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月28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开幕。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围绕“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为主题,其目的是旨在倡导人们融入自然、尊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人对自然的向往,对绿:色
的亲近,都无法被磨灭。不幸的是,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但是,
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正在于我们能够反思过往,作出正确的抉择。这一抉择便是告别杀鸡取卵、发展
方式,走上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之路。
经过一段对自然过度索取和破坏的发展之后,的人们对生态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
系。这需要人类携手合作应对,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园艺博览,并非园艺的简单荟萃,而是展现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决心与意志,().这种相处之道,大而化之,便是“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具体而言,
便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主题所传递的,也正是在具体而微的生活中践行“绿:色”
之道的理念。当然,生态治理,对人类来说依然.但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践行,我们的家园必会越来越美丽,
生活也必将越来越美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闱绕“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其目的是倡导人们融入自然、尊重自然、追求美好生
活。
B.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融入自然、尊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C.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D.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围绕“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自然、融人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竭泽而渔切身之痛不可或缺任重道远
B.竭泽而渔痛定思痛不可或缺任重道远
C.釜底抽薪痛定思痛不可缺少行稳致远
D.釜底抽薪切身之痛不可缺少行稳致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展示顺应自然又极具创意的和谐相处之道
B.展示的是顺应自然又极具创意的和谐相处之道
C.顺应自然又极具创意的和谐相处之道是所要展示的
D.展示极具创意又顺应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_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
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
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
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
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
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①荣获②交融③自怨自艾④脱颖而出
B.①荣获②交互③孤芳自赏④锋芒毕露
C.①荣膺②交融③孤芳自赏④脱颖而出
D.①荣膺②交互③自怨自艾④锋芒毕露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B.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C.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D.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C.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塘路中
李群玉©
山连楚越复吴秦,蓬梗何年是住身。
黄叶黄花古城路,秋风秋雨别家人。
冰霜想度商於②冻,桂玉®愁居帝里贫。
十口系心抛不得,每回回首即长颦。
[注]①李群玉(808-862),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晚唐诗人,工书能诗,不乐仕进。开成初,东游吴越,又曾
西入三峡。大中八年,裴休为相,荐之,徒步入京,进诗三百首,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请告东归,复东游,卒于洪州。
此诗为李群玉离乡赴京之作。②商於:为古代秦楚边境地域名。③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即景抒情。诗人看着远处峰峦叠嶂,山路漫漫,不禁感慨自身漂泊流离,犹如飞蓬断梗,飘荡无定。
B.颔联紧承首联,对仗工整。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第四句承接第二句,“黄叶黄花”对应“秋风秋雨”,上句写路
途环境,下句寓离人心情。
C.颈联两句指明时间。“冰霜”二字写出诗人在秋日离家后于寒冷的冬日抵京,因清贫无居处而心情苦闷。
D.尾联两句和首联相呼应,并照应诗题,表明缘由。诗人的频频回首、蹙眉长叹的动作和神态颇具画面感。
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
处②,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涮水桥边袤草,渺渺唤人愁。我
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正任抚州知州,捷报传来,他欣喜欲狂,
当即写了这首《水调歌头》。②“燃犀处”,也就是消灭敌人的地方,这里指采石矶。
⑴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雪洗虏尘静”指这次击败金兵,把侵略者带来的污垢尘埃“雪”洗得干干净净。
B.“剪烛看吴钩”写作者听说胜利消息兴奋得在夜间挑亮灯烛,检查自己的武器。
C.“优游”和苏轼《念奴娇》词中“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的情感是一致的。
D.“渺渺”有“渺茫旷远”之意,下片诗人借景抒情,说明写作缘由,点明主旨。
⑵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⑶分析整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以我贿迁。《诗经•卫风•氓》
(2)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4),只今惟有鹏鹃飞。(李白《越中览古》)
(5)小楼昨夜又东风,o(李煜《虞美人》)
(6),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⑴在当代,当越来越多的人把散文写作变成了一种养病的方式时,散文如何才能从心出发,吐露真言,便成了一
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散文就容易落入旧话语模式里,要么人云亦云,要么昏昏欲睡。
⑵真正的散文,最需要警惕的,就是依附在陈旧的话语制度上,平庸地谈论一些大而无当的公共话题。只有在语
言中将自己那充满个性、自由且有锐利发现的感知贯彻出来,将文字引至思想、心灵和梦想的身旁,精神的奇迹才会
在语言中崛现。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福斯特才有“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所有最好的
道路都将因此而切断”的说法。今天,散文生产上的庞大数量之所以无法掩饰散文自身的贫乏,就是因为散文的写作
普遍落到了公共话语的俗套之中,写作者援用的也多是被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暴力作用后的语言方式。个人精微的感
觉,独特的心灵敏感,语言的及物能力,以及细节的准确力量,往往被悬置在一旁。比如,当下追思古迹、缅怀历史
的大散文获得了崇高的地位,赞美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其中的文化关怀、悲悯之情,然而,这些文化关怀、悲悯
之情又有多少来自于作者的独创?
