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西宁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末调研测试卷八年级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共16分)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学完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我们掩卷思索,各种感觉涌上心头。我们目击了镌刻于共和国史册上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风采;感受到朱德对劳lù一生,性格仁慈的母亲的怀念。漫步于设计者因地制宜,【甲】(A.别具匠心B.自出心裁),修建的苏州园林。走近居里夫人,我们感动于她的炽热情怀和对科学的坚守;走近罗素的世界,则让我们的灵魂受到洗dí;走进托尔斯泰,我们仰慕于他【乙】(A.平庸B.平凡)外表下的那颗深邃、伟大的灵魂。每次打开课本,就是享受一顿名副其实的饕餮盛宴,就是沐浴一次真善美的光芒。(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劳lù()洗dí()(2)给加点汉字注拼音镌刻()炽热()(3)请结合语境,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甲】【乙】两处。(填选项字母即可)【甲】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碌②.涤(2)①.juān②.chì(3)①.B②.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劳碌,láolù,事情繁多,做起来很辛苦。洗涤,xǐdí,清洗,洗刷。【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镌刻,juānkè,雕刻。炽热,chìrè,非常热。【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甲: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本处表达的语义设计者出于自己的独创来设计园林,故应用:自出心裁。故选B。乙:平庸:普通平常,一点儿也不突出。平凡:很平常普通,没有稀奇处。根据后面的“外表”可知,应用:平庸。故选A。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B.通过阅读科普散文,使我们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激发探索的兴趣。C.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新学期开始,班级就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D.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语言无伤大雅,但是应该尽量避免在书面交流方面使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B.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C.“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配不当,改“创造”为“营造”,“健全并建立”语序不当,改为:建立并健全;故选D。3.古诗文默写(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2)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答谢中书书》中山高水净的壮美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白在《渡荆门送别》用移动的视角写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变化。(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①.长河落日圆②.无风水面琉璃滑③.惊起沙禽掠岸飞④.高峰入云⑤.清流见底⑥.山随平野尽⑦.江入大荒流⑧.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圆、琉璃、禽、荒、患。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航天事业,如今已然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之一。请按照要求完成新闻活动·探究任务。【材料一】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6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09时0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材料二】航天事业关注度调查图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4.请为【材料一】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5.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结论。6.神舟十三号已经返回地球,如果你有机会采访航天员,请在采访之前拟写好下面的“采访提纲”。注意:新闻采访要求报道的题材和内容要有意义,有价值,彰显正能量。采访提纲采访对象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采访目的了解航天员在飞行任务中的情况采访方式深度访谈、照片拍摄采访用具纸、笔、相机或手机采访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示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5.示例1:中国青年对航天事业关注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示例2:中国青年中00后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度最高。6.①.符合题目中“有意义、有价值,彰显正能量”的要求;所提问题具体、客观,有针对性即可;列出两个问题即可。示例:中国空间站的环境怎么样?航天员们使用感觉如何?②.宇宙中有没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景致?③您在飞行任务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怎样克服的?④中学生长达后成为宇航员,需要哪些准备?【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标题应能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因为导语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所以可从导语中提炼信息来拟写标题。本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段。