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心理学考试重点小抄
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所谓医学模式,是指
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护学工作的思维
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护工作的结果。在一定
时期内,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医学界占有主导地位,医护活
动中往往反映出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有人将此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odel):是一
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
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
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自然观察法(naturalisticobservation):在自然情景中
对人或动物的行为作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解释某种行为变化
的规律。4.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method):事先设计调查
表或问卷,当面或通过邮寄供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集问卷对其内容
逐条进行分析研究。
5.潜意识(unconscious):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
心理活动,这个部分的内容通常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
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的事件。6.
本我(id):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
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
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
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
不被个体所觉察。
7.泛化(generalization):是反复强化的结果,不仅条件刺激
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
射的效果。8.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是个体行为的结
果导致了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增强。
9.人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
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
为方式的过程。
10.知觉(perception):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感觉器官和脑对刺
激作出解释、分析和整合。
1L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
思维。12.定势(set):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
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13.创造思维(creative
thinking):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
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
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
果的思维过程。
14.意志(will):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
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5.个性(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
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6.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syndrome,GAS):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
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
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17.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
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
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18.生活事件(lifeevents):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
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包括生物的、心
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应激刺激。19.认知评价(evaluation):
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
况作出估计。20.应对(coping):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
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21.标准化测验(standardizedtest):通过一套标准程序对个
体实施的方法,具备主要心理测量学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公认水平。
22.常模(norm):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
准量数。
23.信度(reliability):指测验分数的可靠性,通过对测验分
数测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24.效度(validity):指测验结果的有
效性。即一个测验么么会否测查到搜要测查的内容,在何种程度上测
查了所要测查的内容。25.标准情境(standardsituation):指从
测验的实施条件到判断结果的整个过程均要统一,被试者处于最能反
映所要测查心理活动的最佳时期。26.评定量表(ratingscale):对
自己主观感受力和他人行为的客观观察进行量化描述的方法。27.心
理干预(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指在心理学原理和有关理
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个性或行为问题
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28.折衷心理治疗(eclecticpsychotherapy):又称方法任选,
主张灵活地选择,综合应用对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9.行为治疗(behaviortherapy):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
上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对行为问题的分析、检查,确定操作化目标
和制定干预的措施,改善病人适应性目标行为的数量、质量和整体水
平。
30厌恶疗法(aversiontherapy):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
使患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里或生理反应。
31.移情(transference):病人情感的转移,将治疗者看成是
过去与其心理冲突有关的某一人物,将自己对某人的体验、态度、幻
想等有关的情感不自觉地转移到治疗者身上,从而有机会重新“经历”
往日的情感,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
32.患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therapy):也称询者中心疗
法,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C)于1940年代创立,
主张通过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
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
的心理治疗。
33.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杰,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
身心状态。34.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采用广义概念。
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
躯体功能性障碍。医师资格考试中使用狭义概念,指心理社会因素在
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35.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
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二、简答题
1.简述护理心理学作为应用学科的意义
①护理心理学的知识、理论与技术,结合应用于医学的内、外、
妇、儿临床各科以及其它医学工作领域。
②护理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独立应用于社会人群,以帮助人
们解决那些与健康有关的心理问题与痛苦。如在心理咨询门诊。
2.简述护理心理学研究特点(与其它成熟学科比较)
①理论的多样性②对象的抽象性③多学科方法的交叉性
3,简要回答狭义与广义行为概念的区别
①狭义的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
②广义的行为,将“行为”理解为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
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内在的心
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被观察或研究。
4.简要回答示范作用的过程
①注意阶段:学习者反复观看某一榜样,接受其中的特征性信息,
成为学习的依据。②保持阶段:观察对象的行为特征性被学习者有意
无意记住,成为日后自己行为的模型。③行动阶段:学习者表现出观
察对象的特征性行为。④强化阶段:增加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再发生次
数。
5•简述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有四个:①知觉的选择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
6.简述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过程的认识
按信息论观点,记忆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可分为感觉记
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三个阶段。一般认为,每一阶段都包括①编
码;②贮存;③提取(检索)三个环节。
7.简述注意的种类及品质
注意可分为①无意注意;
②有意注意;③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包括:①注意的广度;
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
8.简述意志的品质
①意志的自觉性;②意志的果断性;③意志的自制性;④意
志的坚韧性;
9.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有5种基本需要:①生理的需要;②安全的需
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各种需要虽然有层次高低之分,但它们是彼此
关联的。每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后,较高一层的需
要随之产生;如果较低层次的需要一直处在不满足的状态,较高层次
的需要就不容易产生。马斯洛也看到了个人的生活环境对需要层次的。
10.举例说明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①双趋冲突;②双避冲突;③趋避冲突。
11.简述心理评估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条件。
首先是要持严肃认真客观慎重的态度。其次保护被试者的利益,
尊重其人格,保守秘密。第三,管理好心理评估工具,不向无关人员
泄露测验的内容。
12.如何选择一个良好的心理测验工具?
