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高效导学案(第1课时)_第1页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高效导学案(第1课时)_第2页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高效导学案(第1课时)_第3页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高效导学案(第1课时)_第4页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高效导学案(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4.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学习目标】人地协调观:正确看待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理解世界各地的差异。综合思维:能够运用气温变化曲线图,说明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区域认知: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地理实践力:能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教学难点:阅读某地区气温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自学导航】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阅读课本P72-75)【自主探究任务1】气温及其测量1.气温的概念:的温度,单位常采用摄氏度(℃)。2.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之中的气温和气温。3.气温的计算:①日平均气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②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平均气温的平均值。③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合作探究1】气温的观测①你知道为什么要把温度计放到百叶箱里面吗?②为什么要把百叶箱漆成白色?③为什么百叶箱里的温度计离地面的高度是1.5米?④为何要放置在平坦开阔的草地上?【自主探究任务2】气温曲线的绘制及分析气象小组观测A地气温并做详细统计(如下)。同桌俩为一小组,讨论:1.该组数据反映的是哪种气温变化规律?2.结合数据,有重点地描述A地气温状况?3.如何将数据变得更加直观,以便于我们的日常分析?【合作探究2】读图分析气温曲线1.判读气温曲线识气温年变化:(1)读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2)读出最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2.气温的日变化:(1)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时。(2)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左右。(3)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为何在午后2时左右,而不是在正午12时?(4)为什么海洋升温总是比陆地晚一个月?地区海陆性质最热月最冷月沈阳渤海【自主探究任务3】全球气候变化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合作探究3】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哪些?【课堂检测】下图为在日照的小明在手机上看到的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天空气质量状况最优 B.周二是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C.周三的天气是晴天,最低气温26℃ D.周五适宜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2.该日最可能是(

)A.春节 B.端午节 C.建党节 D.元旦地理工具在地理研究中可以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下图为部分地理工具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理工具与所运用的探究实验匹配恰当的是(

)A.甲—地球运动的规律 B.乙—河流流速变化的原因C.丙—地形起伏的原因 D.丁—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4.某校同学进行地理野外考察时需要用到的工具有(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经常开展观察和记录地理现象的活动,该兴趣小组绘制的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5.测量气温的工具是(

)A.温度计 B.指南针 C.雨量器 D.气压计6.一天中,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正午12时 B.14时左右 C.日出前后 D.子夜时分7.该地气温日较差约为(

)A.10.4℃ B.8.7℃ C.16.3℃ D.20.0℃8.下图是某段时间内气温变化曲线。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显示的是该地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 B.该曲线显示的是该地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C.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4时左右 D.这一天该地的气温日较差是34℃“回南天”是一种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变弱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人们会感觉到空气特别潮湿。如图为某城市“回南天”天气过程气温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9.能准确表示每次“回南天”形成前后天气变化过程的是(

)①持续几天气温较低

②气温大幅升高

③持续高温

④气温下降

⑤狂风暴雨A.①—②—④ B.①—④—③ C.②—①—③ D.③—④—⑤10.“回南天”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一般是(

)A. B.C. D.11.“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A.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出行 B.水位上涨,造成城市内涝C.空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D.气温下降,适宜出门踏青下图反映焦作某日天气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A.多云,东风4级 B.多云,西风4级 C.有雨,东风2级 D.阴,西风2级13.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

)A.4时左右 B.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20时左右14.该日气温日较差约为(