⑶贾平凹曾提倡“大散文”的概念,但我认为,这1意在追求散文言说方式上的大.2要倡扬一种
散文精神的大境界、大气象。贾平凹自己就是这样实践的。他的散文,说书,说话,说人,说事,说生说死,谈奉承,
请客,花钱,谈房子,打扮,玩牌,都是从微小的细节入文,趣味生动,精神也自在,没有陈规,整体上还给人许多
开阔的想象。我想,散文之大,应该指的就是这种从小而大的大;事是小的,但精神是大的。如果反过来,事是大的,
精神却是小的,那散文的气象和格局就完全不同了。当今流行的许多散文,其实就是樨个夸举,作者一下笔,就摆开
了架势,见到一块石头或一个古迹,就从《诗经》或古希腊开始说起,不断地往历史或精神的高大结论上去升华,结
果,我们一旦想在文字里感受作者自身的精神气象,却发现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无。空的,没有根,甚至连自己的心都
没有抖动一下。这样的散文日益泛滥,不过是在扩张散文本已十分严重了的语言造假而已。
⑷这些散文的弊病,有一个根本的症结,就是缺乏有力的物质外壳,只是一味地感怀,沉思,感慨,怨叹,激愤,
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升华,朝一个假想的精神目标一路务虚下去,但我们一直看不到散文的物质基础究竟建基于哪里。
没有物质性的散文,就像是没有身体的灵魂一样,是没有家的,不真实的,苍白而乏味。
(5)贾平凹的散文从平常心出发,以细节和事实见出精神的底色。他说自己得了肝病的窘况,“我有我的脸盆、毛
巾、碗筷、茶缸,且各有固定的存放处。我只坐我的坐椅,我用脚开门关门,我瞄准着马桶的下泄口小便。他们不忍
心我这样,我说:这不是个感情问题!我恼怒着要求妻子女儿只能向我作飞吻的动作,每夜烧两盘蚊香,便叮了我血
的蚊子不能再去叮我的父母,我却被蚊香熏得头疼。”(《人病》)
⑹这种我称之为散文的物质外壳的部分,是呈现散文精神的基础,也是连接作者与散文之间血脉的关键,它可能
是琐碎的,实在的,不经意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的散文似乎并不缺少精神性的抒写,缺的正是有价值的物质
元素。
⑺散文光有物质外壳当然是不够的。好的散文,在物质元素之上,还有作家的精神发现和心灵看法,可这也必须
是与散文的物质性相结合而生的。
(节选自谢有顺《散文的背后站着一个人》)
1.第⑵段中引用福斯特的话,目的是什么?