选择良好测验工具可根据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符合测验目的,每
种测验都有其特定的测验目的。二是符合测验的适用范围。如韦氏智
力量表有的适用于幼儿,有的适用于学龄儿童。三要选择标准化的测
验。四是选择效度与信度高的测验,得出结果能真实反映被试者实际
情况。五是选择鉴别力好的测验。
13.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
①治疗者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②治疗要在理论的
指导下按程序进行。③治疗的对象是具有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人。
④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恢复。
14.简述心理治疗的原则
①和谐的医患关系②针对问题。③有计划的治疗。④综合
性的手段。⑤严格的保密。⑥灵活的方法。⑦中立的立场。⑧适
当回避亲友。
15.简述门诊病人较普遍的心理要求
①希望及时就诊并得到良好的医护对待。②期盼明确的诊断及妥
善治疗。
16.简述护患关系的特征
①以医疗活动为中心。②是一种帮助性的人际关系。③是以患者
为中心的人际关系。17.心理护理的特点
满足精神需要、给予心理支持的特点关注心身相关性与心理能动
性的特点具有复杂性与个性化的处置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社会性的工
作特点。
18.心理护理的原则
1.服务性原则2.主动性原则3.启迪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
5.自我护理的原则
19.心理因素影响免疫系统的可能途径
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应激造成暂时性皮质醇水平升高,
后者损伤细胞免疫作用,但持久应激与短期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效
果不同,有时可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②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递质。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儿茶酚胺
类物质,与淋巴细胞膜上的B受体结合,影响淋巴细胞功能。
③中枢神经与免疫系统有直接联系。免疫抑制可形成条件反射,
改变免疫功能。在免疫后的大鼠下丘脑内侧核电活动增加,推测抗原
剌激与下丘脑功能之间存在着传入联系,实验性破坏下丘脑可以阻止
变态反应。
20.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①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
系。②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
学变化。③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①交叉学科。护理心理学与许多现有的医学院校课程,包括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各有关课程有交叉联系。
②基础学科。护理心理学揭示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心
理活动和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转归、预防的作用规律。
③应用学科。护理心理学将心理行为科学的系统知识,包括理
论和技术,结合护理实践,应用到各个部门,包括医院、疗养院等。
2.试分析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①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这些致死性疾病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
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
③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
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
的作用。⑤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
适和健全。
3.举例说明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
理行为规律。②调查法。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
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③心理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或行
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
④实验法。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研究这种操作对
于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4.试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或它我)、自我或超我三部
分构成。
①本我:存在于无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
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本我具有要求即刻被满足的倾向,遵循着所谓的“快乐原则”。
②自我: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小部分是无意识的。自我是人
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自我的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的
水平。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是本我的各种本能、冲动和欲望得以实
现承担者:同时它又是在超我的要求下,要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采
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指导行为,保护个体的安全。遵循着“现实原则”。
③超我:类似于良心、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
超我是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遵
循“至善原则”。
5.顺利观察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何培养人的观察力
顺利观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②要有
必要的知识准备;③要有周密的计划;④要做好记录,巩固观察的结
果。
培养人的观察力应该做到:①在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和培养;②必
须具有浓厚的兴趣;③必须要有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④观察时应注
意积极思维;⑤掌握相应的知识,学会观察的方法和技能,经过长期
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
6.改善记忆的方法有哪些
①集中注意,增强记忆1;②及时复习;③通过反馈了解记忆效
果;④背诵;⑤过度学习;⑥记住要点;⑦分散记忆比集中记忆效果
好;⑧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⑨不要把性质相似的材料安排在
一起学习;⑩多样化的复习。
7.试述应对概念的多维性。
①从应激过程来看,应对活动涉及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
支持和心身反应各个环节,从这一角度所进行的应对研究曾称为过程
研究。
②从主体的活动角度看,应对活动涉及个体的心理、行为和躯
体活动。③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有问题关注应对和情绪关注应对。
④从应对是否有利于缓冲应激来看,可能存在积极的应对和消
极的应对。
⑤从应对策略与个性的关系来看,可能存在应对风格或特质应
对。以特质应对的理念进行的应对研究曾称为特质研究。
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还可以有相对“狭义”的应对研究,例
如病人对于疾病的应对
