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安徽金寨遗址中出土的墓地随葬品多以陶器为主,其中代表性陶器有泥质黑陶瓦形足折腹盆形鼎、夹砂红陶壶形鼎、夹砂红陶折腹盂形鼎等。由此可知,该遗址可用于研究()A.龙山文化的传播B.早期国家的形成C.社会阶层的分化D.文明中心的转移2.商鞅规定,不论出身,凡有军功者均可得到赐爵、赐官、赐田等奖赏;宗室贵族无军功者,都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取消贵族管理权,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每县设令、丞,均由中央直接任免,领取俸禄。商鞅的这些举措()A.激化了秦国社会阶级矛盾B.助推了集权体制的构建C.导致了宗法体制开始衰落D.照搬了各国变法之所长3.下面为西汉实施的经济改革示意图。这一经济改革()A.改变了国家赋税的征收标准B.源于商品货币关系繁荣发展C.强化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D.旨在保障商业运转秩序稳定4.魏晋清谈之风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率性而为、慷慨任情的自我放逐现象;一种是服药饮酒、扪虱而谈(谈吐从容)的自我标榜现象。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嵇康、刘伶等,被后世称为魏晋风骨后者的代表人物为何晏、夏侯玄等,被后世称为魏晋风度。两种现象的形成()A.反映出民族关系的张弛有度B.体现了文化上的包容异质C.植根于社会时局的紧张动荡D.源于选官制度的创新发展5.谱牒是记载家族世系和事迹的重要文献,对于维护家族荣誉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南北朝时期,花费重金请人伪造谱牒的行为较为普遍,甚至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这一现象()A.推翻了门阀士族统治基础B.源于政府户籍管理的混乱C.导致了宗法血缘秩序瓦解D.折射出社会阶层固化严重6.下表为唐太宗时非三省长官而入政事堂议政的部分官员简介。这一现象()时间人物宫职贞观元年(627年)杜淹检校礼部尚书贞观三年(629年)魏征秘书监贞观四年(630年)萧璃御史大夫贞观九年(635年)侯君集兵部尚书贞观十五年(641年)刘泊黄门侍郎A.影响了中枢决策的高效执行B.提高了三省官员的政治素养C.加剧了中央机构冗员的隐患D.有助于优化国家治理的效能7.《国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猪)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北宋初期,宫廷、官宦人家食用羊肉较多,民间较少;中期以后上行下效,城市中食羊风气日益盛行。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A.民族交融不断深化B.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C.社会成员渐趋平等D.边境榷场贸易的繁荣8.金世宗语:“(女真)今之燕饮音乐,皆习汉风,非朕心所好……女真旧风最为纯直,汝辈当习学之,旧风不可忘也。”这一言论()①阻碍了金朝政权封建化转型②意在巩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③折射出民族共同体趋势增强④旨在借鉴汉族国家治理经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明朝正德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杨廷和深得皇帝信任,出任内阁首辅。在皇帝长期疏于朝政的情况下,他总揽朝政,成功稳定了局势。然而,新帝朱厚熜登基后,便着手清除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集团,杨廷和很快失去了昔日的权势。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朝内阁()A.依附皇权和独立性差B.首辅个人能力影响机构运行C.政治地位的逐渐弱化D.只是一个临时性质秘书机构10.清初,文学家蒲松龄小说里的商人致富后大都弃商从儒,或课子入仕。如任秀本为秀才,经商致富,“遂援例入庠”;乐云鹤弃儒经商致富后,自身虽未再入闱,但生子“十六岁,及进士第”。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商人主导社会文教事业发展B.工商食官成为商业模式主流C.传统社会价值观念根深蒂固D.重利轻义观念备受商人推崇11.一位参与鸦片战争的英国士兵在日记中写道:“这真是在战争中出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在一个地方,我们伸出右手和本地人谈交情,在另一个地方,我们竟用真刀真枪和他们打个你死我活,可以说没有先例能和这次战争对比”。该日记可用于说明当时()A.部分国人民族意识较淡薄B.晚清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C.民众态度主导战争的走向D.英国注重对清朝开展舆论战12.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874年,该局在市场上募集股金四十七万六千两,基本完成初创时的目标;19世纪80年代,招商局不仅招足一百万两股金,而且市场上申请入股的人仍然很多,股票面值也由一百两疯涨至二百两。轮船招商局的成立与发展()A.照搬了近代西方企业的经营模式B.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C.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直接服务于洋务运动“自强”目标13.有学者指出,抱有危机意识的康有为等一部分知识分子,想借光绪帝的名义,通过光绪帝的权力来实行变法,而不是集合国民的力量,最终被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所利用,以失败告终。该学者意在强调戊戌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光绪皇帝的软弱和妥协B.变法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C.清廷内部党争问题严峻D.维新人士的政治经验匮乏14.下面是《纽约时报》刊载的近代中国某一事件的相关报道。下列对该事件阐述合理的是()事变后,这个国家被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除非获得充分的安全保障,否则北京当局不愿接受任何东西。就北京当局而言,时局走向取决于目前正在滦州(北直隶永平府,今属河北唐山市)集结的这支北方军队的态度A.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B.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C.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D.建立了中国历史首个共和政体15.下面是《新闻报》于1916年3月26日刊载的漫画《瓦解冰消》。该漫画反映出当时()A.护法战争取得最终成功B.民主共和得到一定维护C.军阀混战加剧政权动荡D.政党政治社会基础薄弱16.下表是1911—1918年我国注册设厂数据统计情况。这一变化()时间注册设厂数(个)年均设厂数(个)1911—1913年72241914—1918年18337A.源于西方列强放弃对华经济侵略B.得益于国际政治局势剧烈动荡C.