池塘里的鱼儿都浮在水面急促的张合着小嘴,为此她设计了温度对鲫鱼呼吸频率影响的探究实验,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以如图曲线图,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鱼儿浮头是为了呼吸早晨的新鲜空气B.鲫鱼的需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C.鲫鱼在20℃时呼吸频率最高D.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解鱼的呼吸频率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二、实验探究题29.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图)。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步骤3:静置2分钟后,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次数123456A区(只)5679910B区(只)543110(1)该探究实验做出的假设是。(2)该实验是否设计了对照实验?,其理由是A、B两区除了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3)该实验的变量是。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4)有的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很科学,其理由是探究实验除了变量唯一外,还需要。减少误差和避免偶然性。(5)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表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应该将改为,实验效果会更科学。项目鼠妇数量盖板土壤湿度A区10玻璃板湿润B区10玻璃板干燥三、资料分析题30.陈同学在参观养鸡场活动中,发现鸡舍内总是亮着灯。他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私饲料的用量等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别实验材料舍内安装的灯泡(光照强度)饲养条件光照时间产蛋率A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10个3w,光线均匀18小时/天85%B10个4w,光线均匀18小时/天91%C10个4w,光线均匀12小时/天81%(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每组对照实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