8.试述心理应激的多因素交互作用。
①心理应激的定义。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
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
程。
②该定义强调,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
对“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的;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
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
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始
终起关键性的作用。
③心理应激的多因素性。无论从诸如应激源、应激反应、应激
过程的影响因素等任何一方面,作为一个多因素的集合概念,心理应
激皆包括生活事件、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心
身反应及其他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
④心理应激的多因素交互作用。应激所涉及的各种有关变量之
间存在着交互的关系。例如不同质的生活事件,人们会做出不同的认
知评价,不同的评价结果又趋向于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从而也会有
不同的反应结果和反过来影响生活事件本身。
9.如何解释评定量表的结果解释结果时,要结合被试个人的社
会文化背景、临床表现、行为观察等方面,避免只看测验分数,见物
不见人的单方面判断和贴标签做法。
看结果时,不仅要看总分评定,还要分析各个因子分或子量表评
定,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相关的关系,对提示问题根据个人表现做出正
确判断。
10.如何与被咨询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双方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心理评估的基础,因此,首先对受试
者在尊重,接受和通情的基础上,与其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第二,
调动受试者接受心理评估的动机,了解评估的作用和意义。第三,帮
助他们进入角色,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关系。
以下方面也有助于瓮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适当的目光接触,缩短
两人之间的人际距离,自然地交往姿势等非言语性交往方式,以及温
和亲切语气,良好亲和力等言语交往方式,打消受试者的顾虑。
11.试述认知过程中常见认知歪曲形式:
①任意的推断,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便草率地做出结论;
②选择性概括,仅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
做出结论;
③过度引申,是指在一事件的基础上做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
的普遍性结论,即从一个具体事件出发引申做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
④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件的意义做出歪曲的评价;⑤“全或
无”的思维,即要么全对,要么全错。
12.比较心理动力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学习理论的心身疾病
发病的作用机制
①心理动力理论强调潜意识心理冲突,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特
征决定了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如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
发病要素是: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植物神
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潜意识心理冲突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活
动的改变造成某些脆弱器官的病变而致病的。
②心理生理学观点解释哪些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
作用于何种状态的个体、导致何种疾病的发生。该理论研究进展很快,
集中从心理神经、心理神经内分泌和心理神经免疫学等途径探讨心理
社会因素造成心身疾病的中介机制。
③学习理论认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
反应,由于个体素质或受到强化、泛化作用而使这些反应固定下来,
变成为症状和疾病。
试题2
1.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
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
应用学科。
2.医学模式: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是建立在系统观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
3.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4.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5.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7•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或集中。
8.意志:是人们自觉的确立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
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9.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
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0.动机:是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11.性格: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
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2.能力:是指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13.心身耗竭综合征(BS):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
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
合征并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
14.护士角色人格: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
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15.挫折:是指在有目的的行为情景中,个体在趋向目标的过程
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使行为进程受阻或被延搁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与情绪反应
16.访谈技术:护士与病人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会务
17.信度: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
18.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19.气质: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20心理评估:指通过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
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21心理护理:是指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
心状态
