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一)
李邈,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
据通判河间府。以注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
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
用,乃乞致仕。叹日:“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人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问御
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我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
“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界师道,视敌为进退。将
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
任者。”上称善。
守其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民恃邈
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
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足,将
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禹不①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典于燕
山府。
金人问日:“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遨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
何讳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汝不以此时归二帝
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
诋毁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铁。燕人为之流涕。
(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节)
(注)①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迂蔡京、童贯,迁知希州在:触犯
B.茅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第:但
C.邈巷战不克克:能够
D.乃胞于燕山府拘:关押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邈有“才略”的一组是(
①因数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②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③邈慨然复起就道④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⑤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⑥邈愤,诋毁甚力
A.®®@B.@®⑤C.®@@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
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
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弓和之间摇搜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齐和谈,
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
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被
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
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逼李邈改变宋人的服饰装扮,又被李邈义正
辞严地斥责。李邈被杀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
(2)汝负盟,所至掠吞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
(二)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芾佟初,张如白安抚乃札以神童荐召,
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时相寇准日:“殊
江外人。”帝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后二日,复试诗、贼、论,殊奏:“臣尝私习此
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推秘书省正字,累官翰林学士,迂左庶子。
帝每访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颖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曾利用各欲独见盘事,无敢决其议者。殊
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无得见。”议遂定。后拜枢密副使。疏论张耆不可
为枢密使,件太后旨,罢知宣州,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
兴学自殊始。
召拜御史中丞,兼三可修。拜参知政事。陕西方用兵,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
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
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康定中,拜同平幸事兼枢密使。
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仲淹、
韩埼、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欲因群材以吏治。被陈州许州.稍复
礼部刑部尚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被河南府,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逾年病裒剧乘
典将往视之删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赠司空兼侍
中.填“元献”。
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悯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文
幸腑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H/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卜.忧也已/而匏/帝虽临莫
/以不视疾为恨/
B.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臼/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己而薨/帝虽临奠/
以不视疾为恨/
C.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臼/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己而薨/帝虽临奠/
以不视疾为恨/
D.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卜.忧也已/而莞/帝虽临奠
/以不视疾为恨/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诃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德,宋真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就是以这个年号
命名的。
B.江南,长江以南地区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先秦时期,江南属百越之地,曾经被
中原称为“吴越”。
C.三司使,古代官名,唐代中期以后,设户部、布政、盐铁笔使,分管财政收支、租赋及
盐铁专卖。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
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珠自幼聪明,受帝赏识°小时被张知白以神童的资格推荐给朝廷,在廷试中表现出过
