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画,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
安敢轻吾射!“翁F1:“以我酊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于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
解牛斫轮者何异①?
(欧阳修《归田录》)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
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
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
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n,不敢行。老
翁哂日:"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
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携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
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跣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
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绸不
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啊《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
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
②尔安敢轻吾射轻:
③老翁至一短柄斧手: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贝J: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1)只:轻视:手持,手拿:竟然,原来
(2)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
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
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
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
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二:实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岛深的技艺
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3)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
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
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
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
景,将虎之凶猛与翁力武艺高张栩栩如牛的表现出来C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领之”,这一悬
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
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他,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
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
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
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解析】【分析】⑴解答木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枳累结合原句进
行推断。
①句意为: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但:只。
②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③句意为: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手:手持,手拿。
④句意为:人到了竟然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则:竟然,原来。
⑵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
表达的主要思想。由文章的关键句子可分析两位老人的形象,如"无他,惟手熟尔〃“习伏众
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也可从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和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等方而回答。
⑶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掌樨,做题时细读甲乙两文可知,两篇文章都是借事来说理的.甲文
借射箭和倒油,乙文借捕虎:人物描写、设置悬念和衬托也都是两文的写作特点,可结合
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故答案为:⑴①只:②轻视:③手持,手拿:④竟然,原来。
⑵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
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
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
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
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木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
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⑶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
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月:【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
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
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
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
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
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
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
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
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
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⑵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
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⑶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和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
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
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感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
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
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
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
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句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趣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
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
么区别呢?
(乙)我的族里面有位叫中涵兄长做旌德县知县时,郊外有虎患,已经使好几位猎户受
伤,却不能捕到它。县里有人说:“只有聘请徽州的唐打猎才能除去虎患。”休宁戴东原
说:"明代有个姓唐的人,刚一结婚就被老虎杀死,他的妻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告诉他
说:‘你不能杀死老虎,就不是我儿子:后代子孙不能杀死老虎的,也都不是我的子孙。’所
以唐氏世代都能捕捉老虎。”中涵便派遣使者拿着钱去请唐氏的人来,使者回来说:唐氏已
经选捕虎手艺精良的两个人来了。”
人到了是〜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还咯咯笑;另外一个是个十六十七岁的
小孩子。中涵非常失望,也只好为他们准备饭食。老头儿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
说:“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我们先去捕捉它再吃饭也不晚。”中涵于是叫差
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
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老头儿蔑视的说:“有我在,你怕什么?〃进到山谷深处
时,老头儿对小孩子说:"这只小老虎(蔑视)好像刚睡,你去把它叫醒。”小孩儿于是发
出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头儿扑来。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
向前冲出九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老虎扑过来,老头儿侧头避开它,老虎自老头
儿头顶跳过已经流血倒在地上,上前去看老虎,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中涵
于是重赏他们二人送他们回去。
老头儿自己称锻炼手臂十年,锻炼双眼十年,他的眼睛就是用苕帚横扫也不会眨•下。
他的手臂让壮夫攀爬,吊在他的手臂上也不能动摇。庄子说:练习才是解决一切事情的方
法,技巧不过是练习的门径罢了,相信了吧。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
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
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①之
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
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
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
【注】①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遛去泥土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既非昌阳之所能及及郡下(《桃花源记》)
D.置盆中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例:以石盆养之
A.两狼之并驱如故(《狼》)B.己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D.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余游慈湖山中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
(5)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答案】⑴C