21心理支持法:指在精神上给病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支持
和援助,
23心理疏导法:是指护士与病人沟通过程中对病人不良的心理
状态进行疏通和引导,以消除心理问题,促进病人心理健康的过程。
24认知疗法:病人通过对自己、他人、或其他事的看法和态度
的改变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25音乐疗法:通过音乐的特质对人的影响,协助个人在疾病或
残障的治疗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并通过和谐的节奏,
剌激身体神经、肌肉,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使病人在疾病或医疗过
程中身心改变的一种治疗方式。
26心身疾病: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心理因素都
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这类疾病被统称为心身疾病。
27药物的心理效应:指病人对医生的威信,对药物的信任感和
接受药物治疗时的体验评价,治疗时对外界的暗示等多种心理作用O
28.护理心理学研究任务:①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
础②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心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
现③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④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理论和技术⑤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29.国外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①强调心身统一心理学融入护理
实践②应用心理疗法开展临床心理护理③开展量性和质性研究
30.国内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①学科建设日趋成熟和完善②科
研活动的广泛开展③临床常用心理评定量表的应用④临床心理护理
突出个性心理特征
3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①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
时性,随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改变;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
深刻性,是对人对事稳定杰度的反应②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具有
冲动型和外部表现,情感以内心体验形式存在比较稳定。情感在情绪
的基础上形成,情绪的变化反应情感的深度,情绪和情感不可分割
32.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主要内容:①忠于职守与爱心②高度
责任心和同情心③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④较出色的人际沟通
能力⑤健全的社会适应性⑥较适宜的气质与性格类型
33.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有正常的智力水平②有健康的情绪特征
③有健全的意志④有完善的人格⑤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4.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一联系:共同的实
施对象一病人、健康人群;心理护理和其他护理方法共同存在于整体
护理模式;临床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即可与其他护理操作同步也可
独立展开,但绝不能脱离其他护理方法独立存在。二区别:(XQ)①
X更关注与“增进和保持健康”紧密关联的心理学问题Q围绕着“增
进和保持健康”的中心②X更强调社会环境与个体健康的交互作用Q
重视物理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③X较多地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潜
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心理调节等方式去帮助个体实现比较
理想的健康目标Q较多地借助外界条件或客观途径,以生物、化学、
机械、物理等方式去帮助个体实现较理想的健康目标。
区别(依据原理不同,使用工具不同,行使职能不同)
35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1)心理特点①自尊心强②自卑和无价
值感③敏感与多疑④固执与刻板⑤孤独与寂寞(2)心理护理①尊重
老年病人的人格②提供舒适、安全的疗养环境③节好病人的疗养生
活④指导老年人克服不良心理
36疾病初期的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①心理反应A否认与侥幸B抱怨与负罪感C恐惧
与忧心忡忡D轻视或满足F陌生与孤独感
②主导心理需要:主要体现为尊重和安全的需要
(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重点是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协助病
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病情,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使之初步适应医院的
环境,较好配合治疗与护理。①效沟通②满足各种需要③心理支持和
疏导④认知干预
37疾病发展期的心理护理此期的护理重点是保持良好的护患关
系,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调节病人的不良情绪。
38疾病恢复期的心理护理此期心理护理的重点是提供支持和咨
询,帮助病人恢复自主生活,提高适应能力,恢复社会角色功能,使
病人从心理、身体和社会三方面获得全面康复。①提供信息与知识②
心理支持与疏导③自护行为塑造④协助认知治疗
39.马斯洛需要理论(1)生理需要:维持生存及种族延续的最基
本需要。(2)安全需要:希望受保护和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
的需要。生理安全:生命安全;心理安全:财产、职业安全(3)爱
与归属的需要: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和支持的需要(4)
尊敬的需要:自尊:个体渴求能力、自信、自主和成就.他尊:希望
受到他人的尊重、认可、重视和赞赏(5)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希望
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需要
40护士临床心理护理的职责范畴包括:①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与
心理干预②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治疗及自身情况的认知水平③辅助
心理专业人员开展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等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进
行护理评估,明确护理诊断,分析病人的情况,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提供依据。⑥确立评价心理护理和干预效果的标准及方法。
41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1)心理特点①焦虑、恐惧②否认
③孤独、忧郁④愤怒⑤依赖(2)心理护理a针对负性情绪①热情接
待,礼貌地询问病人或家属病情②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③针对
病人的愤怒,护士应充分理解④告诉家属在病人面前保持镇定的重要
性⑤鼓励病人合理宣泄。b针对依赖帮助病人形成正确、有积极意义,
可实现的目标,使其逐步摆脱依赖c针对否认短期否认可不予纠正,
若持续这种状态,因鼓励病人接受患病事实,结合认知疗法,帮助病
人纠正认知偏差,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d提供咨询e优化环境
42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a提供信息
1、详细介绍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对手术安全
