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080.40CCSP25团体标准T/CSPSTC111—2022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施工技术规程withlowpermeabilityandhighdensity2022-12-22发布2023-03-01实施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T/CSPSTC111—2022前言 Ⅲ引言 Ⅳ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基本规定 35原材料 35.1基本要求 35.2胶凝材料 35.3骨料 45.4水 55.5外加剂 556其他 56混凝土 66.1基本要求 66.2拌和物性能 66.3力学性能 66.4耐久性能 66.5密实性能 77配合比与工艺设计 87.1基本要求 87.2配合比设计 97.3工艺设计 118施工 118.1基本要求 118.2模板制作安装 118.3钢筋安装 128.4制备 128.5浇筑 128.6养护 138.7裂缝预防 148.8对拉螺杆孔眼封堵 149质量检验 15IⅡT/CSPSTC111—20229.1基本要求 159.2拌和物性能 159.3混凝土性能 1510缺陷处理 1610.1基本要求 1610.2处理 16附录A(规范性)现场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测试方法 18附录B(规范性)模板内衬透水模板布粘贴施工方法 19附录C(规范性)混凝土真空脱水施工方法 21参考文献 23ⅢT/CSPSTC111—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南京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平建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水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银川市正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廊坊市水利局水利基建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扬州大学、河海大学、扬州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标准联合咨询中心股份公司。ⅣT/CSPSTC111—2022表层混凝土抵抗外界腐蚀因子渗透能力是评定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实现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是保障与提升混凝土耐久性能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相对于混凝土内部,表层混凝土易产生气孔、砂眼、蜂窝、裂缝等表观缺陷,易形成有害孔结构。特别是在混凝土水胶比和用水量偏大、养护不充分时,表层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不同程度地低于内部混凝土,混凝土耐久性能受到严重影响。现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对耐久性能要求均是基于标准养护条件,但现场混凝土耐久性能受材料、浇筑、养护和施工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对表层混凝土孔隙结构形成和密实性能影响较大,并最终影响到现场混凝土抗碳化和抗氯离子渗透等性能。为实现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需要采取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控制配合比参数和施工过程严格质量管理等技术措施。依据国内水利、市政、交通、电力等行业相对成熟的技术并总结多项工程表层混凝土质量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制定本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原材料:提出了原材料选用基本要求和品质要点。b)混凝土:提出了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和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密实性能等要求。c)配合比与工艺设计:提出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推荐了混凝土最大用水量、最大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掺量等配合比参数;提出了实现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施工工艺。d)施工:提出了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和混凝土制备、浇筑、养护、裂缝预防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e)质量检验:提出了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的要求。f)缺陷处理:提出了现场混凝土缺陷处理基本要求、处理方法。1T/CSPSTC111—2022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施工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施工的基本规定,规定了实现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性能对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与工艺设计、施工、质量检验、缺陷处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的水利、市政、交通、电力等建设工程。50年以下的建设工程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14902预拌混凝土GB/T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73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21120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3439混凝土膨胀剂GB/T41054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6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733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DL/T514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330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C/T901水泥混凝土养护剂JC/T949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JG/T477混凝土塑性阶段水分蒸发抑制剂JG/T525混凝土真空脱水装置2T/CSPSTC111—2022JGJ/T2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JGJ/T178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94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378拉脱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T/T736混凝土工程用透水模板布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S153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JTS202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T209水运工程结构防腐蚀施工规范SL27水闸施工规范SL/T35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65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T805水工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T/CECS474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T/CECS540混凝土用氧化镁膨胀剂应用技术规程T/CECS848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应用技术规程T/CECS10082混凝土用钙镁复合膨胀剂T/CSPSTC110水工混凝土墩墙裂缝防治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surfaceconcretewithlowpermeabilityandhighdensity在改善混凝土密实性能常规手段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构件表层100mm以内的混凝土密实性能、降低渗透性能的施工工艺。