折射出传统社会价值观开始改变D.表明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17.1919年下半年,朱执信、戴季陶、胡汉民等国民党人士发表了众多以唯物史观来分析中国历史、现状的文章;李汉俊、蔡和森等进步青年则发文指出,革命的知识分子与劳工运动相结合,已成为世界思潮之方向。这反映出当时()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影响力扩大B.劳动人民的利益得到广泛关注C.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出现了分野D.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质变18.孙中山在1925年3月11日签署的《致苏俄遗书》中写道:“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这一“遗书”()A.奠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B.表明苏联裹挟着国民革命运动C.反映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D.利于维持国共之间的政治合作19.在1927年底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现状与的任务决议案》,认为中国革命性质是“不断革命论”,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革命道路是以城市为中心,革命方针是全国总暴动。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革命尚缺乏正确的指导理论B.党内的“左”倾主义思想较为严重C.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实践D.中国民主革命形势依然处于高潮20.1940年,由贺龙指导之下制定的《体育训论》是八路军第一部关于体育工作的指导书,书中强调了八路军军队及根据地群众需要经常性开展一系列军事体育运动。这些运动()A.迎合了三三制政权建设需要B.扭转了敌后战场的抗战形势C.利于凝聚敌后军民抗日力量D.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影响范围21.1942年,伪满政府《资金统制法》规定:买卖3000元以上不动产时,需强制购买相当于贩卖价格一半的公债;1943年,伪满中央银行又规定:私营各银行、工企金融合作社等金融机关,须保有相当于存款额30%的公债。这些举措()A.稳定了国内经济通货膨胀的局面B.冲击了国统区的金融秩序C.服务于转嫁日本侵华负担的需要D.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和形式22.1952年5月,《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全国各地国营贸易组织和合作社必须迅速地、坚决地恢复和发展日常的业务,要通过各地的土产交流会议、骡马大会、药材大会以及各种庙会的形式,组织和带动私营商业来实现土产的交流”。这一规定()A.促使土地改革转型B.意在活跃城乡经济C.旨在恢复市场经济D.缘于工商业的改造23.1956年9月,毛泽东在接见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代表团时说:“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苏联存在。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而且要到大陆来。”这反映出“一边倒”政策()A.落实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B.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C.造成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恶化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24.1961年4月,黑龙江省省委多次开会讨论了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会后通过决议规定:生产队经营管理上推行小段作业计划、生产责任制(包括责任田制度)、评工记分、定额管理、集体小包工和个人计件等方法。这些举措()A.迎合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B.变革了传统的人民公社体制C.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开启了农村经济体系的改革25.下面是我国某一时期新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些新工业中心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国家的国防安全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践行西部大开发战略D.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在清朝省、道、府、县四级行政建置的条件下,权力运作和行政统属情况大体如下:朝廷颁布吏、户、礼、兵、刑、工等方面的政令,下达于各省,由各省执行。各省先由总督、巡抚承受指示,然后下达于所属布政、按察二司;继而,逐级传达于道、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官署级别越低,接受上司指令就越繁多,执行任务就越具体。凡上司交办的任务,州县官员均须亲自处理。——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晚清时期,中央和地方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并滋生出许多新的领域权力,如总理衙门、海关总税务司等;清末的自治运动、立宪运动也助推了这一趋势。此外,地方势力借机滋生出了许多新的权力,导致他们所窃取的权力有时并不来自中央的授权,或者来自于中央权力的流失,而是来自于自己开辟出的范畴。——摘编自倪玉平《权力的扩张及其分配: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中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唐朝女性服饰主要有襦裙服、女着男装、女着胡服三种类型;红、绿、黄、紫四色最受女性欢迎,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虢国夫人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帔帛,下着金花红裙、红色绣鞋,颜色绚丽多彩。女性服饰纹样以植物纹、动物纹为主,其中牡丹花纹和宝相花纹(宝相是对佛像的尊称,该花纹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在唐朝风靡一时。宋朝女性服饰多继承古制,与传统汉服相比没有较大革新;服装颜色整体饱和度低,且避免使用纯度高的染料,给人淡薄、清雅、幽静的感觉。服饰纹样虽延续了唐朝牡丹花纹、莲花纹等,但宋人更爱梅、兰、竹、菊。——摘编自罗云等《唐宋中原女性服饰特征与成因探究》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其中规定:男子大礼服(洋装)“料用本国丝织品,色用黑”,女子用料同男子礼服,“周身得加绣饰”。