性给恰当解释
2、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的病人,可介绍相关专家会诊情况
及手术方案。
3、提供有关医院规章制度的信息,使病人对术后生活做好心理
准备。b行为控制帮助病人学会行为控制技术,如放松练习、深呼吸
等,以减轻病人紧张与焦虑的情绪。c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安排
家属、朋友及时探视,引导他们安慰和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
心。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①馈手术信息②疼痛护理③克服抑郁
43冠心病人格特点:A型性格被认为是冠心病病人的典型人格特
征。A型行为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约为B型行为者的两倍。(2)心
理特点:①恐惧②焦虑③抑郁④依赖药物(3)心理护理:①纠正不
合理认知②实施行为矫正③稳定情绪④正确的健康指导
试题3
1、护理心理学(nursingpsychology):是将心理学的理论与
技术应用于护理领域,研究病人及护士心理活动规律及特点,以实施
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型学科。
2、护理心理学研究任务:
(1)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特点
(2)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病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研究心理评
估和心理干预的理论和技术(4)研究心里护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5)研究和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
3、护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与分析,研究各种
环境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
主观观察法与客观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临床观察
法
(2)实验法:是经过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某
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或因果关系的方法。
(3)调查法:通过访谈或问卷等形式,系统地、直接地从某一
群体的样本中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来认识心理行为
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资料收集: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
4、情绪与情感的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5、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1)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2)情绪状态:A、
心境(mood):是比较微弱又比较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通俗地说就
是平时讲的心情。
B、激情(intenseemotion)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短暂的
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极度悲愤和异常恐惧等。C、应激(stress)
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应激
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状态:
一种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慌乱之中;
一种是头脑清楚,急中生智、动作准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困
境。对付应激状态是可以训练。
6、情绪和情感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
唤醒。
7、意志(will):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
调节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8、意志的特征: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有自
觉目的的运动
9、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
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人
格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
10、人格结构:
(1)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2)人格心理特征:能力、
气质、性格(3)自我意识
11、人格的特点:独特性与共同性、稳定性与可变形、生物制约
性与社会制约性、整体性
12、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气质、智力、身高、体型(2)环境因素:
A、家庭(父母教养方式)
B、学校教育(学校氛围、教师态度等)C、社会文化(地域、民
族、社会阶层)(3)实践活动:理想、职业、价值观(4)自我教育
13、气质:是一个人生而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
体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心理活动动力特征:指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和稳定性、速度和
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14、加拿大生理学家应激理论的创世者,“应激之父”塞里发现
了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
15、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肾
上腺肥大、胸腺,淋巴节萎缩、胃溃疡
16、应激: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
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者适应不良。
17、应激源: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只要对机体构
成威胁或个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都可成为应激源。
18、应激源分类:
(1)按事件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分类:A躯体性应激源B
心理性应激源C社会性应激源D文化性应激源
(2)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A工作问题
B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C人际关系问题D经济问题E个人健
康问题
F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问题
(3)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
19、应激的中介因素:
(1)认知评价: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
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2)应对方式: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
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3)个性特征
(4)社会支持: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
等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
的联系程度
20、心理评估:是指应用多种方法(观察、访谈、心理学测验等)
