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什么叫疑问代词疑问代词,即用来询问的代词。比如现代汉语的:什么、哪儿、谁、多少,怎么等等。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安、焉、恶(音屋)、几何等等。
2.疑问代词的类型(1)指人(2)指事物(3)指处所(4)指原因
3.疑问代词(教材部分例句+课外)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何”、“胡”、“曷”①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分析: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谁与”应为“与谁”,译作“和谁”。②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疑问代词“孰”译为“谁”、“哪一个”。③何欲置(《战国策》)分析: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欲置”的前置宾语。“何欲置”应为“欲置何”,译作“想要立谁”。④胡肯为此辞乎(《曹操集》)分析:疑问代词“胡”译为“谁”。⑤藐藐孤女,曷依曷恃(《陶渊明集》)分析:疑问代词“曷”作动词“依”和“恃”的前置宾语。“曷依曷恃”应为“依曷恃曷”,译作“依靠谁”。(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孰”、“奚”、“曷”、“胡”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分析: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前置宾语。“何操”应为“操何”,译作“拿了什么”。②礼与食孰重(《孟子》)分析:疑问代词“孰”译为“什么”。③曰:“奚冠?”(《孟子》)分析:疑问代词“奚”作动词“冠”的前置宾语。“奚冠”应为“冠奚”,译作“戴什么帽子”。④非天曷司欤(《刘禹锡集》)分析:疑问代词“曷”译为“什么”。⑤胡得焉(《诗经》)分析:疑问代词“胡”作动词“得”的前置宾语。“胡得”应为“得胡”,译作“得到什么”。(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焉”、“安”、“何”、“孰”、“恶”、奚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分析:疑问代词“焉”译为“哪里”。②沛公安在(《鸿门宴》)分析: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前置宾语。“安在”应为“在安”,译作“在哪里”。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五代史伶官传序》)分析:疑问代词“何”作动词“之”的前置宾语。“何之”应为“之何”,译作“到哪里”。④孰城?城卫也(《公羊传》)分析:疑问代词“孰”译为“哪里”。⑤道恶乎往而不存(《庄子》)分析:疑问代词“恶”(这里读wū)作动词“往”的前置宾语。“恶乎往”应为“往恶乎”,译作“往哪里呢”。⑥彼且奚适也(《庄子》)分析:疑问代词“奚”作动词“适”的前置宾语。“奚适”应为“适奚”,译作“到哪里”。(4)指原因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分析:疑问代词“何”作谓语,译为“为什么”。②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并序》)分析:疑问代词“胡”译为“为什么”。③曷予靖之(《诗经》)分析:疑问代词“曷”译为“为什么”。④子奚乘是车也(《韩非子》)分析:疑问代词“奚”作状语,译为“为什么”或“怎么”。
(5)询问数量的疑问代词:几、几何(多少)
如: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意思是:头也怕尾也怕。身子还剩下多少不怕呢?
虽有寿夭,相去几何?(6)询问时间的疑问代词:曷(什么时候)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意思是:夫君在外面服劳役,不知道归期,什么时候回来呀?(7)询问方式方法的代词:如何、何如、若何、奈何、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怎么样怎么办)刘邦遇到问题,经常问身边的张良,“那怎么办?”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可以总结出:如——何?/若——何?/奈——何?(意思是:把什么怎么办?/对什么怎么样?)副词一、程度副词(常用的意义变化不大)1、表程度较深甚、最、太、至、尤、良、极、绝、孔(很、特别、非常、最)例:良可痛也/猃狁孔棘其中,“良”也可作情态副词,意为“确定、真是”,例: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2、表程度较浅略、少、小、差(稍微)例:略知其意/太后之色少解/其为人也小有才/差强人意/粮储差积注:“颇”①程度深(现代常见):很、甚。例:他对此观点见解颇深。②程度浅(古义常见):略、稍微。