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件-中国古代文献学(全套课件220P)_第1页
高校课件-中国古代文献学(全套课件220P)_第2页
高校课件-中国古代文献学(全套课件220P)_第3页
高校课件-中国古代文献学(全套课件220P)_第4页
高校课件-中国古代文献学(全套课件220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献学导论的学习内容∵第一节文献与文献学心第二节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畴

∵第三节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意义第一节什么是“文献”“文献学”一

、“文献”

词∵最早见于《论语

·

八佾》:

“子曰:

‘夏

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

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则吾能征之矣。’”《礼记

·

礼运》:“言偃(子游)复问:

‘夫子之极

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

‘我欲观夏道,是

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乾坤》焉。

《乾坤》

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必东汉郑玄注云:“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管仲像“文献”

:文章典籍,口头材料。照

·

而能入9用

考次N》轻

指∵朱熹《论语集注》解释《八佾》这段话说:“杞,夏

之后。宋,殷之后。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

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

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献:贤人心孟子谓齐宣王曰:

“所谓

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

也,有世臣之谓也。"∵荀子:学莫便乎近其人。∵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

亦名《国朝耆献类征初

编》,是一部大型清代

人物传记资料汇编。姜

像姜尚吕氏名望一说字

国始祖“文献”,专指“典籍”

。“献”即贤者的言行被记录下来。“献”转变成“文”,而“献”字也慢慢失去其本义。心

宋末元初的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专记之书,

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之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致名

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

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

“我欲东

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明《永乐大典》原名《文献大成》现在“文献”一词的涵义心通常指任何具有

定的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

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包括

切印刷型与非印刷

的出版物,诸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文献。二、

中国古典文献学心

我们所说的古典文献,

般是指记录“五四”运动以前各种

知识信息的印刷品与非印刷品。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及有关的文献工作的

一门学科,

主要涉及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第二节、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畴※一、前人的文献学1.古代无文献学,称校雠学。心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广集诸本,施以校雠,编定目类,撰写叙录,开创了独特的学术门类。e

校:本义是犯人带的木枷。引申为比堪核对。雠: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校雠。心颜之推《颜氏家训

·

书证》、郑樵《通志

·

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均沿用了校雠之名。2.郑鹤声、郑鹤春

《中国文献学概要》——中文世

界第一部以文献

学命名的著作:“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

文,审订、讲习、

印刻诸端谓之献。

叙而述之,故曰

文献学。

"3.1953年王欣夫《文献学讲义》指出:广义的“文献

学”是无法在课堂上讲授的;然而,既称为“文献

学",至少掌握怎样来认

识、运用、处理、接受文

献的方法。根据前人积累的经验,实践的效果,本课定为三个内容:一、目

录;二、版本;三、校雠。文

羲欣

述上海古籍出版

社Wuu,4.1981年,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文献的积聚与散

失,源流与分类,类别与

体式,四部书的构成及演

变,类书、丛书与辑佚书,文献目录与解题,

版本、校勘与辨伪,古典文献的收藏与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学5.1982年,张舜徽《中国文献学》:我

们今天,自然要很好地继承过

去校雠学家们的方法和经验,对那些保存下来了的和已经发

现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进行整理、

编纂、注释工作.使杂乱的资料

条理化、系统化;

古奥的文字

通俗化、明朗化。并且进一步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

流,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

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中国文献学线伟约导阔M书张

。语言文字:文字、音韵、训诂校勘学文本形态:版本学目录、辑佚、辨伪具体:具体内容的考实抽象:思想的剖析探求古文献学考据学义理学形式古文献6.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内容二、本课程学习的内容o1.且录、版本、校勘c

2.

辑佚、辨伪c

3.古籍的利用∵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他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

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而目录学则是研究目录

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专

门学问

。∵版本是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版本学就是研究各

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

的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校勘是指改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的恢复或接近原来面目。校勘学则是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

方法和规律的学问。第三节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张元济: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古文献学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古文献整理、研究成果的优

劣,甚至关系到古文献本身的存亡。※古文献学实为古代学科的基础。c₃目录是治学的门径。版本学涉及文献文本的考察和鉴别。校勘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取得正确文本的重要手段,是读书、治学

存真求是的先决条件。内容考实是古代学研究中准确掌握、利用文献的前提。海源阁閣

泼致

惠四

芳游易天下中∵王献唐在《海源阁藏书之损失与善后处置》中记载:“在土匪占据聊城时,日常以杨

氏书籍出售,购者随意予价,略不计较。有时割裂包物煮饭,或带出作枕头使用。"“并闻杨氏宋本咸淳临安志八册,半箧为

土匪带入民家枕头;后以王冠军搜查正严,

恐遭连累,即将临安志火焚,并将书箧劈

碎煮饭。余前往勘查,仅见临安志二册,书箧尚存。"※叶梦得《古林燕语》卷八:“人之教子者往往便以一经授之,他经纵读,亦不能精,教

者亦未必皆读五经,故虽经书正文,亦率

多遗误。尝有教官出《易》题云:‘乾为金,

坤亦为金,何也?

'举子不免上请,则是

出题时偶检福建本,

‘坤为釜’字,本谬,

忘其上两点也。又尝有秋试,问《井》卦

何以无象?