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
程。
21、心理测验:依靠各种心理测验量表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定量
的客观的心理分析和描述的方法,是心理一种测量技术。
22、心理评估实施原则:动态实时原则、综合灵活原则
23、心理评估的方法:
(1)行为观察法:指在完全自然或接近自然的条件下,对个体
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注意事项:
A客观、完整和准确地观察其行为;
B注意被观察者的行为如何让被他人的语言、非语言因素以及周
围的环境所影响或改变;
C记录某一事件的发生及其全过程;D观察者要有明确的角色意
识;
E如果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年龄及时代背景相差悬殊,分析结果时
尽可能从被观察者的角度理解其行为。
实用范围:治疗抑郁、自卑、紧张等各种心理疾病,霍桑效应在
企业管理应用和领导行为上也卓有成效。
(2)临床访谈法:访谈技术是护士与病人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会
晤。访谈技术是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访谈者收集资料,诊
断评估和治疗干预的基本沟通手段。(3)心理测验法:依靠各种心
理测验量表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定量的客观的心理分析和描述的方
法,是心理一种测量技术。
标准化的心理测验(standardizedtest)必须满足如下4个条
件:A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数量,
即比较标准,由有代表性的样本产生。常模的形式包括平均数、标准
分和百分位数等。
B信度:反映测验稳定可信程度的指标。
C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测验是否测查到了所要测查的
内容,多大程度上测到了所要测的内容。
D方法标准化:任何一种心理测验在施测时都要有统一的、标准
的施测方法,即对任何被试实施测验、记分等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必
须相同,不得例外,否则将影响对测量结果的正确评定。
心理测验的实用原则:标准化原则、保密原则、客观性原则
24、常用的心理测验
(1)智力测验: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比奈西蒙测验、瑞文
渐进测验、儿童发展量表、适应行为量表(2)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在人的行为中起稳定的调节作用的心
理特质和行为倾向进行定量分析,以便进一步预测个人未来的行为。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由艾森克教授编制而成,成人问卷适用16
岁以上的成人,儿童问卷适用于7—15岁儿童。EPQ由三个人格维度,
一个效度量表组成:N(神经质维度),测量情绪稳定性。E(内-
外向维度),测量内向和外向人格特征。P(精神质维度),测量潜
在神经质,与精神病发病有关。L(掩饰量表),测量朴实幼稚水平,
遵守社会习俗及道德规范等特征。
25、以标准化程序来表达评定结果的叫评定量表
常用的评定量表有:
(1)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抑郁自评量表(SDS)
(3)焦虑自评量表(SAS)
(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5)生活事件量表(LES)
(6)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7)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
26、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Scalefor
InpatientEvaluation,NOSIE),由HonigteldG等于1965年编制。
是护士用精神科量表中最普遍的一种。侧重于对病人行为障碍的纵向
观察评定,可以弥补交谈的不足。
适应范围:用于住院的成年精神病人、特别是慢性的精神病人,
包括老年性痴呆病人。
27、心理干预的定义(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是运
用心理的原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
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向预定目标变化的过程。
一级干预针对普通人群健康促进二级干预针对高危人群预
防干预三级干预针对问题和障碍心理治疗(1)心理治疗的的性质:
A自主性(心理治疗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
B学习性(通过帮助使病人改变以往错误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观念)
C实效性(实事求是、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治疗要收到效果)(2)
心理治疗的方法:
A经典的精神分析疗法、B行为疗法:
a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zation)适应症:焦虑
症、恐怖症
步骤:放松训练、等级结构(由弱到强10级)、脱敏治疗b厌
恶疗法:
用于:吸毒、某种性诱惑或暴力倾向
通过将具有诱惑性的刺激和令人不快的厌恶的刺激进行配对,使
这些诱发越轨行为的刺激变得不那么吸引人。厌恶刺激:药物,电击
等。条件反射。
戒烟:在臭气熏天的环境中吸烟或者过度吸烟。c满灌或冲击疗
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和“快速脱敏疗法”面对引起
焦虑的环境,“习能镇惊”是满灌疗法治疗的要决。疗程5次左右,
每次1-2小时d示范疗法:C认知疗法
28、心理护理:在护理实践中,护士以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为指导,
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按一定的程序,运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和技
术消除或缓解病人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转归和康复的方法
和手段。
29、心理护理的原则:服务、平等、尊重、自我护理、保密30、
心理护理的目标:
(1)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2)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3)消除
病人的不良情绪(4)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
31、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32、护士角色人格/护士职业心理素质(rolepersonalityof
nurse):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
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33、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指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不可缺少、起决定作用、随时可能影响职业角色行为模式的人格特
质。
34、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主要内容:
(1)忠于职守与爱心(2)高度责任心与同情心
(3)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4)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5)
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6)较适应的气质与性格类型
35、护士个体人格和角色人格匹配模式
(1)重合匹配模式(2)基本匹配模式(3)少许匹配模式(4)
完全不匹配模式
36、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
(1)以积极情感为核心的心理品质(2)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
业境界(3)适应护士角色的职业心理特质:
A智力方面: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注意力、准确的记忆力、独
立思维的能力