注:主要措施包括混凝土中掺入超细矿物掺合料、模板内衬透水模板布、延长带模养护时间和拆模后的养护时间、真空脱水、现场混凝土表面涂刷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表面硅烷浸渍。3.2超细矿物掺合料superfinemineraladmixture比表面积大于800m2/kg,可改善硬化混凝土孔隙结构和耐久性能的超细粉煤灰、超细矿渣粉等粉体材料。3.3矿物掺合料混凝土concretewithsupplementarycementitiousmaterials胶凝材料中含有不少于30%的矿物掺合料(含水泥中的混合材)、需要采取较低的水胶比和特殊施工措施的混凝土。3T/CSPSTC111—2022[来源:GB/T50476—2019,2.1.21]3.4透水模板布controlledpermeabilityformworkliner由聚丙烯纤维加工制成,贴敷于模板内侧,用于排出表层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和空气、截留混凝土表层颗粒、提高成型混凝土外观质量的一种纤维集合体。注:又称渗透可控混凝土模板衬垫。[来源:JT/T736—2015,3.1,有修改]3.5空气渗透系数airpermeabilitycoefficient描述在压力差作用下空气通过混凝土表层从高压向低压方向流动过程的参数。注:用于表征空气通过混凝土的难易程度。3.6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inorganicwater-basedcapillarycrystallizationmaterials以碱金属硅酸盐溶液为基料,加入适量催化剂、助剂,经混合反应而成,可与水泥基材料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可以封堵混凝土或砂浆中的毛细孔通道和裂缝的水性渗透型无机材料。[来源:T/CECS848—2021,2.0.1,有修改]3.7水分蒸发抑制剂evaporationretardant喷洒于已成型尚处于塑性阶段的混凝土表面,在其表面形成单分子膜,能有效抑制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的材料。[来源:JG/T477—2015,3.1,有修改]4基本规定4.1建筑物位于水位变化区、浪溅区、大气区等部位的主要结构构件,宜采用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施工技术。4.2混凝土应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以及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使用前应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4.3应进行低渗透高密实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较低用水量、较低水胶比的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配制技术,并应采取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现场表层混凝土密实性能的措施。4.4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混凝土制备、浇筑、养护、质量缺陷预防和修补等过程质量控制。5原材料5.1基本要求5.1.1应选用满足新拌混凝土水胶比、用水量、工作性能、含气量等控制要求的原材料。5.1.2原材料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的有害成分、杂质。5.1.3原材料进场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抽样检验。5.2胶凝材料5.2.1.1水泥宜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质量4T/CSPSTC111—2022应符合GB175、GB/T41054、GB/T50476、GB55008以及现行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当混凝土结构对温度控制有较高要求时,宜使用比表面积小、放热慢、水化热低、早期强度发展慢、收缩小的水泥。5.2.1.2水泥的应用遵守下列规定。a)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结构特点、应用条件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b)处于氯化物环境和化学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水泥中的混合材宜为粉煤灰或矿渣,不宜使用含石灰石粉的水泥。c)标准稠度用水量不宜大于28%,且28d抗压强度宜大于GB175规定的相应品种与强度等级的水泥28d抗压强度4.0Mpa以上。d)水泥熟料中铝酸三钙(C3A)含量不宜大于10%,氯化物环境不宜大于8%。e)避免使用出厂时间小于7d的水泥,生产混凝土时水泥的入机温度不宜高于60℃。f)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时,水泥碱含量(按照Na2O当量计)不宜大于0.6%。g)水泥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3%。当混凝土用细骨料的氯离子含量大于0.003%时,水泥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25%。5.2.2矿物掺合料5.2.2.1粉煤灰宜选用F类I级灰,或烧失量不大于5.0%、需水量比不大于100%的F类Ⅱ级灰。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GB/T1596的规定。不应使用脱硫灰、脱硝灰、磨细灰。粉煤灰中氨含量检测宜按照T/CECS1032的规定执行。5.2.2.2粒化高炉矿渣粉宜选用S95级,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用矿渣粉比表面积不宜大于450m2/kg,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GB/T18046的规定。5.2.2.3硅灰的质量应符合GB/T18736的规定。5.2.2.4超细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GB/T18736的规定。5.2.2.5其他矿物掺合料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3骨料5.3.1应选用能够降低混凝土用水量、提高体积稳定性能的骨料,骨料应颗粒洁净、质地均匀坚硬、级5.3.2宜优先使用石灰岩制成的骨料。不应使用已风化的山砂或风化的母岩制成的机制砂。5.3.3混凝土不宜使用碱活性骨料。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未经专门论证,不应使用碱-硅酸反应活性骨料;当骨料存在潜在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时,不应用作混凝土骨料。5.3.4粗骨料的质量宜符合GB/T14685中I类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及以下的混凝土可使用Ⅱ类粗骨料;粗骨料的质量还应符合现行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粗骨料的应用尚需遵守下列规定。