人的才华,受到皇帝的称赞。
B.晏殊正直无畏,敢于直谏。在章献太后代理朝政时,他敢于反对权臣单独面见太后的请
求。后来上书反对张誉为枢密使,忤逆太后被贬。
C.晏殊关注时局,积极备战。晏殊被召回京城时,陕西发生战争,他便招募弓箭手训练,
并拿宫中多余的物品充实军费。
D.晏殊结交贤才,举荐贤能<当时名士范仲淹、孔道辅等人都是他的门生,等到做了宰相
后,更致力于举荐贤才。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亦奋然,欲因群材以更治。
(2)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三)
于义,字慈恭,河南洛阳人也。义少矜严,有操尚,笃志好学。大统末,以父功,赐爵
平昌号乌,邑五百户,其后改封广都县公。周闵帝受禅,增邑六百户。累迁安武太守,专崇
德教,不尚威刑。有郡民张善安、王叔儿争财相讼,义日:“太守德薄不胜任之所致,非其
罪也。“于是取家财,倍与二人,喻而遭去。善安等各怀耻愧.移贯他州。于是风教大洽。
其以德化人,皆此类也。进封建平郡公。明、武世,历西京、瓜、邵三州刺史。数从征伐,
进位开府。宣帝嗣位,政刑日乱,义上疏谏。时郑译、刘昉以息幸当权,谓义不利于己,先
恶之于帝。帝览表色动,谓传臣曰:"于义谤讪朝廷也。”御正大夫颜之仪进日:“古先哲
王立竹琳多本,置敢谏之鼓,犹惧不闻过。于义之言,不可罪也。”帝乃解。及高祖作相,
王谦■构逆,高祖将击之,问将于高颍。颍答曰:“于义素有经略,可为元冲。”高祖初然之。
刘昉进日:“梁睿位望素重,不可居义之下。”高祖乃止。于是以睿为元帅,以义为行军总
管。谦将达奚基拥众据开远,义将左军击破之。寻拜潼州总管,赐奴婢五百口,色衫三千段,
超拜上柱国。时义兄翼为太尉,弟智、兄子仲文并上柱国,大将军已上十余人,称为芮氏。
岁余,以疾免职,归于京师。数月卒,时年五十。赠徐州刺史,谥日刚。寓物千段,粟米五
百石。子宣道、宣敏,并知名.宣道字元明性谨密不交非类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肾成
安县另邑二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献皇后命中使敦谕,多余,起令视事。兔丧,拜车
府将军,兼左卫长史。后六岁,卒,年四十二。
(节选自《隋书・于义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道字元明/性谨密/不交非类/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
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
B.宣道字元明/性谨密/不交非类/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
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
C.宣道字元明/性理密/不交非类/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
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
D.宣道字元明/性谨密/不交非类/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
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伯,和下文的县公都是古代的爵位、爵号,是我国古代七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B.诽谤之木,“诽谤”相当于谏言,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即“诽谤之木”。
C.杂彩,杂色丝织品,古代代表丝织品的名词还有“绸、缎、帛、绮、练、绢、褐、锦”
等。
D.贵戚,古代指帝王亲族或有权势的豪门世族,而外戚指的是帝王的母族、妻族。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义注重教化,治理效果显著。他担任安武太守时,处理郡民为钱财相争的官司,首先
反躬自省,然后用行动感化教育他们;他治理的地方风气非常纯正。
B.于义正直进言,得到朝臣支持。面对国家政刑混乱的局面,他直言进谏,却遭到宠臣的
诬陷,因此被皇帝质疑,但御正大夫颜之仪在皇帝面前为他辩护。
C.于义胸有韬略,善于用兵打仗。高祖打算让于义担任主帅平定王谦叛乱,却遭到刘昉的
反对,于义只好任行军总管,他率领左军击败了王谦的部将达奥慕。
D.于义仕途顺利,最终官高位显。他凭借父亲恩荫被封爵,曾在地方担任行政长官,在朝
中出任高官,受命带兵平定叛乱,凭借功勋被破格任命上柱国之职。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取家财,倍与二人,喻而遣去。
(2)时郑译、刘昉以恩幸当权,谓义不利于己,先恶之于帝。
(四)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霎无资,
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宛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建章
何汤为虎直步郎将以《尚垃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
帝即召荣,令说《西干》,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人使授太子。每期合,辄令荣于
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日:“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抉,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日:“臣
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闲,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①,往,女谐。”因拜荣为
恃士,引阂、弘为议耶。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艰于前。荣被服儒豕,温恭有慈籍,辩明
经义,每以礼让以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
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二十
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
士张佚正色日:“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
固直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即拜佚为太子太伸,而以荣为少传,赐以福车、乘马。荣大
会诸生,陈其车马、叩翠,日:“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三十年,拜为本学。
显宗即住,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
望于道。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莹于首山之阳。
(节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①俞:叹词,表示允许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
子。
B.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C.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D.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
子。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以记言为主。
B.朝会,古代称君见臣为朝,臣见君为会,合称朝会,分大朝和常朝两种。
C.印绶,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不同位份官爵对应不同的印绶。
D.太常,官名,位列九卿之首,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荣家境贫寒,刻苦自励,桓荣很小就到长安求学,学习古学;因家境困厄,常给人做
佣人养活自己,在外十五年,直到王莽篡权才回到故乡。
B.桓荣通晓经籍,深受器重。世祖召见桓荣,授官议郎,入宫教授太子;每次朝会,让桓
荣在公卿面前讲述经书;任用他做博士以补空缺。
C.桓荣熟谙古事,被委以重任。皇帝为太子选拔太傅、少傅的时,在博士张佚的力荐下,
桓荣因熟习古事,被选为少傅.并得到丰厚的赏赐。
D.桓荣被待以师礼,深受尊崇。显宗继位后,拜桓荣的儿子为郎:每次生病,皇上就派使
者慰问,派太医诊治:死后,皇帝亲自为他送葬。
16.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
(2)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17.桓荣在太学时,太祖评价他为“此真儒生也”,其依据有哪些?
