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种群的“S”形增长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种群的“J”形增长

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种内种内竞争种间种间竞争捕食寄生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人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特征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任务1资料1:人工林:发展林下植被,改善生物多样性。

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郁闭度大郁闭度小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郁闭度00.20.40.60.81.0一年蓬15.313.510.87.44.32.4加拿大一枝黄花10.49.56.15.63.01.2刺儿菜3.74.38.54.42.21.01.关键非生物因素光照强度2.差异原因不同种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刺儿菜为阴生植物,更适于在低光照强度下生长,对光照强度的敏感度比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更低。3.其他影响因素温度、水分、风、火等强光——————————————————弱光非生物因素①阳光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

,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

。郁闭度光照强度许多植物的种子在春季萌发为新的植株,主要是受气温升高的影响;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主要是受气温降低的影响。非生物因素②温度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死亡率升高;动物缺水可导致个体的死亡,气候干旱会使东亚飞蝗呈爆发式增长。非生物因素③水因素举例影响方式阳光温度水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季萌发;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干旱缺水会使许多动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气候干旱可使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非生物因素(总结)(1)同一非生物因素对不同动植物种群的影响往往是不同的。(2)各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特点1.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因素

种内竞争:对有限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争夺。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大,则种内竞争越激烈、种群增长率越小。资料1.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解释实验结果:两种草履虫是“种间竞争”关系,竞争力弱的数量会下降生物因素2.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的影响(种间竞争)资料2:猞猁捕食雪兔生物因素2.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的影响(捕食)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条件对于雪兔条件对于猞猁猞猁种群出生率猞猁种群死亡率猞猁种群数量↓↑猞猁↑被捕食压力增大猞猁↓被捕食压力减小雪兔↑雪兔↓食物充足食物缺乏↑↑↓↓10年周期性变动(规则变动)雪兔增多猞猁增多雪兔减少猞猁减少食物

充足大量吃雪兔食物

缺乏少量吃雪兔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是循环因果的关系。循环因果关系

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负反馈调节雪兔增多猞猁增多雪兔减少猞猁减少食物

充足大量吃雪兔食物

缺乏少量吃雪兔负反馈调节湖泊受到重度污染鱼类等生物死亡死鱼等腐烂(+)+正反馈调节创新大本P23(TRH)(TSH)甲状腺激素抑制抑制过多时甲状腺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在这个过程中,TRH和TSH含量增加是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是果;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又成为新的“因”,经过反馈调节产生抑制TRH和TSH分泌的新的“果”,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思考·讨论循环因果

作为宿主的动物被______寄生,_____或_____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寄生虫细菌病毒出生率和死亡率生物因素3.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的影响(寄生)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

尝试将影响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如食物、竞争、天敌、寄生者、传染病、温度、水分、风、极端气候等进行分类。(1)密度制约因素:

。(2)非密度制约因素:

密度制约因素: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密度是相关的。非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食物、竞争、天敌、寄生、传染病温度、水分、风、极端气候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分类一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分类二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非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总结: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研究的应用①濒危生物的保护调查了解预测采取种群数量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生存状态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保护措施降低环境阻力,提高K值(或环境容纳量)种群研究的应用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怎样做才能最有效的灭鼠?②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防治老鼠如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①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防止老鼠种群数量达到K/2处②有害生物的防治3.种群研究的应用种群研究的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B5.如图为曾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喷洒DDT进行农药防治和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B.A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E点开始进行农药防治C.图中必须进行害虫防治的时间为A、D、ED.生物防治可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解析:A点开始进行农药防治,E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见效快,效果不持久,易产生环境污染,抗药性生物防治:见效慢,效果持久,无污染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为什么?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在被捕后保持在K/2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