(2)D
(3)余/游慈湖山中
(4)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5)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
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A清洗;B给予;C达到;到......去;D放置,安置。故选C。
(2)“以石盆养之"中的"之"做代词,代指石菖蒲。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不译。B动词,至上C助词,的。D代词,代指曹刿。故选D。
(3)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慈湖山中游玩。此句中,"余"是主语,"游慈湖山中”是谓
语。主谓之间应该停顿。故这句话的停顿方法是:余/游慈湖山中。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
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儿:茶几,桌案。这句话是个倒装句,翻译时应把语序调整过
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石菖蒲不需要土壤,只需要清水即可长得十分苍翠,而且能数
十年不枯,这说明石科.蒲生命力强,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
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说明石菖蒲能忍寒苦,安澹泊。“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
之所能及"可以看出石菖蒲能入药。作者这样写石菖蒲,表现了作者对石莒蒲充满怜爱赞美
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余/游慈湖山中
⑷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⑸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
美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
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⑶此题考杳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
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
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⑷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
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⑸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
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而揣摩
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作者描绘的物象的特点进行分
析。
3.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耳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嫌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_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旦夕旦欲颓
B.维墉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C.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D.故渔者歌日温故而知新
(2)下列句了•加下划线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战则请从
B.春冬之时求之下流
C.且非亭午夜分旦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飞漱其间其真无马邪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再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映四季的不同景象。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运用了止面描写的方法,与出县季水流的湍急。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春冬之时的清幽景色。
D.最后写渔人歌谣,间接表达了三峡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更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1)A
(2)A
(3)B
(4)①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的趣
味。
【解析】【分析】(1)A项意思同为“太阳”;B项白色的/未加装饰的:C项极/断:D项所
以/旧的。
(2)A项意思同为连词“就":B项助词,的/代词,代石兽;C项连词,如果/介词,从:D
项代词,代山峰/表加强诘问语气。
(3)B错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4)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略无,亳无。阙,通"缺",中断。良:实在,的确,确实。
故答案为:⑴A:⑵A:(3)B:
⑷①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的趣
味。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了•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近平时的积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忒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杳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即可做出选择,答题关
键是积累一些常见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⑷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
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一点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
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止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到了夏天水涨,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
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中间间隔了一千二百里,即
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速度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
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乂有悬泉瀑布,恪觉冲荡在山峰问。水清,树
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
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
飞流冲荡在山峰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
每到天刚晴或刚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
声音长叫,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里回声阵阵,悲哀的啸声久久不消。所以渔夫和船夫唱
道广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
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氏,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生耶?其必曰"先大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
其才,恐后贻祸。然滕彖边自负,罕受人言。止(文止)患尢隙以规②之,子京忽以书抵
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其意盖有在矣。
(节选自范公俑《过庭录》,有删改)
【注】①负:凭仗。②规:劝诫。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则有去国怀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略无阙姓(《三峡》)
C.乐:然则何时而乐耶钟鼓乐之(《关雎》))
D.斯:微斯人逝是陋室(《陋室铭》)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愤郁颇见辞色。
(3)语段【甲】中第一,二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1)D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
神态上。
(3)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
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4)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
真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
【解析】【分析】(1)A项,国都/国家:B项,处在/地方:C项,喜悦,愉快/使......快
乐;D项,均是指示代词,"此;这”的意思。
(2)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翻译。
(3)抓住关键句分别进行概括即可。第一段,从"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等可知其描
绘的是萧条阴冷的景象: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可体会其抒
发的是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从“秦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等可知
其描绘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根据“此乐何极”"心旷神怡""宠辱借忘""喜洋洋"等可体会其喜
悦的情感。
(4)根据两文的内容和主旨淡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1)D
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
态上。
⑶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大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与的
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⑷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真
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
理解,词语的意思nJ根据知识的枳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
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段的内容进行比
较,得出结论。
⑷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
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乙】滕了•京很有才华,造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州知州(的位置)被贬到巴陵郡,
(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范仲淹和他年龄相仿,关系很好,也很
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答。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范仲淹担心
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范