a)宜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采用连续两级配或连续多级配;单粒粒级粗骨料宜采用两级配或三级配组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亦可与连续粒级混合使用。粗骨料松散堆积空隙率不宜大于43%,表观密度不应小于2600kg/m3。b)钢筋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结构断面最小尺寸的1/4、钢筋最小净间距的2/3;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1/2;采用泵送入仓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输送管径的1/3,卵石不宜大于输送管径的1/2.5;同时宜符合表1的规定。5T/CSPSTC111—2022表1钢筋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单位为毫米序号环境作用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53035404550≥551I-A、I-B20252531.531.531.54021620252531.531.531.5316162020252531.5环境作用等级划分见GB/T50476。混凝土中掺入合成纤维时,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5mm。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5.3.5细骨料的质量宜符合GB/T14684中I类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及以下的混凝土可使用Ⅱ类细骨料;细骨料质量还应符合现行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细骨料的应用尚需遵守下列规定。a)宜使用细度模数为2.5~3.0的2区中砂。b)机制砂的亚甲蓝值不宜大于1.0g/kg;石粉含量按照GB/T14684检验时不宜大于10%,石粉含量按照SL/T352检验时不应大于18%。c)饱和面干吸水率不宜大于2.0%,空隙率不宜大于43%。d)钢筋混凝土用细骨料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2%,预应力混凝土用细骨料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1%。5.4水5.4.1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质量应符合GB55008、JGJ63、SL677等标准的规定。5.4.2不应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化和加速钢筋锈蚀的有害物质。5.5外加剂5.5.1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GB8076、GB/T23439、T/CECS474、T/CECS540、T/CECS10082的规定。5.5.2外加剂的应用除应遵守GB50119的规定外,尚需遵守下列规定:a)外加剂品种与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和服役环境,通过试验确定;b)宜使用减水率不小于25%的高性能减水剂,且28d收缩率比不宜大于100%,泌水率比不宜大于60%,含气量不宜大于3.0%;c)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且应有良好的气泡稳定性;d)配制有较高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可掺入具有微膨胀、减少水化热等功能的外加剂;e)由外加剂带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按照Na2O当量计)不宜大于1.0kg/m3;f)不同品种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胶凝材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5.6其他5.6.1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的质量应符合T/CECS848的规定。5.6.2表面憎水材料宜选用辛基、异丁基等硅烷材料,结构的水平面可采用液体硅烷材料,侧面或仰面宜采用膏体硅烷材料;硅烷材料的质量应符合JTS153的规定。6T/CSPSTC111—20225.6.3合成纤维断裂强度不宜小于500Mpa,初始模量不宜小于5000Mpa,断裂伸长率宜为15%~30%,合成纤维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GB/T21120、SL/T805的规定。5.6.4钢纤维的质量应符合JGJ/T221的规定。钢纤维不宜用于氯化物环境中浪溅区和水位变化区的混凝土结构部位。6混凝土6.1基本要求6.1.1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并根据混凝土工作条件、服役环境,分别满足抗碳化、抗氯离子渗6.1.2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应有良好的体积稳定性和低热性。6.1.3现场表层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密实性能。6.2拌和物性能6.2.1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且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经时损失和凝结时间等拌和物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6.2.2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入仓温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未明确要求的,入仓温度按照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6.2.3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宜符合GB/T50476、DL/T5144、SL654的规定。没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宜达到2.0%~3.0%。6.2.4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最大碱含量、三氧化硫含量应符合现行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6.3力学性能6.3.1混凝土各个龄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6.3.2现场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6.4耐久性能6.4.1抗碳化性能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快速碳化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明确要求的,宜符合表2的规定;长期处于水下或土中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可不作要求。表2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指标设计使用年限抗碳化性能等级快速碳化28d碳化深度mm50年T-Ⅲ≤15100年T-Ⅳ≤10b)现场混凝土自然碳化深度宜符合表3的规定;长期处于水下、土中以及浪溅区、水位变化区的混凝土可不作要求。7T/CSPSTC111—2022表3现场混凝土自然碳化深度控制指标设计使用年限自然碳化深度mm28d90d150d240d365d50年≤1.8≤3.0≤4.0≤5.2≤6.5100年≤1.2≤2.0≤2.7≤3.6≤4.5自然碳化时间自混凝土拆模后停止湿养护时开始计算。