《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民国初年)除了旗袍外,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男子装像女,女子装像男”“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摘编自李旭《简述民国服制变革及对当代着装制度建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女性服饰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服饰发展的趋势,并简述其意义。(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在当地回民同意下,得酌予保留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分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之。原耕农民自有的土地不得抽出分配。原耕农民租入的土地抽出分配时,应给原耕农民以适当的照顾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的土地相抵计算材料二农业合作化的衍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实上,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互助组、耕田队等就已开展一定范围和程度的合作化。1951年9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认为:要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与条件采取稳步前进的方针……逐步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到1953年底,全国组织起来的农户已超70%,贫下中农也纷纷进入合作社担任支委、社管委、生产队长、社会计等职务。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不仅是农村经济领域的政策与实践,更是从伊始便被赋予了明确价值取向的宏大社会改造工程。——摘编自吴建征等《国家整合与体制重塑:以1949—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中心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土地法大纲》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加速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8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CCDDBB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BDBBADBC题号2122232425答案CBDA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特点:中央集权高度强化;地方行政机构众多;等级性明显。(4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矛盾尖锐,亟需加强专制集权统治;清王朝少数民族政权的特殊性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国家治理复杂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2)变化:中央和地方均新增权力机构;地方势力膨胀。(4分,言之有理即可)影响:客观上助推了国家行政体系的近代化转型;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分崩离析;为列强侵华提供了便利,加剧了民族危机。(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7.(1)差异:唐朝丰富多元,宋朝相对保守;唐朝绚丽华贵,宋朝质朴内敛。(4分,言之有理即可)原因: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民族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化;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三教并行的时代特征。(4分,任答两点即可)宋朝:民族政权林立,国家综合国力衰弱;强化汉族正统地位的需要;理学思想的兴起。(4分,任答两点即可)(2)趋势:中西结合;自由开放;民主平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推动了中国服饰的近代化转型(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革);有利于社会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8.(1)不同之处:因地制宜(尊重当地习俗);克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对地主和富农予以一定经济保护。(4分,任答两点即可)主要原因:前者颁布于解放战争关键时期,意在调动劳动人民的革命积极性;后者颁布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团结社会各阶级以推动新中国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成为主要目标。(4分,言之有理即可)(2)历史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的经验;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土地改革深入发展和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工业化建设逐渐提上日程。(4分,任答两点即可)历史意义:强化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加速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革(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4分,任答两点即可)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安徽金寨遗址中出土的墓地随葬品多以陶器为主,其中代表性陶器有泥质黑陶瓦形足折腹盆形鼎、夹砂红陶壶形鼎、夹砂红陶折腹盂形鼎等。由此可知,该遗址可用于研究()A.龙山文化的传播B.早期国家的形成C.社会阶层的分化D.文明中心的转移2.商鞅规定,不论出身,凡有军功者均可得到赐爵、赐官、赐田等奖赏;宗室贵族无军功者,都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取消贵族管理权,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每县设令、丞,均由中央直接任免,领取俸禄。商鞅的这些举措()A.激化了秦国社会阶级矛盾B.助推了集权体制的构建C.导致了宗法体制开始衰落D.照搬了各国变法之所长3.下面为西汉实施的经济改革示意图。这一经济改革()A.改变了国家赋税的征收标准B.源于商品货币关系繁荣发展C.强化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D.旨在保障商业运转秩序稳定4.