(五)
秦国赵之邯郸。魏安钱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明不进。魏王使爸将军辛坦衍
间入邯郸,因干与有谓赵王曰:“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未有
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馥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日:”事将奈何矣?”平原
君日:“赵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国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辛境衍令赵帝秦,今其
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日:“梁/客辛姮衍安在?吾诗为君贵而归之。”
平原君遂见辛坦衍,辛坦衍曰:“吾闻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
职,吾不愿见者连先生。”平原君日:“胜已泄之矣。”辛坦所许诺。
曹仲连见辛,亘衍而无言o亘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事一人者,宁力不胜、
智不若耶?畏之也!”鲁仲连日:“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辛姮衍曰:“然。”音仲连
日:“然吾将使秦王,克敌②梁王。”辛晅衍快然不悦,日:"嘻,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
又恶能使秦王烹醒梁王?”曹仲连日:“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
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人之于纣,纣以为恶,醯鬼侯。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师鄂侯。
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肺醒之地也?秦与纣无异
也今秦万乘之国若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
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
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辛晅衍起,再拜,谢日:“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吾靖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郁军以救赵击秦,
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笑曰:“民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
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遂辞平原君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多国枣-赵发》,有删改)
[注]①梁:魏国都城大梁。②酶(hai):肉酱。
1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与纣无异也/今秦万乘之国/若无己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
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受/
B.秦与纣无异也/今秦万乘之国若/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
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受/
C.秦与纣无异也/今秦万乘之国/若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
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D.秦与纣无异也/今秦万乘之国若无己/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
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将军,原籍不在该国而在该国为将,故称客将军。
B.平原君即为赵国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公子无忌、齐国
孟尝君田文,也就是史家所谓的“战国四公子”。
C.肺,肉干,这里指一种古代的酷刑,做成肉干。
D.《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区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
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鲁仲连是一个热爱祖国、见义能为、有谋略、镇定沉着、不慕名利的辩士.
B.虽然魏安趁王双管齐下,一方面派将军晋鄙领兵前往救赵,一方面又派客将军辛垣衍间
入邯郸,但是他不是真心想要帮赵国。
C.鲁仲连用“纣王害三公”的事例,说明面对霸权,是没有理可说的,妥协软弱不能换来
安稳,反而更易招祸。
D.鲁仲连通过想象秦王称帝后,对诸侯及其大臣的政策,对辛垣衍晓之以理,激之以情,
最后说服了辛垣衍。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鲁仲连日:“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典之。”
②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事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
(六)
(甲)
其安易持,其木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木有,治之于木乱。合抱之水,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
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民之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
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精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乙)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俅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
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
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
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受,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
为承。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日: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个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
终。
或日:老菜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
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依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
离七十岁而撕王者出焉。”或日僻即老子,或日才F也,世英知求然否。老子,德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木件,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细儒学,儒学亦生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
化,清静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己朽矣/独其言在耳
B.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C.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D.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氐砸的一项是()
A.罔,本义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学而不思则罔”的“罔”
则不是此意。
B.都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
C.“书”即传说中老子著的《老子》,又称《南华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
重要来源。
D.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
为太傅。
2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思砸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
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细微小直处。
B.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
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
C.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他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
志向,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D.《史记》上记载周太史僧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
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窃称王的人出现°”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吾间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6.乙文体现了老子哪些思想主张?