本表按照保护层厚度为45mm估算6.4.2氯化物环境采用氯离子扩散系数或电通量评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时,氯离子扩散系数或电通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明确要求的,应符合GB/T50476、SL654等标准的要求,或符合表4的规定;长期处于水下、土中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或电通量可不作要求。表4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控制指标设计使用年限50年100年环境作用等级Ⅲ-D/Ⅳ-DⅢ-E/Ⅳ-EⅢ-FⅢ-D/Ⅳ-DⅢ-E/Ⅳ-EⅢ-F84d龄期氯离子扩散系数(×10—12m2/s)≤5.0≤4.5≤3.5≤4.5≤3.5≤2.556d龄期电通量C≤1500≤1200≤1000≤1200≤1000≤800氯离子扩散系数、电通量控制指标应至少满足一项6.4.3混凝土抗冻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明确要求的,应符合GB/T50476、SL654等标准的规定。6.4.4混凝土抗渗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低于P8。水工混凝土抗渗性能不应低于W8。6.4.5混凝土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收缩率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明确要求的,宜符合表5的规定。表5混凝土开裂面积与收缩率控制指标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mm2/m272h收缩率×10—6干燥收缩率×10—690d180d≤400≤300≤400≤4506.5密实性能6.5.1混凝土密实性能用氯离子扩散系数或电通量表征时,符合下列规定:a)氯化物环境下的混凝土密实性能控制指标应按照6.4.2的规定执行;b)一般环境下的混凝土密实性能控制指标宜满足表6的规定。8T/CSPSTC111—2022表6一般环境混凝土密实性能控制指标设计使用年限50年100年环境作用等级I-BI-CI-BI-C84d龄期氯离子扩散系数(×1012m2/s)≤5.5≤5.0≤5.0≤4.556d龄期电通量C≤1500≤1200≤1200≤1000氯离子扩散系数、电通量控制指标应至少满足一项6.5.2采用空气渗透系数表征现场表层混凝土抗空气渗透性能时,宜根据表7确定混凝土的抗空气渗透性能等级,评价表层混凝土质量。空气渗透系数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最大值不宜大于1.0×1016m2。现场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测试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执行。表7混凝土抗空气渗透性能控制指标等级混凝土表层质量空气渗透系数(×1016m2)1很好<0.012好0.01~<0.13中等0.1~<1.04差1.0~10.05很差>10.06.5.3采用测定现场表层混凝土的强度间接估计表层混凝土的密实性能时,宜根据JGJGJ/T378的规定测试混凝土强度,测试龄期宜在达到(600士40)℃●d时进行。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不应低于预先规定的数值。6.5.4采用混凝土渗透性测试仪测定现场表层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其结果不应低于预先规定的数值。7配合比与工艺设计7.1基本要求7.1.1应按照JGJ55、DL/T5330、SL/T352等行业标准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宜按照JGJ/T283进行配合比设计,有抗冲磨防空蚀要求的混凝土宜按照DL/T5207进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参数应满足设计文件以及相关行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和施工标准的规定。7.1.2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结构型式、施工工艺、气候条件、服役环境以及所选用的原材料等进行设计,满足施工阶段拌和物工作性能和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体积稳定性能、密实性能以及经济性等要求。7.1.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遵循较低用水量、较低水胶比、较低水泥用量、较高体积稳定性能等原则,并遵守下列规定:a)宜选用具有较大紧密堆积密度和较低空隙率的粗骨料和细骨料;9T/CSPSTC111—2022b)宜使用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并采取提高掺合料与粗骨料用量、降低用水量和水胶比的技术措施;c)有温度控制要求的结构部位混凝土宜进行抗裂性能对比试验;d)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宜经过现场试验验证后确定。7.1.4应进行现场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施工工艺设计。7.2配合比设计7.2.1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应采用施工所用的原材料。7.2.2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能应根据结构型式、运输距离、浇筑工艺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等确定。钢筋密集、不能实施振捣的部位,应降低粗骨料粒径、增加拌和物的坍落度,或采用自密实混凝土。7.2.3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无泌水、无离析。7.2.4混凝土最大用水量宜符合表8的规定。表8混凝土最大用水量序号环境作用等级最大用水量kg/m3100年50年1I-A1701752I-B160170315516541501605Ⅲ-E、Ⅳ-E、V-E1451556Ⅲ-F140150骨料的含水状态为饱和面干状态。表列数据为使用天然砂、混凝土坍落度为120mm~180mm时的最大用水量;使用机制砂时,最大用水量可在表列基础上增加5kg/m3~10kg/m37.2.5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用量宜符合表9的规定。表9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用量序号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kg/m3最小用量最大用量1C250.502803402C0.453203603C0.433504004C0.403704105C0.383904306C0.364104507C0.3443048010T/CSPSTC111—2022表9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用量(续)序号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kg/m3最小用量最大用量8C600.32450500当粗骨料粒径较大时可取较小的胶凝材料用量;当粗骨料粒径较小时可取较大的胶凝材料用量。带脚标“a”的表示引气混凝土。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含量超出5%的石粉可计入胶凝材料7.2.6一般环境宜使用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氯化物环境和化学侵蚀环境应使用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应使用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且宜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矿渣粉掺量、增加粉煤灰掺量。矿物掺合料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最大掺量宜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序号环境作用等级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复掺粉煤灰矿渣粉复掺1I-A、I-B>0.40305555154040≤0.404565653550502I-C、Ⅱ-C>0.40304040152525≤0.403550502035353Ⅳ-C、Ⅳ-D、Ⅳ-E、V-C、V-D、V-E>0.40305050203535≤0.40355555204040注:复掺指混凝土中同时掺入粉煤灰和矿渣粉。