亦是福建本所遗。"∵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唐太宗本人对齐梁文

风也很爱好。他自己就带头写淫靡浮艳的宫体诗,

富丽呆板的宫廷诗。他命令魏征、房玄龄、虞世

南等大臣编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文馆词林》等等类书,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供

给当时文人们采集典故词藻之用。"《艺文类聚》是唐代开国初年由高祖李渊下令编

修的,欧阳询主编,参与其事的还有裴矩、陈树

达等人,武德七年(624)成书。∵

《文馆词林》是唐高宗朝中书令许敬宗奉敕编纂

的一部大型诗文总集,

自唐高宗显庆三年(658)

成书之后,一直深藏中秘。∵

《人民日报》2003年1月30

日第15版春节佳话春节源起我国原始社会中的“腊祭”......《尔雅》一书中就说春节“夏曰

岁,商曰祀,周曰年”。据此看来,春节

在不同的时期是有不同的称呼和含义。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日为高潮。北

方叫“扫房子”,南方称“掸棚尘”。宋

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述道:“不论

大小人家,据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孟子》: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Q《四书集注》:私,窃也。淑,善也。艾,治

也。人或不能及门受业,但闻君子之道于人,

而窃以善治其身,是亦君子教诲之所及。e《

朱子语类》:私淑艾者,未尝亲见面授,只

是或闻其风而师慕之,或私窃传其善言善行,学之以善於其身,是亦君子之教诲也。参考教材≈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2.*

2.王欣夫.文献学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3.杜泽逊.文献学概述[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M].济南:齐鲁书社,1

982.其它参考书1

.郑鹤春、郑鹤声.中国文献学概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2.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M].济南:齐鲁书社,

1998.3.刘国钧.中国书史简编[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2.

4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4.5.余嘉锡.

目录学发微[M].成都:巴蜀书社,1991.6.陈垣.校勘学释例[M].北京:中华书局,2004.本节内容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二

、古典文献的类型∵重点、难点:古典文献的类型及其区别。总集、别集、丛书、工具书(类书、字书、方志)等本节内容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甲骨1、何谓甲骨∵龟甲和兽骨:龟甲的腹部、牛的肩胛骨和胫骨牛小排

後腰脊部後腿部腹脅腱子肩胛部前胸肉前腰脊部

腰内肉肋脊肉子年有期天孔分钟务

口露貌年

中己者不176-1考古中国龟甲其内槽有凿穴及灼烧痕迹2、甲骨的用途三

圣水

日众2、

甲骨的用途----占卜1.钻孔。2.孔的一侧凿槽。3.在钻凿处灼烧,甲骨就会爆裂,

出现兆纹

“卜”形裂纹。“卜”字就是裂纹之状。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附近。

(包括时间、事件、占

卜人、占卜结果。事后,还要记上

灵验与否,叫验词。)3、甲骨的发现与研究1898年以前,中药“龙骨”。∵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上

竟然刻有古文字,遂四处搜求,得1500片。此后,

人们就把1899年作为甲骨文发现的年份。∵1903,刘鹗出版《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

骨文的专书。次年,孙诒让据此写成《契文举例》

二卷,这是我国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开始。∵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195

9,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4、周代甲骨1977年,陕西岐山县凤邹周原遗址出土1000多件甲

骨∵甲骨并非殷商专有(

)

金1、何谓金指青铜器,铜和锡的合金(一般铜占80%-85%,锡

占15-20%)。心在商代至秦汉的青铜器上面,常常铸刻上文字,

这就是常说的“金文”。∵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金文所刻的器具以

钟鼎居多,故又称金文为“钟鼎文”。钟鼎之家、问鼎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左传》:鲁宣公三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今

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

焉,对曰:在德不在鼎。(1)礼器统称尊彝,

或彝器,又

称吉金心主要用于宗

庙祭祀及随

葬,其次为

诸侯旅行祭

告之用,再次为媵器(陪嫁之物)2、青铜器的种类与用途莲鹤方壶四羊方尊散氏盘

秦公簋(2)乐器除用

于祭

随葬

还用战征2、青铜器的种类与用途2、青铜器的种类与用途(3)兵器鸣金收兵

?刀

甲胄2、青铜器的种类与用途(4)符玺∵符,亦称兵符,发兵用,分为两半,如虎符、鹰符

∵玺,印章,天子的印章称为玺,民间的印章称为印心

阳陵虎符“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2、青铜器的种类与用途(5)日用器铜镜、铜灯“大乐未央,长相思,慎勿相忘。”“相思愿勿绝,愁思悲,顾见怨,君不说。”(三)石1、

石刻源起∵石头作为文献载体在历史上可能同青铜器一样早。

《墨子

·

明鬼》:“铸之盘盂,镂之金石。”*

由于在铜器上刻铸文字较在石器上刻铸要难,所以

自秦代以后,石刻渐渐取代了金刻。2、石刻种类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1)碣,特立之石,为高的圆柱。有碣圆碑方之

说。(2)摩崖。刻于崖壁,为天然之石。(3)碑。西汉时,碑刻文字出现,但极少。东汉

大规模出现,现在所说的汉碑,

一般都是指东汉碑。(1)碣石琅琊台刻石不器帷

币隔山慝招桂林国旅.com

www.guilincits.com(2)摩崖北牖洞(3)碑蔡邕熹平石经3、石刻用途记载国家大事歌功颂德校正经书树碑立传(墓碑)保留名人书法、手迹秦始皇石刻臣去疾臣请矣

臣斯昧死3、石刻用途∵烈士纪念碑∵塔里木沙漠公路碑

。导航碑;(四)竹木1、指竹简和木牍将竹劈成长而窄的

竹片,叫竹简;木之劈成长而窄的

木片者,叫木简,做成较宽的木版者,

叫木牍。简牍的使用,集中

在汉晋,东晋后,

纸张取代简牍再缺于中西果共而立同『

维旦日堂下飞回祖上的今『不脚木会上自编星由堂下水真视上射『不婴不会上司指月射有人英于中横香再鲜于中用果若而业自时H面寮人粪于中横委典缺于居延汉简htp/60.Aco郭店楚简《

》每一枝竹片之城的简叫做简把若干简编在一起成为册(册)“汗青”“韦编三绝”: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

家》:“读《易》,韦编三绝。”韦:熟牛皮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2、简的编联成册8

集通的毛用地法同的技客

1书

1□参

6digilalarchives:tw习大和的的名

花中M01云梦睡虎地秦简西

階天造中幾

到二子二百笺变一虐鉴+

大雨

·

正膏符奥

偶皆

坦反押

泰反夫位

偶合爱复一店其贵,王者空物游真

一夜

头請

于然

地甘肃武威汉简到零被制六任用亦用经天人作上套

逃上道冬物竹

书3、牍∵用来书写的木片、木版∵百字以内通常不用简策,而用

牍。《仪礼·聘礼》:“百名

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一尺见方的称为“方”。如果

再大些,称为“业”。(肄业,原指读大版子书,毕

业指大版子书读完了)∵木牍主要用来上奏,《史

记·滑稽列传

·

东方朔传》:

