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年级上第6单元课件(统编)古诗三首_第1页
语文3年级上第6单元课件(统编)古诗三首_第2页
语文3年级上第6单元课件(统编)古诗三首_第3页
语文3年级上第6单元课件(统编)古诗三首_第4页
语文3年级上第6单元课件(统编)古诗三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看过“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天门山吗?你见过“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吗?你欣赏过“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洞庭美景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古代诗人一起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吧。课文导入17古诗三首RJ三年级上李白

姓名轶事: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他起个正式的名字。当时正值春日,院落中繁花似锦,父亲便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灵机一动,“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于是便取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为孩子的名字。知识绿卡学习目标1.认识“亦、宜”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第1课时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其五绝《静夜思》、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都流传千古。著有《李太白集》。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等。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晚期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乌衣巷》等名篇。人云亦云

宜人

庭院

未来盘山公路pán字词学习yìtíngwèiyí断楚

镜至饮孤帆未字词学习磨遥银初盘抹抹墙抹桌子磨

磨损电磨

爸爸在抹(mò)墙,妈妈在抹(mā)桌子,没人照看的妹妹拿着粉笔在地上胡乱涂抹(mǒ)。

这台电磨(mò)用了很多年了,零件磨(mó)损很严重。mǒmāmómòmò涂抹断(打断)继(继续)楚(清楚)梦(梦想)饮(饮水)吹(吹风)孤(孤独)狐(狐狸)镜(镜子)境(环境)银(白银)根(树根)站在远处看天门山品读课文

望天门山

[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望

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

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默读古诗:1.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2.结合注释了解“天门山”“楚江”;3.用一句话说一说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回”字描绘出了万里长江受到山峰阻挡而回流时的翻滚咆哮、变化无穷的情境,突出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断”“开”两个字将天门山夹江对峙的形势描绘出来,写出了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断开回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想象画面读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出孤突出,出现单独、一个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来”二字有何妙处?

“出”字赋予了本来静止不动的山以动态美,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蕴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来”字给画面增添了动感,诗人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画面:在茫茫的长江之上,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向天门山驶来。第2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

诗人在西湖上游玩、饮酒时,开始是晴天,后来下了雨。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品读课文诗人描写了哪两种天气的西湖景象?分别是怎样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方:正。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亦:也。晴天:水光潋滟雨天:山色空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诗意: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好”和“奇”字有什么好处呢?“好”和“奇”分别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合适。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可以;如果。

诗意: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无论她是淡雅的妆饰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那么合适。欲浓抹相宜淡妆从这里,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西湖十分喜爱。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tíngwèimópán

听老师范读,注意停顿和字音。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两相和:互相映衬。镜未磨:未经打磨的铜镜。2.“潭面无风镜未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湖面未经打磨的铜镜比作1.哪些词你觉得难理解?比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洞庭湖。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白银盘青螺运用这两个比喻,显示了诗人怎样的胸怀?把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突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银白色的盘子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将山水写得小巧玲珑,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让我们一起在舒缓的音乐中读读这首诗,感受洞庭湖的美。《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主题归纳《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出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描写西湖的千古名句。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出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雅致。山险水涌望天门山文章结构山出帆来天门中断、碧水东流山水相映两岸青山、孤帆一片以动写静雄伟秀丽湖光山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晴方好、雨亦奇即景抒情比西子、总相宜比喻贴切西湖美景洞庭秋色望洞庭洞庭山水湖月——相和和谐宁静山水相衬湖光秋月山青水翠潭面——如镜山水——青翠君山——青螺1.连一连。李白

诗豪《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诗仙《望天门山》刘禹锡东坡居士《望洞庭》随堂练习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1)《望天门山》中描写江水水势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其中,“楚江”是指__。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

(2)《望洞庭》的作者是__代诗人___,这首诗描写了___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唐刘禹锡洞庭湖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材习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朗读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指导: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练朗读,可以借助图片背诵。默写指导:注意“断”的写法,左部先内后外。“楚”上部的两个“木”最后一笔变捺为点。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课外积累苏轼所写关于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古诗今读: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