7.2.7氯化物环境、化学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可复合掺入胶凝材料用量3%~5%的硅灰,或复合掺入不大于胶凝材料用量10%的超细矿物掺合料,具体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7.2.8混凝土砂率宜按照DL/T5330、JGJ55、SL/T352等选择,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优砂率;粗骨料用量不宜少于1050kg/m3。7.2.9C25~C40、C45~C55、C60及以上混凝土的浆骨比分别不宜大于1:2、1:1.85和1:1.65。7.2.10有较高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经试验论证后可掺入适量膨胀剂、纤维、水化热抑制剂等材料。配合比设计时宜根据GB/T50082、SL/T352的规定进行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和72h收缩率的对比试验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配合比。7.2.11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预防,符合下列规定:a)宜采用矿物掺合料混凝土;b)宜掺入引气剂,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含气量应符合GB/T50476、DL/T5144、SL654的规定,没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含气量宜达到3%~4%;c)混凝土碱含量不应超过GB/T50476、GB/T50733、JTS153、SL654的规定;d)现场混凝土采用的骨料具有潜在碱-硅酸反应危害时,应按照GB/T50733的规定采取预防碱-硅酸反应的技术措施,并应验证抑制措施的有效性。11T/CSPSTC111—20227.2.12氯化物环境下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配制值按照式(1)计算。DCu,0≤DCu,k—kσ…………(1)式中:DCu,0—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配制值,×10—12m2/s;DCu,k—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未明确要求的,应符合6.4.2的规定;k—保证率系数,由给定的保证率选定,当保证率为85%、95%时,k值分别取1.04、1.645;σ—氯离子扩散系数标准差,宜按照统计资料取值,当无近期统计资料时,C30及以下的混凝土σ值取0.3×10—12m2/s~0.4×10—12m2/s;C35~C60的混凝土σ值取0.2×10—12m2/s~0.3×10—12m2/s。7.3工艺设计7.3.1现场混凝土可采用施工附加措施进一步提高表层混凝土密实性、降低渗透性能。施工附加措施可在混凝土中掺入超细矿物掺合料、模板内衬透水模板布以及现场混凝土表面涂刷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表面硅烷浸渍、真空脱水。7.3.2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位于大气区、浪溅区、水位变化区的构件,混凝土中可掺入超细矿物掺合料。7.3.3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及以上的位于大气区、浪溅区、水位变化区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特别是梁、板的底面和排架、柱的侧面,可采用模板内衬透水模板布。7.3.4氯化物环境D级及以上环境作用等级的混凝土表面可涂刷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或硅烷浸渍憎水处理。7.3.5构件顶面可采用真空脱水工艺。8施工8.1基本要求8.1.1混凝土施工应遵守DL/T5144、JTG/T3650、JTS202、SL27、SL677等行业标准的规定,根据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设计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实施。8.1.2混凝土原材料贮存、计量、搅拌、运输以及浇筑、养护、保温等应符合相关行业施工标准的规定,并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8.1.3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施工应符合GB50119、JGJ/T178、T/CECS474、T/CECS540的规定。8.1.4混凝土在运输、入仓和浇筑过程中不应加水;搅拌运输车装料前,搅拌罐内应无积水或积浆。8.1.5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浇筑完毕应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8.2模板制作安装8.2.1模板工程应按照DL/T5144、JTG/T3650、JTS202、SL27、SL677等行业标准进行设计,模板及支架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施工要求。8.2.2模板板面应光洁、平整、拼缝严密。不应使用吸水性较强的模板材料;模板脱模剂不应污染混凝土,不应使用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胶凝材料水化的脱模剂。脱模剂的质量应符合JC/T949的规定。8.2.3对拉螺杆孔眼直径不宜小于30mm,深度不宜小于25mm。8.2.4采用透水模板布增加表层混凝土密实性时,透水模板布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JT/T736的规定。透水模板布使用次数不宜超过3次。8.2.5宜逐块模板粘贴透水模板布,并逐块安装。模板内衬透水模板布粘贴施工方法应按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透水模板布存放地点应防晒、防雨、防潮、防火,不应踩踏模板上粘贴的透水模板布。模板安装前应检查透水模板布粘贴情况,透水模板布有皱褶、脱胶或模板变形的应进行处理。12T/CSPSTC111—20228.3钢筋安装8.3.1钢筋制作与安装应遵守设计和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8.3.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值,且正偏差不大于10mm。8.3.3宜使用定型生产的钢筋保护层混凝土垫块,垫块的强度、密实性能和耐久性能应高于结构本体;墩、墙、板的垫块数量应不少于2个/m2;梁、柱的垫块数量应不少于4个/m2;垫块应安装牢固,绑扎钢筋和垫块的钢丝丝头应向内设置,不应伸入混凝土保护层内。8.4制备8.4.1混凝土生产前应检查原材料质量情况,原材料品种应与配合比试验用材料一致,骨料宜仓储或有覆盖措施。8.4.2原材料贮存、计量、搅拌、运输应遵守GB/T14902、GB50164的规定。8.4.3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应检查原材料、配合比、计量、拌和物质量等。拌和物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8.5浇筑8.5.1混凝土浇筑前进行下列准备工作:a)根据待浇筑结构物的结构特点、环境条件及浇筑量等制定浇筑工艺方案,工艺方案应对施工缝设置、浇筑顺序、浇筑工具、防裂措施、保护层厚度控制等作出明确规定,提出保证混凝土均匀性、连续性和密实性的措施;b)混凝土结合面应凿毛清理干净;c)仓内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孔洞应堵塞严密;d)模板、钢筋、止水片(带)、预埋件安装等工序质量应验收合格;e)大风天气宜设置挡风设施。8.5.2使用预拌混凝土时应根据GB/T14902的规定做好交货验收,核查送货单,目测检查混凝土拌和物外观,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温度等。不符合要求以及有离析、泌水的混凝土不应入仓。8.5.3墩、墙、柱、排架混凝土宜在一次作业中浇筑完成,浇筑过程中宜采取静置、复振、覆盖等措施,应及时清除黏附在模板、钢筋、止水片(带)和预埋件表面的砂浆。