魏晋清谈之风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率性而为、慷慨任情的自我放逐现象;一种是服药饮酒、扪虱而谈(谈吐从容)的自我标榜现象。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嵇康、刘伶等,被后世称为魏晋风骨后者的代表人物为何晏、夏侯玄等,被后世称为魏晋风度。两种现象的形成()A.反映出民族关系的张弛有度B.体现了文化上的包容异质C.植根于社会时局的紧张动荡D.源于选官制度的创新发展5.谱牒是记载家族世系和事迹的重要文献,对于维护家族荣誉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南北朝时期,花费重金请人伪造谱牒的行为较为普遍,甚至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这一现象()A.推翻了门阀士族统治基础B.源于政府户籍管理的混乱C.导致了宗法血缘秩序瓦解D.折射出社会阶层固化严重6.下表为唐太宗时非三省长官而入政事堂议政的部分官员简介。这一现象()时间人物宫职贞观元年(627年)杜淹检校礼部尚书贞观三年(629年)魏征秘书监贞观四年(630年)萧璃御史大夫贞观九年(635年)侯君集兵部尚书贞观十五年(641年)刘泊黄门侍郎A.影响了中枢决策的高效执行B.提高了三省官员的政治素养C.加剧了中央机构冗员的隐患D.有助于优化国家治理的效能7.《国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猪)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北宋初期,宫廷、官宦人家食用羊肉较多,民间较少;中期以后上行下效,城市中食羊风气日益盛行。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A.民族交融不断深化B.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C.社会成员渐趋平等D.边境榷场贸易的繁荣8.金世宗语:“(女真)今之燕饮音乐,皆习汉风,非朕心所好……女真旧风最为纯直,汝辈当习学之,旧风不可忘也。”这一言论()①阻碍了金朝政权封建化转型②意在巩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③折射出民族共同体趋势增强④旨在借鉴汉族国家治理经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明朝正德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杨廷和深得皇帝信任,出任内阁首辅。在皇帝长期疏于朝政的情况下,他总揽朝政,成功稳定了局势。然而,新帝朱厚熜登基后,便着手清除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集团,杨廷和很快失去了昔日的权势。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朝内阁()A.依附皇权和独立性差B.首辅个人能力影响机构运行C.政治地位的逐渐弱化D.只是一个临时性质秘书机构10.清初,文学家蒲松龄小说里的商人致富后大都弃商从儒,或课子入仕。如任秀本为秀才,经商致富,“遂援例入庠”;乐云鹤弃儒经商致富后,自身虽未再入闱,但生子“十六岁,及进士第”。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商人主导社会文教事业发展B.工商食官成为商业模式主流C.传统社会价值观念根深蒂固D.重利轻义观念备受商人推崇11.一位参与鸦片战争的英国士兵在日记中写道:“这真是在战争中出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在一个地方,我们伸出右手和本地人谈交情,在另一个地方,我们竟用真刀真枪和他们打个你死我活,可以说没有先例能和这次战争对比”。该日记可用于说明当时()A.部分国人民族意识较淡薄B.晚清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C.民众态度主导战争的走向D.英国注重对清朝开展舆论战12.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874年,该局在市场上募集股金四十七万六千两,基本完成初创时的目标;19世纪80年代,招商局不仅招足一百万两股金,而且市场上申请入股的人仍然很多,股票面值也由一百两疯涨至二百两。轮船招商局的成立与发展()A.照搬了近代西方企业的经营模式B.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C.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直接服务于洋务运动“自强”目标13.有学者指出,抱有危机意识的康有为等一部分知识分子,想借光绪帝的名义,通过光绪帝的权力来实行变法,而不是集合国民的力量,最终被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所利用,以失败告终。该学者意在强调戊戌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光绪皇帝的软弱和妥协B.变法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C.清廷内部党争问题严峻D.维新人士的政治经验匮乏14.下面是《纽约时报》刊载的近代中国某一事件的相关报道。下列对该事件阐述合理的是()事变后,这个国家被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除非获得充分的安全保障,否则北京当局不愿接受任何东西。就北京当局而言,时局走向取决于目前正在滦州(北直隶永平府,今属河北唐山市)集结的这支北方军队的态度A.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B.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C.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D.建立了中国历史首个共和政体15.下面是《新闻报》于1916年3月26日刊载的漫画《瓦解冰消》。该漫画反映出当时()A.护法战争取得最终成功B.民主共和得到一定维护C.军阀混战加剧政权动荡D.政党政治社会基础薄弱16.下表是1911—1918年我国注册设厂数据统计情况。这一变化()时间注册设厂数(个)年均设厂数(个)1911—1913年72241914—1918年18337A.源于西方列强放弃对华经济侵略B.得益于国际政治局势剧烈动荡C.折射出传统社会价值观开始改变D.表明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17.1919年下半年,朱执信、戴季陶、胡汉民等国民党人士发表了众多以唯物史观来分析中国历史、现状的文章;李汉俊、蔡和森等进步青年则发文指出,革命的知识分子与劳工运动相结合,已成为世界思潮之方向。这反映出当时()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影响力扩大B.劳动人民的利益得到广泛关注C.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出现了分野D.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质变18.孙中山在1925年3月11日签署的《致苏俄遗书》中写道:“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这一“遗书”()A.奠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B.表明苏联裹挟着国民革命运动C.反映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D.