“至公车上书,用三千奏

牍。”∵写信也用版牍,一般一尺长,故称“尺牍”。(五)缣帛∵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白娟)。※帛质轻薄柔软,可以卷舒,便于携带,随文字长

短截取,易于流行。《墨子·

明鬼》:

“故书之竹帛,以遗后世子孙。”∵缣帛用于书写材料,在汉代相当流行。心帛书除用于书写文字外,还用于绘图。湖北出帛书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绝知弃辩,民得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为

弃作,民复孝慈。”今本、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绝圣弃知,民得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仁

弃义,民复孝慈。”實

(

(

(

(

臣玉扫自通名:#『定扫置照正或

未天不恶能

酰大四

绵事《有阍曰

·

(知

;

吴;必同?

)

)

醇土

5夫育主片

臀汉帛书《老子》TE(六)纸张1、纸的原义∵是指漂洗蚕茧时附着于筐上的絮渣。《史记

·

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诸

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裴胭集解引韦昭曰:“以水击絮为漂。”心将水中漂浮的细丝用竹捞起晾干,就是类似缣帛的

纸。“纸”字从“糸”就是明证。2、纸张的出现(1)1933年,罗布泊汉烽燧亭遗址发现西汉宣帝

(BC49)麻纸,早于蔡伦154年。(2)1957年,陕西灞桥发现西汉武帝时期的麻纸。(3)1973年,甘肃居延发现西汉宣帝、昭帝时的黄纸、白纸各一片。(4)1978年,陕西扶风发现西汉宣帝至平帝时的

。(5)1979年,甘肃敦煌发现西汉宣帝时的纸,其

中一张浅黄,20×32CM,为迄今出土西汉最大的

张纸。3、纸张的应用∵

据《后汉书

·

蔡伦传》记载,蔡伦于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了纸,时称“蔡侯纸”。∵纸张全面取代简牍与缣帛是从东晋开始的。洛阳纸贵:

《晋书

·文苑

·左思传》:

“于是豪贵之

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南北朝以后的书籍基本上都是以纸张为文献载体。(七)电子∵

电子文献的出现是与计算机的出现密不可分的。

心电子文献的两大特点:1、无形。2、存储量大。余论:世界各国古代文献的载体形式1、莎草纸∵又叫“纸草纸”、“埃及纸”。是古埃及人以尼罗河流域生长的一

种纸草(英文papyrus,属莎草科,又称“埃及芦草”,现代意义的

纸英文称paper,就是从papyrus来的)为原料制成。草纸发明很早,考古发现,公元前3500年埃及木乃伊的陪葬品中已

有莎草纸卷本,这要比目前已知我国甲骨文的出现早2000余年。后

来流传到地中海沿岸诸国。莎草纸的长期广泛流传对世界文明史产

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直至10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埃及后,莎草纸才真正被废弃。莎草纸祭文亡者之书莎草纸∵

2

羊皮纸羊

皮纸英文parchment,源于意大利文pergamen

据说最初盛行于小亚细亚佩尔加蒙国。公元前2世纪,埃及禁止莎草纸运往佩尔加蒙。

佩尔加蒙于是将兽皮制成光滑平展的兽皮纸,其

中主要是羊皮纸。这种羊皮纸在公元4世纪以前成

为欧洲最通行的书写材料。经过1000多年的历史

沧桑,国外尚有不少羊皮书被保存下来,包括《圣经》、《诗篇》及法律文书等。直到中世纪

末中国的纸张传到欧洲,才逐步取代了羊皮纸成

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羊皮纸羊皮纸书3、

贝叶∵贝叶是古代印度及其周边的尼泊尔、巴基斯坦、

缅甸、泰国等国使用的一种书写材料。《大唐西域记》中描述的长而宽的多罗树的叶子,又叫“

贝多罗”,是梵文pattra

或patra的音译,也就

是通常所说的贝叶。用贝叶书写的佛经,叫贝叶经。在贝叶上书写,一般是用尖锐的笔刺写出清晰、深刻的线条,然后在线条上涂色。这种经目

前仍有遗存,但时代都比较晚。∵贝叶经的装订方式是将长条形散叶按顺序一叶一

叶重叠整齐,上下穿眼,再用木板两块夹住,夹

板亦相应穿两孔,再用一根绳子穿起来,捆好,即成一夹,因用梵文写成,故名梵夹。直到中国造纸术传入,印度及南亚诸国才渐渐废

弃了贝叶这种书写材料。贝

叶贝多罗树贝叶经an

nmww贝叶书57

sss66m特h²*

4、树皮心古拉丁人用树皮里层薄膜liber

书写,因此,拉丁语liber

就是书。

西班牙语libero,

英语library即图书馆就是从liber派生出来的。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与时代性∵从古到今的传抄方式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同

阶段:刻写——书写——印刷——拷贝心

中国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

几个时代:甲骨文时代——金石时代——简牍

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电子时代∵演变趋势特征:从坚硬、厚重走向柔软、轻薄;从缓慢、笨重走向迅速、轻便;从固定、有形走向多变、无形。第二节古典文献的类型一、主要的分类标准二、几种典型的古典文献c

(

)总集OR

(二)别集(三)丛书(四)工具书一、主要的分类标准1、按照古典文献的内容及其学术性质∵

以《汉书·

艺文志》为代表的六分法

(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以《隋书·经籍志》为代表的四分法

(经、史、子、集)2、按照文献产生的方式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指作者直接记录自己的思想成果而产