2.填入第⑶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并非而是B.不仅而且C.是因为所以D.如果就
3.第⑶段加点的词语“这个套路”具体指什么?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⑷段作者的观点。
5.下列说法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当代散文创作的衰象表现为作品数量过剩而又缺乏佳作。
B.目前散文普遍使用相同的表达方式,即一路务虚地抒情。
C.如果创作时连自己都没被感动,作品就不可能感动别人。
D.作者赞同贾平凹的写作实践,不认可其“大散文”概念。
6.根据文末画线句的观点,从所给的四篇散文中选择一篇加以分析(50字左右)
A.合欢树B.邂逅霍金C.想北平D.我所认识的蔡孑民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
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家里没有一本书;他的叔父决定送他上学,令其命运有了转折,但也给他一个包办婚姻,
在离家求学十余年后,他依然跟妻子相濡以沫;他同时考上了清华和北大,为了能够出国选择了清华;他在哥廷根大
学有过一段苦涩的异国之恋;他谢绝剑桥邀请,毅然回国;在受过“文革”的炼狱之后,走出“牛棚”,他笑容依旧;
耄耋之年,他依然笔耕不辍,这就是一代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的几个片断。
季羡林先生的95岁生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解放军总医院,向这位在海内外享有
盛誉的学者表示祝贺和敬意,两人还一起探讨了“和谐”话题。其实,早在20多年前,季先生就大谈“和
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和谐”,人与人要和谐相处,人与大自然也要和谐相处。东方人对待大自然的
态度是同大自然交朋友,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在这个基础上再向自然有所索取。“天人合一''这个命题,就是这种
态度在哲学上凝练的表述。布衣情怀在解放军总医院一住就是4年,这是入院时谁也没想到的。但季老先生自谓早已
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不仅处之泰然,并且,很快在医院建立起了新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的成员,从医生、
护士、护工,到清洁工,再到其他病友及其家属,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季先生被称为“爷爷”或“老爷子”,三天,
护士们给他买来个毛绒猫咪;两日,小保安又送来几个柿子;再几天不见,传达室的老门卫就带话来问安了。
一个细小的习惯,就能勾起往事。给季先生做了几十年秘书工作的李玉洁说,她注意到季老吃馒头炒菜时总是速
度很快,吃饺子、面条时速度相对慢一些。那是因为他幼年时就离开父母,寄居在同样贫困的亲戚家,每逢上桌吃饭
都是小季羡林最尴尬难熬的时候,他不愿意往自己的碗里揉菜,所以吃得很快,盼着吃完赶快离开。
在北大校园里,季羡林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咔叽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着一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
书包。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谁都可以推门而入,
同他谈话,如沐春风,决不会感到紧张局促。600本《留德十年》有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
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老爷子马上把李玉洁找来,吩咐叫人去买,说“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
人有用了,也值得。”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都给。”“买去。”季先生发话说:
“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益是无价之宝。”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也一笔一画地签名600本。
1946年,季羡林回国后经陈寅恪推荐赴北京大学任教,被聘为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为了专心研究,独自
过了16年,他才把家属接来。即使“文革”期间当门房儿时,他仍然暗自怀揣小纸片,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两大
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而他平生最艰巨的两部书,长达80万字的《蔗糖史》和长达数十万字的吐火罗文A方言(焉
耆文)的《弥勒会见记剧本》的译释,都是在耄耋之年完成的。为了写《蔗糖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八十几岁的
季老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只要有一口气就得干活”,从入院第一天起,季先生就把办公室搬到医院
来了。凡输液,必伸左手,留下右手写东西。滴水石穿,一部《病榻杂忆》就这样渐渐出来了;由于眼睛必须保护不
能再看电视,季先生特别重视读报,他订阅了13份报纸和若干大学的校报,《参考消息》的大字版他篇篇必读,有时
由李玉洁或护士念给他听。怀真情,说实话季老曾说:“'真情、真实、真切'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则。”他对事真,
对物真,对情真。早在1986年,他就写了《为胡适说几句话》一文,震惊文坛。当时胡适还是个“反面教员”,人人
谈“胡”色变,无人敢涉足这一“禁区”,有朋友劝他不要写这样的文章,风险太大。季羡林认为,由于胡适在中国
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胡适的评价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评价问题,而是一件涉及到许多重大学术问题的大事。
自己有必要站出来说话,把真相告诉大家,还胡适以真面目。他的文章发表后,得到学界的普遍肯定和响应,开启了
重新评价百年学术史的先河。宽人严己前些日子,外省有一位学者在某报撰文,指责季羡林先生“自封大师”云云。
季先生闻说后如往日一般平静,说:“人家说得对,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师。只不过我运气好,好事都往我这儿流。”
他说:“我就两条,爱国和勤奋。我总觉得自己不行,我是样样通,样样松。”
季先生特别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赞扬起来从不吝啬。用季老自己的话来说:“近年季羡林走俏”。然而,光环和
浮名并不能帮助人们理解季羡林,理解他的平淡和弧寂,理解他拒绝“一代宗师”的称号。“什么'一代宗师',好