(七)
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除不学主事,选员外郎。性侃直,上疏请斩
妖僧继晓并罪中贵梁芳,帝大怒,下诏狱考讯。太监怀恩力救,俊得硕姨州判官。寻以正月
朔星变,帝感悟,复俊官。调湖广,以雨雪灾异上疏言时政得失,又言德安、安陆建王府,
工役浩繁,财费巨万,民不堪命,乞循宁、襄故事,一切省俭,勿用琉璃及白石雕栏,请著
为例,不从。新昌民王武为盗,哼如韩邦问不能给,命俊巡视。俊身入武巢,武请自效,悉
擒威党。王府征岁禄,率倍取于民,以俊言大减为。宁王宸濠贪暴,俊屡裁抑之。王请易琉
瑞瓦,俊言宜如旧。王怒,伺其过,无所得。会俊以至干按部,遂劾奏之,停俸三月,寻以
母忧归。
正德四年起抚四川,眉州人刘烈倡乱,败而逃,俊绘形捕.莫能得。会保宁贼蓝廷瑞、
鄢本恕、廖惠等继起,势益张,转寇巴州。猝遇之华垄,独乘舆抵其营,髻晓利害,贼罗遇
约降。淫雨失期.复叛去。攻陷通江。俊击败之龙滩河,遗知舟张敏等追败之门镇子,遂擒
廖惠。本恕、廷璃为永顺土舍彭世麟所擒。捷闻,玺书奖励。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
战殁。缁惭,欲要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暇。于是
俊前后被切责。比贼败尽,俊辞加铁及赏,乞以旧职归田。诏不许辞秩,听其致仕。
世宗即位,起刑部尚书。会署日经建辍讲,举祖宗勤学故事以谏。数为帝言亲大臣,勒
圣学,辨异端,节财用。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中外想望其风采。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
匠师宋妊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提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俊以耆德起
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又明年,疾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明史•林俊传》)
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钱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
/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B.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铳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开J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
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C.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钱贿不获/瞅文杖之几死/下开I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
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D.中它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锦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
/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28.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六部之一,主要负责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剖,其长官为刑部尚书,副长
官为刑部侍郎。
B.谪,因罪被贬官降职。与它意义相近的还有“黜、废、窜、谴、迁谪、右迁”等。
C.巡抚,是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主要负责巡视各地的军政和民政。
D.圣节,最早起源于唐朝,唐玄宗生日时始设,后来历代皇帝生日皆称为圣节。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俊心系百姓,为民请命,德安、安陆建造王府工程浩人,耗费钱财:林俊上书力争,
但没有得到解决。
B.林俊胆识过人,剿贼有方。新昌百姓王武做了盗贼,巡抚朝邦问不能平定,林俊亲自进
入贼营,王武请求为他效力,林俊擒拿了所有贼党。
C.林俊为官持正,直言敢谏。他多次劝谏皇上亲近大臣,勤于圣学,明辨异端;他坚持正
道,不避嫌疑,屡次受到阻挠。
D.林俊不惧权责,嫉恶如仇。他上书请求斩杀妖僧继晓,并治罪太监梁芳,惹怒了皇上:
宁王更换琉璃的请求被林俊否决,宁王借此弹劾他并罚俸三个月o
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猝遇之华垄,独乘舆抵其营,譬晓利害,贼罗拜约降。
(2)比贼败尽,俊辞加秩及赏,乞以旧职归田。
(八)
张骞,汉中人也,生毛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
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同此言,因欲通使,乃募能使
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日:“月
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平
不失。
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
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大宛遗骞,经康居至大月
氏。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运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
能得月氏要领。
还,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初,骞行
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
邦骞为博尊候c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国李将军,军失亡多,
而骞后期,当斩,赎为虐入。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言日:“既连乌孙,自其
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骞既至乌孙鸟孙
王昆英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日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
时乌孙国素服属匈奴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王又能专制。骞不得其要领。骞
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语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
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斑汉,知其广大。骞还,拜为木勺,列于九卿。岁余,骞卒。后岁
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雷空,其后
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传之。
[《史记精讲张骞通西域》)
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日/天子致赐/王不拜则
还赐
B.骞既至乌孙/乌孙匚昆英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日/天子致赐/工不拜则还
赐
C.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
赐
D.容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臼/天子致赐王/不拜则
还赐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元,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年号,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自汉武帝开始,历代皇帝
都立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唐代以后,庶人一词使用渐少,逐渐为"民"‘‘百姓"''黎
庶”“庶民”等名称所取代。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
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
D.大行:即大行令,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
汉武帝封为大行,级别在博望侯之上。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骞有民族气节。张骞第一次出使匈奴时,被匈奴扣留十余岁,但他一直保存着汉朝的
符节没有丢失,不忘自己身份。
B.张骞牢记使命。张骞虽被匈奴扣留十多年,但一逃出,不是直接回汉朝,而是立即奔向
西域诸国,继续努力去完成使命。
C.张骞仕途坎坷。张骞曾因熟悉匈奴地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又因李广率军被匈
奴用杀、自己未及时赶到救援而失爵位。
D.张骞遇到困境积极想办法解决。当他们被匈奴封锁道路,逃到大宛后,积极沟通,希望
人宛国王派人带路,送他们去月氏。
34.课本翻译句子。
(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十二章)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四章)
35.张容出使西域有什么意义?
(九)
天下皆知美之多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然,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少。
(《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峥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古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冷者不长。其在道也.