8.5.4混凝土浇筑遵守下列规定。a)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选择较低的坍落度。b)入仓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大于1.5m时,应设置导管、串筒、溜槽等缓降设施;混凝土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c)散落的混凝土不应用于结构浇筑;混凝土入仓后,应观察均匀性与和易性,产生离析、粗骨料堆叠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仓内泌水应及时排除,不应从模板上开孔排水。d)应控制浇筑速度,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大于0.6m/h;分层浇筑坯层厚度宜符合表11的规定,且最大坯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e)结构突变、水平止水片(带)下部等部位混凝土浇筑宜设置静置、复振等措施。表11混凝土浇筑坯层厚度振捣方式坯层厚度mm插入式振动器≤300附着式振动器≤30013T/CSPSTC111—2022表11混凝土浇筑坯层厚度(续)振捣方式坯层厚度表面振动器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50配筋较密时≤150可根据结构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浇筑坯层厚度8.5.5混凝土振捣遵守下列规定:a)混凝土入仓后先平仓再振捣,不应采用振动器使混凝土在仓内流动或运送混凝土;b)混凝土平仓后应立即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以混凝土无显著下沉、表面泛浆、基本无大气泡逸出c)振动器不应直接接触模板、钢筋、预埋件和止水片(带);d)止水片(带)、止浆片、钢筋密集等部位应仔细振捣,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实。8.5.6当混凝土浇筑到构件顶面时应及时抹平、压实、收光、覆盖,终凝前抹面不宜少于2次,抹面前应刮去浮浆;不应通过洒水辅助抹面;顶面混凝土因沉降收缩、塑性收缩产生的裂缝或裂纹,应及时处理。8.5.7构件顶面真空脱水施工方法应按照附录C的规定执行。8.5.8低温季节应按照GB50666、DL/T5144、SL677的规定进行混凝土施工,并采取下列措施:a)仓面宜设置挡风、保温设施;b)宜采取对拌和水、骨料加温的方法提高混凝土出机温度,混凝土拌和物入仓温度不宜低于5℃,不应低于0℃;c)混凝土浇筑宜安排在气温较高时段进行;d)混凝土宜采用带模养护、蓄热养护,现场混凝土强度低于10Mpa时不应撤除保温设施;e)遭受寒流袭击、气温陡降、大风天气以及现场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0℃、表面与环境温差大于15℃、混凝土强度低于10Mpa等情况时,不应拆模;f)拆模后混凝土应及时覆盖保温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的70%及以上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8.5.9高温季节应按照GB50164、GB50666、DL/T5144、SL677的规定进行混凝土施工,并采取下列措施。a)应采取综合温控措施,使混凝土最高温度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b)混凝土入仓温度应符合设计或有关标准的规定。宜采取遮阳、喷淋、风冷等措施降低骨料温度;搅拌混凝土时可采用冷水或掺冰屑降低拌和物的温度。c)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通水冷却。d)仓面宜采取遮阳、喷雾等措施。e)加强混凝土养护。8.5.10宜避免在雨天浇筑混凝土,有抗冲磨和抹面要求的混凝土不应雨天浇筑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如遇下雨应执行GB50666、DL/T5144、JTS202、SL677的规定。8.6养护8.6.1混凝土养护包括终凝前暴露表面养护、带模养护和拆模后的保温与保湿养护,应根据DL/T5144、JTS202、SL27、SL677的规定编制养护方案,并有效执行。8.6.2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对暴露表面覆盖,仓面应防止积水、阳光暴晒。14T/CSPSTC111—20228.6.3养护期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不应形成干湿循环。可选用覆盖、蓄水、洒水、喷淋、喷雾等养护方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连续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1d,矿物掺合料掺量少于30%(含水泥中的混合材)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8.6.4墩、墙、柱等结构构件宜优先采用带模养护,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和100年的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分别不宜少于10d、14d;低温、干燥或大风环境下宜推迟拆模;气温高于5℃带模养护期间宜松开模板补充养护水。8.6.5混凝土拆模后湿养护遵守下列规定。a)优先使用节水保湿养护膜、复合土工膜、保温保湿养护毡等新型养护材料。b)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c)采用喷涂养护剂养护时,应通过试验检验养护剂的保湿效果;混凝土养护剂的质量应符合JC/T901中一级品的规定;不应使用对混凝土表面有污染的养护剂;夏季阳光直射部位不应使用养护剂。d)在多风、高温环境下暴露表面宜采用喷雾或喷涂水分蒸发抑制剂养护,水分蒸发抑制剂的质量应符合JG/T477的规定。8.6.6混凝土保温养护遵守下列规定。a)气温低于5℃时,不应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应采取覆盖保温蓄热养护措施,养护时间不应少于b)混凝土保温材料可采用塑料薄膜、土工布、复合土工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保温材料厚度宜按照GB50496计算确定;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8.7裂缝预防8.7.1下列情况宜增加构造措施:a)形状、刚度突变的部位宜配置构造钢筋或采用圆角、折角等构造措施;b)墩墙和梁类构件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防裂构造措施。8.7.2混凝土温度裂缝预防遵守下列规定。a)施工前宜对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温度应力进行估算,宜按照GB50496、JGJ/T317、SL27、SL677的规定,确定温控指标,制定温控施工方案;宜采取控制入仓温度、通水冷却、保温养护、降低外约束等温控措施。b)墩墙裂缝预防应按照T/CSPSTC110的规定执行。c)混凝土入仓温度应符合设计或施工方案的要求。d)适当延长拆模时间,拆模后及时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措施。e)现场宜自动监测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并计算内外温差和降温速率,当监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时,应及时调整温控措施。8.7.3拆模后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表层失水产生浅层裂缝。8.7.4施工冷缝预防遵守下列规定:a)施工缝应按照设计或标准要求设置;b)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将结合面的光滑表层、松弱层、浮浆层凿除,并清理干净;c)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表面宜做成凸形,或沿中心线设置刚性止水带;d)施工缝表面宜保持潮湿状态7d以上,直至浇筑新混凝土;e)墩、墙、柱等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时宜在底部浇筑一层厚度不大于30mm的去石砂浆,或厚度200mm~250mm粗骨料用量减少20%~30%的混凝土。