像听着不入耳。”季羡林这样反应。问他:“如果给您下一个定义,应该是什么?”他说:“我是北大教授,东方学者。
足够了。”季老很喜欢顾炎武的两句诗:“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季老谦虚地说:“我哪敢自比为苍龙?比做老树,也许还是可以的。不管怎样,我还是想再行一点雨、再著一点
花的。”
(注)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
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
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
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
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一一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颁
奖词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的季羡林人物形象丰满,受人尊敬,文中“季老”“季先生”都表达了作者对季羡林教授的崇高敬意。
B.季羡林喜欢顾炎武的“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表现了他没有架子、为人谦虚。
C.季羡林平生最艰巨的两部书都在晚年书写,一部是《蔗糖史》,另一部是《弥勒会见记剧本》的译释。体现了季羡
林先生学术钻研,热爱国学,热爱历史。
D.北大东语系主任季羡林,在语言学、历史学、印度宗教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造诣颇深,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
英等国的多部经典。
2.结合全文及相关资料,说说季羡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3.有评论者说文章第一段写得很好,请你谈谈你的体会。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包括对街道、公
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
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三种。再开发的对象是指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有
关城市生活环境要素的质量全面恶化的地区。这些要素已无法通过其他方式,使其重新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的要求。因
而,必须拆除原有的建筑物,并对整个地区重新考虑合理的使用方案。整治改善的对象是建筑物和其他市政设施尚可
使用,但由于缺乏维护而产生设施老化、建筑破损、环境不佳的地区,可通过维修、改建、部分拆除、调整布局等方
式来满足新的城市要求。保护适用于历史建筑或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的历史地区,维持其传统风貌和整体环境,保护真
实的历史遗存。保护是社会结构变化最小、环境能耗最低的“更新”方式,也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放眼世界,诸多著名的城市,在传统的工业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以文化为导向来复兴老工业区,让城市迭代更新。
那些老工业建筑,那些废弃的厂房,转变为文化和知识街区,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剧院、影院、音乐厅等等,
聚集在一起,在今天已是殊为可贵的文化地标。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方面,都有着自己
独特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轨迹只要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必然会为城市创造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财富
当然,文化不能仅仅重视资本的增值,而不重视人,尤其是文化人的价值。对文化人的尊重和重视,关键是要有
宽厚宽容的文化精神。文化人的艺术创造、学术探索、技术革新、制度创新,都是宝贵的,即使失败,我们也要有一
种宽待试错、宽容失败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态度。
(摘编自徐迅雷《文化产业与城市更新》)
材料三:
城市旧住宅区文化的重要性
(摘编自戴奕《藏市旧住宅区改造中的文化构建策略初探》)
材料四: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谢辰生说,名人故居与纳粹古建不同,古速筑
的意义在于建筑本身,如果灭失,再复建可能是“假古董”,但梁林故居的价值在于梁思成和林徽因曾经在这里居住
生活过,因此,只要梁林故居的原基址未变,复建就有意义。
在各方为保护梁林故居奔走呼吁时,故居所在地块开发商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华润置业对外将故居拆迁解释
为一种形式的保护。不过从文保志愿者了解的情况看,这次拆除的过程完全缺乏秩序,在现场参与拆迁的两个工人说,
砖瓦大家随便拿,也没有人不让拿。
《文物保护法》中对于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行为,是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样的数目
和那块黄金地段的地价相比,和古建筑的文物价值相比,又算什么呢?
(摘编自丘濂《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拆除》)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城市更新”的一项是()
A.上海新天地的建设使上海的老建筑重新焕发光彩,里弄文化得到传承。
B.王府井大街作为北京传统名街,经过改造后逐步成为城市商业休闲综合所。
C.-经林业部批准,上海在市郊开发建立包括12座山在内的余山国家森林公园。
D.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现如今改造成了颇具艺术气息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更新有三种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根据区域的特点来选择或综合使用几种方式。
B.以文化为导向进行城市更新而形成的文化产业,必然能为城市创造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财富。
C.建设文化产业的关键是要用宽厚宽容的文化精神来尊重文化人,重视他们在文化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D.与纯粹古建不同,名人故居原基址复建仍有意义,因而华润置业拆除梁林故居可解释为一种保护行为。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在城市更新中该如何处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纲,字文明,余庆,与行也。幼有奇志,善属文,所交皆天下有名士。擢再吉、宏辞高第。张延赏帅剑南,奏
