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_第1页
2024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_第2页
2024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_第3页
2024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_第4页
2024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

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训练1.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方法。3.知道物质的组成;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学习目标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

新课导入

同学们,空气与我们朝夕相伴,离开了空气人类将无法生存,那你熟悉它的组成吗?人类在探索空气成分的道路上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让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一起开始探究之旅吧!

新知探究一、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的实验。知识点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实验探究

新知探究实验步骤一部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实验现象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新知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步骤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得出的结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交流与反思

新知探究拓展

受当时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拉瓦锡当时并不能确定不支持燃烧的剩余4/5气体的成分,误认为剩余的气体都是氮气,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认识到空气中除氧气外,还有其他的成分。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告诉我们:科学是严谨的,科学探究需要人们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反复进行,去探究发现。

新知探究二、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新知探究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③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新知探究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分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点燃

新知探究实验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新知探究注意事项①红磷要过量;②装置必须密封;③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④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要快;⑤弹簧夹要夹紧;⑥塞塞子要迅速;⑦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⑧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

新知探究误差分析1.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操作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未待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2.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操作①弹簧夹未夹紧;②塞塞子动作太慢。

交流与反思

新知探究1.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我们还可以设计出其他的装置图吗?图甲:利用放大镜聚光的原理点燃白磷;图乙:利用热水对瓶内的白磷加热直至其燃烧;图丙:对密闭容器内的白磷加热,待燃烧结束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根据注射器活塞的位置来确定测量值。

新知探究成分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上述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气体还有哪些成分?

新知探究知识点2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按组成成分的多少如何划分?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想一想:混合物与纯净物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纯净物混合物特性表示方法举例联系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可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氧气(O2)、硫(S)、一氧化碳(CO)、冰水混合物(H2O)等纯净的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糖水等混合物纯净物分离、提纯混合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易错提醒1.自然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2.带“混合”字样的不一定是混合物,如:冰水混合物(纯净物);带“纯净”字样的不一定为纯净物,如:纯净的空气(混合物)。

课堂小结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二、空气的成分及含量

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2.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点燃

课堂训练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C

课堂训练2.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要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木灰

B.硫黄C.铁丝D.红磷D

课堂训练3.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A

课堂训练4.(梧州中考)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氮气B.食盐水C.硫酸钠D.一氧化碳B

课堂训练5.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B.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依次是:N2、O2、CO2

C.定量测定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D.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化工原料、食品防腐等A

课堂训练6.如图用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若红磷的量不足(其它操作正确),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偏小谢谢大家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老师上课都要讲什么内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旗帜,学校里所有具体的课程设计,都要朝它无限靠近。所以,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走向。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