8.8对拉螺杆孔眼封堵8.8.1模板对拉螺杆孔眼应进行封堵,封堵砂浆应密实,封堵遵守下列规定。15T/CSPSTC111—2022a)留置在混凝土中的螺杆端部距表面不宜少于25mm。b)修补前应将孔眼内壁清洗干净,并保湿养护不宜少于24h。C)螺杆孔眼修补砂浆宜采用与现场混凝土同配合比除去粗骨料的砂浆,或掺入膨胀剂的补偿收缩砂浆,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现场混凝土的强度。砂浆配制后宜先静置30min再使用。d)孔眼修补至少分两层,待上层修补砂浆终凝后再进行下层砂浆修补,最后一层砂浆修补后立即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8.8.2临土侧孔眼封堵砂浆养护结束后宜涂刷环氧涂料、环氧沥青涂料等防水材料。9质量检验9.1基本要求9.1.1混凝土质量检验应遵守GB/T14902、GB/T50107、GB50204、GB/T50476、DL/T5144、JTG/T3650、JTS202、SL677的规定。9.1.2宜检测现场表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空气渗透系数、氯离子扩散系数、电通量、早期自然碳化深度、抗水渗透性能等指标。9.1.3宜在现场留置并保存专供混凝土自然碳化深度、氯离子渗入深度检测用的试件,试件尺寸不宜小于150mm×150mm×500mm,同类型构件或具有相同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试件数量不宜少于6个;试件材料、成型、养护以及暴露环境条件,应能代表实际的结构构件。9.2拌和物性能9.2.1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应在出机口和浇筑仓面分别对混凝土拌和物进行抽样检验,每4h检验数量2次,高温雨雪天气应加密检测。9.2.2宜对混凝土用水量和水胶比进行检测,每次浇筑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8h检验数量不应少于1次,雨雪天气应加密检测。9.2.3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应满足6.2的规定。9.3混凝土性能9.3.1实验室混凝土性能9.3.1.1强度检验评定应遵守GB/T50107以及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9.3.1.2混凝土碳化深度、早期开裂面积、收缩率、抗冻和抗渗等检验项目,对于同一检验批只进行1组试验的检验项目,应将试验结果作为检验结果;对于2组及以上的试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值应符合表12的规定。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表12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结果取值检验项目碳化深度、早期开裂面积、收缩率检验结果取值所有组试验结果中的最小值所有组试验结果中的最大值9.3.1.3相同设计要求和配合比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检验,每3000m3混凝土为1批次,不足3000m3的以1批次计,每批次抽检不应少于1组;检验结果应同时满足式(2)、式(3)的规定。Dn≤DCu,k (2)Dmax≤1.15DCu,k (3)16T/CSPSTC111—2022式中:Dn—检验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平均测试值,×10—12m2/s;Dmax—检验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最大测试值,×10—12m2/s。9.3.1.4相同设计要求和配合比的混凝土电通量检验,每3000m3混凝土为1批次,不足3000m3的以1批次计,每批次抽检不应少于1组;检验结果应同时满足式(4)、式(5)的规定。cn≤ccu,k (4)cmax≤1.2ccu,k (5)式中:cn—检验批混凝土电通量平均测试值,单位为库仑(C);ccu,k—混凝土电通量设计值,单位为库仑(C);cmax—检验批混凝土电通量最大测试值,单位为库仑(C)。9.3.2现场混凝土9.3.2.1强度检验遵守下列规定。a)抗压强度宜采用回弹法、钻芯法、回弹—取芯法、拉脱法等方法进行检验。b)回弹法应符合JGJ/T23、JGJ/T294的规定;钻芯法应符合JGJ/T384、SL/T352的规定;回弹—取芯法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拉脱法应符合JGJ/T378的规定。c)检验时的等效养护龄期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混凝土强度按照28d设计时宜取日平均气温(1200士40)℃●d时对应的龄期;不计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0℃的龄期。d)现场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9.3.2.2自然碳化深度检验遵守下列规定。a)每类构件不宜少于20个测点,测点间距不宜小于2m。现场混凝土碳化深度检验应按照JGJ/T23、SL/T352的规定执行。b)混凝土自然碳化深度不宜超过表3的规定。9.3.2.3耐久性能检验遵守下列规定。a)按照JGJ/T384、SL/T352等行业标准的规定钻取混凝土芯样,检验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抗冻性能、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等。b)检验时等效养护龄期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明确要求的,按照28d、56d和84d设计时分别为达到(600士40)℃●d、(1200士40)℃●d、(1800士40)℃●d对应的龄期,不计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0℃的龄期,且不应少于14d。c)芯样的抗水渗透性能、抗冻性能、碳化深度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d)芯样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应同时满足式(2)和式(3)的规定;芯样的电通量应同时满足式(4)和式(5)的规定。9.3.2.4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表层质量宜达到中等及以上等级。10缺陷处理10.1基本要求10.1.1应对现场混凝土外观质量进行检查。10.1.2混凝土施工缺陷处理应制定专项方案。10.1.3混凝土缺陷处理应表面平整、色泽一致、无明显可见的修补痕迹。10.2处理10.2.1混凝土裂缝采用表面封闭、化学灌浆、填充密封等方法处理时,宜按照GB50367、SL27等标准17T/CSPSTC111—2022的规定执行。10.2.2缝宽不大于0.2mm的浅层裂缝,可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施工和质量验收应遵守T/CECS848的规定。10.2.3混凝土表面麻面、气孔、蜂窝等缺陷处理遵守下列规定:a)宜采用专用腻子、专用修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修补材料的颜色宜调配成与现场混凝土基本相同;b)可使用表面封闭胶、粘钢胶、修补胶等有机修补材料修补处理,材料性能应符合GB50367的规定;c)对面积和深度较大的施工缺陷宜采用细石混凝土修补;d)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砂浆、细石混凝土修补后应立即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10.2.4混凝土表面存在的所有非设计要求的外露铁件,如钢筋头、钢板、型钢、绑扎粗铁丝头等,应凿去铁件周围混凝土,深度不宜少于25mm;除去铁件后,凿除面清洗干净,并保湿养护不宜少于24h;涂刷一道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用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砂浆修补,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10.2.5现场表层混凝土密实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表面封闭、硅烷浸渍、表面涂刷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等方法处理;硅烷浸渍施工和质量验收应遵守JTS/T209的规定。