利于维持国共之间的政治合作19.在1927年底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现状与的任务决议案》,认为中国革命性质是“不断革命论”,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革命道路是以城市为中心,革命方针是全国总暴动。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革命尚缺乏正确的指导理论B.党内的“左”倾主义思想较为严重C.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实践D.中国民主革命形势依然处于高潮20.1940年,由贺龙指导之下制定的《体育训论》是八路军第一部关于体育工作的指导书,书中强调了八路军军队及根据地群众需要经常性开展一系列军事体育运动。这些运动()A.迎合了三三制政权建设需要B.扭转了敌后战场的抗战形势C.利于凝聚敌后军民抗日力量D.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影响范围21.1942年,伪满政府《资金统制法》规定:买卖3000元以上不动产时,需强制购买相当于贩卖价格一半的公债;1943年,伪满中央银行又规定:私营各银行、工企金融合作社等金融机关,须保有相当于存款额30%的公债。这些举措()A.稳定了国内经济通货膨胀的局面B.冲击了国统区的金融秩序C.服务于转嫁日本侵华负担的需要D.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和形式22.1952年5月,《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全国各地国营贸易组织和合作社必须迅速地、坚决地恢复和发展日常的业务,要通过各地的土产交流会议、骡马大会、药材大会以及各种庙会的形式,组织和带动私营商业来实现土产的交流”。这一规定()A.促使土地改革转型B.意在活跃城乡经济C.旨在恢复市场经济D.缘于工商业的改造23.1956年9月,毛泽东在接见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代表团时说:“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苏联存在。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而且要到大陆来。”这反映出“一边倒”政策()A.落实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B.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C.造成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恶化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24.1961年4月,黑龙江省省委多次开会讨论了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会后通过决议规定:生产队经营管理上推行小段作业计划、生产责任制(包括责任田制度)、评工记分、定额管理、集体小包工和个人计件等方法。这些举措()A.迎合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B.变革了传统的人民公社体制C.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开启了农村经济体系的改革25.下面是我国某一时期新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些新工业中心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国家的国防安全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践行西部大开发战略D.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在清朝省、道、府、县四级行政建置的条件下,权力运作和行政统属情况大体如下:朝廷颁布吏、户、礼、兵、刑、工等方面的政令,下达于各省,由各省执行。各省先由总督、巡抚承受指示,然后下达于所属布政、按察二司;继而,逐级传达于道、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官署级别越低,接受上司指令就越繁多,执行任务就越具体。凡上司交办的任务,州县官员均须亲自处理。——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晚清时期,中央和地方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并滋生出许多新的领域权力,如总理衙门、海关总税务司等;清末的自治运动、立宪运动也助推了这一趋势。此外,地方势力借机滋生出了许多新的权力,导致他们所窃取的权力有时并不来自中央的授权,或者来自于中央权力的流失,而是来自于自己开辟出的范畴。——摘编自倪玉平《权力的扩张及其分配: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中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唐朝女性服饰主要有襦裙服、女着男装、女着胡服三种类型;红、绿、黄、紫四色最受女性欢迎,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虢国夫人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帔帛,下着金花红裙、红色绣鞋,颜色绚丽多彩。女性服饰纹样以植物纹、动物纹为主,其中牡丹花纹和宝相花纹(宝相是对佛像的尊称,该花纹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在唐朝风靡一时。宋朝女性服饰多继承古制,与传统汉服相比没有较大革新;服装颜色整体饱和度低,且避免使用纯度高的染料,给人淡薄、清雅、幽静的感觉。服饰纹样虽延续了唐朝牡丹花纹、莲花纹等,但宋人更爱梅、兰、竹、菊。——摘编自罗云等《唐宋中原女性服饰特征与成因探究》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其中规定:男子大礼服(洋装)“料用本国丝织品,色用黑”,女子用料同男子礼服,“周身得加绣饰”。《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民国初年)除了旗袍外,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男子装像女,女子装像男”“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摘编自李旭《简述民国服制变革及对当代着装制度建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女性服饰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服饰发展的趋势,并简述其意义。(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在当地回民同意下,得酌予保留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分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之。原耕农民自有的土地不得抽出分配。原耕农民租入的土地抽出分配时,应给原耕农民以适当的照顾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