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重点: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_第1页
中国近代史重点: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_第2页
中国近代史重点: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_第3页
中国近代史重点: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_第4页
中国近代史重点: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重点: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课程目标加深对中国近代史重点内容的理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人物和思想,并将其与中外历史纲要和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相结合。提升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分析。增强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并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课程内容概述1第一章列强入侵与清王朝的危机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探讨列强入侵中国,清王朝的腐败和危机,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2第二章戊戌变法与清王朝的灭亡分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王朝的灭亡,探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失败。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的建立讲述辛亥革命的爆发、胜利和失败,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军阀割据。4第四章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探讨五四运动的爆发、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第五章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分析国共合作、北伐战争、长征和西安事变,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6第六章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讲述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八年抗战的胜利和重庆谈判,以及国共矛盾的激化。7第七章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探讨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第一章列强入侵与清王朝的危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这场运动最终失败,但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压迫的决心。中法战争与马关条约中法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进一步丧失了领土和主权。法国侵略者将越南北部划为法国殖民地,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矛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它标志着清政府的腐朽和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形势。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并承认朝鲜的独立,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战争爆发英国为了维护其在中国的鸦片贸易,于1839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在军事上节节败退,最终被迫求和。《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的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以及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等。条约的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起义者以洪秀全为首,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其主要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运动发展太平天国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度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势力的围剿,太平天国最终失败。运动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对清政府的统治造成重大打击,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压迫的决心,为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法战争与马关条约战争爆发中法战争爆发于1884年,由于法国试图侵占越南北部,清政府被迫进行反击。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政府战败告终。战争影响中法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矛盾,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为清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包括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更多通商口岸,以及允许法国在云南、贵州等地修建铁路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23战争爆发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由于日本觊觎朝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展开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告终。战争影响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政府的腐朽和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形势。这场战争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为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包括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更多通商口岸,以及允许日本在辽东半岛修建铁路等。第二章戊戌变法与清王朝的灭亡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是清政府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进行的近代化改革运动,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功。这些运动的失败反映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也说明了单纯依靠模仿西方技术无法解决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戊戌变法与它的失败戊戌变法是一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旨在挽救清王朝,维护其统治。但由于慈禧太后等守旧势力的阻挠,变法最终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再次挫折。义和团运动与《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侵略运动,它揭露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对外国侵略者的强烈反抗。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但它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强意志。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与清王朝的灭亡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其统治基础逐渐瓦解,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进行的近代化改革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军事力量,以抵御外敌入侵。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本质上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面临的危机。自强运动自强运动是洋务运动的延续,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军事工业,以增强清政府的国防力量。自强运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其本质上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面临的危机,最终也走向了失败。戊戌变法与它的失败变法背景戊戌变法爆发于1898年,其背景是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加深,以及中国社会面临着近代化的迫切要求。变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发展经济、教育和科技,以挽救清王朝,维护其统治。变法内容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包括改革教育制度、发展经济、创办报刊、改革司法制度等。但这些改革措施由于受到守旧势力的阻挠,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变法失败由于慈禧太后等守旧势力的阻挠,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再次挫折。戊戌变法的失败也说明了中国社会要实现近代化,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义和团运动与《辛丑条约》1运动爆发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899年,其背景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侵略运动,其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运动发展义和团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度控制了华北地区,对帝国主义侵略者造成重大打击。然而,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现代化武器,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3运动影响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强意志,为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义和团运动也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加速了其灭亡。4《辛丑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内容包括赔款4.5亿两白银,允许八国联军驻兵北京,以及清政府承诺禁止反外国活动等。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与清王朝的灭亡1加紧侵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不断侵占中国的领土和资源,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清政府腐败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其统治基础逐渐瓦解,无力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也无法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3社会矛盾激化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反抗运动此起彼伏,最终爆发了辛亥革命。第三章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的建立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爆发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他创立了中国同盟会,以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为目标。