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主备人备课成员教材分析第二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用途,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学习空气的成分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制取方法及氧气的性质。
难点:氧气的制取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氧气的制取过程,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2.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氧气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4.对实验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强调操作安全,降低实验风险。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具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空气成分的图表、氧气性质的图片、相关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氧气制取装置、集气瓶、蜡烛、水槽等实验器材,并确保其安全无隐患。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营造良好的实验学习环境。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是多少?为什么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如此重要?”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空气成分及其性质。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气层和地球的图片,引出“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空气的成分、氧气和氮气的性质,结合地球大气层的构成解释其重要性。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氧气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为什么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如“如何更高效地制取氧气?”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的成分和性质。
实践活动法:设计氧气制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成分和性质,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空气过滤器。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空气相关的书籍、网站、视频等,如介绍空气净化的科普文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如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空气过滤器。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如观看空气净化的视频,深入了解相关技术。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如如何提高过滤器的效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空气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拓展与延伸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空气中的氧气:生命之源》
《大气层与气候变化》
《空气污染与环境保护》
《氧气的制取与应用》
《空气成分的实验室分析》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空气成分的实验室分析: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化学仪器分析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气体的检测方法和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2)空气质量监测: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如PM2.5监测仪,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学生可以了解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3)空气污染治理:
-学生可以研究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探讨有效的治理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设计并实施一些简单的空气污染治理方案,如植树造林、减少车辆尾气排放等。
(4)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可以调查氧气在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了解氧气的实用价值。
-通过实际案例,学生可以认识到氧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5)大气层与气候变化:
-学生可以学习大气层的作用,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研究气候变化案例,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6)空气与能源:
-学生可以探讨空气与能源的关系,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研究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原理和应用,学生可以了解人类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提问和实验操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学生对空气成分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创新性。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讨论成果:
-学生能否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学生是否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随堂测试:
教师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测试内容包括:
-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如答题速度、准确率等。
4.实验报告评价:
学生完成氧气制取实验后,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实验报告,教师进行以下评价和反馈:
-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优点,如积极参与、提出有见地的观点等,给予表扬和鼓励。
-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不足,如参与度不高、发言不积极等,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给予肯定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针对学生在随堂测试和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如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实验操作不规范等,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弥补不足。
-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针对学生个性化问题提供帮助。
-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反思与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个课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想,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有提升的空间。
首先,我觉得在教学方法上,我尽量采用了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比如,在讲解氧气和氮气的性质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得出结论。这样,他们不仅记住了知识点,还学会了如何去探索和发现。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于氧气的制取实验不太感兴趣,可能在实验操作上不够认真。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验中找到乐趣。
在课堂管理上,我尽量做到了公平公正,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过,我发现有时候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够好,有时候讲得太快,有时候又太慢。接下来,我需要更加注意课堂节奏的把握,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至于教学效果,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对空气的成分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氧气的制取实验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情感态度上,学生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有所提高,对环保意识也有所增强。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够专注,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验纪律的培养,让他们明白实验的重要性。
1.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2.我会加强对学生实验纪律的培养,让他们在实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实验效率。
3.我会改进课堂节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我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板书设计①空气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二氧化碳(0.03%)
-稀有气体(0.94%)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②氧气的性质
-无色、无味、无臭
-不易溶于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用植入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4云南省曲靖市公开选拔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及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6单元第3节第1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导学案设计
-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行走天涯-条件判断》教学设计
- 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 2025至2030年中国椰壳烟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二章 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学习课件
- 第二章第三节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 2025年三聚氰胺甲醛塑料项目发展计划
- 机械原理 第七章 蜗杆传动学习课件
- 2024年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螺旋藻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MOOC 中外铁路文化之旅-华东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CJJ 82-201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3版)
- 预防流感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2023年4月自考00808商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幼儿园中班语言《猜灯谜》
- 中医外科疮疡病
- (高清版)DZT 0004-2015 重力调查技术规范(150 00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