生的原始文献。如个人论著、作品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整理加式后而产生的文献,

如目录、索引、文摘等。、三次文献是利用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分析、

综合、研究而产生的文献。如综述、述评、研究

动态、辞典、年鉴等。3、按照文献的性质和作用∵记录、钞纂、编述与著作四大类。4、按照文献的编纂体裁∵理论著作、史书编著、典制政书、地理方志、图

书表谱、档案文书、总集别集、丛书、类书等九

类。二、几种典型的古典文献(一)总集∵汇集两人以及两人以上作品的合集。常为诗文集。

∵总

始e

诗经》?c

《楚辞》?《建安七子集》(亡佚)a《文章流别集》(亡佚)《文选》(现存最早)沁总集进入目录之始:《隋书

·经籍志》∵晋挚虞《文章流别集》《隋书经籍志》断为中国总集之首:“总集者,以建安

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

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撼

(zhí)孔翠,芟

(shān)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

别》。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

覃奥,而取则焉。”∵

撼:摘取∵

孔翠:孔雀河翠鸟。喻精华。∵总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四库全书

·

总集类叙》:“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

一则删

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故文章之衡

鉴,著作之渊薮矣。”总集的类型

(一)*1、通代总集c

通代、有选择、多体裁总集

(

)心《文选》、《古文辞类纂》(清·姚鼐)

c

通代、无选择、某类体裁总集(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c

通代、有选择、某类体裁总集《玉台新咏》(南朝梁·徐陵)总集类型

(二)*2、断代总集c

断代、有选择、多体裁总集∵

《唐文粹》(宋

·

姚铉)、《宋文鉴》

(宋

·

吕祖谦)c

断代、无选择、某类体裁总集∵《全唐文》(清

·

董诰)∵《全唐诗》(清

·

彭定求)∵

《全唐诗补编》(陈尚君)c

断代、有选择、某类体裁总集《宋诗钞》(清

·

吴之振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缩印工扬

》全

蒜10貌总集类型

(

)*3、按作者地域群体或宗派

关系编集的总集c杨亿《西昆酬唱集》、《花

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四

部花間集十二卷

卷上海酒芬楼借杭州

葉氏藏明萬厝壬寅玄慧齊刊巾箱本依

照原書尺寸景印国图藏宋刻递修公文纸印本《花间集》杨保彝题款卷花

袖间拔施事的作金具秀的身不程言的真在子

者誉别用用争步珍金成嘴如勺指或给的人的不喻事常用用以能志长乡清食而多出神世宜相取行。花商集表第玉路(二)别集指搜集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的个人作

品集1、别集之始∵南朝梁阮孝绪最早在《七录》中立“别集”之目,

此后,历代书目几乎都立别集类。*2、别集体例分类、分体、编年∵分类:按作品内容分类编排。宋《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25卷(存6卷),纪行、述

怀、居室、题人、邻里∵分体:按作品题材或文体编排。清王琦《李太白文集》36卷,古赋、古诗、乐府、古近体诗、铭碑祭文。∵编年:按作品写作年代顺序编排。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3、别集文献价值OR别集比较系统地收载了某一个作者的著作,所以

这就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创作提供

了较重要的材料,为研究所涉及的时代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4、今常用别集叙录万曼《唐集叙录》c

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c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三)丛书*1、单行本与丛书

(“丛刊”、“汇刻”、

“丛刻”、“合刻”)丛书: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冠以同一总名、以统一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2、丛书之祖以“丛书”命名的图书,最早的是唐陆龟蒙的

《笠泽丛书》,但该书不是汇刻群书的丛书,

只是作者的诗赋杂文集。汇编丛书,

一般认为以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

俞鼎孙、俞经辑抄的《儒学警语》为最早。即

《石林燕语辨》、《演繁露》、《懒真子录》、

《考古编》、《扪虱新语》和《萤雪丛说》,反映了宋代一些制度掌故及人物琐事。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丛书。*3、丛书分类c

综合性丛书:《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

《丛书集成》、《续修四库全书》专门性丛书:《二十四史》、《新编诸子集成》、《历代诗

话》4、

中国古典文献几种著名的丛书1、《四库全书》2、《十三经注疏》æ

《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

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

《尔雅》、《孟子》。3、《二十四史》4、《诸子集成》5、《丛书集成初编》6、《中国文化丛书》《四库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150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986年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现有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迪志文化公司1999年研制的光盘

版。※

《四库全书总目》200卷。台湾商务印书馆编有《目

索引》一册,“目录”部分列有每一册所收书目;“索引”部分用以查询每一种书所在的册数和页码。西亞斯國際學院圖青館首页

查找资料

电于资源

服务指南

咨询台

CALIS

E读

留言本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远程包库)电于资源●妇星电于图书(远程包库)点击下载培训课件点击进入妇显电子国书(远程包

)一、数据库简介本馆中文电于图书资源,微书量涌盖文学、经济、计算机、工业等多个大类.只需几分钟

的时间您就可以阅读到一个短大电于图书,极大的丰宫您的知识获取。阅读图书请先下载安

装衄垦阅览卷4.0版本,点击左侧图书分类目录或在上方图书检索中输入检索词查找所需图

书。点击书名链接即可阅读图书。二、进入方式我馆以镜像站形式购入以上两数据库.凡我校园网用户在本地机进行检索.图书馆主页

Chttp://lib.sias.edu.cn→电于资源→短星电于图书(远程包库)..三、服务及联系方式:1、校园网用户均可以自我服务方式使用数据库。2、非校园网用户

可到各校区信息咨询部使用数据库。3、根据用户需求,信息咨询部将为您提供信息检索、收录查询、文献传道等全方位咨询服务.4、参考咨询部联系方式:62488107(内线5107).中国CCNKI)学术文献总库(本地镜像)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机构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起点考试网(新版)博文非书资料管理系统国研网数据库高校财经数据库短星数宇图书馆(远程包