署掌书记。入为起居郎、翰林学士。德宗自兴元还,置六军统军视六尚书,以处功臣,除制用白麻付外。又废宣武军,
益左右神策,以监军为中尉。窦文场恃功,阴讽宰相进拟如统军比。然当作制,奏言:“天子封建,或用宰相,以白
麻署制,付中书、门下。今以命中尉,不识陛下特以宠文场邪?遂著为令也?”帝悟,谓文场目:“武德、贞观时,
中人止内侍,诸卫将军同正赐绯者无几。自鱼朝恩以来,无复旧制。朕今用尔不谓无私,若麻制宣告,天下谓尔胁我
为之。”文场叩头谢。更命中书作诏,并罢统军用麻矣。明日,帝见纲目:“宰相不能拒中人,得卿言乃悟。”顺宗
病,不得语,王叔文与牛美人用事,权震中外,惮广陵王雄睿,欲危之。帝召烟草立太子诏,纲不请辄书曰:“立嫡
以长。”跪白之,帝颔乃定。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门下侍郎。始,卢从史阴与王承宗连和,
有诏归潞,从史辞潞乏粮。李吉甫密谱纲漏言于从史.帝怒,召学士李绛语其故,且曰:“著何而处?”绛曰:“诚
如是,罪当族。然谁以闻陛下者?”日:“吉甫为我言。”绛曰:“缈任宰相,识名节,不当如犬彘枭猊与奸臣外通。
恐吉甫势轧内忌,造为丑辞以怒陛下。“帝良久日:“几误我!”先是,杜黄裳方为帝夷削节度,强王室,建议裁可,
不关决于相纲常默默。居住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
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文宗太和中,年老&号号,以太子太傅致仕。卒,年七十八。然本以修术进,守道寡欲,所居不
为炬赫事,以笃实称。善名理学,世以耆德推之。
(选自《新唐书•郑纲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
子少保
B.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
子少保
C.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
子少保
D.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申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
子少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为伯父、叔父的通称。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文中的郑余庆跟郑纲父亲同辈。
B.进士为唐朝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始置于隋朝。其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与明清时代不尽相同。
C.乞骸骨即让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张衡传》中“上书乞骸骨”亦为此意。
D.儒术指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等。自西汉“独尊儒术”以来,一直被封建君主作为统治的依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纲幼有大志,颇有才学。他善写文章,结交天下名士,科举考试成绩优异,不但精通儒术,而且擅长名理之学。
B.郑纲坚持原则,不阿权贵。宠宦窦文场任中尉,郑纲反对以白麻署制;唐顺宗命他起草立太子诏,他主张立嫡长子。
C.郑纲曾受诬陷,幸得无事。李吉甫暗中诬陷郑组泄密,引得皇帝大怒,幸而李绛仗义执言,使郑纲免除灭族之罪。
D.郑纲守道寡欲,忠诚老实。任宰相时杜黄裳行事独断,他沉默不语;为官期间不做炬赫之事,世人推重他年高有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Q)朕今用尔不谓无私,若麻制宣告,天下谓尔胁我为之。
(2)始,卢从史阴与王承宗连和,有诏归潞,从史辞潞乏粮。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与欢,字悦道。嘉定七年进士,中明法科,摄浦城县。丁父忧,作《善庆五规》示子孙。免丧,授大理评事。
转对,言天变、民情、国威三事,又言:“死囚以取会驳勘,动涉岁时,类痰死,而干证者多毙逆旅,宜精择宪臣,
悉使详覆,果可疑则亲往鞠正,必情法轻重可闵,始许审奏。”迁宗正丞兼权都官郎官,改仓部,权度支,以直宝章
阁知安吉州。设铜钮县门,欲诉者击之,冤无不直。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
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又祭媪仅一子,亦以不孝告,留之郡听,日给馔,俾亲情,晨昏以礼,未周月,
母子如初。二家皆画像事之。明年应不嘉熙,襄、蜀残破,或望风弃地,召见便殿,言:“韩琦当仁宗朝,犹昼夜泣
血。今主忱臣辱矣。”因具言防边之道,其后多见施行。与欢招刺三千人为忠毅军,又言:“笨】•虚籍及京口诸郡,
悉宜募兵,统以郡将,财先赡军,余始上供,乞省不急之费。”荐文武士四十人。迁户部侍郎兼权兵部尚书,论边事
至为深切。会饥民相携溺死,帝仍付临安府事,恩例视执政。与欢涕泣奉诏,亟榜谕目:“今申奏振救,宜忍死须臾,
各全性命,伫沐圣恩。”都人相谓毋死。与欢上则祈哀公朝,下则推诚劝分,甘雨随至,米商来集,流移至者有以济
之。与欢三为府尹,尽力民事,都人称“赵端明”,必以手加额曰“赵佛子”也。国事皆缕缕言之,有不胜书,盖其
爱君忧国,本诸天性。拜少傅,卒,遗枣犹不忘规正。帝震悼辍朝,烦少师,谥清敏。
(节选自《宋史•赵与欢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
B.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
C.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
D.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颁布年号称为建元。
B.禁卫,文中指军种称号,即禁卫军,是保卫皇帝或京城的军队。禁,指皇帝的住处。
C.表,古代文体,是呈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如李密的《陈情表》。遗表,即临终谏言。
D.赠,指古代皇帝为犯死的官员或者亲属加封爵位或官职,与下文的“谥”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与欢敢于进言,切中审案弊病。他在审案过程中发现对死刑的审理存在严重问题,对罪犯和证人都有损害,建
议朝廷派精干大臣,详细核查,以便结案。
B.赵与欢为官公正,断案明察秋毫。他在安吉任知州期间,为百姓平反大量冤屈;在审理富民和整媪的诉讼中,细
致周到,方法灵活,给百姓以满意的结果。
C.赵与欢心怀国家,关注军务边防。面对国家残破、土地被侵的乱局,他极为心痛,积极为边境防务献计献策,并
建议加强战略要地的防卫,皆被当即采纳。
D.赵与欢关爱百姓,做事竭忠尽智。适逢灾荒,大量饥民投水自尽,赵与欢临危受命,立即发榜劝解,同时协调朝
廷及民间各方力量,全力救济,渡过难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果可疑则亲往鞫正,必情法轻重可闵,始许审奏。