仲淹在)文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
大概就在规劝好友广。
5.阅读卜曲文言文,回答问逊。
【甲】
山川之美,古米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翁将歌,猿鸟乱鸣;夕H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
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古来共谈共:共同②高峰△云入:耸入
B.①五色交辉交:交相②四时供备俱:都
C.①猿鸟乱鸣乱:纷乱②沉鳞竟跃竞:争相,争着
D.①盖竹柏影也盖:只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大概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十中庭。
(3)"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1)D
(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②这句话同
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解析】【分析】(1)ABC解释正确。D盖:原来是。但:只是。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解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亦:也: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漫步:中庭:院子
里。这个句子翻译时要调整一下语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
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这句话的大意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
了。言外之意是别人都不能欣赏到这奇丽的景色,而我今天也能像谢灵运一样,欣赏到这
种奇丽的景色,也就是说我的思想和情趣是和谢灵运一样的,因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
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以及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故答案为:⑴D:
⑵(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⑶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②这句话同时
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
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
较做出选择。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册k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⑶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
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
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
【乙】
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帅,辄跃马为诸将先。变败弃,同敞危坐小去,诸
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
无人,独式耙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相,式耙口:“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
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耙喜,取酒
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
相闻两人H赋诗倡和。阅四十余H,整衣冠就刃,颜色小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相(si):即瞿式耙,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往之女家
②或败奔
③同敞危坐不去
④适同敞自灵川至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行天下京大道录毕,走送Z(《送东阳马生序》)
B.是直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窟(《曹刿论战》)
C.卫幽之民舍U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岂不述大丈夫哉臣速知天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以是服同敞。
②阅四十余H,整衣冠就力,颜色不变。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
说明理由。
【答案】(1)通"汝",你,你的;有时:离开;恰逢
(2)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D
(4)①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②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
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
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义,注意,"女",通假字,通
“汝”,你,你的;"去"是古今异义词,离开。
(2)这句话的大意是:虽然他们两个人不再一个屋里住,但却能够听到对方的声音,两
个人每天就赋诗唱和。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虽异室/声息相闻
/两人日赋诗倡和。
(3)A助词:代词。B怎么,哪里:这里。C就:竟然。D确实,的确。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以是:因此;服:敬服。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军中的将士因
此都很敬服同敞。②阅:经过;就刃:就义;颜色:脸色。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经过了
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威武不能屈”意思是任何武力都不能令我屈服,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结合【乙】
中“同敞”的事例分析,同敞大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
斌,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止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故同敞的事例能作【用】文
“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O
故答案为:⑴①通“汝”,你,你的;②有时;③离开;④恰逢
⑵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⑶D
(4)①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②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下自己的衣服帽
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⑸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
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大能屈”的精神体现。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要联系原句来理
解,不可孤立地分析,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等。同时,平时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⑵此题考杳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③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
释词语含义。
(4)本题考查义言义翻译的能力。义含义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怠译为辅,同时还要
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⑸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及论据
内容分析其是否能充当本文的论据。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
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己。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三大白
③客此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以听觉写景,突出冬雪的寒冷威严。
B.”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于二客之口,其实也是在与作者的心
声。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清朝,而开头时间依然以明朝的崇祯年号记录时间。这样
写使文章弥漫着一种淡淡愁绪,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也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
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D.写景的顺序:从局部到整体。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局部描写
部分,乂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的顺序。
【答案】(1)消失:古人罚,酉时用的酒杯:客居
(2)①(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②不
要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3)D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句子意思,注意“绝”这里是
消失的意思,"白"这里是占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属于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铤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
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沆扬,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②莫:不
要:更:还。痴似:痴十,痴过。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耍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
的人。
(3)ABC分析理解正确。D.此句分析不正确。写景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在局部描写部
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的顺序。
故答案为:⑴消失;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
⑵①(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沟,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②不要
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
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
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