)读秀学术搜索妇星数宇图书馆短星电于图书(本地镜

)短星数字图书馆(联合采

购部分)四库全书电于版北大法台款盲短世檢索结果

卷名

書名1

1但匹配

拳一

藝文频聚(屋096,文206)2

1個匹配

举二

葚文频聚(2096,文206)3

1個匹配

卷六十六

整文頫聚(图096,文206)41個匹配

卷一百四十九

北堂言敛(置096,文206)5

1個匹配

卷一百五十

北堂書敛(图096,文206)6

1個匹配

拳一百五十一

北堂富纱(图096,文206)共91條,從第1條到第10條

檢索结果

全文文本

原文固像全文检索分颊检索

.書名检索著者检索開啓當前检索條件天(蔑,天,夭,赖)部(起)频富频[未限定][未限定]北堂富纱(图096,文206)北堂富纱(屋096,文206)检索结果:

共91卷,129個匹配卷一百五十二拳一百五十三7

1個匹配8

1個匹配下條件叢

號图版:丛书集成初编续编新编一些新印古典文学丛书※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5、丛书的功用与查检丛书的重要性张之洞《书目答问》:

“丛书最便学者,为其一

部之中可该群籍,搜残存佚,为功尤巨,欲多读

古书,非买丛书不可。”《中国丛书综录》c各丛书所收书目c

某书为哪些丛书所收录c

全国各大图书馆的收藏情况(四)工具书所谓工具书,是指收集一种或多种资料,按照一定的

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编写的、主要供人查阅的知识型

文献

。常用工具书

一(

)

(即通检、引得index)≈字典、词典c

字书:《说文解字》c

训诂书:《尔雅》c

韵书:《广韵》、《佩文韵府》c

今人常用:《辞源》、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

典》常用工具书

二(二)类书*1

、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c

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

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下

又分若干子目,以供读书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c

古代的百科全书。2、类书的功用c它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是我们查寻古代典籍中名物制度、词语典故的极为有用的工具书。c

是整理古籍(校勘、辑佚古书等)的必备参考书。3、类书前祖《皇览》南宋王应麟《玉海》第五十四卷:

“类事之书,

始于《皇览》。”三国时期,魏文帝是当代著名

的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除个人从事著述

外,还特意组织当时名家学者编辑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编成大型类书《皇览》。赵宋时代已亡佚。*4、唐代四大类书:

《北堂书钞》、《艺文

类聚》、《初学记》、

《白氏六帖事类集》

5、宋三大类书:《太平广记》、

《太平御

览》、《册府元龟》∵

6、

:《永乐大典》∵7、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渊鉴类

函》、《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子史精华》、《格致镜原》等。重要类书(一)《艺文类聚》

(

1

0

0

)唐欧阳询等奉(高祖)敕撰集,成于唐武德七年(624)。有汪绍楹校点本,后附索引。收录1400多种古籍中的名物及诗文资料,分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等46部,部下又有子目727

个。每部每类先列事典、再引诗文,创“文、事”合

编之例

。c

本书所收唐以前的古书大多亡佚,保存了一大批珍贵

文献资料。

“隋以前遗文秘籍,迄今十九不存,得

此一书,尚略资考证。”(《四库总目提要》)清

人辑佚书籍大都要先查寻是书重要类书(二)《初学记》30卷,唐徐坚等奉唐玄宗命撰集。《白孔六帖》,又名《唐宋白孔六帖》,唐白居

易初辑30卷,名《白氏六帖事类集》;宋孔传续

辑30卷,称《后六帖》,后人将两书合辑,分为

100卷。重要类书(三)《太平广记》500卷,宋李昉等编纂。c采录(摘抄或全抄)汉晋至北宋初年小说、野史、笔记

中的奇闻故事,按内容分为92门,附150余类。c共引书230种,半数今已佚失。保存的古小说资料极为珍

贵,是研究古典小说、社会风俗、文化思想的必检图书。《太平御览》1000卷,宋李昉等编撰。初名《太平总类》。c

全书分55门,子目4558个。收录古文献1690余种。

《册府元龟》1000卷,宋王钦若、杨亿等编撰。“册府”是收藏典籍的秘府,“元龟”,即以神龟卜占c

宋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分31部,部下又有1104类。重要类书(四)心《永乐大典》,明解缙等奉敕编。c

共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约三亿七千多万字。初名《文献集成》。引用文献达七、八千种,往往照原书整部、整篇、整段地编

入。抄写正、副本各一套。今存730卷,由中华书局影印出

版(1960年)。重要类书(五)《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目录40卷,附考证24卷,

陈梦雷编纂、蒋廷锡校定。c

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全书分为6个汇编,32典,

6109部,一亿六千多万字。中

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影印出版,精装共80册。常用工具书

三(三)政书是辑录文献中的典章制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

述,以便查考的工具书。简言之,政书就是专门记载历代或一代典章制度的专书

。涉及的内容范围很广,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

以及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都包罗在内。∵政书按其收录典章制度的时代范围,可分为两大类,可分为两大类:c一类是“通古今”的,即所谓“九通”“十通”。

c一类是断代性质的,即所谓“会要”和“会典”。∵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

献通考》--“三通”※清《清通典》《清通志》

《清通考》,《续通典》

《续通志》《续通考》--“九通”∵清末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

--

“十通”常用工具书四(四)历法、纪年∵

所谓历法,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的互动

关系来确定时间的方法。中国古代采用以朔望月

的阴历。不同的历法中,表示时间的方法不一样,

因此,需要换算。∵中国古代以干支纪日、纪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按顺序组合为六十对,六十对一个轮回。即俗称

“六十花甲子”。用干支纪年在殷商时的甲骨文

中就出现了。心

中国古代除了干支纪年以外,自汉武帝以后还采

用帝王年号纪年。公元

)干支周鲁齐晋秦楚宋841840庚申

辛酉共和2真公15

16武公10

1靖侯18

燮侯秦仲4

5能勇7

8整公18

19839壬戌3171226920838癸亥41813371021837甲子5191448~严

122836乙丑6201559223835丙寅72116610324834833832831830丁卯

戊辰

己e

庚午

辛未8910111222232425261718192021789101111121314154567825

26

2728

息公1829828827826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1314宣王(坯静)1

2

327282930武公

12223242526121314151616171819209

~

10

霭1

2323456R24T丑4lolA

1l1nl01小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

(

华书局,1978)∵方诗铭《中国历

史纪年表》

(上

海辞书出版社,1980)(2)中国历史纪年表·

十二诸侯纪年表(一)*十二诸侯常用工具书五(五)地理、方志就古典文献所涉及的地理范围而言,主要是历史地理

查找古代地名,有两种途径:一是查阅历代史志中的《地理志》及其考证、订补

著作(如《二十五史》中的补地理志),以及类书

中有关历史地理的条目。二是查阅《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地

图集》等工具书。∵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

史与现状的综合性地方文献。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

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是“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本章小结*1