例:诸侯颇有叛者。3、表程度加深(变化的量)益、愈、滋、弥、加(更加、越发)例:不治将益深/而贪取滋甚/欲盖弥彰/其至又加少矣/则爵禄厚而愈劝二、范围副词(一般修饰动词,表事物范围)1、表总括皆、尽、悉、俱、咸、率、胜、举、毕、并例:不可胜数/率以七升为限/原形毕露/悉听尊便/举国欢腾2、表仅止才、仅、特、只、但、第、独、直、徒、唯(只是,仅仅)例: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唯手熟耳/君第重射/不但,但愿注:(1)“徒、特、但”也可作情态副词,意为“白白地,徒然”。例:未有但已者也/特与婴儿戏耳/徒见欺(2)“仅”①表仅止,言其少②唐代表示多的量(在数词前)“几乎、差不多、将近”例:仅万人/仅十人围(3)“独”①范围副词:独其言在耳②语气副词:表反问,独畏廉将军哉/独可耕且为与3、表共同共、相、相与(一起、共同、互相)例:两虎共斗/莫相知4、表各别各、每三、时间副词(副词中最多的一种)1、表过去既、既已、已、业、业已、曾、尝、向(曾经、已经、过去、从前)注:“曾”①表时间:曾经。例:孟尝君曾待客夜食。②表情态,强调并加强否定语气:竟,居然。例:老臣病足,竟不能疾走。2、表将来将、且、行、欲、行将、方将、方且例:吾攻赵,旦暮且下/彼且奚适也3、表现在今、正、方、会、适(正,恰好)例:正獾(喧哗)不可止/血气方刚/适与羽船相会注:“方、适”还表示行为发生在不久之前,意为“刚才、刚刚”4、表才始才、适、始、方、甫(才、刚刚……)例:此印者才毕/伤痍者甫起/今始入秦5、表终究终、竟、卒、迄(最终、终于)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终亡其酒/迄无成功/竟为秦所灭/秦兵竟败注:“竟”也可作情态副词,表转折,意为“竟然”。例:而竟赐死。6、表偶然偶、或、间、时、时或、间或(偶然、碰巧)例:偶遇足下相知/云霞明灭或可睹/间或一轮7、表经常恒、常、素、宿(向来、一贯、经常)例:吴广素爱人/宿服养备/恒雨少日/人恒过8、表姑且始、聊、且、权、暂、姑且(暂且)例:余方有事,子姑去/聊以舒吾忧心/县官且顺群臣言/凡诸土木之费,可权停9、表急促忽、突、趄、骤、卒、乍、急、亟、疾、立、顷、登例:景公趄起/君亟定变法之虑/立诛杀曹无伤10、表逐渐渐、稍、浸、渐浸(逐渐)例:年齿渐长/其后秦稍蚕食魏/言孳乳而浸多也11、表紧接即、遂、乃、旋、随、寻、随寻、既而、已而、俄而(才、于是、随即)例:兵乃出/遂得水/旋亦悔之/随目之/既而缝合/俄而不见/寻病终12、表持续仍、犹、尚(仍然、还)例:半销宿酒头仍重/犹为弃井也/尚可用否再:专指两次或第二次复:又一次,不限于两次仍:重复、频仍四、情态副词(人们对其所持态度或本身自有的状态)1、表确定必、信、诚、果、确、的、笃、务、固(的确、果然、一定)例: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果为所杀/赏务速而后有劝,罚务速而后有惩2、表估计殆、庶、庶几、大抵、率、如、似、若(可能、大概)例:殆君子也/庶免于难/庶几乎民有廖乎3、表状态自、漫、专、徒、空、枉(表限制范围)例:汝休枉杀南飞鸿/槛外长江空自流/漫卷诗书喜欲狂/举事而材自练者,功分明五、语气副词1、表反问岂、宁、其、独、讵、岂其、庸例:子之道岂足贵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华亭鹤唳讵可闻/庸必能用之乎2、表猜测盖、其、无乃、得无例:日食饮得无衰乎3、表祈使唯、其、尚例:唯君图之/尚飨4、表肯定乃、盖六、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否、微1、不弗:否定2、毋(无)、勿:禁止/劝阻/劝勉/约束3、未:表事情还没实现,将来可能实现,比“不”委婉未尝:不曾,没有过,简单否定过去4、非:若非/若无,否定整个谓语,可表假设5、否:能否/可否/是否,可表假设6、微:表示否定的假设微独:表一般否定7、莫①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什么:在天者莫明于日月没有谁: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②否定副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七、表敬副词(对人表示尊敬)尊人:请、幸、谨、敬、惠、烦、辱自谦:窃、忝、猥、敢、伏2025年2月青桐鸣大联考高三语文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文言文中提到了“相彼雨雪,先集维霰”,这句话的意思是“观察那天象,下雪之前,水汽必定先凝结成霰”。大到自然界的雨雪风霜、人类社会的兴衰变迁,小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事情的发生往往都有先兆。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基于古诗句引发联想与思考的材料作文题,破题关键在于准确理解“事情的发生往往都有先兆”这一核心内涵。综合材料,主旨为倡导人们培养敏锐观察力,通过留意先兆,洞察事物发展规律,提前谋划或应对。自然现象常以先兆示人。如地震前的动物异常、气候异常变化等。从这个角度,可立意为“关注自然先兆,守护生态家园”,论述人类对自然先兆的忽视会导致生态危机,重视则有助于防灾减灾、维护生态平衡。社会变革、行业兴衰都有迹可循。