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起义者以同盟会为主体,在全国各地掀起革命风暴,最终迫使清政府退位。辛亥革命的胜利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彻底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思想和领导,中国革命最终失败。袁世凯称帝及其失败袁世凯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总统,他利用自己的权力,于1915年12月12日宣布称帝,建立了中华帝国。但由于社会各界的反对,袁世凯的称帝计划最终失败。二次革命与军阀割据袁世凯称帝的失败引发了二次革命,但最终以失败告终。革命的失败导致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中国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的胜利与中华民国的成立1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正式开始。起义者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迅速取得了胜利,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2革命胜利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清政府被迫退位,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彻底结束。3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国进入了共和时代。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袁世凯称帝及其失败称帝背景袁世凯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总统,他利用自己的权力,试图恢复帝制,建立一个独裁统治的政权。称帝过程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称帝,建立了中华帝国。但由于社会各界的反对,他的称帝计划最终失败。称帝失败袁世凯的称帝计划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许多人认为他是叛国者,最终导致了军阀混战,中国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二次革命与军阀割据1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的失败引发了二次革命,但最终以失败告终。革命的失败导致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中国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2军阀混战由于袁世凯称帝的失败,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各地军阀之间互相争夺地盘和权力,战火不断,人民生活苦不堪言。3社会动荡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一片动荡之中,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中国社会陷入了一个黑暗的时期。第四章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其背景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以及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政府腐败统治的强烈不满。这场运动以学生为主体,迅速席卷全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场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批判封建思想和文化,倡导新思想、新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指明了道路。五四运动的爆发巴黎和会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团试图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但遭到西方列强的拒绝,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学生运动5月4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对中国的背叛,并要求政府收回山东权益。这场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工人罢工五四运动期间,工人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他们举行罢工,支持学生运动,并表达对政府的抗议。五四运动的影响民族觉醒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使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危害,并决心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斗争。思想解放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批判了封建思想和文化,倡导民主和科学,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革命力量壮大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运动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背景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中国社会对民主和科学的迫切需求。这场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批判封建思想和文化,倡导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内容新文化运动主要包括文学革命、思想解放、社会改革等内容。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他们通过创办报刊、发表文章,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入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期间传入中国,并得到了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的积极响应。1传播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使它在中国社会迅速得到传播和发展。2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指明了道路。3第五章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建立了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国民革命。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统一、民主、自由的国家。北伐战争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从广东出发,开始了北伐战争,目标是消灭北洋军阀,统一中国。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迅速席卷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残酷的镇压,国共合作宣告破裂。国民政府的迁都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继续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围剿,并于1928年迁都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建立了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国民革命。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统一、民主、自由的国家。北伐战争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从广东出发,开始了北伐战争,目标是消灭北洋军阀,统一中国。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迅速席卷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国民政府的迁都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残酷的镇压,国共合作宣告破裂。2国民政府的迁都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继续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围剿,并于1928年迁都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长征与红军的胜利长征背景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被迫进行长征,以摆脱国民政府的围剿。长征过程长征历时两年,红军从江西出发,途经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意义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长征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精神。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23事变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迫使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事变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结果。第六章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七七事变与全面抗战的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八年抗战的胜利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驱逐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民族解放。重庆谈判与国共矛盾的激化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重庆举行了谈判,试图和平解决战后问题。但由于双方在政治制度和国家命运等问题上存在分歧,谈判最终破裂,国共矛盾进一步激化。七七事变与全面抗战的爆发事变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附近挑起事端,发动了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全面抗战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投入到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人民抗战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八年抗战的胜利胜利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胜利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维护了世界和平,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重庆谈判与国共矛盾的激化谈判背景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重庆举行了谈判,试图和平解决战后问题。谈判内容重庆谈判主要围绕着政权、军队、国家建设等问题进行,但由于双方在政治制度和国家命运等问题上存在分歧,谈判最终破裂。矛盾激化重庆谈判的失败,标志着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第七章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1946年6月,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全面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三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随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将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试图在短期内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大跃进运动最终失败,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与失败1966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以“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