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综合题共44分。)固本训练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利用新能源的路灯。据此完成1~3题。1.这种路灯运用的新能源()A.都来自于太阳辐射 B.我国东多西少,南多北少C.投资成本低 D.技术要求低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该路灯能源的来源一是太阳能,二是风能,风能和太阳能都是太阳辐射能的转化形式。2.从自然地理环境考虑,下列城市最不相宜利用这种路灯照明的是()A.乌鲁木齐 B.重庆C.拉萨 D.呼和浩特答案B解析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乌鲁木齐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光照强、风力大,太阳能和风能丰富;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地区,风力大,风能丰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四周受山地阻挡,风力小,风能缺乏,同时由于多云雾,太阳辐射少,最不相宜利用该路灯。3.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运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A.削减阴霾天气 B.削减紫外线辐射C.消退城市热岛效应 D.消退酸雨危害答案A解析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削减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的运用,可以削减烟尘排放,削减城市阴霾天气,同时可以削减酸雨的发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不能消退;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削减紫外线辐射影响不大。2024年中国自然气需求量有望突破20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上升至33.7%,我国自然气主要分布于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据此回答4~6题。4.关于自然气资源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可再生资源 B.属于生物资源C.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属于气候资源答案C解析自然气属于矿产资源,它的形成须要经验漫长的地质时期,因此属于非可再生资源。5.依据材料,自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白()A.具有区域差异性 B.具有数量的有限性C.具有利用的发展性 D.具有资源的联系性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自然气主要分布在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地区,其他地区较少,这说明自然气的分布具有区域差异性。6.我国在进行开发利用自然气时,要留意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其主要依据是()A.目前我国自然气资源数量太少B.我国自然气资源分布在空间上不平衡C.我国自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还不够成熟D.自然气属于不行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答案D解析目前我国自然气资源丰富,对自然气的开发利用技术较成熟,但自然气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据此回答7~8题。7.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靠程度不大B.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确定性的影响C.后工业化阶段,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靠性增大D.工业化后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深度有所降低答案B解析工业化初期和中期,资源性工业生产几乎都是建立在煤、铁等资源利用基础上的,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8.以下工业城市与它们的代表性产业连线错误的是()A.克拉玛依—石油工业 B.金昌—有色金属工业C.攀枝花—钢铁工业 D.铜陵—煤炭工业答案D解析铜陵是安徽省辖市,位于中国南方,为有色金属工业城市。9.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完成下列各题。(24分)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合称,目前稀土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不行缺少的原料。截至2015年初,中国以42%的稀土资源担当了国际市场上86.4%的稀土供应。近年来,私采滥挖稀土现象严峻,出口的主要是初级矿产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以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1)说明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理的缘由。(12分)(2)有人说:中国珍贵的稀土卖的是萝卜的价格,应限制出口。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12分)答案(1)私采滥挖现象严峻,开采稀土会造成环境问题;以出口初级矿产品为主,价格低,没有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链;为了爱护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2)观点一:赞成。稀土是稀有的非可再生资源;稀土是高科技领域不行缺少的原料;有些发达国家稀土资源丰富,为了提高本国稀土储备,低价进口中国的稀土资源。观点二:不赞成。中国稀土储量大;过去大量出口,已形成市场需求惯性;中国在稀土开发利用领域科技水平较低,出口稀土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析第(1)题,中国稀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私采滥挖会导致环境问题的出现;大量出口初级矿产品,经济效益低,且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2)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提升训练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旁边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10.图示甲、乙、丙、丁四海疆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年平均气温≤-4℃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图中甲、乙两海疆年平均气温≤-4℃日数都在20到40之间,但乙海疆位于近海,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较长。而甲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且体积巨大,相比较不易结冰。11.下列城市旁边海疆,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 B.秦皇岛C.大连 D.烟台答案A解析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说明海冰厚度越大,结冰时间越长。葫芦岛旁边海疆年平均气温≤-4℃日数大于60,因此,是四城市旁边海疆中海冰资源最丰富的。12.推想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缘由是()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答案C解析我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短缺,淡水市场需求量大;开发海冰对环境基本上没有破坏;目前没有大规模开发海冰资源,主要是因为技术有限,开采利用成本太高。13.2015年甘肃酒泉风电新增装机50万千瓦年发电量140亿千瓦时,光电新增装机70万千瓦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这顺应了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这种方向是()A.由木柴为主转向煤炭为主B.由煤炭为主转向石油和自然气占优势C.由石油和自然气占优势转向新一轮煤炭开发D.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答案D解析矿物燃料为不行再生能源,由于人类的大量运用渐渐削减,且污染环境,所以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为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资源评价就是对拟开发利用资源的合理性、可利用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进行评价。读我国各省区资源条件评价示意图,回答14~15题。14.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资源条件最好的省区之一,其优势自然资源有()A.草场、煤炭、稀土 B.煤炭、石油、自然气C.风能、水能、生物能 D.乳品、土地、有色金属答案A解析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资源条件最好的省区之一,该省区有广袤的草场资源,同时还有丰富的煤炭、稀土和风能资源。15.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A.重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B.大力发展种植业C.开垦荒地,增加播种面积D.突出畜牧业优势答案D解析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不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但其草场资源丰富,依据“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原则,可以突出畜牧业优势。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改变图。材料二有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占82%,比例较2014年下滑1.2%,但俄罗斯占比上升0.7%至8.8%。(1)从材料一可看出以后自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缘由是什么?(6分)(2)材料二是日本针对其哪种能源平安问题而做出的努力?(6分)(3)依据材料,从地理角度思索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平安状况的改变中得到哪些启示?(8分)答案(1)自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2)石油来源过分依靠中东(或石油来源单一化)。(3)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来源多元化,节约能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