根据“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6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可拟写标题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观察“航天事业关注度调查图”中的文字和曲线可知,00后对航天事业关注度最高,其次是95后和90后,85后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度最低,由此可见:中国青年对航天事业关注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据此概括作答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设计采访问题。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中“有意义、有价值,彰显正能量”的要求;所提问题具体、客观,有针对性即可。示例:相比于其他国家的空间站,您认为中国空间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问您在空间站工作和和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4分)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请说说“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破”字为什么用的好。8.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7.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意对即可)8.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意对即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解答时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悉古诗内容,结合作者当时的心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后再进行赏析。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日,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榜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破”字用的好,“国破山河在”,一个“破”字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最象。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首联中“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都沦陷,留下的只是颓恒残壁,昔日繁华的长安城里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诗人睹物伤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颔联的意思是: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很,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通过最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颈联的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尾联的意思是: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苍老,诗人的愁绪源自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综合品味诗句可知,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忧国忧民、思念家人的思想感情。(二)(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①,经②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石,形如人负③刀牵牛,人黑牛黄④,成就⑤分明。既⑥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⑦洄,虽途经信宿⑧,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节选自《水经注》)【注】①东:向东。②经:经过。③负:背。④人黑牛黄: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⑤成就:轮廓。⑥既:极,很。⑦纡:弯曲,绕弯。⑧途经信宿:路上过了两个夜晚。9.【甲】【乙】两文都出自《水经注》,作者是______,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有朋自远方来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C虽乘奔御风虽途经信宿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 B.其/间千二百里 C.林寒/涧肃 D.形如人/负刀牵牛12.用现代汉语翻译“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3.【甲】文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叹之情,请找出文中直接抒发赞叹之情的句子。14.两篇文章都写到水,【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水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出水______________特点,两文都用了_______描写的方法。【答案】9.郦道元10.C11.B12.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中有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4.①.湍急②.江湍纡洄(迂回曲折)③.侧面【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该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10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如果\从;B.隔断\消失;C.即使\即使;D.所以\原来,旧的;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B.句意: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其间”是主语,其后应断开。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素湍,白色急流。回,回旋。倒影,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信息。