互联网兴起前,计算机技术初步发展、网络雏形初现便是先兆。可围绕“洞察社会先兆,把握时代脉搏”立意,阐述企业、国家关注社会发展先兆,对在竞争中取胜、制定战略的重要性。个人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也有先兆。成绩波动前学习态度的变化,职业机遇出现前的行业趋势变动等。据此可立意为“捕捉成长先兆,成就精彩人生”,探讨个人如何借观察先兆规划学业、职业,实现自我提升。可选用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科学家通过气候数据异常先兆预警全球变暖危害等自然方面的例子。也可列举传统零售忽视电商崛起先兆而衰落,反之电商巨头把握趋势成功转型等社会发展方面的例子。运用素材时,要紧扣先兆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分析观察或忽视先兆带来的不同影响,论证“重视先兆”的论点。但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看待先兆的作用,先兆并不总是准确地预示着事件的发生,很多时候它们只是一种可能性。比如,身体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症状可能是某种严重疾病的先兆,但也可能只是暂时的生理反应。如果过度依赖先兆,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和误判。过度关注先兆也可能引发负面心理暗示,例如,看到一些不吉利的先兆后,就会在心里不断强化这种负面预期,影响自己的情绪。【参考立意】①洞察先兆,把握规律,赢得主动。②培养洞察力,从先兆中谋未来,从先兆中挖掘机遇。③辩证看待先兆,理性判断事实。
洞察先兆,赢得主动
燧人氏仰望星空时,发现啄木鸟敲击树干迸出火星。这个细微的自然现象,让人类第一次掌握了主动取火的密码。从那时起,观察、发现、预见的智慧便深植于文明的基因中,正如《周易》所言:"知几其神乎",洞察先兆的智慧如同黑暗中的火种,照亮人类前进的方向。
古代先贤早已深谙洞见未来的智慧。《周易》将"几"字阐释为"动之微,吉之先见者",商汤在桑林祷雨时,观察到蚂蚁迁徙的轨迹便知雨水将至;张衡目睹地震后的断壁残垣,研制出候风地动仪,在灾异初现时便能捕捉微不可察的震动。苏轼登临超然台写下"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时,正是从风中柳条的微妙摆动中,预见了季节更迭的轨迹。这种见微知著的智慧,如同中医诊脉时指尖感受的微弱搏动,让文明在瞬息万变中始终保持着前瞻的姿态。
现代科学将这种预见性智慧推向新的高度。牛顿在苹果坠地的瞬间洞察万有引力,魏格纳在病房地图前发现大陆漂移的奥秘,居里夫人在沥青铀矿的微弱辐射中预见新元素的存在。正如法国科学家庞加莱所说:"预见不是猜测,而是对自然法则的解读。"当"天问一号"探测器飞向火星时,科学家们精确计算着霍曼转移轨道的每个参数,将六百年前万户飞天的梦想化为精准的太空芭蕾。这种建立在严密逻辑上的预见能力,让人类得以突破认知的边界。
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洞察先兆的智慧显得尤为重要。气象卫星通过云图变幻预见台风的轨迹,大数据算法从消费趋势中勾勒经济走势,北斗系统在毫秒级时差中守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材料合同范本
- 动产汽车互易合同范本
- 企业投资期权合同范本
- 2024年徐州市凯信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劳动关系合同范本
- 2024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沣东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台州仙居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4鞍钢资本金融管理业务人才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出售环卫用车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押题试题库及答案(共九套)
- 2024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产品试产流程
- 舞台机械基础知识培训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16章 二次根式 单元测试(含答案)
- 中学班主任培训内容
- DB2301-T 108-2022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 DB51T 1511-2022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
- DCMM练习题练习试题
- 2024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 天气与气候
- 四级人工智能训练师(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