B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C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
D道德方面:高度的责任心与爱心。E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
F人格特质方面:较适应的气质与性格类型(4)护士的人格类
型与行为特点
37、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途径
(1)职业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A形成专业共识B丰富教育形式C注重3个结合D共创良好氛
围(2)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特色教育
遵循“补缺原则为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存在明显缺陷者实施针
对性职业培训。促使每个护士形成和稳固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3)
培养目标的分层教育
A本科生-目标激励,专科生-正面教育B重视客观分析,避免主
观臆断。C注重因势利导,情调行之有效。(4)可操作性系统训练
的模拟教育
A职业仪容强化训练B言谈举止规范训练
C情绪调控的技巧训练D模拟情景的适应性训练(5)现实形象
与理想目标的符合教育
A理想目标教育和现实形象。B现实形象施教趋向现实目标。
38、心理健康:指知、情、意的内在关系协调,心里内容与客观
世界保持一致,个体与社会相适应并由此不断的发展健全人格,提高
生活质量。
39、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指护士职业群体从事护理工作时的综
合心理能力的表现及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心理基础。
40、职业紧张(occupationalstress):是由工作或与工作有关因
素所引起的紧张,即当工作要求超过了劳动者的应变能力时,个体特
征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紧张。
41、职业倦怠/心身耗竭综合征(burnoutsyndromeBS):是
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
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
42、护士常见的应激源:
(1)组织管理方面(2)人际关系方面
(3)工作不确定性和职责方面(4)工作环境方面(5)价值感
方面(6)社会支持方面(7)个体因素
43、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的措施:
(1)个人层面
A了解自身职业应激情况B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C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2)组织层面
A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B明确护士工作责任,合理陪伴护理人力资源C加强护士职业素
质的培养,全方位测评D设置机构和场所对护士进行心理辅导
试题4
第一章论绪
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
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
应用学科
护理研究对象护理对象和护理人员,其中护理对象包括病人、亚
健康状态的人、健康人。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2、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心理行为变化
3、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
4、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理论和技术
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国外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1、强调心身统一,心理学融入护理实践
2、应用心理疗法开展临床心理护理
3、开展量性和质性研究
国内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学科建设日趋成熟和完善:1995年:护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成立1996年:教材《护理心理学》诞生
2、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
3、临床常用心理评定量表的应用:心理评定量表成为护士的工具;
用客观量化替代主观评价
4、临床心理护理突出个性心理特征:开展个案研究,实施个性化
心理护理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领域: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
发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重要的心理学派别:构造主义(德国,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
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英国,铁钦纳);机能主义(美国,詹姆士);行为主义(美国,华生);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
弗洛伊德)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行为活动,从而
分析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1)自然观察法(2)控制观察法
2、调查法
(1)访谈法(2)问卷法*指采用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现场或通
过信函交由被试填写,然后回收问卷,分门别类地分析研究,适用于
短时间内书面收集大范围人群的相关资料
3、测验法(心理测验):两个基本要求:信度和效度
4、实验法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1、个案研究与抽样研究
2、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
3、临床实验研究个案研究:采用观察、访谈、测评、实验等方
法,以单一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式。
抽样研究:在科学抽样的基础上,采用观察、访谈、测评、实验
等方法,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的研究。纵向研究:指对同一批研究对象
在一连续时段内作追踪研究。
前瞻性研究:以当前为起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追踪至未
来的研究方式。
回顾性研究:以当前为终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追踪至
过去的研究方式。
横向研究:指相匹配的实验组、对照组的被试者选择同一时间内
就相同变量所进行的比较分析研究。临床实验研究:是现场研究的一
种,较多采用观察、访谈、测量和实验等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知、情、意三
个彼此联系的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P14
(一)心理观:
1、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
科学心理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心
理是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脑的进化是心理发展的基
础;;脑的功能是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二)心理是脑的功能
1、大脑皮层的三级功能区:
一级功能区:负责特定感觉功能二级功能区:负责整体知觉和信
息的记忆三级功能区:负责有目的的活动
2、脑的三个主要功能系统:维持觉醒水平;信息加工;意志行为
控制
3、两个半球的功能不对称: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右半球:形象
理解思维
(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3、人的心理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4、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人脑反映客
