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住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恒星质量 B.行星体积 C.大气成分 D.温度条件2.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一半,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会是() A.火星 B.水星 C.地球 D.木星【答案】1.D2.B【解析】【1题详析】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在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D正确;图中不能反映恒星质量、行星体积、大气成分对生命的影响,故ABC错误。故选D。【2题详析】读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一半,即太阳位于纵坐标“0.5”处,那么“生命宜居带”会向距离太阳较近的地方移动,刚好覆盖水星,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水星,故B正确。水星、地球、火星位于宜居带内侧,不会出现生命,故ACD错误。故选B。地磁AP指数是反映地球磁场活动水平的指标,当地磁AP指数升高时,地球磁场的活动增强,可能会发生磁暴;其变化与太阳活动、地球磁场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2024年10月9日至11月8日地磁AP指数变化。完成下面小题。3.研究发现,地磁AP指数变化有一定的周期,其周期可能为() A.5年 B.11年 C.15年 D.22年4.据图推测,与11月5日相比,10月11日() A.全球各地地震频繁发生 B.赤道地区可欣赏到极光 C.太阳能发电站运行中断 D.大气电离层扰动较强烈【答案】3.B4.D【解析】【3题详析】根据材料可知,地磁AP指数升高时,可能会发生磁暴,同时地磁AP指数的变化与太阳活动、地球磁场有关,其主要是由于太阳活动抛射出的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地球发生磁暴现象。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故地磁AP指数的变化应与太阳活动周期关系密切,其周期可能也为11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4题详析】据图可知,11月5日地磁AP指数低,10月11日地磁AP指数高,与11月5日相比,10月11日地磁AP指数增长了10倍以上,10月11日可能发生磁暴现象,说明此时太阳活动比较剧烈。太阳活动不会造成全球各地地震频繁发生,A错误;太阳活动引起的极光一般出现在高纬度地区,赤道很难欣赏到极光,B错误;太阳能发电站主要是靠太阳辐射来发电,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影响不明显,太阳能发电站不会因太阳活动而运行中断,C错误;太阳活动强烈时,其抛射出的带电粒子流会冲击地球大气电离层,使电离层产生强烈扰动,D正确。故选D。2024年8月,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河西村村民在耕作时,意外挖掘出一块巨大的、形状奇特的骨头。经过相关专家初步鉴定,确认这些骨头属于猛犸象腿骨化石。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对于研究当地史前地质、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完成下面小题。5.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 A.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B.形成现代海陆分布 C.是地质历史上重要造煤时期 D.空中开始出现始祖鸟6.推测猛犸象生存时期,黑龙江省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A.浅湖沼泽 B.温暖湿润 C.广阔深海 D.寒冷干燥【答案】5.B6.D【解析】【5题详析】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生存在新生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是古生代早期,A不符合题意;形成现代海陆分布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B符合题意;新生代不是地质历史上重要造煤时期,古生代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C不符合题意;空中开始出现始祖鸟是在中生代时期,D不符合题意。故选B。【6题详析】材料信息,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身披细密长毛和极厚的脂肪层应是适应寒冷的环境,同时猛犸象生活在陆地上,寒冷环境下空气中含水量少,具有干燥特征,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下图示意汉中盆地河流阶地分布。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汉中盆地四级阶地中最后形成的是()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8.汉中市、城固县等城市都布局在汉中盆地Ⅰ级阶地上,主要是因为Ⅰ级阶地() A.紧邻主干河流 B.基岩稳定 C.地势平坦开阔 D.海拔较高【答案】7.A8.C【解析】【7题详析】河流阶地是因地壳间隙性抬升或气候变化,流水下切侵蚀形成的,阶地所处的相对位置越高、离河流干道越远,其形成的时间越早,图中显示,图中四级阶地离河流主干道由近及远依次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则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Ⅳ级、Ⅲ级、Ⅱ级、Ⅰ级,最后形成的是Ⅰ级,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8题详析】由图可知,Ⅰ级阶地位于河漫滩以上,使其不易受到洪水影响,分布连续且地势平坦,便于发展农业和建设城市,是安家落户、生产生活较适宜的区域,C符合题意;与河漫滩相比,Ⅰ级阶地与主干河流距离相对较远,紧邻主干河流不城市布局在该阶地的主要原因,排除A;Ⅰ级阶地和其他阶地土层主要以河流沉积物为主,基岩稳定性差异相对较小,排除B;与Ⅱ级、Ⅲ级、Ⅳ级相经,Ⅰ级阶地位置较低,海拔较低,排除D。故选C。下图示意某摄影师拍摄的四种典型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9.“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10.未来,位于沿海地区的丁图中①处的岩石可能断裂。导致其断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9.B10.A【解析】【9题详析】“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是桂林山水景观,为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B正确;甲为河漫滩平原,为河流堆积地貌;丙为风蚀蘑菇,属于风蚀地貌,丁为海蚀拱桥,为海岸地貌,ACD错误。