甲文第三段中的“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意为: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这句话直接表现了作者对三峡大好风光的赞美之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意思是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结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突出了江水湍急的特点;第二空:【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意思是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在黄牛滩过夜,结合“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可知,突出了江水的迂回曲折;第三空:【甲】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对山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山的高峻。【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没有直接写水,而是分别用行船和目睹黄牛来烘托,可知是侧面描写。【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或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其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块岩石。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在黄牛滩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和原来一样。”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8分)阅读毛宁的《梦回繁华》(节选),回答问题。梦回繁华毛宁①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②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③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15.下面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加点字“相传”是长期以来互相传说的意思,用在此处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第③段使用逻辑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C.《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是北宋时期的经济写照。D.文中“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船工卸粮包。16.选文中大量使用四字词语,有什么作用?17.选文第②段和《中国石拱桥》中描写赵州桥的句子相比,你一定会发现不少相似之处,请你分析探究得出两点结论。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6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中国石拱桥》【答案】15.B16.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清明上河图描绘出的光景,颇具文学色彩。(意对即可)17.示例:(1)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都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严谨;(3)都明确指出说明对象;(4)都是总体概括说明(总说句)。【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顺序。B.根据本段中的“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可知,本段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本文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如第③段用‘结构精美,宛如飞虹”“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纵横,房屋林立”“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睡,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等四字短语,语言典雅,言简意赅,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展现了画作中所表现的街市的繁华景象。看起来形式整齐,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韵味。【17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本文第②段中有准确的数字,材料中也有准确的数字,所以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顺序。本文第②段中的“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材料中的“全长6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同样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谨。本文第②段中的“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和材料中的“赵州桥非常雄伟”都明确指出了说明对象。本文第②段中的“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总体概括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特点,是总说句。材料中的“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也是总说句。(二)(12分)阅读吴宝三的《忆王力先生》,回答问题。忆王力先生吴宝三①我出生在松花江畔一个小镇的贫民家庭。贫困,却乐观向上。少年不知愁滋味,我没有一丝忧愁,让我忧愁的是似有一面高墙,使张望外面世界的目光被挡得严严实实。从小学读到初中毕业,我分不清大学里什么是文科,什么是理工科,不知道何谓院系。直到1960年,我到一个县城里读高中,常常去县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读报看书,始知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②1970年,我有幸迈进北大的校门。在杨柳依依的未名湖畔,当我第一次见到中文系王力教授的那一瞬间,我居然激动得流泪了,湖畔高耸的博雅塔被泪水模糊成一团云雾。翌年秋天,我再次见到王力先生,是在学校西门附近的稻田里。那日,文学专业的马振方老师领着同学们在稻田地里拔草。我有关节炎不能下水,所以分配我和几个女同学在路边把杂草堆放在一起,然后用三轮车运走。马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幽默风趣,称我们不能下水田拔草的为“海上陆战队”。这时,只见马老师快步从地里走出来,和迎面走来的一个人很客气地打招呼。我抬头仔细一看,此人竟是王力先生。近距离端详,老先生不像南方人,倒像地道的东北大汉,身材高大魁梧,完全谢了顶,红光满面,脸上没有一丝皱纹。他向马老师微微笑了笑,两人说了一会儿话,便分手道别。马老师告诉我,这是咱们系的老师王力先生,你看他一脸严肃,其实平易近人,对学生也很随和,从来不发脾气。