18T/CSPSTC111—2022附录A(规范性)现场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测试方法A.1气体在压力作用下能够渗入混凝土微细孔中,透气性被视为与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密切相关。采用气体渗透性测试仪检测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测试原理为将双室真空腔表面罩附着于待测试的混凝土表面,通过真空泵抽气,产生一股经构件表面进入混凝土内、再通向表面罩内室的气流,当气流达到稳态之后,测量内室气压增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可计算出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计算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的表达式为式(A.1)。…………式中:KT—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单位为平方米(m2);Vc—真空腔室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A—真空腔室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η—空气动力黏滞系数,取2.0×10—5pa●s;ε—混凝土孔隙率,取0.015;Pa—大气压,在20℃时取101.325kpa;Δp—真空腔室内气压增量,单位为帕(pa);t—试验中读数终止时间,取660s;t0—试验中读数起始时间,取60s。A.2对于选定的测试构件,每类构件按照同时浇筑或不大于2000m2为一个测试单元区域,不足2000m2的按照一个测试单元区域考虑。每个测试单元区域随机选取测点数量不宜少于6个,相邻两个测点间距不宜小于2000mm,每个测点距构件边缘距离不应小于200mm。A.3测试时应满足下列条件。a)测试龄期宜为56d~90d。b)测试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宜高于10℃,最低不应低于5℃。c)混凝土表面含水率不应大于混凝土质量的5.5%。d)测点表面不应有气孔、蜂窝以及附着的砂浆等杂物,负压吸盘与混凝土表面应密封;宜避开表面粗糙的部位,否则应进行磨平处理;测点表面已进行防护处理的,应先去除表面防护层。e)测点混凝土表面以下20mm内不应存在钢筋、导管等。A.4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测试仪操作步骤应符合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A.5记录每个测点混凝土的空气渗透系数、空气渗透深度等测试数据。A.6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a)同一个测试单元区域中没有或只有1个测试值大于设计值时,取测试数据的中位值作为检验结果;有4个及以上测试值大于设计值时,判定该单元区域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未达到设计要求。b)同一个测试单元区域中有2个或3个测试值大于设计值时,可在该区域内再选取6个以上测点进行测试,取两次测试数据的中位值作为测试结果。19T/CSPSTC111—2022附录B(规范性)模板内衬透水模板布粘贴施工方法B.1透水模板布提高表层混凝土密实性原理B.1.1透水模板布通过无纺针刺模压成型,一般由过滤层(光面)和透水层(毛面)复合而成。在混凝土模板内侧粘贴一层具有透水、透气的模板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表层混凝土的水分和气泡透过模板布排出,其中大部分水沿模板布外沿渗出,少部分积聚在模板布中,胶凝材料则被截留在模板布内侧混凝土面层,硬化后形成一层富含水化硅酸钙的致密硬化层。B.1.2混凝土表层水分排出后,表层混凝土水胶比从0.40~0.55降至0.25~0.35;模板布吸收的水分对表层混凝土起到良好的保湿养护作用。因此,使用透水模板布后提高了混凝土养护质量,改善了表层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提高了表层混凝土强度、硬度和密实性。B.2粘贴工艺透水模板布粘贴工艺为:模板整理→模板布裁剪→喷或涂刷胶水→粘贴模板布→模板布拼缝处理→模板布与模板四边固定→对拉螺杆穿模板布处理→检查验收。B.3操作要点B.3.1钢模板用钢丝刷、磨光机除锈、清理干净;胶合板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突出或凹陷,不平整部位应进行处理。模板四边应无缺陷,或经修补处理后不影响使用。B.3.2按照模板尺寸裁剪模板布,模板边缘四周预留50mm~80mm。裁剪好的模板布不应折叠、踩压,保持模板布平滑无折痕。B.3.3向模板上喷涂或人工刷胶水,胶水应均匀地涂刷于模板表面及四周侧面,胶水不应过厚,用量50g/m2~100g/m2。B.3.4透水模板布粘贴遵守下列规定。a)模板宜平放。若模板温度较高,应先冷却至常温,再进行粘贴作业。b)用手指接触模板上涂刷的胶水有黏性时即可粘贴模板布。粘贴时,适度拉紧模板布,将毛面粘贴于模板上,宜按照从一边向另一边或从中间向两边的顺序展开压实、均匀铺贴,做到模板布表面无皱褶。如有皱褶,可将模板布掀起,重新粘贴。c)异型模板、曲面模板可采用多张模板布拼装搭接粘贴在模板上。d)钢模板上粘贴模板布时,宜将模板布同时粘贴在钢模板四周的拼接肋上。e)木模板或胶合板粘贴模板布时,宜用钉子将模板布钉在模板四个侧面。f)切除多余的模板布。g)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布过滤层(光面)不应涂刷脱模剂。B.3.5同一块模板如需粘贴多张模板布时,搭接接头宽度不宜少于50mm。搭接部位胶水用量适当增加。B.3.6模板布需重复使用时,拆模后应及时清洗模板布。可用工业清洁剂持续清洗3min~5min,再用水冲洗模板布。水泥浆已经堵塞过滤层,模板布不应再次使用。20T/CSPSTC111—2022B.4问题与处理B.4.1.1现象:现场混凝土表面留下皱褶纹路。B.4.1.2原因:模板表面不平整,模板布被拉扯,拧紧对拉螺杆时扰动模板布,模板垫块移位。B.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主题公园承包经营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水泥生产质量保证合同样本3篇
- 2025版驾校教练员薪资待遇及聘用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生猪养殖与食品加工企业生猪购销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搬迁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协议
- 2025年度生态农业园区绿化建设承包合同范本2篇
- 转炉炼钢课程设计依据
-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桥牌与博弈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课程设计如何写到简历中
- 课程设计民间美术
- 数字化技术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应用
- 我能作业更细心(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二年级
- 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学生(幼儿)上学放学交通方式情况登记表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达标率
-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 电动自行车换电柜规划方案
- 工程变更、工程量签证、结算以及零星项目预算程序实施细则(试行)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登记表-8
- 2023年人民日报社校园招聘72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焊接常用工具》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