故选B。【10题详析】丁图为海蚀拱桥景观,随着海浪的侵蚀,海岸一侧岩石继续后退,使拱桥部分出现断裂而坍塌,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示意某一地区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分布,单个雅丹垄脊体下风向一侧普遍较细小。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地貌的成因与图示地貌成因最类似的是() A.风蚀蘑菇 B.沙垄 C.洪积扇 D.牛轭湖12.图示单个雅丹垄脊体中() A.①侧为迎风坡,坡度较缓 B.②侧为背风坡,坡度较缓 C.①侧为背风坡,坡度较陡 D.②侧为迎风坡,坡度较陡【答案】11.A12.B【解析】【11题详析】图文信息表明,图示地貌为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干燥地区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风蚀蘑菇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沙垄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洪积扇主要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牛轭湖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因此风蚀蘑菇与图示地貌成因最类似,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12题详析】材料信息表明,单个雅丹垄脊体下风向一侧普遍较细小,读图并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单个雅丹垄脊体西南侧较细小,表明当地西南方向为下风向,当地盛行东北风,则①侧为迎风坡,②侧为背风坡,排除CD;读图可知,垄脊最高点偏向①侧迎风坡,表明①侧迎风坡坡度较陡,②侧背风坡较缓,B符合题意,排除A。故选B。冰川消融,被挟带的碎屑物逐渐在冰川末端堆积,形成冰碛物,这些堆积物最终堵塞了河道或冰川谷,形成了湖盆,积水后便成为了冰碛湖。下图为冰川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典型的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①赤道地区②两极地区③高海拔地区④平原地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形成图中冰川槽谷和冰碛湖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冰川沉积作用、冰川沉积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冰川侵蚀作用 C.冰川沉积作用、冰川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冰川沉积作用【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析】冰川地貌在冰川活动过程中形成,因此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山丘冰川和大陆冰川分布之地,山岳冰川主要分布高海拔地区,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②、③符合题意;赤道附近的非高山地区气温高,非两极的平原地区海拔低,分布的冰川少,不是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区,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4题详析】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这样更有效地排泄冰体,这种形状的谷地称U形谷或槽谷,因此形成图中冰川槽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作用;材料信息表明,冰川消融,被挟带的碎屑物逐渐在冰川末端堆积,形成冰碛物,这些堆积物最终堵塞了河道或冰川谷,形成了湖盆,积水后便成为了冰碛湖,因此形成图中冰碛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沉积作用。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臭氧是地球大气中重要的微量成分。下图示意部分大气层的臭氧浓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甲层() A.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天气晴朗有利于飞机飞行 C.水汽和杂质的含量较乙层高 D.主要靠臭氧吸收红外线增温16.图示乙层中的臭氧主要是各种废气(主要是汽车尾气)在阳光(主要是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下列对乙层中的臭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夏季浓度较冬季高 B.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夜间浓度往往较白天高 D.是乙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答案】15.B16.A【解析】【15题详析】读图可知,甲层位于15千米以上,且臭氧含量高,应为平流层。因平流层的臭氧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因此平流层气温大致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A错误;平流层大气下冷上热,以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杂质含量极少(水汽和杂质主要集中在图中乙层——对流层),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飞机飞行,B正确,C错误;平流层主要靠臭氧吸收紫外线(不是红外线)增温,D错误。故选B。【16题详析】题意表明,乙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各种废气(主要是汽车尾气)经过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冬季相比,我国夏季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烈,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因此近地面臭氧浓度较高,A正确;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不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B错误;白天汽车等使用较多,汽车尾气等废气较多,且白天紫外线强烈,故白天近地面臭氧浓度较高,C错误;乙层是对流层,其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不是臭氧,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4年9月16日19:36,马里亚纳群岛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5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026米。