马老师开玩笑道,一个人的学问,谢顶程度和胡须长短大概是衡量的标准,头发越少,或胡子越长,就越有学问,中文系的王力先生和哲学系的冯友兰先生可为例证。大家听了这番话,都会心地笑了。③王力先生的著作我看得不多,但他热心培育学生、爱护学生的事我早有耳闻。20世纪60年代,苏联曾翻译出版王力先生的《汉语语法纲要》,先生和三个青年助教一起,共同翻译苏联汉学家写的占全书一半的长篇序言。先生懂法文亦懂俄文,他多次改动,最后统稿交付出版社出版,将所得翻译稿费让三个助教平分。我入校之时,这位中外闻名的教授,还戴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但那炯炯的目光,依然透出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后来我们认识了,我同他虽是师生关系,但见面了也不过相互点一点头。在校期间,我曾参加《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一本厚厚的大样,每天从早翻到晚,看得头昏脑涨。在修订过程中,我摘录几处自以为不妥的条目注释,想找个机会,避开一些人的耳目去请教王力先生。④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在3楼学生宿舍门口,传达室的电话铃声响了,看传达室的川岛先生接起了电话。川岛本名章廷谦,著名教授,鲁迅先生的忘年交。我读过川岛先生的《和鲁迅在一起的日子》,对这位老前辈肃然起敬。先生接电话后,准备上楼去喊一个同学听电话,我正好碰上胖胖的他吃力地爬楼梯,便请他回传达室,我替他去叫人。当我走到四楼楼梯的拐角处,居然迎面碰上了围着厚厚围巾的王力先生,我赶忙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卡片,一边请教问题,一边警惕地环顾四周,生怕被人看见打小报告。王力先生听得十分认真,逐一做了解答,我道了一声“谢谢”,一向神情严峻的老先生,嘴角微微露出了一丝笑容。因为提问题而耽误了叫人,我向川岛先生和那位同学道了歉。⑤王力先生是“文革”前的一级教授,学部委员、语言文字大师,但从未因我提出的问题幼稚而不屑解答。1986年先生辞世,得知这个消息,我的心情颇为沉重,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北大和先生相处的往事,想起有一些字、词、成语、语法等未来得及向先生请教。北大,永远的北大,哪怕在梦中,师长王力先生的音容依旧是那么清晰。18.“我”在北大读书期间,见闻了王力先生的哪三件事?19.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效果。当我走到四楼楼梯的拐角处,居然迎面碰上了围着厚厚围巾的王力先生。20.选文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1.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王力先生的形象。22.阅读本文最后一段,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8.①在学校西门附近的稻田劳作时,遇到王力先生,并见到王力先生与马振方老师亲切交谈;②在学校里听到了王力先生将所得翻译稿费让三个助教平分的事;③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在楼梯拐角处向王力先生请教问题,他微笑着解答。(意对即可。)19.“居然”一词表现出作者此刻因为能见到先生而感到惊喜。(意对即可)20.不能。因为作者在文章开头简要回忆自己进北大前的事情,引出下文对北大教授王力先生的叙写,突出文章主旨。(意对即可)21.示例:他是一位中外闻名的教授和学者,从马老师的话中,可知他平易近人,随和,从不发脾气;从懂法文亦懂俄文,苏联曾翻译出版他的《汉语语法纲要》,可见他学识渊博;从先生和三个青年助教一起翻译苏联汉学家写的长篇序言,将所得翻译稿费让三个助教平分,可见他热心培育学生,爱护学生;从先生听得十分认真,逐一解答,嘴角微微露出笑容,可见他治学严谨、关心汉语研究事业和学生成长;从还戴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但那炯炯的目光,依然透出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可见他一身正气。(没有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形象)22.表达了对王力先生不幸辞世的沉重悼念,对王力先生高尚品质的赞颂,对王力先生的深切怀念。(意对即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②段“翌年秋天,我再次见到王力先生,是在学校西门附近的稻田里……只见马老师快步从地里走出来,和迎面走来的一个人很客气地打招呼”可概括为:在学校西门附近的稻田劳作时,见到了王力先生与马振方老师亲切交谈;根据③段“王力先生的著作我看得不多,但他热心培育学生、爱护学生的事我早有耳闻。……将所得翻译稿费让三个助教平分”可概括为:在学校里听到了王力先生将所得翻译稿费让三个助教平分的事;根据④段“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当我走到四楼楼梯的拐角处,居然迎面碰上了围着厚厚围巾的王力先生……一向神情严峻的老先生,嘴角微微露出了一丝笑容。”可概括为: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在楼梯拐角处向王力先生请教问题,他微笑着解答。【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赏析。④段“当我走到四楼楼梯的拐角处,居然迎面碰上了围着厚厚围巾的王力先生”中加点的字“居然”意思是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结合③段“这位中外闻名的教授,还戴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可知,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很不容易看到王力先生,表现出作者此刻与先生不期而遇的意外和惊喜。【20题详解】本题考查选材理解(或句段作用)。根据①段“我出生在松花江畔一个小镇的贫民家庭……直到1960年,我到一个县城里读高中,常常去县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读报看书,始知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可知,本段交代了“我”的基本情况,目的是点明与王力先生的结缘起因。以此引出下文对王力先生的回忆,过渡自然,突出了主题。因而,不能删掉。【21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①段“始知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和②段“他向马老师微微笑了笑,两人说了一会儿话,便分手道别。马老师告诉我,这是咱们系的老师王力先生,你看他一脸严肃,其实平易近人,对学生也很随和,从来不发脾气”可知,他平易近人,随和,从不发脾气;根据①段“始知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和③段“先生懂法文亦懂俄文”可知,他学识渊博;根据③段“但他热心培育学生、爱护学生的事我早有耳闻……将所得翻译稿费让三个助教平分”可知,他关爱学生;根据③段“这位中外闻名的教授,还戴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但那炯炯的目光,依然透出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可知,一身他正气;根据④段“王力先生听得十分认真,逐一做了解答”和⑤段“王力先生是‘文革’前的一级教授,学部委员、语言文字大师,但从未因我提出的问题幼稚而不屑解答”可知,他平易近人。