、古典文献的载体有哪些?其用途和区别。2、古典文献有哪些类型?第二章

文献的版本一、“版本”释义版(板):古代用以书写的木片通称为版或板。雕版印书之法通

行以后,版或板的含义逐渐演变为经雕刻后供印书用的版片。本:原义为树根。引申为据以校书的书的原本(底本)。在通常

情况下,“本”即指书。宋代雕版印书盛行,“版本”一词北宋以来便被用来专指雕版所

印之书,其含义是对“写本”而言的。作为版本学的专有名词,版本是指同一部书在编辑、传抄、刻版、排版、装订乃至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

徐有富《校雠广义

·

版本编》,齐鲁书社,1991年,7页)

:1、“版本”出现的时间——雕版印书出现后。2、

最初,“版本”=刻本≠写本3、后来,“版本”=写本+刻本+活字本……一部书,无论是经抄写、刻印或其他方法制成,由于时代、地区、

条件、写刻人等有所不同,各种本子之间必然产生差异,而具有不同的

特征,如:写或印的形式、年代、版次、字体、行款、纸张、墨色、

装订;内容的增删、修改、变化,以及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形成而留存于

书上的题跋、识语、批校、藏章印记等等。这种特征即构成一书的不同

。二

、版本学及其功用版本学是研究书的物质形态的科学。其主要内容是探讨古籍版本

源流,研究古籍版本的异同优劣和鉴定古籍版本真伪等问题。版本学的功用:首先,读书应择善本。其次,校书应备众本。再次,购藏书籍应鉴异本。最后,学术研究也应注意版本。冬冬冬冬冬(4)

)三、雕版的刻制[e21、写样2、上版,也称上样。3、刻版,是用锋利的刻刀把版面空白部分向下刻出一定的深度并

剔除,使版面上有墨迹的字或线条向上凸起成为浮雕,使成为现代所

称的“凸版”。心四、雕版的刷印1、固版

2、刷墨

3、覆纸4、刷印

5、晾干义

必的

作某

氮氯容正惊低的道物薄的淼瀹张隐祭然金念的中法随山山重而排前地料注物急来燃乘按王用的

角一能的派绿代入度源别公番的到以针流资色快金事影敬策屏指悲非承血物;能通和偿参长宏途退歌比鼎的的出敬指言通度免世常直能分的神育,慎幾悲

用类自指的私器心的的泛言合不妖汤表减晨格的地底念已商水演西瓣军置演代等外查宋能盛祭甚之能能下佛核实藏空庭接有海事

事金方四座全害

整發见于解氯派論

然生學栗得施時又不懂登其芋学薯等配亲等鑫慧蓬桑製楚精後人李雅霉澤

攀宋望撰《好魂

氧T除行见陵法水教猴

聚抄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五

、雕印本的类型(一)按时代区分:∵

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和清刻本。(二)按地域区分:浙本、闽本(又叫建本)、蜀本、江西本、平阳本(山西临汾)。(三)按刻书单位区分: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官刻本、私宅刻本、家刻本、自刻本、坊刻本。官刻本中,中央刻本有国子监本、经厂本(明代司礼监所属的经厂刻

印佛经及其他书籍)、内府本(明清时期宫廷内部刊印的书籍)、殿

本(清武英殿刻本)等;地方刻本有藩府本(明代地方藩王刻印书籍)、府学本、郡庠本、州学本、县学本以及各地书院本、局刻本(清同治光绪间在各省设置

的官书局刻书,如江苏书局、金陵书局、湖北崇文书局)。在著录实

践中,都要具体著录。私宅刻本,多出于对圣贤、先辈、师友的崇尚,要推广某种思想和学

说。明清私宅刻书,有时也为了传布某些罕见的版本。但有版本著录

实践上,

一般并不使用私宅刻本这个称谓,而是分解之后具体著录。

如宋黄善夫家塾所刻的《史记》,便著录为“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家刻本,指历代自家出资(委托书坊刻印)或主持刻印的自己家人著

作的书本。自刻本,指历代由作者自己出资(委托书坊刻印)或主持刻印的自撰

的书本。∵坊刻本,指唐至清历代各地书商刻印的书本。比如北宋的开封,南宋

的杭州,都开有很多书坊、书斋、书轩、书林、书堂、书肆、书棚、

经籍铺、纸马铺等。所有这些书坊刻的书,都可以称为坊刻本。(四)按形式区分:∵

巾箱本(袖珍本)、大字本、中字本、小字本、写刻本、朱印本、蓝印本、朱墨本、套印本、插图本、两节版本、三节版本。写刻本:由作者或书法家手写上版刻印而成的书。套印本:用几种颜色印刷的书。中国传统的套印技术发展,分为两个

阶段。初期阶段是在一块雕好的版片上刷上不同颜色敷印,所以称为

敷彩印法。此法始于何时,待考。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前半叶,浙江乌程(今吴兴)凌、闵两家又把

套印技术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分版分色套印,就是把同一版面上需

用的不同颜色分别刻成不同的版,然后依次加印在同一张纸上。用套

印技术印成的书叫套印本。(五)按刻印情况区分:祖本(原刻本)、修补本、递修本(三朝本)、邋遢本、大花脸本、

翻刻本(重刻本)、影刻本(覆刻本)、百衲本(配本)、丛书本、

初印本、后印本、节本。一种书在不同时期或地区常有几种刻本,其最初刻印者为后刻诸本的

依据,称为祖本(原刻本)。凡用经过修补的书版刷印的书称修补本。有的书版屡经修补,用屡经修补的书版印的书称递修本。邋遢本——版本模糊、极不整齐的本子。例如南宋绍兴间,四川眉山