(2)今申奏振救,宜忍死须臾,各全性命,伫沐圣恩。
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孟子说过,道在迩,而求诸远。意思是,在寻求真理、规律、方法或内心道德准则的过程中,所谓的“道”就在
近处,而人们往往到远处去寻找。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借代是不
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
特征代本体。
A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别人如同“刀”和“砧板”,我们如同“被切割的鱼和
肉”。
B项,“人皆可以为尧舜”,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尧舜”是古代的明君,这里代指明君。
C项,“化干戈为玉帛”,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干戈”是古代兵器,这里代指战争,“玉帛”泛指美好的物品,
这里代指和平。
D项,“情人眼里出西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西施”古代美女,这里代指美女。
故选A。
2、1.C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
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围绕'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其目的是旨在倡导人们融入自然、尊重自然、追求美好
生活”,第一个问题,“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把“围绕……主题”和“以……为主题”两句杂糅,应改为“围
绕……这一主题”或“以……为主题",排除A、D两项;
第二个问题,“目的是旨在“句式杂糅,“目的是……”和“旨在……”两句杂糅,去掉“目的是”或“旨在”;
第三个问题,“融入自然、尊重自然”语序不当,应为“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排除AB项。
故选C。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
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空,“竭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来捕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釜底抽薪”,
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批判的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的做
法,故选“竭泽而渔",排除CD两项;
第二空,“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切身之痛”,切
身感受到的痛苦;此句意思是过度索取和破坏的发展之后人们有所思考,从而对生态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只有“痛
定思痛”有反思之意,故选“痛定思痛",排除AD两项;
第三空,“不可或缺”跟“不可缺少”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不能缺少。但是它们有几点不同。一是“不可或缺”
强调不可缺少的语气更重、更强烈。“不可或缺”中的“或”可以理解为“稍微"。二是“不可或缺”具有书面语色
彩。三是从结构上说,“不可或缺”是个成语,可以看作一个词,而“不可缺少”是话语中临时搭配的一个词组。因
此此处应该用“不可或缺",排除CD两项;
第四空,“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行稳致远”,稳健才能走出长远的道路。此处强调任
务重,路途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应选“任重道远”,排除CD两项。
故选B。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
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
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从句式角度来看,括号中句子的句式应该与前一句”展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决心与意志”相同,即使用动宾结构
“展示……的和谐相处之道”,由此可排除B、C;
从语义角度来看,“顺应自然又极具创意”语序不能颠倒,因为二者之间呈现语义上的递进关系,排除D。
故选A。
【点睛】
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
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
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
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
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3、1.C
2.B
3.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
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
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荣获:光荣地获得,多指竞赛优胜者得奖。荣膺:光荣的接受或承当。根据语境“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
大使'”,此处为接受某项称号,应选“荣膺”;
交互:即交流互动。交融:即形容事物的交汇融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结合“文明”
分析,此处应选“交融”。
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孤芳自赏:指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此处无
悔恨之意,当选“孤芳自赏”。
锋芒毕露: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脱颖而出:比喻在众多人中本领全部显露出来。此处前面有“千军万马”,
当选“脱颖而出”»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
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
的重任”分析,后文对“文化输出”有否定之意,故不能选A项、C项、D项。
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
