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ALN 030-2024 DHI 的奶牛酮病监测、预警和早期防控技术规范_第1页
TDALN 030-2024 DHI 的奶牛酮病监测、预警和早期防控技术规范_第2页
TDALN 030-2024 DHI 的奶牛酮病监测、预警和早期防控技术规范_第3页
TDALN 030-2024 DHI 的奶牛酮病监测、预警和早期防控技术规范_第4页
TDALN 030-2024 DHI 的奶牛酮病监测、预警和早期防控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CS65.020.30CCSB40团 体 标 准T/DALN030-2024T/DALN030-2023DHI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EarlywarningandEarlypreventionandControlofketosisindairycattlebasedonDHI2024-11-27发布 2024-12-12实施辽宁省奶业协会发布T/DALN030-2023T/DALN030-2023PAGEPAGE1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T/DALN030-2023《DHI的奶牛酮病监测、预警和早期防控技术规范》,与T/DALN030-2023相对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表述不规范内容并删除前言中不属于本部分的表述;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引导语,修改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c)更改了3.1-3.4术语标题不规范问题并填加了3.1-3.4英文对应词;d)更改了“5.2偏差的调整”中的计算公式;e)更改了全文的文本格式不规范问题。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辽宁省奶业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奶业协会、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畜牧业发展中心、辽宁奉牧联合奶业有限公司、锦州益多乐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大连三寰乳业有限公司、大连金弘基种业有限公司、丹东升泰凤城奶牛场、沈阳金秋实牧业有限公司。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2023年首次发布为T/DALN030-2023;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HI的奶牛酮病监测、预警和早期防控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基于DHI的奶牛酮病监测、预警和早期防控的术语与定义及技术、方法等。本文件适用于DHI参测牛场奶牛酮病的监测、预警和早期防控。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NY/T1450《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NY/T3191《奶牛酮病诊断及群体风险监测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HerdImprovement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等奶牛生产性能指标的综合测定。奶牛酮病 DairycowsKetosis奶牛产后因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常发于奶牛泌乳早期(分娩期1d-21d),高产奶牛多发。临床型酮病Clinicalcows患病奶牛血液-轻丁酸含量三1.60mmo1/L,乳中β-轻丁酸含量三0.26mmo1/L,或乳中丙酮三0.39mmol/L以下,并呈现明显临床症状。亚临床酮病Subclinicalcows患病奶牛血液-轻丁酸含量介于(1.20~1.60)mmo1/L,乳中β-经丁酸含量介于(0.16~0.25)mmo1/L,或乳中丙酮介于(0.21~0.38)mmo1/L之间,但无明显表现症状。奶样的采集、贮存与运输奶样的采集采样对象应于早晨采食前采集奶样,弃前三把奶后,使用流量计或专用取样器全程等比例分流40m1NY/T1450奶样的贮存与运输奶样采集完成,即刻将奶样摇匀,使防腐剂溶解,样品应在2℃-7℃条件下冷藏贮存,3日内送达测定中心,运输途中做好防护,夏季防晒、冬季防冻,且不宜剧烈摇晃。奶样检测使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仪(红外光谱技术)测乳脂率、乳蛋白、乳糖、丙酮和β-轻丁酸等含量,必要时对预测模型进行校准:偏差的调整。偏差的调整该技术采用的酮病定标模型属于半定量法,偏差的调整与传统定标步骤不同。偏差的调整般仅调整截距,斜率不作调整,因为预测模型在高范围内的采样量和限制精确度有限。偏差(截距)的调整应该根据有代表数量分析样品的丙酮/β-丁酸预测值的中位值来确定。偏差(截距)调整计算公式:截距=(丙酮/β-轻丁酸)*所需中位值-当前中位值+当前调整注:丙酮*所需中位值为0mmo1/L,β-经丁酸*所需中位数为0.03mmo1/L。丙酮和β-轻丁酸的截距调整应该是独立的,前期的调整也应考虑在内截距的调整不建议太频繁,中位值发生显著变化才建议调整。仅仅当样品组(如天的数据)新的计算偏差将超过中位值标准偏差的2倍才建议调整。奶牛酮病诊断临床型酮病临床症状NY/T3191β20.6mm1/2039mo1/25>15。6.2.1临床症状:常发于围产期和泌乳早期的奶牛,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食欲略有下降产奶量下降6.2.2乳成分判定:β-轻丁酸含量(0.16L~0.25)mmo1/L,或乳中丙酮(0.21~0.38)mmo1/L。乳脂率2.5%,或脂蛋比>1.5。奶牛酮病的风险预警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及脂蛋白乳脂/乳蛋白>1.5,牛只比例>10%;乳脂率>5.0%,牛只比例>10%;乳蛋白<3.05%,牛只比例>15%;乳糖<4.50%,牛只比例>15%。乳中丙酮和β7.2.1临床型酮病:丙酮20.39mmo1/L,或-轻丁酸20.26mmo1/L,且其中任何一项超限比例>10%;7.2.2亚临床型酮病:丙酮(0.21~0.38)mmol/L,或-轻丁酸(0.16~0.25)mmo1/L,且其中任何一项超限比例>10%。综合判定β7.1和7.2奶牛酮病的早期防控和治疗方法酮病的防控预防酮病的根本是防止奶牛产前采食量下降过多,降低体脂动员程度,增加产后采食量减少能量负平衡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应该从牛群营养管理、添加剂使用及产后护理等几方面着加强干奶牛饲养管理,建立合理的饲养计划,确保奶牛围产期干物质的摄入。减少不必要的产后护理环节,提高产前产后的干物质采食量,同时为降低产后奶量迅速上升导致的体况过度下降风险,尽可能早的过度高产日粮。56~60d为最佳。对于体况控制合理的牧场(体况评分不超过3.5分),可使用高能日粮缓解产后酮病和提高初乳量。定期监测酮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对于达到预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