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若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3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高下相像倾:依靠B.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当作
C.举埴以为器优:揉和D.自冷者不长矜:夸耀
3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为:动词,是B.前后相随,恒电也:语气词,表判断
C.跨考不行者:代词,……的人D.不失基所者久其:指示代词,那些
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
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
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
哲理的判断。
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臼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40.结合材料谈谈老子的论证艺术。
(十)
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
(明)王阳明
兴隆之南,有岩日月潭,壁立千仞,檐垂数百尺。其上海洞玲珑,浮者若云雀,亘者若
虹宽,济若楼殿门阙,悬若钟鼓编磬,帽幢樱珞。若拮■风之鹏,翻隼翔鹄,螭虬各纠蟠,猱
猊之骇攫。谪奇变幻,不可具状。而其下澄潭邃谷,不测之洞,环秘回状,乔林秀木,垂荫
蔽亏,鸣瀑清溪,停涧引映。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年天无极。行李之往来,日
攀援下上于穷崖绝铿之间。虽雅有泉石之癖者,一入云贵之途.莫不因踣烦厌,非复夙好。
而惟至于兹岩之下,则又洒然开豁,心洗目醒。虽庸停俗侣,索不知有山水之游者,亦皆徘
徊而盼,相与延恋而不忍去c则兹岩之霹,盖不言可知矣C
若界兴隆、偏桥之间,各数十里,行者至是,皆惫顿饥悴,宜有休息之所。而岩麓故有
寺,附岩之戍卒官吏,与凡苗夷危沐之种,连属而居者,岁时令节,皆于是焉釐祝。寺渐茏
废,行礼无所。宪副滇前朱君文瑙卷邻至是乐墓岩之胜悯行李之艰而从士民之请也乃礼赞化
材新其寺于岩之右以为黄祝之所。曰:“吾闻为民者,顺心而趋之善。今苗夷之人,知有尊
君亲上之礼,而憾于弗伸也。吾从而利道之,不亦可乎?”则又西寺之故材与址,架屋三楹,
以为部使者休息之馆,曰:“吾闻为政者,因势之所便而成之,故事适而民逸。今旅无所舍,
而使者之出,师行百里,饥不得食,劳不得息,吾图其可久而两利之,不亦可乎?”使游僧
正观任其劳,指挥逖远度其工,千户某某相其役。远近之施舍勤助者欣然而集,不两月而工
告毕。自是饥者有所炊,劳者有所休,游观者有所舍,麓祝者有所瞻依,以为弱虔效诚之地,
而兹岩之奇若增而益胜也。
正现将记其事于石,适予过而请焉。予惟君子之政,不必专于法,要在宜于人;君子之
教,不必泥十古,要在人于善。是举也,盖得之矣。况当法网严密之时,众方喘息忧危,动
虞奉触,而乃能从容于山水泉石之好,行其心之所不愧者,而无求先于俗焉。斯其非见外之
轻而中有定者,能若是平?是诚不可以不志也已。
寺始于戍卒周斋公,成于游僧德彬,增治于指挥刘J宣、常智、李胜及其属王威、韩俭之
徒,至是凡三缉。而公馆之建,则自今日始。
4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际天无像际:交会
B.虽庸俘俗侣保伴侣
C.吾从而利道之道:引导
D.至是凡三缉缉:聚集
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螭虬之纠蟠羡长江之无穷
B.则又用寺之故材与址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因势之所便加成之晅为积威之所劫
D.不必泥干古当其欣于所遇
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潭峰风景奇秀,作者以有张的数字勾勒其高耸之势,以繁复之笔渲染其谴奇变幻,这
样的美景让人涤荡疲惫,心向往之。
B.朱文瑞捐资重建寺庙,修建公馆,寺庙和公馆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建成。作者称赞其顺
应民心,有助于当地民风人情的教化。
C.作者阐释了自己对为政的认识,强调以心化人、以善教人、顺其自然的政教观。同时流
露出对当时“法网严密”时局的不满。
D.本文由写景、叙事入议论,自然成文。文章各部分安排详略得当,跌宕生姿,比喻、排
比等手法交错使用,长短句参差有韵。
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宪副滇南朱君文瑞按部至是乐兹岩之胜悯行李之艰而从士民之清也乃捐赞化材新其寺于岩
之右以为薇祝之所
4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雅有泉石之癖者,一入云贵之途,莫不困踣烦厌,非复夙好。
(2)斯其非见外之轻而中有定者,能若是乎?是诚不可以不志也已。
(十一)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彦谦,仕隋,历司隶刺史。玄龄幼警敏,贯综牛餐,善
属文,书果草隶。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
杀,摆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清置嫡庶,竞侈借,相倾间,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
平,其亡,珪可须也。”彦谦惊曰:“无妄言!”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宓名知人,
日:“仆现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太宗以墩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
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
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日:“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心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王尝日:“汉本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太子将有变.