【22题详解】本题考查思想感情。联系第②③段中写王力先生“平易近人,对学生也很随和,从来不发脾气”“他热心培育学生、爱护学生的事我早有耳闻”可以看出作者对王力先生崇高品质的赞颂;联系⑤段“1986年先生辞世,得知这个消息,我的心情颇为沉重,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北大和先生相处的往事”,可以看出,对王力先生不幸辞世的沉重悼念;根据结尾一句“哪怕在梦中,师长王力先生的音容依旧是那么清晰”,可以看出,作者对王力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五、名著阅读(共4分)【甲】蜗牛是怎样被萤火虫吃掉的呢?难道萤火虫还大口吃肉吗?依我的观察似乎并非如此。因为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萤火虫身旁有什么蜗牛的遗骸出现,也看不到什么食物痕迹。萤火虫更像是在吸食它的猎物,将猎物转化成流质,然后吸进自己的体内。或许这种昆虫和蛆虫那种双翅类昆虫的肉食性幼虫一样,在没有食用食物之前已经先将猎物消化掉了。这一消化——也就是液化——的过程是这样的:萤火虫先把蜗牛进行麻醉。在这之后不久,便会吸引来一大群客人,猎物主人对于这些客人的到来并没有产生反感,而客人们也不客气地大吃大喝起来。两三天之后,整个蜗牛会被翻转过来,蜗牛壳中的液体同时会流出来,所有来客,包括主人在大吃一顿之后将剩下的猎物的残羹冷炙抛弃,一顿大餐聚会就这么结束了。【乙】萤火虫属于肉食性动物,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和蚯蚓等环节动物,获得猎物后,用上颚将分泌液注入猎物体内,进行体外消化,然后再吸入体内。通常一只蜗牛会引来许多只萤火虫前来分享。萤火虫幼虫取食1次可以维持几天甚至1个月不进食仍能存活。23.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a.杨柳天牛A.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b.萤火虫B.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c.圣甲虫C.你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天生是个吝啬鬼。d.螳螂D.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24.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说说【甲】【乙】两则材料中哪则材料选自《昆虫记》?并结合内容说明理由。【答案】23.①.(1)a—C②.b—D③.c—A④.d—B24.“甲”选自《昆虫记》。【甲】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并借助设问、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萤火虫狩猎蜗牛的过程形象地展示给读者,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昆虫的尊敬与热爱。这符合《昆虫记》“行文活泼”“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的文学性。而“乙”是以说明为主,语言平实,相比之下,明显缺乏生动性。(抓住《昆虫记》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或“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分析即可)【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根据“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回顾原著对圣甲虫的描写“排泄物像一条黑色细线,如同鞋匠的细腊绳”可知,是圣甲虫;根据“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在妈妈面前性情大变”,回顾原著对螳螂的描写“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交配后母螳螂通常会吃掉公螳螂”可知,是螳螂;根据“天生是个吝啬鬼”,回顾原著对杨柳天牛描写“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可知,是杨柳天牛。根据“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回顾原著对萤火虫的描写“萤火虫是以允吸动物的肉为生的,萤火虫最喜欢允吸的是蜗牛的肉”可知,是萤火虫。【24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先明确观点,【甲】文选自《昆虫记》。【甲】文写的是蜗牛被萤火虫吃掉的过程。选自《昆虫记》,“萤火虫更像是在吸食它的猎物”“萤火虫先把蜗牛进行麻醉”“便会吸引来一大群客人,猎物主人对于这些客人的到来并没有产生反感,而客人们也不客气地大吃大喝起来”“所有来客,包括主人在大吃一顿之后将剩下的猎物的残羹冷炙抛弃,一顿大餐聚会就这么结束了”等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昆虫的尊敬与热爱。【乙】文主要以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萤火虫吃猎物的过程,语言平实、准确,但缺乏生动性。据此分析即可。六、写作(共40分)25.北国白雪皑皑,南疆鱼米飘香,西域高原辽阔,东海白浪滔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峰,都是那样美丽,都是如此神奇,令我们陶醉,让我们流连,叫我们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静安区、青浦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题生物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五地六市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诊断性测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温州市苍南县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2025届数学四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5届初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米兰家居全屋定制合同范本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员工股权激励合同
- 保险合规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酒店客房保洁服务人员配置方案
-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教学设计-2024-2025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虚拟电厂接入配电网电力系统调度优化
- 机场安检人员培训
- 2023敏感肌美白产品的市场需求数据分析报告-魔镜洞察
- 公积金中心礼仪培训
- 民兵集训通知函
- 反恐维稳培训课件
- 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论(大连海洋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