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
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这”指代不明,“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
B项,后句主语暗换,不是承前省略的李子柒的视频,而是价值理念,且“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
后加介词“和”;
C项,“在”掩盖了后一句的主语,最后一句的主语也不明朗。
故选D。
4、1.C
2.(1)一个远离故乡家人漂泊在外的人。(2)①诗人对远离故乡和家人,感到恋恋不舍,不忍别离。②诗人对前去长安
的前途,感到迷茫无助。③诗人无意仕途却又不得不为生计上京求职的苦闷与无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
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
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冰霜'二字写出诗人在秋日离家后于寒冷的冬日抵京"错误,颈联“冰霜想度商於冻,桂玉愁居帝里贫”
意思是在这寒冷的暮秋天气赴京谋职,可是京师长安之地,不是那么好安置的,再加上自己清贫无居处,因而心情苦
闷,悲怆凄凉之情涌上心头;“冰霜”本意指冰和霜,在这里并非指冬天,而是指清清操守,也指冷峻的心境。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主人公形象和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注意结合诗歌的细节作答,概括形象特征,然后结合诗歌内容作
具体的解释。解答思想感情题要注意掌握诗人的情感,不能脱离诗句去分析。具体赏析时,或借助创作背景去探求创
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或逐联赏析,结合诗句描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语言特色,直接感受情思。答题步骤
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
首联“山连楚越复吴秦,蓬梗何年是住身”,即景抒情;远处的高山横亘绵延,连续不断,既连着楚越,又连着吴秦,
自己漂泊流离,犹如飞蓬断梗,飘荡无定,不知道何年才能安顿下来?可以看出诗人是漂泊在外的人,抒发了漂泊在
外的羁旅之愁。
颔联”黄叶黄花古城路,秋风秋雨别家人”,指明时间;古老的城镇官道边,树木枯黄,菊花绽放,已入深秋,秋风
阵阵,秋雨连绵,本来是举家团聚的日子,没想到却要告别家人。抒发了对故乡和家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颈联“冰霜想度商於冻,桂玉愁居帝里贫”,说明心态;“冰霜”本意指冰和霜,常指清洁操守,也指冷峻的心境,
还可以指暮年。“商”一指素商,即秋天;另外“商”指乐曲七调之一商调,其音凄怆哀怨。“桂玉”即桂玉之地,
指京师长安。“帝里”也指长安。意思是在这寒冷的暮秋天气赴京谋职,可是京师长安之地,不是那么好安置的,再
加上自己清贫无居处,因而心情苦闷,悲怆凄凉之情涌上心头。
尾联“十口系心抛不得,每回回首即长鳖",表明缘由;“十口系心”可作两解,一是家里人口颇多,不忍抛舍,一
是“十口”和“心”即“思”字,以表达忧思之情。大意为:家里人口众多,抛舍不下,心中不安,因而走在路上,
频频回首,每次回头都是蹙眉长叹,哀思之情可见一斑。
5、(DD
⑵用典:“周与谢”:①周,指三国时东吴的周瑜;②谢,指晋朝的谢玄;③“击楫”句化用祖逖的典故;④“乘风”
化用宗惑之典。诗人借典抒情,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和敬仰及自己报效祖国的决心。想象(联想或虚写):“赤壁矶
头落照,沈水桥边衰草”为作者的想象之景,意思是: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泗水桥
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想象之景衰败荒芜,暗指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
⑶①有因"采石矶大捷”的喜悦之情;②有摩拳擦掌,准备随时投入战斗的决心;③有对历史英雄的钦佩和向往之
情;④有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怀和恢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伟志向。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
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下片诗人借景抒情”错误。下片主要是议论抒情,没有借景抒情。下片歌颂主将虞允文的勋业,并暗写自己
意欲遥学古人大建功业的雄心壮志,同时又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心情。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
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②接下来,借周瑜的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肥水桥边荒
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诗人忧伤。
③最后借宗患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豪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这三句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的暗示:周郎破贼的赤
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沈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
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领导抗战如虞允文者,却实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
(3)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
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
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
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金兵扬起的战尘被扫除一空,大江已很平静,寒风阻住了楚天
的白云,自己却在后方羁留。既点明了“采石战胜”的题面,作者也因“闻”此捷报而顿起“飞往前线”之念。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这三句是说,放眼河山自己平生怀着豪迈的抗金志气,面对关河要塞