所刻七史,到了元代大部分版片模糊很不整齐,版本学家便称之为邋

。大花脸本——墨色深浅不一,字体大小不同,而又刷印模糊的本子。

以原刻本为底本,如式刻版再印,称翻刻本或重刻本。采用影摹写样上版的方法,刻印得同原刻本一模一样称影刻本或覆刻

本。照宋版影刻的叫影宋刻本或覆宋本;照元版影刻的,称影元刻本

或覆元本。∵用不同的版本凑成一部书或一套丛书称为百衲本或配本。凡丛书中的刻本称为丛书本,凡丛书以外的一般刻本称为单刻本。用不同的版本凑成一部书或一套丛书称为百衲本或配本。凡丛书中的

刻本称为丛书本,凡丛书以外的一般刻本称为单刻本。书版刻成之后

初次印成的本子叫初印本。初印本之外同一书版的其他印本叫后印本。

对原书进行删节以后的本子称节本。(六)按流通情况区分通行本、旧刻本、残本、焦尾本、校本、批本、过录本、善本、孤本。

流布最广、容易得到的本子称为通行本。普遍、普通。∵

刻印得比较早的本子可笼统地称为旧刻本。凡不完整的书称为残本。火灾之后幸存的残本叫焦尾本。凡经读称者校勘过的书叫校本。∵凡经读者加过批评的书称批本或评本。∵将名家批校文字移录而成的本子叫过录本。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或学术价值较高的本子叫善本。

世间仅存的书称为孤本。国内仅存的书称为海内孤本。(七)按用途区分,有进呈本、底本、样本等。进呈本一一进呈给内廷的本子。例如清乾隆间编《四库》的时候,各

地缴送北京的图书均称进呈本。底本——作为校勘主要依据的本子或据以编纂、刊刻的本子。如“四

库底本”,指的是被《四库全书》收入而作为誉抄底本的那些书。样本——以待审查、校订、观赏的本子。六

、非雕印本的类型非雕印本可分为写本与印本。写本包括稿本与钞本(抄本),印

本包括各种活字本与影印本。(

)

写本又称手写本,指成书时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是印刷术发

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唐以前,书籍生产都靠手写传抄,无所

谓刻本印本,故统称为写本。之后的宋元明清也都有很多写本。1、

稿本一是手稿本,二是清稿本。由作者自己亲笔书写的自己的作品叫

手稿本。稿本由别人誉清又由作者亲笔校定的叫清稿本。2、钞本

除稿本外,凡手写的统称为钞本。吉

钞本可根据钞写的时代分为唐写本、宋钞本、元钞本、明钞本、

清钞本。民国以后的钞本习惯上称为新钞本。那些年代难以确定的

代钞本则笼统地称为旧钞本。将纸蒙在刻本上,照式摹写,这样的钞本称为影钞本。以宋刻本

为底本的影钞本则称为影宋钞本,以元刻本为底本的钞本称为影元钞

。※

明、清宫廷所钞的书称为内府钞本。

明清私家钞的书,可以姓氏为称,如毛晋汲古阁钞的书称为毛钞

本或简称毛钞。凡钞本之书法工整而精致的称为精钞本。现存钞本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二)印本※雕版印刷比手写效率高多了,但要印一页书必须雕一块版,如刻

一部大书,则不仅需要很多时间,而且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于是人们

又发明了活字印书法。1、泥活字本2、磁活字本∵3、木活字本4、铜活字本5、锡活字本∵6、铅活字本活字本的特征,概括起来约有六点:(1)活字本有的字排得不整齐,且有倒置、卧排现象。(2)活字本边栏的四角以及上下栏线同行线的连接处多有距离,行格

间距离也常不相等。(3)活字本字的大小不一致,笔画粗细不均匀。(4)活字本墨色轻重不均,行格界线时有时无。(5)活字本字与字之间笔画绝不交叉。(6)活字本无断版裂版现象。∵

这些特征为我们提供了辨识和鉴定活字本的依据。7、影印本

采用照相制版等工艺使原书或原稿再现的复制本。根据印版原料

和技术的不同,印出来的书可分为石印本、胶印本、珂罗版印本、锌

版印本等。影印本,最著名的当推中华书局影印的《永乐大典》、台湾商务

印书馆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四库全书》。…集的離旨前據各省查送應煅書籍中乾隆四十年冬聞十月奉稀有者也敬離錦冠卷端用昭萬群帝德则天至公毕照推兹樂發易代之典或熔古所救

縱器辉史勘本卷首道光十年李瑶用泥活字印刷的南疆绎史勘本》祭恭端容田跚件州田哭共外岳灵品《婴坚堆岳嘿》道

草北墨些笔性提州称

栏器调前州十探你如伴貌月其除無?

大康職思

其居

絲無

荒是瞿

翻其避無

士厥

蟋蟀在堂1役車其休△我不樂僧

休蟋蟀三章章八!句山有樞刺育昭公也不能修道不

以明

》作

天地之道聖

體天地之道成天地之文出道以篇文因文以駕道達而在上

間煮要交假作望初

聲聖

述明铜活字本

初学记

》形高七、善本考证版本源流和鉴定版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治学和科学研究提

供善本,善本是古籍版本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宋代以前已经出现“善本”的概念,但是“善本”一词正式出现

于宋代。欧阳修《集古录

·

田弘正家庙碑跋尾》云:“自天圣以来,古学渐盛,学者多读韩文,而患集本讹舛,惟余

家本屡更校正,时人共传,号为善本。"∵这是“善本”一词见诸典籍的最早记载之一。但“善本”的标准不统一。朱弁《曲洧旧闻》载,宋敏求次道家富藏书,“皆校雠三五遍,世之藏

书,以次道家为善本”。即凡精校之本为善本。清张之洞《酋轩语

·语学》提出三条标准:一为足本,即无缺残、无

删削之本;二为精校,即精校、精注本;三为旧本,即旧刻、旧抄本。总括为三字:足、精、旧。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编辑条例列举四条标准:一曰旧刻,二曰