下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1)此次马里亚纳群岛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填名称);受地震影响,岛上居民先感受到____(填“上下颠簸”或“左右摇晃”),这是因为地震波中____(填“横波”或“纵波”)先传到地面。(2)图中界面2的名称分别是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出岩石圈的范围:____。(3)若某日图中火山喷发,喷出火山口的火山灰首先影响的是地球四大圈层中的____。简述该圈层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______【答案】(1)地幔上下颠簸纵波(2)古登堡面①+②(3)大气圈能减轻宇宙辐射和小天体撞击等危害,为地球生命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作用;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风、云、雨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解析】【小问1详析】马里亚纳群岛位于太平洋中,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5-10千米,而此次马里亚纳群岛地震震源深度为30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莫霍面之下的地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此受地震影响,岛上居民先感受到纵波到来引起的上下颠簸,后感受到横波引起的左右摇晃。【小问2详析】根据图中界面2的位置判断,图中界面2应是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古登堡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图中①代表地壳,图中②代表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即岩石圈的范围是①+②。【小问3详析】火山口之上为大气圈,喷出火山口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并影响的是地球表面四大圈层中的大气圈。大气圈中物质能够削弱宇宙辐射,能够摩擦燃烧进入大气圈的小天体,因此能减轻宇宙辐射和小天体撞击等危害,为地球生命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大气圈中物质能够削弱进入大气圈的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不至于过多,白天地表温度不至于过高,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得夜晚地表温度不至于过低,从而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大气中氧气含量约占21%,大气圈提供了生物(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氧气,使得地球适合生命物质存在;大气圈中通过大气运动形成风、云、雨等天气现象,这些现象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示意黄河中下游部分河段;图2示意黄土高原某地沟壑景观;图3示意黄河中游乾坤湾景观,其有“九曲黄河第一湾”的美誉;图4示意黄河三角洲景观。(1)说出图2、图4主体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2)简要说明图3中江心洲甲的形成过程。(3)有专家预测,假设图3乾坤湾地区长期地壳稳定,则该地河段可能演化为牛轭湖。试简述其演化过程。【答案】(1)图2为流水侵蚀作用;图4为流水沉积作用。(2)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流至乾坤湾附近时,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江心洲。(3)(河流不断侧向发展,出现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期,河流侵蚀作用强,曲流颈被冲开,河流裁弯取直,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解析】【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图2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其形成作用是流水将地表疏松的黄土侵蚀而形成的;图4位于黄河入海口,为三角洲地貌,是河流搬运的泥沙在入海口处不断沉积形成的。【小问2详析】江心洲甲的形成是由于黄河含沙量较大,其搬运大量泥沙流至乾坤湾附近时由于河道弯曲,流速减慢,河流的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不断沉积,从而形成江心洲。【小问3详析】假设乾坤湾地区长期地壳稳定,随着河流不断进行侧蚀作用,河道会越来越弯曲,出现狭窄的曲流颈;在洪水期河流水量增加,河流侵蚀作用强,导致曲流颈处被重开,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河北邯郸市惠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招聘专业技术人才15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高性能气敏传感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第十四课《凯撒密码》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学设计-2.4.1 For循环语句
-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 2025年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学设计
-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同步教学设计
-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Section A Grammar focus 3a-3c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 解放牌汽车CA10B后钢板弹簧吊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哈
- 大学专科《机电传动控制》课件
- 高中地理高清区域地理填图册
- 品管圈QCC质量持续改进案例手术室-优化手术病理标本处置流程PDCA
- 培根铸魂征文800字
-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 感染性腹泻及其防控措施
- 第二篇-安全操作规程
- 罪犯教育学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