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存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义章写作手法及写作顺序,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迹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向乐耶?其必曰"先大卜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传(节选)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①之,且曰:“奉亲②于
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③。寻通判河中府,徙④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
宁,天戒⑤不远。今乂侈十.木⑥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
之数,以蠲除⑦积负。”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极言:非常激进的进言。②奉亲:侍奉母亲。③不报:不予答复。④徙:贬
官。⑤天戒:天示惩戒。⑥侈土木:大兴土木。⑦躅除:清除,减免。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尝求占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寻通判河中府
④也材木陕西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乂/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服人心/合大总也B.今乂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
天意也
C.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D,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
天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匚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4)【甲】文中的“古仁人之心”有什么内涵?【乙】文中范仲淹“忧其君"与"忧其民"的原
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1)曾经:如果没有;不久;购买
(2)C
(3)①在朝廷做它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②向
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4)内涵: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
率领白宫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尝〃"微""寻"是古今异义词,"市"属于词类活用。
(2)这句诂的大意是:现在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大意。据此口J知这句诂
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解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
朝廷上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南面: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面;朝:朝拜:法:
效法。故这两句可以翻译为:①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白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就担心他的国君。②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4)【甲】结合语境分析,"古仁人”和迁客骚人不一样,迁客赛人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
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他们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
乐在后。【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
寿。范仲淹对此非常忧愁,因为天子这样做是不合礼法的。这是“忧其君”的原因。当时正
好朝廷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范仲淹认为这样做是劳民伤财,应该
停止。这是"忧其民"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曾经;如果没有;不久:购买
⑵C
⑶①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②向着
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4)内涵: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
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
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
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JI以积累。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苜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圉,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⑷本题考行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含义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文章的重要语句
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
(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等。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
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
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
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
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而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
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小久
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当时正好朝廷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
范仲淹又上书:“昭应、寿宁年间的事情历历在目,前事不远后事之戒。现在不宜大兴土
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天意,让人民休息。目前应当停止修建寺庙景观,较少木材购买
量,以解决财政赤字。"又上书:"现在降除官员多取决于太后的亲近与否,这样的行政不
是太平盛世的方法”。虽然朝廷没能听从范仲淹的苞见,但是宋仁宗深切以为范仲淹是忠
臣。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①度归乡里,日令家共具②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
几所,趣③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④老人广所爱信者日:"了孙儿⑤及君时
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
计,广曰:“吾岂老悖⑥不念子孙哉顾自仃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今复
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艺耳。贤而今财,则捐⑦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fl夫
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彘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
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饷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
(《汉书疏广传》)
【注】①广:疏广,西汉宣帝时的太子太傅,身居高位。②共具:搓设酒食用具。(3)
趣:催促。④昆弟:同族兄弟。⑤几:希望。⑥老悖:年老昏乱,不通事理。⑦捐:舍
弃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广现归乡里(已经)B.足以共食(值得)
C.舍既立以教化子孙(迪"尢",没有)D.小欲逆其过血生怨(增加)
(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世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B.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C.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FH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D.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I日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今复增益之以为高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②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4)文中所写的疏广的做法对于我们今人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请简要评析。
【答案】(1)B
(2)A
(3)①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②另外,
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
(4)疏广的做法看似不尽情理,但他的一番议论又使人如梦初醒。使子孙后代安逸丁・舒适
的环境中,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让他们自己奋斗,才能打造出更健全的人格。再富也不能
富孩子,当今的家庭教育又何不是如此。
【解析】【分析】(1)B项,足的意思应为足够,故B错误,选B,
(2)本题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
在原话上划分节奏。吾岂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总监劳动合同模板
- 度房地产钻孔桩施工合作合同
- 电子产品采购合同书范文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解析
- 标准抵押车辆转让合同书样本
- 标准个人租房合同简化版
- 2025年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合同范文标准
- 2025年办公家具定制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
- 发明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授权经销转让合同样本
- T-WSJD 51-2024 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用水卫生要求
- 初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标准版(4篇)
- DL-T5190.1-202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
- 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正式版)
- 教育机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 商业道德承诺书
- 足浴年工作总结及计划
- 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煤制油技术》课程标准(煤化工技术)
- 膝关节僵硬个案护理
- 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系统搭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