精本,三曰旧抄,四曰旧校。实质为两字:旧、精。善本因人而异。一是经济原因。二是职业原因。另外,善本标准

也与年龄大小、文化层次有关。善本因时而异。宋代把内容无误的本子当做“善本”。明代选择

善本有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清代选择善本,内容、形式并重。原

因:第一,政治原因。善本标准常被政治风云所左右,与时代背景密

切相关。例如民国初期(受民族革命的影响),禁书、小说、地方志之走运,均属此类情况。

第二,学术原因。学术繁荣的时候,重视内容;学术不振的时候,

重视形式。例如宋代重视古籍整理,版本学发展较快,人们较多重视

内容;明代古籍整理的成就不大,人们就较多重视形式;清代古籍整

理出现总结性成就,又是版本学的兴盛时期,因此,清代内容、形式

。当今善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在编纂时,有关专家拟定了“三性”、“九条”。即对于善本书收录的范围主要是从历史文物性、

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三个方面来考查,并规定,在现存古籍中,凡符合以下九条中其中任何一条者,均视为古籍善本书:∵①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残本与零页)②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但版印

模糊而流传尚多者不收。③清代乾隆及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④

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⑤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

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⑥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

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⑦辛亥革命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

印本、抄本。⑧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

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⑨明代印谱全收。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或

有亲笔题记的收,一般不收。“三性”是选择善本的总则,“九条”是“三性”的具体化,是“三性”

的注解

。所谓历史文物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古书版印、抄写的时代

较早而具有历史文物价值;二是指古书可做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

文献实物见证而具有某种纪念意义。∵

所谓学术资料性,除了指经过精校细勘,文字上脱讹较少和经过前代

学者精注精疏的稿本、抄本、印本以外,还应包括古书中那些在学术

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或在反映某一时期、某一

领域、某一人物、某一事件的资料方面,比较集中、比较完善、比较

少见的稿本、抄本、印本。所谓艺术代表性,主要指那些能反映我国古代各种印刷技术的发明、发展和成熟水平;或是在装帧上能反映我国古代书籍各种装帧形制的演变;或是用纸特异,印刷精良,能反映我国古代造纸工艺的进步和

印刷技术水平的古书。∵八、版本鉴定古书版本学的核心内容是版本鉴定。(一)版本鉴定的经验和知识“眼别真赝,心识古今”1、语言文字知识。2、书法知识。3、藏书印记方面的知识。4、学科史、文化史知识。5、工具书(如类书)的知识及其检索能力。∵6

、多知古书。7、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展和古书用纸。8、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9、中国古书装帧形式的演变10、版本著录的称谓术语等。(二)古书用纸自东汉末年书籍制作材料开始使用纸张以来,中经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直至宋元明清,前后大约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写、印书籍用纸的角度讲,大体可以划

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汉末到隋唐五代,以麻纸为主,皮纸次之。∵第二阶段:两宋,以皮纸为主,麻纸次之,后期出现竹纸。

≈第三阶段:元朝,以竹纸为主,皮纸次之。∵第四阶段:明嘉靖以前,以皮纸为主,竹纸次之。∵第五阶段:明万历以后一直到清末,以竹纸为主,皮纸次之。

∵粗略分三阶段:以麻纸为主——以皮纸为主——以竹纸为主。(三)历代刻书的特点∵1、宋代刻书的特点多白口;南宋晚期出现细黑口,也叫线黑口。前期四周单边;后期左右双边、上下单边,少数四周双

边。版心有鱼尾。(

2

)

:北宋刻本多采用欧阳询体,南宋刻本则通行欧阳询、颜

真卿、柳公权诸家之体,但各地区刻书所用字体不尽相同。(3)印纸:多数是皮纸和竹纸。(4)书籍的装帧形式:多用蝴蝶装,南宋包背装流行。(5)避讳:很严。2、

元代刻书的特点黑口、赵字(赵孟頫)、无讳、多简(简体字)。3、

明代刻书的特点(1)明初至正德时期:黑口、赵字、继元。(2)嘉靖至万历时期:白口、方字、仿宋。(3)万历后期至崇祯时期:白口、长字、有讳。4、清代刻书的特点:复杂(四)古代纸书的装帧形式1、卷轴装

2、旋风装3、梵夹装4、经折装5、蝴蝶装

6、包背装

7、线装签

别子30/01/200州者:十

王白品

出设1毫代公

柜g

上医

E卒想等

必言

实端c

业二

人御候

道K4

母制学摇南尔栏头军她√

9+1732313331=90202(五)古书版本鉴定

所谓版本鉴定,就是对特定版本(包括写本、刻本)的

出版时间、出版地点、出版人、版次,以及内容是否完整,

是否有其他版本,该版本在同书的各版本中处于什么地位等

进行鉴别,从而确定其版本价值。这里主要探讨雕印本(刻本)的鉴定。对刻本的鉴定可

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书籍的形式,包括牌记、刻工、字体、

版式、纸墨、讳字、装帧等;二是书籍的内容,包括序跋、

人名、地名、官名、年代、事件等;三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该书的题记、藏印、各种图书目录对该版本的著录,以

及有关该版本研究的著作和论文。李致忠著《古书版本学概论》:1、依据原书序跋鉴定版本2

(

囚乙

S3、

依据后人题跋识语鉴定版本4、依据原书刻工鉴定版本5、依据书中讳字鉴定版本6、

依据地理沿革鉴定版本7

IrV白

Vu¹

十日X

金人八X

人8、依据衔名尊称谥号鉴定版本9、依据书名冠词称谓鉴定版本10、

依据卷端上下题鉴定版本11、

依据卷数变迁鉴定版本12、依据藏书印鉴定版本13、依据著录鉴定版本14、依据原书内容鉴定版本北

记杭州猫儿桥河东岸开笺纸马铺钟家印行生

a

C)6

互寂加是更山凉哙掩軒娥月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