观现实的过程。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信息加工的过程;外界
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
支配人的行为的过程。认知是人的的最基本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注意
一.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又称为信息加工
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A.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
反映.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感觉的特征:(1)适应:感觉
器官因受连续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视觉感觉适应:明适
应暗适应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
象
(3)感觉补偿:某感觉系统的功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
功能来弥补。
(4)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暖觉:红橙黄;
冷觉:蓝青紫
B.知觉: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
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
知觉的种类*:a.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与距离、空间定向)
b.时间知觉(对时间的分辨、确认、估量、预测)c.运动知觉(动静、
快慢)
知觉的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C.记忆是对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
绪记忆、运动记忆;
按照记忆时间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过程(3个基本过程):(1)识记:感知外界事物或接受
外界信息阶段
分类: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保持:将获得的信息在脑内编码、储存和保持的阶段
影响保持效果的因素:①该信息对个体的意义②是否反复应用
(3)再认与回忆:
遗忘及规律:包括: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
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最为人们所接受)记忆痕迹得不到强
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
(2):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
扰被排除,记忆就恢复
(3):压抑说:遗忘由于情绪和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若压抑
解除,记忆恢复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为:即在识记后的短时期内遗忘较快,
而过了一段时间后(三天以上),遗忘速率减慢。先快后慢
D.思维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最重要的特征
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水平及其凭借的不同,可分为:动作
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分为:集中式思维和发散式
思维。
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一比较一抽象与概括一系统化与具
体化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思维的品质: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逻辑性;独立性;灵活
性。
创新思维的培养:1)突破定势2)培养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3)
学会合作4)放松,形成良好的心态
E.想象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
象以及幻想)
F.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种类:无意
注意;有意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
转移
二、情绪与情感过程
情绪与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组成
部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动物和人类共有;与生理需要有关;产生较早(三个月乳儿);
有明显外露、带有冲动性带有情境性和不稳定性
情感:人类特有;与社会精神需要有关产生较晚(社会交往产生);
可不外露,少有冲动,主要为内心体验;带有持久性、稳定性、深刻
性
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3种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
订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以随意运动为基础2,与克服困难相联
系3.有自觉目的的行动
意志品质:1)自觉性一盲从和独断2)坚韧性一顽固和动摇3)
果断性一优柔寡断和武断4)自制力一任性意志品质的培养:1)树
立崇高的理想和志向2)理想与具体实际工作相结合3)积极参加各
种实践活动4)培养健全的体魄5)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人格: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
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结构:(1)人格的倾向性(2)人格的心理特征
人格的特征:(1)稳定性与可变性(2)独特性与共同性(3)人
格的整体性(4)生物制约与社会制约性需要的理论: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
要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
部原因和动力。
动机的功能
1、始动的功能
2、维持调节功能
3、指向功能
动机的种类:L生物性动机
2、社会性动机
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1)双趋冲突:指两个目标同时出现,并
且对个体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个体无法同时实
现两个愿望时,在心理上出现的难以取舍的斗争。(如:是否住院)
(2)双避冲突:同时出现两件可能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卖公司合同范本
- 产品抵押工资合同范本
- 内部购买服务合同范本
- 999玫瑰买卖合同范本
- 云南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04购房合同范例
- 无锡锦鲤池过滤器施工方案
- 主体盖房合同范本
- app监控合同范本
- 公司安全协议合同范本
-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阅读练习+答案
- 三年级奥数专项练习-和差问题
- 强化学习 课件 第1章 强化学习概述
- 《邓稼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GJB9001C-2017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表格汇编
- 核心素养目标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浅谈至本品牌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仲裁法全套课件
- 2024年4月贵州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
- 运维国企招聘笔试题库
- 2024年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