的战云未靖的风景,禁不住剪亮烛光,看一看锋利的吴钩。有摩拳擦掌,准备随时投入战斗的决心。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下片前六句是说,回忆历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国
的周瑜和东晋的小谢,年轻力壮谱写春秋。小乔刚刚出嫁,紫罗香囊犹未焚解,不朽的功业已经建立,的确从容优游。
有对历史英雄的钦佩和向往之情。
“赤壁矶头落照,混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这三句是说,赤壁的蝮岩上落日映照,泗水处的桥边一派衰草,幽怨
缥缈的唤起人们的烦愁。这三句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的暗示。这实际上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
地,尚待收复;而真能振臂一呼、领导抗战如虞允文这样的人,却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要触景生情,唤起心中无限
的愁绪来了。
【点睛】
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
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6、以尔车来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闻道也亦先乎吾宫女如花满春殿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故燕
虽小国而后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
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
写法。如“鳍”“殿”“堪”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
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7、1.他的话,说明写好散文十分重要;引用其话,是作为理论根据,说明散文写作应当追求在“语言中将自己那充
满个性、自由且有锐利发现的感知贯彻出来,将文字引至思想、心灵和梦想的身旁”使精神的奇迹在语言中崛现。
或:他的话,说明写好散文十分重要;引用其话,是作为理论根据,说明散文写作应当摆脱公共话语的俗套,写出个性、
自由和锐利发现的感知。
2.A
3.不断地往历史或精神的高大结论上去升华
4.优秀的散文篇章具有物质性,其精神升华有基础、有依托,情感真实、充沛而多彩。
5.C
6.比如《合欢树》,这篇散文的语言可谓平淡,事件可谓琐碎,如十岁时“我”所写的作文获奖,如母亲和“我”之
间发生的“小口角”,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可以看出母子关系的亲近,如二十岁以后,“我”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我”
治病和帮助“我”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既可看出母爱的伟大,也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的怀念;因为有这些物质元
素的支撑,所以本文虽然没有一句对母亲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却突出地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一大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引用名言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要求,如本题问的是第⑵段中引用福斯特的话
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到第二段中找到引用的福斯特的话,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再分析第二段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分
析名言与主要意思之间的关联,最后还要注意文本引用名言的一般作用。第二段说“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福斯特才有
'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所有最好的道路都将因此而切断'的说法”,先理解福斯特
这句话的意思,福斯特的话采用假设的方式说明,如果散文衰亡了,结果是“思想衰亡”“人类沟通的最好道路切断”,
由此说明写好散文是极其重要的;“基于这一点”中“这一点”指的是前面“正的散文,最需要警惕的,就是依附在
陈旧的话语制度上,平庸地谈论一些大而无当的公共话题。只有在语言中将自己那充满个性、自由且有锐利发现的感
知贯彻出来,将文字引至思想、心灵和梦想的身旁,精神的奇迹才会在语言中崛现”,由此可知,此处引用福斯特的
这句话说明散文创作必须摆脱那些陈旧的话语制度,要有自己的个性,并且能够有瑞丽发现的感知;而且引用名人名
言,这可以让观点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语境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
然后分析选项所提供的关联词语,最后选出正确的选项。
第三段“但我认为,这……意在追求散文言说方式上的大,……要倡扬一种散文精神的大境界、大气象”是对贾平凹
提倡的“大散文”的概念的评价,后面说“贾平凹自己就是这样实践的”,由此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稻雇工合同范本
- 天水租房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聘用合同
- 2025年度电信运营商电脑设备维护与网络优化合同范本
- 环保科技引领未来商业模式变革
- 科技园区内员工的胃肠健康管理与调养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维修保养及船舶保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培训合同违约纠纷诉讼风险评估
- 社交媒体中的短视频制作与处理技巧分享
- 二零二五年度闲置校舍租赁合同附校园内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协议
- 车间维修现场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 【全套】医院智能化系统报价清单
-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条款对照表
-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期中专项练习:分段计费问题(解析版)
- 行政法学基础讲义
- 中建专项施工升降机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录用通知书offer录取通知书
- Oracle数据库安全配置基线
- 1到六年级古诗全部打印
- PMC部绩效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