)A.10℃ B.8℃ C.12℃ D.6℃15.【地理实践】为提高同学们的地理观测和动手实践能力,太原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参观气象台和利用校园气象站,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实践主题:天气预报的制作任务一走进气象台实践过程:同学们参观气象台,了解制作流程,感受“天气预报的美”。(1)将上面右侧标签与左侧制作流程对号入座。①,②,③,④。任务二探究气温奥秘实践过程:将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放置在距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图1),选择某日的2时、8时、14时、20时进行观测(图2),并记录观测结果。(2)根据观测结果计算当日的平均气温,并结合生活体验,说出太原市一天中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任务三感悟降水影响实践过程:把雨量器和量筒(图3)安置在室外相对开阔、受影响较少的地方,并保持水平位置。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结束后及时把储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量筒,并记录测量结果。(3)举例说明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理实验】气温观测与变化【实验目的】通过对气温的观测记录,了解本地气温的变化。【实验用品】百叶箱、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手电筒、数据记录表及绘图工具等。【实验材料】材料一: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观测仪器要放置在____中,并在固定的时间观测。读取数据时对温度计要轻拿轻放,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气温单位是摄氏度,记作℃。材料二:沂水县气温变化的由来。【实验思考】(1)阅读材料一,“____”上应填入的内容为。(2)阅读材料二,甲、乙、丙示意的是沂水县不同时段的气温变化状况,请分别为甲、丙两图命名。甲;丙。(3)据甲图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据丙图看出,(北半球陆地上)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4)据丙图,当地气温年较差约为℃,丙图反映当地气温年变化特点是。【答案解析】【自主探究任务1】气温及其测量1.空气2.最高;最低3.①一天②各日③各月【合作探究1】气温的观测①百叶箱可以保持箱内外的空气流动,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②白色的百叶箱可以避免百叶箱及其仪器因阳光照射而升温。③离地面1.5米高度的气温较为稳定并且是人类直接感受的气温。④百叶箱放置在平坦开旷的草地上可以避免周边环境对所测气温的影响。【自主探究任务2】气温曲线的绘制及分析1.气温年变化2.夏季炎热冬季寒冷3.【合作探究2】读图分析气温曲线1.(1)22℃7月(2)1.5℃1月(3)20.5℃2.(1)14时(2)日出(3)分析:把太阳比做火种,大地比作炉子,那么气温不是由火种直接点燃的,而是火种点燃炉子,炉子热了(12点最热),才把周围的空气烤热了,这是一个过程,所以时间要比12时延后一些。气温的日变化是随着太阳光照一天中的变化而变化的,和地球的自转密切相关。(4)陆地(急性子)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慢性子)升温慢,降温也慢。【自主探究任务3】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合作探究3】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①两极冰川消融②2001年,图瓦卢政府宣布面对着海平面上升,图瓦卢的居民将会撤出该群岛。新西兰同意接受每年配额的撤离者。③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课堂检测】1.C2.C【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缺少空气质量指数,不能看出空气质量的优劣,A错误。周五是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B错误,周三的天气是晴天,最低气温26℃,C正确。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宜选择周三,是晴天,便于观测,D错误。故选C。2.读图可知,当天最高气温29摄氏度,最低气温是24摄氏度。最可能是建党节。C正确。日照位于北半球,春节、元旦是在冬季,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AD排除。端午节在农历5月初5,建党节是在7月1日,由材料可知,从昨天到周五最低气温都是在23℃以上,最高温在29℃以上,而且达到36℃的高温,最可能是在7月1日建党节,B错误。故选C。【点睛】天气的特征是时间短、变化快,指的是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用阴、晴、雨雪、大风等来表述。3.A4.B【解析】3.甲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运动的规律,A正确;乙百叶箱可以测量气温,B错误。丙指南针可以辨别方向,C错误。丁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地形起伏情况。D错误。故选A。4.由题目可知,野外考察时需要用到的工具有乙和丙,丙指南针可以野外辨别方向,乙百叶箱可以测量气温,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5.A6.B7.D【解析】5.气温的测量器是温度计,通常放在百叶箱中,故A正确。雨量器是用于测量降水量,指南针用于判断方向,气压计用于测量气压,故BCD错误。故选A。6.读图可知,一天中,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气温值为25.0℃。故选B。7.读图可知,图中显示该地的气温最高值为25.0℃,气温最低值约为5.0℃,气温日较差约为25.0℃-5.0℃=20.0℃。故选D。8.B【详解】由图可知横轴时间为24小时,因此属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B正确,A错;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点,C错;图中该地最高气温为24℃,最低气温为10℃,气温日较差是14℃,D错误。故选B。9.A10.B11.A【解析】9.读图可知,“回南天”是灰色的圆圈,在灰色的圆圈的在左侧持续几天气温较低,随后气温大幅升高, “回南天”时气温高,但不持续,暖湿气流比较高,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结束后气温下降,①②④正确,③⑤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读材料可知:“回南天”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一般是小雨或大雾。读图可知,A选项中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是小雪和大雪,B选项中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是小雨和雾,C选项中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是晴天和雷阵雨,D选项中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是台风和沙尘暴。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回南天”主要是由于气温回升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此时雾天多,能见度低,这样的天气会影响交通,不利于人们出行,A正确;难以出现暴雨天气,使水位上涨,造成城市内涝,B错误;此时天气潮湿,不利于晾晒衣物,C错误;小雨或大雾天气,山间路滑,不适宜山区踏青,D错误。故选A。12.B13.C14.A【解析】12.读图可知,该地该日天气状况为多云,西风4级,气温0~10℃,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如图所示,当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为10℃,C正确。故选C。14.据图可知,该地最高气温约为10℃,最低气温约为0℃,所以该日气温日较差约为10℃,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1)观测大气温度测量降水量测量风向风速分析采集数据(2)日平均气温:(4+6+15+11)/4=9℃最高气温:午后2点左右(或14时左右)最低气温:日出前后(3)降水可以提供淡水资源;适度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度降水可缓解旱情;降水能调节气候;降水多少影响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降水过多易引发洪灾;降水过少易引发旱灾;降水天气会影响出行等。【详解】(1)用百叶箱、温度计可以观测大气温度;用雨量器、量筒可以测量降水量;用测风仪可以测量风向风速;然后分析采集数据,天气预报工作制作流程才算完成。(2)读图可知,当日四次测定气温分别是:4℃、6℃、15℃和11℃,该日平均气温为(4+6+15+11)/4=9℃。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或14时左右)最低气温: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3)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降水可以提供淡水资源;适度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度降水可缓解旱情;降水能调节气候;降水多少影响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不利影响:降水过多导致洪涝灾害;降水过少易引发旱灾;冬季降水过多,道路易结冰,降水影响人们的出行等。16.(1)百叶箱(2)沂水县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沂水县气温年变化曲线图(3)午后2时左右日出前后71(4)33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