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日:“义
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
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箫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
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顷之.进司空,仍总朝政。玄龄固辞,帝遗使谓曰:“让,
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口:
“公当箫何之任,朕无两顾忧矣。“凡粮械飞输,军伍行留,悉裁总之。
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爰。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
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读,吾而不言,抱愧没见矣!”遂上疏,帝得疏,口:
“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耦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媚忌,
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
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诚,书为屏风,令各取一
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节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
4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
死力/
B.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
力/
C.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
力/
D.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
死力/
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籍,即坟典,“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指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与“八索九
丘”一词意思相似。
B.光武,是东汉君主刘秀的盗号,盗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地位很高的人的生
平事迹等进行评定,给予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C.夷,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
夷或四夷。
D.谏,在文中有“直言以劝正”之意,“谏官”是古时既规右天子过失,又对百官及各地
事务进行弹劾或劝诫的官员。
4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才能卓著、机智灵敏。他通晓古代文化典籍,善于写文章,曾被人称赞“当为国
器”,后从军参政多年,人们都非常佩服他的能力。
B.房玄龄尽心竭力、劳苦功高。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
也不忘为国事上疏进言。
C.房玄龄宽容持重、不恋名利。他不嫉妒别人的长处,处事公平公正,为人所敬重,多年
身居要职,多次请求解除职务。
D.房玄龄注重家教、治家有度。他担心家里的儿子们骄奢跋扈,把收集的古今家诫写在屏
风上警示他们,要求他们学习汉代袁氏一族的优良家风。
49.把文中洞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2)居宰相枳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
50.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每一处的目的是为了突
出什么?
(十二)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书机
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
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钥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
碑也碑阴刻达普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她,启争端。”命
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
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赎武邪?”
因日:“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注。以
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安安,
天子邪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常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武中,学士有
宋派、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母伴前人独专其美。”修《太
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觑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遗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
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办学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
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
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毕.年七十五。赐祭葬,
谥文安。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令芭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
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1注1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
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注)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均历仕永乐、洪
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今阁重臣,正统时以大学士衔辅政。
5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芍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
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B.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
/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C.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
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D.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
/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52.卜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院修撰,官名,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
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B.洪武,此处为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中”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
后每个皇帝即位大多要建元,并以年号纪年。
C.礼部,官署名,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管理国家的礼仪、祭祀、贡举、官吏任免和接待
外宾等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D.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又叫春闱。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
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英办事周密。皇上发现石碑上有蒙古人的名字,为避免以后起事端,让王英把石碑击
碎,王英不仅击碎石碑,还把石碑沉入河中。
B.王英心地善良。立过功的军队有过失,皇上下令不给他们分配粮食,官军们为此事而哭
泣,王英知道这件事情后,上奏替这些人说情。
C.王英颇有才气。王英参与修撰过多部实录,皇上以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的学士来勉励王
英,很多人从四面八方前来向他求取铭文碑记。
D.王英正直诚实。王英喜欢规劝别人的过错,当时的朝廷重臣“三杨”都不喜欢他,但所
幸他也没有把柄落入这三人的手中。
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2)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在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
(十三)
杜甫子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越间,李邕①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
困长安。天宝十三我,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1三篇。帝奇之使待制巢贯院命宰
相试文章摧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胃曾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
恕、(杜)预以来,承信守官十一世,迨(杜)审言②,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
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椎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
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3冬》,至沉郁顿挫,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伏发电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出售不动产房屋合同样本
- 公积金借款合同样本样本
- 入学合同标准文本
- 第18讲 生物的分类和生物的多样性 2025年会考生物学专题练习(含答案)
- ups买卖合同样本
- 2025茶叶区域销售代理合同样本
- 出租合租店铺合同样本
- 人员转运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减水剂代理合同样本
- 瘫痪病人的保养与护理
-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一模)2025年3月济南市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英语试卷
- (高清版)DB12∕T 934-2020 公路工程资料管理技术规程
- 股权委托管理协议(2025年版)
- 企业文化-电力与能源战略参考题库2025版
-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2025年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4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自主招聘笔试真题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大班语言《遇见春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